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9章 男子貧困潦倒,他心善救乞丐,乞丐:娶回你亡妻可富貴

明朝成化年間,餘杭有個叫李大貴的男子,從小父母雙亡,他是靠吃百家飯長大的孤兒,雖說活了下來,但從來就沒有吃飽過。

李大貴長到十來歲時就不再要飯了,但是他沒有土地,只能去周圍的大戶人家做工混口飯吃,經常是吃上頓沒下頓。

李大貴沒有技術,只能靠苦力來養活自已,他想這樣的生活也不是長久之計,自已沒有錢去讀書,就想著學一門本事,以後也好安家立命。

李大貴有了學習手藝的想法,接下來他就開始考慮學習什麼手藝,想了幾日,也沒有想出一個所以然來。

此時正是農閒的季節,李大貴沒有活幹,就去山上採草藥換錢,一日,他來到集市上,剛把草藥擺在路邊,就聽見有小女孩的哭聲。

他就朝那哭聲傳來的方向看去,就看見一個小女孩驚恐地看著來往的人流,好像在找人,李大貴想她肯定是和家人走散了,就上去詢問。

“小妹妹,你的家人呢?”他走到女孩身邊問道。

那個女孩看起來有五六歲的年紀,見到一個男孩來問自已,就低聲說道:“我爹爹是賣豆腐的,我和他一起來到街上,走著走著就走散了。”

李大貴問道:“你家在哪裡?我可以送你回去。”

小女孩眨巴了大眼睛,有些半信半疑說道:“你真的能送我回去嗎?我家在五里鋪。”

李大貴經常去附近的村子給人家做工,所以對這一帶的村子都很熟悉,說道:“五里鋪,我知道,我這就送你回去。”五里鋪離集市也就四五里路,李大貴就領著小女孩回家去了。

回到村裡,小女孩對李大貴是千恩萬謝,非要讓他去家裡歇歇,喝杯茶,李大貴感覺盛情難卻,就跟著小女孩一起回到了家中。

再說小女孩的父親,在集市上沒有找到女兒,心想她可能自已回家去了,就急匆匆地往家裡趕,小女孩和李大貴前腳剛進家,後腳他父親就回來了。

他父親看見自已的女兒已經回到了家中,趕緊把她摟在懷裡,喜極而泣,說道:“你這孩子,我都擔心死了。”

小女孩指著李大貴說:“爹爹,是這個小哥哥送我回來的。”

小女孩的父親說道:“太謝謝你了。”趕緊拿來核桃和紅棗讓李大貴吃,小女孩又給李大貴倒了一杯熱茶,父女倆如此熱情地招待,弄得李大貴有點不好意思。

原來這個小女孩叫紫燕,她的父親叫王東昇,是一個豆腐匠,母親生紫燕時難產去世,如今家中只有父女二人生活。

王東昇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做豆腐,拿到集市上去賣,小女孩在家裡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她從來都沒有跟著父親去趕過集,父親說今天有廟會,就帶著她去了,沒想到人多就走散了。

王東昇父女介紹了他們自已,就問李大貴叫什麼名字,家中有幾口人,李大貴就如實說了自已的情況,父女二人聽了,才知道李大貴是一個孤兒,很是心疼他。

王東昇問道:\"你一個人靠什麼生活?”

李大貴說道:“我也沒有土地,農忙的時候就去給人家做工,農閒時就挖些草藥去賣。”這時,王東昇才注意到門口放著一捆草藥。

他想這孩子今天為了送紫燕,耽誤了賣藥,心中就過意不去,說道:“你今天的草藥我要了。”說著就拿出一沓錢給李大貴。

李大貴是個聰明的孩子,知道王東昇的意思,就不要他的錢,說道:“明日我去街上買去。”王東昇見他不要,也就沒有再勉強。

說道:“你家沒有土地,靠打零工過活也不是長久之計,你就沒有想過要學一門手藝嗎?”

李大貴早就想學習手藝了,但不知道要學什麼,再說了,不管學習什麼手藝,都是要出拜師費的,他又沒有錢,如何學?說道:“我也想過學習一門安家立命的本事,可交不起拜師費。”

王東昇看李大貴是個機靈的孩子,而且心地善良,就想著把自已的磨豆腐手藝傳授給他,自已也算後繼有人了,說道:“你願意學習做豆腐手藝嗎?”

李大貴一聽大喜,說道:“願意,我當然願意學。”但轉念一想自已拿不出拜師費咋辦,就低聲說道:“可……可是我沒有錢交拜師費。”

王東昇一聽哈哈大笑說道:“交什麼拜師費,只要你願意學就行。”

李大貴一聽,趕緊下跪給王東昇磕了三個響頭,說道:“師傅在上,請受徒兒一拜。”就這樣,李大貴就認了王東昇做師傅。

王東昇知道了李大貴是一個孤兒,生活非常貧困,就叫他搬來和他們一起住。

李大貴不但聰明,而且好學,沒多長時間,就熟練地掌握了做豆腐的各個步驟,做出的豆腐很是鮮香嫩滑,受到了王東昇的認可。

光陰似箭,轉眼六七年過去了,王東昇的豆腐生意越做越好,每天磨三四個豆腐都不夠賣的,李大貴想,要是在縣城裡開個豆腐坊,生意肯定會更好,畢竟哪裡人多,豆腐營養高,吃的人自然不會少。

於是,他就向師傅說出了自已的建議和規劃,王東昇一聽覺得這個想法很好,就答應了。

賣了這麼多年豆腐,王東昇手裡也攢了一些錢,因此王家豆腐坊很快就在縣城裡開業了。

來到縣城之後,王東昇和李大貴負責做豆腐,王紫燕負責賣豆腐,從早到晚買豆腐的人都不斷,生意比之前好了十倍也不止。

如今的紫燕已經十五歲了,出落得亭亭玉立,明媚皓齒,容貌十分漂亮,因為她是賣豆腐的,因此人們都稱她為豆腐西施。

紫燕有了豆腐西施的名號,生意就更加興隆了,來買豆腐的人排成長隊,有很多男子天天來買豆腐,就是為了看一眼豆腐西施,割豆腐時還能與豆腐西施說上一句話。

整個縣城裡,除了王家豆腐坊外,還有一家李氏豆腐,一開始,這李氏豆腐的生意還可以,自從王家豆腐坊來了之後,這李家的生意就一落千丈,這讓李家豆腐的老闆李二虎懷恨在心。

一日,王家豆腐坊門前排了長長的隊伍,大家都在等待著買豆腐,突然,幾個小混混就擠到了最前面,還對著紫燕擠眉弄眼,吹口哨,後面的人一看有人插隊就不幹了,於是就叫嚷著不讓豆腐西施賣給那幾個人豆腐。

其實,那幾人是存心來搗亂的,他們站在最前面,也不買豆腐,也不讓其他人買,紫燕說讓他們讓開,別耽誤後面的人買豆腐,這幾個人就上去拉扯紫燕,說道:“我們今天就是來買豆腐的,不過是要買肉豆腐。”說著發出姦淫的笑聲。

紫燕被他們扯著,羞得面紅耳赤,呵斥他們放開,後面的人一看到這種情形,也都不排隊了,紛紛上前訓斥這幾個人,場面一度混亂。

在後院裡做豆腐的王東昇和李大貴聽到前面亂哄哄的,就趕緊出來看,就看見有幾個小混混正拉著紫燕調笑,紫燕又羞又惱,但也掙脫不開。

李大貴一看紫燕受到欺負,就拿起門口的一根棍子,就朝那些人掄去,那些人一看就放開了紫燕,一起圍住了李大貴,不由分說就開始對他進行群毆,王東昇趕緊上前去拉,卻被那幾人踹倒在地。

一拳難敵四手,李大貴很快就被打倒在地,打得是頭破血流,還不停地用腳踹她,紫燕哭著撲向那些人,抱住李大貴痛哭。

這時有一頂轎子路過,看到這裡圍了很多人,轎子中的人就命令轎伕停下。

從轎子裡走出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這人是本縣的劉知縣,劉知縣為官清廉,所以縣裡的人幾乎都認識他。

那幾個小混混一看是劉知縣,拔腿就要跑,卻被幾個官差給抓住了,劉知縣就命他們把那幾人帶回去關進大牢。

這時,王東昇和紫燕已經把李大貴扶進了屋子裡,王東昇趕緊去請郎中,劉知縣也走進了屋裡,看到躺在床上的李大貴就問是咋回事?

紫燕就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與他說了,知縣聽了若有所思,說道:“你們有沒有得罪什麼人。”

紫燕說道:“我們一向與人為善,從來沒有得罪過什麼人。”知縣聽了紫燕的訴說就告辭了。

李大貴的傷都是皮外傷,經過紫燕的精心照顧,四五天就好了,豆腐坊的生意也恢復了正常。

再說那劉知縣,在豆腐坊瞭解了情況之後,就判斷出那幾人可能是受人指使來到王家豆腐坊鬧事的,回去之後就升堂審問了幾人,那幾人也都是紙老虎,一聲吆喝全都招了。

他們原來是受了李家豆腐坊的指使,故意來王家豆腐坊搗亂的,劉知縣就命人把李家豆腐坊的老闆帶到了大堂審問,有幾個小混混的證詞,他不得不承認了自已就是幕後指使。

根據當時的法律,判那李老闆賠償李大貴醫藥費,並杖責二十大板,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人來王家豆腐坊鬧事。

王家豆腐坊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可以說是日進斗金,每天做的豆腐供不應求,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他們就開了一個分店,王東昇和李子貴分別坐鎮一個店,又招收了幾個學徒學做豆腐。

王家豆腐的生意紅火,豆腐西施的名字也是家喻戶曉,很多人愛慕紫燕的美貌,前來提親,都被王東昇拒絕了,因為他知道李大貴和紫燕相愛。

李大貴勤勞肯幹,心地又善良,其實王東昇早就把他當女婿看待了,為了斷了那些人的念想,王東昇就選定了一個良辰吉日,讓二人成親了。

婚後,夫妻二人如膠似漆,恩愛有加,小日子過得是紅紅火火,羨煞旁人。

一年後,紫燕為李大貴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王家寶,家裡的生意也是更上了一層樓,李大貴夫婦管理店裡的生意,讓王東昇在家裡逗弄孫兒,過悠閒自在的生活。

在李大貴和王紫燕的操持下,王家豆腐坊的生意是蒸蒸日上,生活過得蜜裡調油,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在王家寶五歲的時候,王紫燕生了一場大病。

王紫燕這病來的兇險,一病就臥床不起,李大貴請來縣裡最有名的郎中來給紫燕治病,可吃了幾個月的藥也不見好,李大貴看著日漸消瘦的妻子,心中很不是滋味。

吃藥沒有用,李大貴就和岳父商議,到武當山請來青衣道長看看,可那青衣道長看過之後,也是連連搖頭,說道:“你們好吃好喝的待她,她想幹什就幹什,順著就行了。”說完就走了。

王東昇和李大貴聽了道長的話是痛不欲生,都在私底下默默落淚,而不敢在紫燕面前表現出來,只說些寬慰的話。

李大貴說道:“道士說了,你沒有什麼大病,只是過於勞累了,好好歇歇,開開心心的不要多想,很快就會好的。”

王紫燕心裡明白,自已的病是好不了了,但她怕家人擔心,儘量不表現出憂傷情緒,說道:“我知道了,只是我這一病,辛苦你了。”夫妻兩個恩愛,雖然嘴上這麼說,但心中卻如刀割一般。

中秋節剛過,王紫燕的病突然加重,一下子就昏迷不醒了,一直昏迷了三天三夜才睜開眼睛,李大貴見妻子醒來是又驚又喜,趕緊拉住她的手,眼淚就刷刷的往下流。

王紫燕知道自已就要走了,心中也是悲痛萬分,說道:“相公,恐怕我不能給父親養老送終了,也不能陪你到老,更不能看見家寶長大成人了,我走了之後,就辛苦你了,你一定要好好待他們,好好照顧自已。”說著就咳嗽起來。

李大貴流淚點頭:“娘子說的什麼話,你不會有事的。”

王紫燕又說道:“我知道你是一個心善,厚道之人,會好好孝敬爹爹的,也會把家寶養大成人,只是想到咱們夫妻恩愛,有一事我放心不下。”

李大貴聽妻子這麼說,就趕緊問道:“娘子有什麼放心不下的事,就給我說,我一定會好好做的,你就放心吧!”

王紫燕說道:“咱們夫妻一向恩愛,可就怕我死了之後,就會忘了為妻。”

李大貴擦去妻子臉上的淚水,說道:“娘子怎麼說這樣的話,無論什麼時候,你都是我心坎上的人,我怎麼會忘了呢?”

王紫燕說道:“我對相公只有一個要求,我死了之後,你可以再娶妻,但只求不要剝奪了我的位置。”

李大貴聽妻子這麼說,心都碎了,說道:“娘子放心,我李大貴今生今世只愛你一個人,我決不再娶。”

王紫燕說道:“相公 還年輕,肯定是要娶的,只是不要忘了亡妻。”說完就嚥氣了。

李大貴見妻子去世,撲在床上大哭不止,王東昇白髮人送黑髮人也是幾度哭暈過去,最可憐的就是那王家寶,孩子剛剛五歲就失去了母親,趴在床上哭哭啼啼不停,讓人看了很是心疼。

人死不能復生,雖然有萬般不捨,可也只能接受現實,李大貴也只得厚葬了王紫燕,整理心情繼續生活,只是到了夜深人靜之時,想到昔日的夫妻恩愛,總是淚如雨下。

眨眼王紫燕已經去世一年之久,王東昇見李大貴辛苦,就勸他娶一個妻子,李大寶說道:“爹爹,我今生既和紫燕結為了夫妻,那就是一輩子的夫妻,無論生死都是。”

王東昇見李大貴這麼說,很是感動,但畢竟他才二十多歲,怎麼能委屈了他,就再三勸慰,並找來媒婆給李大貴說媒。

一日,媒婆就領來一個女子,這女子名叫小芳,年方十八,長得像清晨剛摘下的黃瓜一樣鮮嫩,讓人看了眼饞。

媒婆說道:“小芳這女子聰慧伶俐,要是嫁給了李郎,必定是個賢內助,你就輕鬆多了。

其實這女子心氣高,本不願給人做填房的,可家中貧困,父母就想拿她換幾兩銀子。”

自從王紫燕走了之後,李大貴每天忙於生意,也沒有時間去想男女之事,只是晚上一個人的時候倍感寂寞,想著要是妻子活著該有多好啊!

李大貴熬不住寂寞,也想過再娶妻,但想到自已已經在亡妻面前說了不娶的話,心裡就很糾結,如今見了這年輕漂亮的小芳,心一下子就活絡了起來,把自已的承諾也拋到了九霄雲外。

王東昇見李大貴有意,就拿來銀子給了那媒婆,讓她給小芳家裡送去,這件事也就定了下來,過了幾日,李大貴就八抬大轎把小芳娶進了家門。

小芳是一個聰明的女子,來到王家之後,裡裡外外都是一把好手,李大貴也輕鬆了不少,對她也是疼愛有加,只是這小芳的一個要求讓他很是為難。

夜裡,夫妻二人躺在床上,李大貴要去碰小芳,但那小芳卻不讓碰,說道:“我為這個家沒日沒夜地操勞,卻換不來你的真心。”說著就哭了起來。

李大貴趕緊勸說:“如今家中只有你一個,不做正妻,但待遇和正妻一樣,不都是你當家做主嗎?”

小芳一聽惱了,說道:“她已經死了,保留這個虛名還有什麼意思?我一個大活人,卻要給你做妾,當真我就不如她?讓人瞧不起。”說著就矇住頭痛哭不止。

李大貴經受不住小芳的軟磨硬泡,又想到妻子已經去世這麼久了,就打算扶小芳做正房,於是就去給王東昇商量。

王東昇想到自已死去的女兒,心中難免悲傷,但他是個明事理的人,說一切都由李大貴做主,李大貴見王東昇不反對,就把小芳扶正了。

小芳做了正妻之後,一下子就端起了架子,對店裡的夥計很嚴苛,動不動就指手畫腳,挑三揀四的,弄得哪些夥計是怨聲載道。

對下人嚴苛還算說得過去,可那小芳居然把自已的孃家人都接到了王家居住,私下裡對王東昇是橫挑鼻子豎挑眼的,總是指桑罵槐,對家寶也沒有好臉色,李大貴在跟前的時候,小芳對王東昇和家寶很好,所以她做的那些事李大貴並不知情。

只是王東昇心裡明鏡似的,就找來李大貴說道:“大貴啊,如今我也老了,喜歡清淨,我想著和家寶回老家住去,我種種菜,養養雞,讓家寶在鄉下讀書,我們爺孫也逍遙自在。”

李大貴知道小芳的脾性,心想是不是她得罪了岳父,就說道:“要是小芳哪裡做的不好,還請岳父見諒。”

王東昇只說沒事,就是想家了,想回去住,李大貴見狀,也就依了他,找來馬車把王東昇和王家寶送回了鄉下老家。

王東昇爺孫倆走了之後,小芳一家子住在城裡,心情就舒暢了很多,整日裡歡天喜地的,日子過得很是歡快,但不知為何,豆腐坊的生意卻是每況愈下,一日不如一日,最後就成了入不敷出。

李大貴見家中的生意快要倒閉了,愁得整夜睡不著覺,白天也是吃不下飯,一日,他去城外散步解悶,就看到了一個乞丐。

那個乞丐鬍子頭髮全白了,瘦的皮包骨頭,一看就是很久沒有吃飯了,李大貴本來心善,就拿出身上的二兩銀子給了那個乞丐,說讓他買些吃食。

老乞丐接過銀子,也沒有道謝,就裝進了兜裡,李大貴見他收下,就要離開,那乞丐卻叫住了他,說道:“我看你最近有煩心事?”

李大貴一聽,心中的煩惱就加重了,忍不住就給那乞丐說了自已家裡的事情,說妻子在世的時候,生意紅火,妻子走後才一年多,生意就要倒閉了。

老乞丐眯起眼睛,想了一會兒說道:“你這是做了虧心事了。”

李大貴一聽感到疑惑,自已經常幫助人,並沒有做虧心事啊!問道:“請老人家明說。”

那乞丐說道:“要想你家的生意起死回生,就要再娶你那亡妻,讓她做正室,還要把你那岳父接回,好好孝敬,用不了多久,生意就好起來的。”乞丐說完起身就離開了。

李大貴聽了那乞丐的話,想到妻子臨終前的話,知道是自已辜負了妻子,也沒有好好孝敬岳父,對家寶也關心的不夠,就心如刀割,淚如雨下,後悔不已。

李大貴回到家中,就把乞丐的話對小芳說了。小芳一聽就惱怒道:“你休要聽那乞丐胡說八道,你一個大活人要娶一個死人為妻,這還不讓人笑掉大牙。”

李大貴說道:“家中生意就要倒閉了,我只能再把紫燕娶回來,才能起死回生,沒有別的辦法。”說完就吩咐店裡的夥計去辦這事,氣得小芳又哭又鬧,又是尋死上吊的,可也阻擋不住李大貴。

李大貴叫人挖出王紫燕的屍骨,裝在一個罈子裡,抱回家中拜堂成親,並讓王紫燕做正室,那小芳一看,當著親戚們的面就把那裝屍骨的罈子給摔了,李大貴一惱就寫了休書把她休了。

如今王家豆腐坊的生意不行了,那小芳被休也就沒有什麼留戀的,拿著自已平時剋扣下來的私房錢,帶著一家人就走了。

夜裡,李大貴把王紫燕的屍骨放在房裡,就代表入了洞房,想到當初夫妻成親,恩愛有加,如今卻是陰陽兩隔,躺在床上流了半夜的淚,一直到五更天的時候才睡著。

他剛剛睡著,王紫燕就出現在了他的床前,說道:“相公,我求你把爹爹和家寶接回家中,好好待他們,這樣我也放心了。

至於那正妻位置,我也不是非要你為我留著,只要你有這份心就可以了,你明日就把我的屍骨埋了,我也好去投胎做人,以後你儘管娶妻就是,只是要娶賢惠的妻子,才能保生意興隆,家庭和睦。”

次日,李大貴就風風光光地把王紫燕的屍骨重新安葬了,又把王東昇和王家寶接到了城裡一起住,店裡的生意也是一日日見好,不出一年,王家豆腐坊的生意又恢復了往日的繁華模樣。

李大貴從十歲開始就跟著王東昇學做豆腐,王東昇早已把他當兒子看待,見他一直不娶妻,孤孤單單的也很是心疼,就主動說讓他娶妻,李大貴本不想再娶,可拗不過岳父就同意了,說要遇到善良的才娶。

後來,一個要飯的女子暈倒在門口,被李大貴救了,那女子要報恩,就要嫁給李大貴,王東昇見這女子長的也俊俏,心地善良,就說讓李大貴娶了。

李大貴和那女子成親之後,只讓她做妾,正妻依然是王紫燕,那女子也不爭,在家裡任勞任怨,對王東昇像親爹一樣孝敬,對家寶視如已出,一家人的日子也過得溫馨幸福,生意日進斗金。

後來,王家豆腐坊的生意越做越大,在縣城開了幾家分店,李子貴也成了富甲一方的李員外,他經常救濟貧困,幫助鄉鄰,做了很多好事,妻子又為他生了一兒一女。

王家寶長大之後考中進士,為官一方,他清正廉明,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愛戴,他同父異母的弟弟則繼承了家裡的生意。

李大貴夫婦為王東昇養老送終,他們夫婦活到了八十多歲,無疾而終。

各位看官:李大貴本來是一個善良的人,和王紫燕成親之後,夫妻恩愛,怎奈王紫燕去的早,李大貴就又娶了妻,其實這也沒有什麼不對的,錯就錯在他不該有了新人忘舊人,對岳父和兒子都沒有盡心照顧。

常言道:“家和萬事興”李大貴的新妻子小芳不是一個善人,對夥計們很是苛刻,私下裡擠兌王東昇和王家寶,這個家不和睦,所以也就不會興旺,生意出現危機也是預料之中的事。

幸虧李大貴本性善良,給了乞丐二兩銀子,那乞丐就點醒了他,他休了惡妻,把亡妻扶正,又把岳父和兒子接回身邊,好好照顧,後來又娶了一個賢惠妻子,豆腐坊的生意又恢復了繁榮,家裡的日子也是越過越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有情有義,不能忘恩負義,家庭和睦才能萬事興旺。

本故事與迷信無關,只是為了宣揚民間文化,教人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