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咸豐年間,白雲山下有一個徐家村,村中有一個叫徐昌盛的老漢,是徐家村的族長,老漢時年七十三歲,卻是鶴髮童顏,有返老還童之勢。
徐昌盛祖上是做生意起家,如今已經不再經商,不過已經積累了良田千頃,家財萬貫,如今主要以出租土地收租子過日,是百里之內屈指可數的富貴之家。
他有一兒一女,兒子已經成了家,也有了一個孫子,徐昌盛年紀大了,理應教出家中大權,在家中含飴弄孫,享受天倫之樂,可他精氣神十足,不肯放權,兒子也沒有辦法。
徐昌盛年輕時風流瀟灑,相貌堂堂,娶了一個正妻三個小妾,沒想她們都先他離開了人世,如今留下他一人獨守空房,心中很是淒涼。
徐昌盛的女兒名叫玉蘭,時年十八,他視若珍寶,疼愛有加,許配給了城裡的財主劉員外家的公子,不久就要完婚,女兒見父親孤單寂寞也非常心疼他,勸說父親再納一個小妾,相伴晚年。
徐昌盛說道:“我如今過了古稀之年,如果再討小妾,唯恐別人笑話,再說了,你那哥哥也不會同意。”
玉蘭說道:“女兒不久就要嫁做人婦,不能陪伴爹爹,女兒實在是不放心爹爹呀!爹爹如果納一個小妾,也可早晚服侍您,我也就放心了。”
常言道:“女兒是爹孃的小棉襖”這話一點不假,徐昌盛見女兒心疼自已,很是感動,說道:“女兒放心,有丫鬟和小廝照顧爹爹,爹爹不會有事的。”
玉蘭見他這樣說,也就不說什麼,沒想到父女二人的對話卻傳到了兒子徐子興的耳朵裡,徐子興擔心父親再娶小妾,到時候和自已爭奪家產,心中很是不安。
他去找到妹妹質問,問她為什麼要攛掇父親納妾,這是一個女兒該做的事情嗎?
玉蘭知道哥哥的心思,說道:“爹爹如今沒有女人牽絆,所以他不願意放下家中大權,如果納了小妾,爹爹就沒有時間管理家中事物了,哥哥不就可以得到家中大權了嗎?難道這不是哥哥希望的嗎?”
徐子興聽了妹妹的話覺得有理,但嘴上卻說:“爹爹都這麼大年紀了,恐怕他身體不行,小妾如果做出醜事,辱沒門風。”
玉蘭說道:“一切順其自然吧,如果爹爹要討便討,不討也就罷了,你且要順著他,不要惹爹爹生氣才是。”
過來不久,玉蘭出嫁,徐昌盛見不到女兒玉蘭,就更加孤單,他想起玉蘭的話,心中就起了波瀾,心想,納個小妾也未嘗不可,畢竟自已的身體強健,也沒有什麼疾病。
一日,徐昌盛去外面閒逛,見到了村中的劉媒婆,就對劉媒婆說出了自已的心思,讓她給自已物色一個合適的姑娘。
劉媒婆一聽立刻說道:“哎呀,我手底下就有一個現成女子,名叫瑩兒,今年十八,長的是貌美如花,性情溫順,她家中姊妹多,很是貧困,父母想把她嫁給大戶人家做小,換些銀錢度日。”
徐昌盛一聽覺得很合適,就說道:“把那姑娘帶到你家裡,我去看看。”
次日,劉媒婆就把那姑娘帶到了家中,讓徐昌盛來看,徐昌盛看見瑩兒如此貌美,就心花怒放,當場就下了聘禮,說道:“我準備一下,過幾日就成親。”
徐昌盛怕兒子兒媳反對,就在街上買了一套宅子,把小妾瑩兒接到了宅子裡,二人過起了夫妻生活。
那瑩兒長的膚白貌美,纖細柔弱,而且風情萬種,一看就讓人心生愛憐,徐昌盛這麼大年紀了,如今得了這麼一個嬌妻,當然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視如珍寶。
徐昌盛藉口在外面收租子,幾個月都沒有回家,一直陪著小妾瑩兒,他兒子徐子興只當父親去收租子了,也沒有疑心。
一日,徐子興去街上趕集,遠遠看見一個老漢和一個年輕女子走進了胭脂鋪裡,他覺得這個老漢太像自已的爹爹了,就走上前去,躲在門口偷看,果然那個老漢就是他爹徐昌盛,那個年輕女子他沒有見過。
看到二人舉止親密,徐子興就明白了,老頭子這幾個月沒回家,原來在外面娶了小,他心中很是氣憤,但沒有上前去叫許昌盛,而是悄悄的回到了家中。
回到家中後,他就對妻子曹氏說了今天的所見,曹氏一聽也是一驚,說道:“老頭子都這麼大年紀了,又招個年輕小妾,也不怕人笑話。”
徐子興說道:“老頭子招小妾我倒不是太擔心,我就擔心如果那小妾懷孕生子,到時候這家裡的財產就要一分為二了。”
曹氏說道:“男子六十就絕精了,生孩子恐怕難了,即使生孩子,也不會是老頭子的,要是生個野種來爭奪家產,我們不是更冤?”
徐子興說道:“老頭子的脾氣倔,說一不二,如今生米已經做成熟飯,我們再反對也沒有用,就怪玉蘭那個丫頭,要不是她攛掇,老頭子也不會納妾。”
曹氏眼珠子一轉,冷哼一聲說道:“如今說這個還有什麼意思,不如把老頭子的小妾接到家裡,咱們好生對她。”
徐子興一聽很驚訝,妻子怎麼變得如此大度起來,就說道:“這是為什麼?“
曹氏神秘一笑說道:“我自有道理,聽我的沒有錯。”
一日,徐昌盛的貼身小廝回到家中取東西,徐子興就叫住了他,問道:“老爺是不是在外面納了小妾?”
那小廝不敢出賣主人,就說沒有,徐子興呵斥道:“大膽奴才,你不說實話,要是老頭子身體被掏空了,有個三長兩短,我拿你是問!”
這時曹氏也走了過來,說道:“如果老爺子真的娶了小妾,你就直說,我們把她接到家中,好好照顧,讓老爺子住在外面,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我們不讓他娶小妾呢?我們多冤枉啊!”
在徐子興夫妻的軟硬兼施下,那小廝知道不說不行了,就把徐昌盛娶小妾的事說了。
秋收之後,徐昌盛帶著小廝去鄉下收租子,只有瑩兒和丫鬟留在家中,曹氏趁著徐子興不在,就來到了街上的宅子裡。
她見瑩兒如此的年輕美貌,心中很是嫉妒,但嘴上卻說:“哎呀,這不是天仙下凡嗎?我那爹爹可真是豔福不淺啊!”
瑩兒見到一個三十多歲的婦人來到家中,聽她說話才知道是徐昌盛的兒媳婦,就趕緊讓座,並讓丫鬟沏茶倒水。
曹氏拉著瑩兒的手說道:“爹爹娶了姨娘也不告訴我們,住在這外面讓姨娘受苦了。”說著就擠出了幾滴眼淚。
瑩兒說道:“在這裡住著很好,你不要牽掛。”
曹氏說道:“爹爹娶了姨娘,又要瞞著我們,要是外人知道了,還以為我們不讓他娶呢?把我們說成不孝之人,我們可是有嘴也說不清啊!
今日我來,就是想接姨娘回家,家裡的條件比外面好,丫鬟婆子們多,照顧的就更周全,我們也就放心了。”
瑩兒聽徐昌盛說過,說兒子媳婦不是善人,怕她被他們欺負,所以在外面買下宅子居住,圖個安心,所以瑩兒不敢和她一起回去,就說道:“多謝你的一片好心,這事還要與老爺商量,我也做不了主。”
曹氏醞釀了一下情緒,流著淚說道:“我家丈夫說了,如果我不把你接回家中,就是我不孝,回去我也交不了差,他還說要休了我,你就算是可憐我,就跟我回去吧!
再說了,爹爹去鄉下收租,十天半月也回不來,你就先跟我回去,等他回來我與他說。”
瑩兒見曹氏說得情真意切,不像徐昌盛說的那樣刻薄,也就放下了戒備之心,就跟著曹氏回到了徐家村。
回到徐家村之後,曹氏就吩咐丫鬟婆子們好好照顧姨娘,好吃好喝地對她,瑩兒就被曹氏的糖衣炮彈給迷惑了。
一個月後,徐昌盛從鄉下回到街上的宅子裡,見到宅子裡空空如也,瑩兒和丫鬟都不見了,就很慌張,到鄰居家打聽才知道被一個三十多歲的婦人接走了,又說了那婦人的模樣,徐昌盛聽了就知道是兒媳婦曹氏。
他想到曹氏強勢的性格,就很擔心,立刻坐著馬車回家去了,回到家中,見到瑩兒一切如常,似乎還胖了些,心中的石頭才放下來。
問道:“寶貝,你怎麼回到了家裡?”
瑩兒就把曹氏去接她的事說了,並說曹氏對自已很好,徐昌盛聽了就覺得不可思議。
曹氏委屈地說道:“爹爹娶了姨娘也不帶回家中,知道內情的人說我們不知,不知道內情的人還說我們不孝呢!”
徐昌盛聽曹氏這樣說,又看看瑩兒確實被照顧得很好,心想,看來自已是看錯了兒子兒媳,不過他心中還是有一些疑惑。
在以後的日子裡,徐昌盛細心觀察這兒子兒媳的一舉一動,觀察了幾個月,並沒有發現他們對瑩兒有什麼不利的行為,也就放心了。
就這樣,一家人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相互謙讓,和睦相處,生活得也是其樂融融。
突然有一天,有一群強盜來到村子裡,徐家村本來是一個安靜祥和的村子,村民們那裡遇到過這種情況,大家非常害怕,都躲了起來。
那群強盜見不到人並沒有善罷甘休,而是把躲起來的村民都找了出來,拉到一處空曠的地方,強盜的首領又黑又胖,猶如夜叉一般,讓人看了就不寒而慄。
強盜首領抖抖臉上的橫肉說道:“你們都老實一點,否則勞資手中的刀可不長眼睛,只要你們乖乖聽話,我便饒你們一條狗命。”
村民們聽了強盜頭目的話,都嚇得直哆嗦,一起看向族長徐昌盛,徐昌盛也是見過世面的人,又是村民們的主心骨,即使心中害怕,面對強盜,他也表現得很鎮定。
徐昌盛知道君子不吃眼前虧的道理,就恭敬問道:“各位好漢有什麼要求請明示,我們儘量滿足。”
村民們見族長腰桿挺得直,說話鏗鏘有力,沒有一點懼怕的樣子,大家心裡也踏實了不少。
那個強盜首領哈哈大笑,說道:“我們的要求很簡單,把你們的糧食和銀錢都交出來,再獻上幾個漂亮姑娘,我就饒了你們,否則只有死路一條。”強盜首領掃視著人群,就看見幾個年輕漂亮的姑娘。
他給身後的那群強盜使了個眼色,那群強盜就進入人群,拉出來四五個年輕女子,其中一個就是徐昌盛的小妾瑩兒。
幾個女子被拉出來之後,個個嚇得兩腿發軟,忍不住大哭失聲,那幾個姑娘的家人紛紛跪地求饒,懇求強盜放過自已家的女兒。
徐昌盛見小妾被強盜拉了出來,心中很是氣憤,但他知道這些人都是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的,因此不敢硬抗,懇切說道:“還請好漢高抬貴手,糧食和銀子都給你們,只求你們放過這幾個女子。\"
強盜首領哪裡聽得進去他的囉嗦,就吼道:“少廢話!銀子和糧食我們要,姑娘也要,誰敢反抗,就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眾人聽了都不敢說話,被強盜拉出來的女子和她們的家人也不敢哭了。
徐昌盛愛妾心切,再次懇請道:“只要好漢放了幾個女子,我願意供上紋銀五千兩,糧食百石,還請好漢開恩。”那個頭目就一腳把徐昌盛踹翻在地,罵道:“你這個老不死的,再囉嗦我就宰了你!”
就在這時,突然聽到身後的山上傳來窸窸窣窣的響聲,那聲音很大,還伴隨著一股黑風颳來,眾人眼前一片黑暗,什麼都看不見了。
黑風過後,就看見一條碗口粗的大蟒蛇趴在地上,足足有十幾米之長,眾人嚇得倒吸一口涼氣,後退幾步,只見那條大蟒蛇猛然竄起,擺著長長的尾巴,捲起那幾個強盜,狠狠的甩出十幾米遠,哪些強盜痛的嗷嗷直叫。
大蟒蛇伸出長長的信子,把幾個強盜又吸了回來,再次用尾巴捲起,狠狠甩出,幾個強盜個個腦袋開花,四分五裂,當場死亡。
村民們一看那些強盜被蟒蛇摔死了,趕緊給蟒蛇跪下磕頭,千恩萬謝。而那條大蟒蛇趴在地上,似乎在閉目養神,久久不願離開,村民們都覺得奇怪,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徐昌盛從小讀過一些怪志故事,看過蟒蛇討封的故事,心想,這條大蟒蛇應該是要討封,就說道:“這條大蛇不肯離去,應該是想討封。”
村民們聽徐昌盛這麼說,很是不解,問道:“什麼是討封?”
徐昌盛說道:“蛇修煉到一定的時候,就要成仙,在成仙之前要向人討要一個吉利的說法,只要說它是龍,就可以助它成仙,如果討封不成,多年的修煉就會前功盡棄,甚至丟掉性命。
今天它救了大夥的性命,我們理應幫助它。”
徐昌盛的話剛落音,就有一個男子站出來說道:“族長,這件事一定要三思而行啊,它畢竟是一條蛇,蛇是一種冷血無情的畜生,如果讓它成仙了,它禍害我們怎麼辦?”
村民們聽到男子這麼說,也都紛紛點頭,有人說道:“害蛇之心不可有,防蛇之心不可無啊!”
徐昌盛說道:“如果大家恩將仇報是要遭到報應的,你們好好想想吧!”眾人一聽就害怕了,紛紛表示讓族長看著辦吧!
徐昌盛就對著那條大蛇大喊:“龍—”
那條大蛇一聽就搖晃著長長的身子飛了起來,在空中幻化成一條金光閃閃的大龍,隨後就飛入了雲層之中,眾人見到都唏噓不已,紛紛跪在地上祈求保佑。
當天夜裡,徐昌盛就做了一個奇怪的夢,有一條金色的大龍立在床前,說道:“感謝你助我成仙,我送你一句話:‘小心你嬌妻’”,那條龍說完就飛走了。
徐昌盛醒來後想到金龍的話,看看身邊熟睡的瑩兒,百思不得其解,到底要他小心些什麼,難道她有了外心不成?
自從做了那個夢後,徐昌盛就特意留心著瑩兒的一舉一動,可一直沒有發現有什麼不對的。
一日,曹氏叫瑩兒一起去寺廟燒香,徐昌盛怕出事,就派兩個小廝悄悄跟隨。
只見曹氏和瑩兒來到寺廟,開始燒香拜佛,然後曹氏說道:“我的一個親戚在這裡出家,咱們去拜見他一下,讓他給你念一念求子決,很靈的。”
於是二人就一起來到一個年輕和尚的屋子裡,曹氏就讓那和尚給瑩兒念求子決,那和尚就讓瑩兒坐在椅子上,然後就開始對著她唸經。
曹氏湊近瑩兒的耳朵邊嘀咕了幾句,就開門出去,跟隨著一起來的兩個小廝趕緊躲到柱子後面,等曹氏走遠,二人趕緊走到門旁,聽著裡面的動靜。
屋內的和尚對著瑩兒唸經,他見曹氏出屋,此時只有他們二人獨處一室,就突然靠近瑩兒,說道:“小娘子要想得子,這求子決根本沒用,你那丈夫都過了古稀之年,早已經絕精了。
不過我還有一個辦法,能讓娘子如願以償。”說著就去拉瑩兒,欲行不軌。
瑩兒被和尚的舉動嚇得臉色蒼白,趕緊起身就要走,卻被那和尚抱住不讓走,瑩兒一急就驚叫出聲,外面的小廝聽見叫聲,踹門而入,就綁住了那和尚,隨即拉到了縣衙。
瑩兒回到家中,哭哭啼啼,徐昌盛這才知道瑩兒被人調戲,那人已經被拉到了縣衙,就對瑩兒勸慰一番,匆匆地趕到縣衙。
知縣命人把那和尚打了二十大板,打得他呲牙咧嘴,連聲求饒,就把一切都交代了。
原來這個和尚法名靜一,這靜一和尚是半道出家,出家前是一個強盜,因為打死一個官宦人家的公子,為了逃命,就改名換姓,躲進廟裡,當了和尚。他雖然皈依佛門,但六根不淨,貪戀紅塵,早就和曹氏有了私情。
一日,曹氏來找他,二人歡愉之後,曹氏就讓他找一些強盜,讓那些強盜去徐家村把瑩兒搶走,於是他就悄悄去了自已以前待過的山寨,說明來意,那些強盜本來乾的就是燒殺搶掠,打家劫舍之事,聽說有漂亮的小娘子,哪有不搶的道理,誰知這群強盜卻被大蟒蛇打死了。
曹氏兩口子的陰謀沒有得逞,又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讓和尚玷汙瑩兒,曹氏承諾,事成之後給他重金酬謝。
知縣又命人把曹氏兩口子捉拿歸案,曹氏來到堂上,指著那和尚就破口大罵:“你個禿驢,你姦淫無度,看見我家姨娘貌美,就要做那不恥之事,如今敗露,和我有什麼關係?你不要無賴好人。”
靜一道:“你當初要強盜去抓住那女子,誰知強盜慘死,你還不死心,就讓我姦淫那女子,如今你居然不認賬,真是個淫毒的婦人!”
曹氏聽靜一說完,就聲淚俱下,渴求大老爺明察,知縣沒有理會曹氏,而是看著徐子興喝道:“你妻子做出這樣的惡事,你可否知情?”
徐子興說道:“她乾的這些事情我並不知情。”
知縣哈哈大笑說道:“你妻子幹了什麼事情?”
徐子興說道:“她勾結和尚……”徐子興突然感覺到自已中了知縣的圈套,就嚇得面色蒼白,趕緊閉了嘴。
知縣已經看出端倪,就命人把徐子興拉出去杖責二十大板,徐子興聽到要挨板子,已經嚇得兩腿發軟,栽倒在地,連喊饒命,把一切都招了。
原來,當初曹氏把瑩兒接入家中,好生照顧,就是為了打消徐昌盛的戒心,到時候再害那瑩兒,也不會引起懷疑。
一開始,他們找強盜來徐家村搶劫,誰知被強盜被大蟒蛇打死,他們的陰謀沒有得逞,於是曹氏就攛掇瑩兒去廟中求子,勾結和尚姦汙瑩兒,以達到趕走瑩兒的目的。知縣見三人均已招供,就把他們打入死牢,聽候發落。
後來,徐昌盛和瑩兒收養了一個流浪的男孩,孩子七歲的時候,徐昌盛去世,留下瑩兒和那孩子繼承了全部家業,依然生活無憂。
孩子長大後,成了有名的富商,他心地善良,接濟貧困,救濟鄉鄰,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善人。
各位看官:徐子興兩口子容不下父親的小妾,怕她分得家產,一再加害,最後害了自已,家中財產也落入了外人之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大度,不要精於算計,否則害了自已,人才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