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7章 屠夫心善救老太,老太拿出一物,屠夫升官又娶嬌妻

洛陽府有一個叫武大奎的男子,他從小父母雙亡,以殺豬賣肉為生,人們都叫他武屠夫,因為職業的原因,如今二十五歲了還沒有娶妻,不過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日子也是逍遙自在。

武屠夫長的五大三粗,再加上是殺豬賣肉的,人們感覺他有些兇相,事實上,他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左鄰右舍誰家有困難,他都會去幫忙,在路上遇到老人過河,孩子迷路等他也會出手相助,是一個十足的好人,不過因為做好事,他招來不少麻煩。

常言道: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一天半夜,武大奎睡得正香,突然聽到有人敲門,那敲門聲斷斷續續,有氣無力的,他趕緊起來開門,一看是一個鬚髮花白的老漢,門一開啟,那老漢就一頭栽倒進了屋子。

老漢瘦骨嶙峋,面如土色,好像是生了大病一樣,武大奎趕緊把他扶到椅子上坐下,又煮了一碗熱粥喂他吃下,老漢吃了粥後才算有一絲力氣。

老漢說他姓白,家中有三個兒子,個個都不孝順,如今他得了重病,就連夜把他趕了出來,他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餓得實在受不了,看見這裡有人家就來敲門,想尋一口吃的。

武大奎聽了白老漢的講述,心中很同情老漢,就把他留下了,又請來郎中給他治病,誰知郎中看了直搖頭,說道:“他時日不多了,趕緊準備後事吧!”

周圍鄰居聽說他家裡有一個病入膏肓的陌生老漢,大家都勸他趕緊把老漢送走,其實鄰居也是為他好,擔心這老漢死在他家裡,人家的子女要來鬧就麻煩了。

武大奎想,這老漢的兒子不孝,如今把他趕出了家門,太可憐了,他怎麼忍心把他送走呢?他就不聽鄰居們的勸告,堅持把老漢留在了家中,精心地伺候著。

一個月之後,老漢真的病亡了,武大奎就買了棺材,壽衣,準備給老漢發喪,誰知那老漢的三個兒子一個女兒找來,在武大奎的家裡打鬧,把他家裡的東西都摔在地上,還說要去報官,說武大奎害死了他們的父親。

武大奎嫉惡如仇,看見這群不孝子就罵道:“你們把病重的老父親趕出家門,如今老人走了,你們還有臉來鬧,要告官便去告。”

其實那幾人目的就是訛錢,說道:“有事好商量,只要你拿出一百兩銀子,我們就不去報官了。”武大奎沒做虧心事,當然不怕他們告官,所以就沒有給他們銀子,那幾人見他軟硬不吃,就真的跑到縣衙裡告了官。

知縣一聽人命關天,就把武大奎押到了縣衙審問,武大奎就把真相說了,知縣不信會有如此善良之人,就要給武大奎用刑,誰知街坊鄰居不忍心好人受冤,就一起來到大堂上給武大奎喊冤,懇求知縣大人明察。

知縣一看這麼多人都來喊冤,看來這武大奎真的是一個大好人,於是就重新審理,最後把武大奎放了,把那幾個不孝子各打五十大板,打的他們哭爹喊娘,只得答應回去厚葬父親。

這件事情之後,鄰居們都勸說武大奎以後不要再同情心氾濫了,因為這個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和他一樣善良,這次逃過一劫,保不準以後就能平安,可武大奎對鄰居的勸說不以為然,依然是我行我素,繼續做好事。

一年正月,大雪已經下了三天三夜,到處都堆了厚厚的積雪,傍晚時分,武大奎在城裡賣完豬肉,匆匆忙忙地往家趕,走到半路,突然就看見雪地裡躺著一個人。

這麼冷的天,躲在家裡都發抖,何況躺在雪地裡呢?肯定會被凍死的,武大奎顧不得多想,趕緊上前檢視,發現是一個年輕男子,這男子渾身已經被凍僵,還好沒有死,還有一絲微弱的呼吸。

常言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武大奎本來就是一個心善之人,他不會見死不救的,就趕緊蹲下身子,背起男子就往家裡跑。

回到家裡之後,武大奎找來乾燥的棉衣給男子換上,又用被子把他包好,最後在屋裡生了一堆火,男子被溫暖包裹著,很快就醒了過來。

原來,這個男子名叫張天寶,是一個書生,他如今進京趕考,因為衣衫單薄,又沒有吃東西,又冷又餓就暈在路邊了,幸虧有武大奎出手相救,要不然他非被凍死不可,張天寶對武屠夫很是感激,非要和他結拜,武大奎推脫不過,只得同意。

二人當即就焚香下跪,先拜天地,再相互對拜,張天寶說道:“今生今世與大哥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如有違背諾言,我不得好死!”

武大奎說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次日,張天寶就告別武大奎,武大奎給他帶了銀子,把自已的棉衣也讓張天寶穿上,張天寶感激涕零,說自已高中之後,一定要回來報答他的大恩大德,與他同富貴。

張天寶走了之後,武大奎依然過著殺豬賣肉的日子,再把張天寶的諾言忘得一乾二淨了,因為他做好事就是因為心地善良,從來就沒有想過要人家回報。

話分兩頭,張天寶告別武大奎之後,就去趕考了,考試結束,揭榜一看,他果然中了頭名狀元,當朝宰相王柄義見狀元一表人才,就用高官厚祿來收買他,讓他加入到他的陣營之中,張天寶經不起誘惑,把國恨家仇都拋到了九霄雲外,與王炳義打得火熱,並與王家的小姐成親,可謂是春風得意。

一日,武大奎路過一座大橋,看見那裡圍了很多人,他好奇過去看,就看到一個身穿官服的年輕男子站在橋頭,一臉怒容,武大奎看清男子的面目時就驚住了,這不是張天寶嗎?

如今張天寶高中狀元,已經在朝廷裡做了官,武大奎知道自已的身份,為了不影響張天寶的前途,他是不會主動與他相認的。

張天寶之所以滿面怒容,是因為有一個衣衫破舊的老太攔住了他的去路,那老太說道:“兒啊!為娘可是找到你了!”說著就要去拉張天寶的衣袖,誰知那張天寶卻甩開她的手,怒道:“哪裡來的老妖婆,滿嘴的瘋話,還不趕緊讓開!”

他身邊的兩個隨從就一人扯著老太的一隻胳膊,把她拉到了一邊,說道:“我們老爺可是當朝王宰相的乘龍快婿,你這個老太婆也太大膽了,是不是活膩歪了!”

誰知老太太聽了那二人的話並不害怕,而是罵道:“你這個不孝的逆子,老孃我今天要好好地教訓教訓你,否則你都不知道自已是誰了?”老太太掙扎著要去打張天寶,可她被兩個侍衛死死地拉著,根本近不了張天寶的身。

那老太太動彈不得,只能邊哭邊罵,張天寶氣的臉色發青,就走上前去,一腳把老太太踹到了橋底下,然後一甩袖子,揚長而去,眾人看到這一幕都驚呆了。

武大奎不知道這個老太太到底是不是張天寶的親媽,但不管怎麼說,他這樣對待一個手無寸鐵的老人是不對的,他氣不過,想要上前與張天寶理論,但想到被張天寶踹到橋下的老太,他縱身一躍就跳進了河裡。

武大奎把老太太背上岸,老太太渾身溼透,凍得瑟瑟發抖,他趕緊把老太太背到一個賣成衣的店裡,給老太太買了衣服和鞋襪換上,然後就把老太揹回家去了,老太想到自已的親生兒子如此對待自已,忍不住失聲痛哭。

原來,這個老太是前朝宰相方忠良之妻,喚作梅氏,八年前,方宰相被奸臣王炳義所害,梅氏就帶著一雙兒女逃出京城,流落到一個山村裡,帶著兩個孩子艱難度日。

為了不讓奸臣王炳義發現他們,方天寶改名張天寶進京趕考,臨走的時候,梅氏再三囑咐兒子,如果他高中狀元,一定要為父報仇,沒想到他高中之後,把母親的話拋到了九霄雲外,居然認賊作父,娶了奸臣之女為妻。

梅氏聽說方天寶的所作所為,非常的氣憤,就帶著女兒繡娘來京城尋找兒子,沒想到,來到京城之後,梅氏與女兒繡娘走散,她一個人就流落到街頭,一邊要飯一邊尋找女兒繡娘,沒想到就在橋頭遇到了兒子方天寶。

梅氏看見兒子喜出望外,她感謝老天有眼,讓她與兒子巧遇,於是就上前去和兒子相認,誰知方天寶根本不認她,還把她踢下橋去,梅氏聲淚俱下的給武大奎說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武大奎心地善良,嫉惡如仇,聽了梅氏的訴說,肺都要氣炸了,說道:“早知道他是個大逆不道之人,就讓他凍死在雪地裡了,真後悔我當初救了他。”

梅氏聽了,問武大奎到底是怎麼回事,武大奎就把當初救方天寶以及二人結拜的事與梅氏說了,梅氏聽了說道:“你真是個好人啊!可恨那個不孝子太忘恩負義了!”

兒子認賊作父,女兒失蹤,如今的梅氏是悲痛欲絕,她在武大奎家裡住了一天,就要去尋找女兒繡娘,武大奎見梅氏要走,趕緊阻攔,說道:“大娘,如今方天寶不認你,他肯定還會加害與你的,你現在出去會很危險,不如留在家裡,我替你去尋找方姑娘。”

武大奎救了她的命,梅氏心中很是過意不去,怎麼能再麻煩他呢?就說道:“小夥子,你是一個好人,可我不能再拖累你了,還是我自已去找吧!”

武大奎見老太太這樣說,知道她是過意不去,不想麻煩他,就說道:“大娘,我從小父母雙亡,如果大娘不嫌棄,我願意認您做娘,兒子替娘做事是應該的,怎麼能說連累呢?”他說著就跪在了梅氏面前。

梅氏趕緊扶起他,流著淚說道:“好孩子,我怎麼會嫌棄你呢,只是我要拖累你了。”

武大奎說道:“娘,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以後你就是我親孃,你在家裡好好養著,找妹子的事情就交給我吧!”

梅氏認了武大奎做乾兒子,二人以母子相稱,武大奎每天五更殺豬,上午賣肉,下午去尋找繡娘,梅氏在家裡洗衣做飯,武大奎回到家裡就能吃上熱乎乎的飯菜,他終於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對梅氏也很是感激。

武大奎答應幫助梅氏尋找繡娘,可找了很多日,依然沒有繡孃的下落,他就很是著急,於是連豬肉也不賣了,專心尋找繡娘。

再說那方寶山,在橋頭遇到梅氏之後,他怕被王丞相知道自已就是方中良的兒子,從而影響前程,於是就起了殺心,把母親踹到橋下,掉進了河裡。

回到家之後,方寶山擔心母親沒死,如果沒死,恐怕會給他帶來麻煩,於是就派人到橋邊打聽,問周圍的人這裡有沒有淹死一個老太,周圍的人都說沒有,說那老太被一個男子救走了,方寶山得知母親得救,心中就更加不安,悄悄派人在全城搜尋梅氏的下落。

一日傍晚,武大奎又經過橋頭,看見一個女子在橋頭哭泣,他覺得奇怪,就走上前去想問問情況,看能不能幫助她,可他還沒有走到跟前,那女子便抬腿跳進了河裡,武大奎趕緊下河救人,就把那女子救了上來。

那女子哭著說道:“你為什麼要救我?還不如讓我死了算了。”

武大奎看著年輕女子,聽她這麼說,就有些生氣,說道:“你年紀輕輕的有什麼想不開的,你想死容易,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你這樣做,對得起你父母嗎?簡直就是大逆不道!”

女子被武大奎這樣罵,就忍不住痛哭失聲,說道:“我爹爹在八年前就去世了,我和母親一起來尋找哥哥,又與母親走散了,我活在這個世上還有什麼意義?”

武大奎一聽覺得這個女子的話怎麼和母親的話有如此巧合之處,急忙問道:“姑娘芳名是不是叫繡娘?”

繡娘聽了也是一驚,不可思議地看向他,問道:“你怎麼知道我的名字?”

武大奎又問道:“你的母親稱作梅氏,你哥哥叫方寶山?”繡娘越聽越驚訝,她連連點頭,問道:“你看見我母親了?”

武大奎就把他救了梅氏,並認她做乾孃的事情給繡娘說了,繡娘聽了是喜極而泣,趕緊給武大奎跪下磕頭,感謝他的救命之恩。

武大奎扶起她,就帶著她回家去了,母女二人相見抱頭痛哭。

原來繡娘和母親走散之後,被牙子賣到了一個大戶人家做丫頭,她擔心母親,就想方設法地逃了出來,逃出來後一直打聽母親的下落,可找了個把月也沒有找到。

一日,她打聽到一個人,那人說前幾天有個老太太被人踢進河裡,描述的老太太模樣和自已的母親很相似,她想母親可能已經不在人世了,於是就生無可戀,來到橋邊投河自盡,去追隨母親。

繡娘來到武大奎家裡,二人以兄妹相稱,原來他單身一人,如今不但有了娘,又有了妹子,武大奎感覺這樣的日子才是最幸福的日子,他每天努力殺豬賣肉,每次從街上回來,都會給母親和妹妹買些點心或者其他東西。

這天,武大奎看見眾人圍著一張皇榜,議論紛紛,他不識字,就問圍觀的人皇榜上寫的什麼,那人告訴他說皇帝要尋找丟失的國寶夜明珠,誰要是能獻上此寶,就可得高官厚祿。

武大奎回到家裡就把皇榜的事給母親和妹妹說了,梅氏聽了就拿出夜明珠,武大奎和繡娘都很吃驚,梅氏就把夜明珠的來歷給二人說了。

八年前,王柄義篡權奪位,皇帝就把國寶夜明珠交給忠臣方忠良儲存,讓他有朝一日輔佐太子登基,這個夜明珠就是憑證,可方忠良知道王炳義不會放過他,就把夜明珠交給了妻子梅氏,讓她帶著一雙兒女離開京城,好好保管這顆夜明珠,有朝一日必有大用處。

梅氏對武大奎說道:“兒啊,你拿著這顆夜明珠,把他獻給皇帝。” 武大奎按照母親的吩咐,並沒有去揭皇榜,而是直接帶著夜明珠去宮中求見皇帝。

方寶山並不知道,皇帝要尋找的夜明珠就在自已的母親手裡,王炳義告訴他後他才知道,於是就帶人日夜尋找母親,說道:“挖地三尺也要把她給找出來!”

就在武大奎悄悄去宮中獻寶的時候,方寶山帶人找到梅氏母女,他把刀子架在梅氏的脖子上威脅道:“趕緊把夜明珠交出來,否則別怪我無情!”

梅氏罵道:“你這個大逆不道的畜生,你有本事就殺了我,我是不會把夜明珠交給你的。”

繡娘被幾個大漢拉住,她掙扎著要去保護母親,可她一個柔弱的女子,怎麼能掙脫了幾個大漢,只能哭著哀求方寶山不要殺母親。

方寶山看著繡娘說道:“你們要是不想死,就乖乖地交出來,要不然我手裡的刀可沒有長眼。”

梅氏一口吐沫吐在方寶山的臉上,罵道:“你這個不孝子,你認賊做父,就算是我死了,我也要在閻王面前告你的狀。”

方寶山怒道:“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快點把東西交出來,要不然你倆一起去死。”

正在這時,武大奎帶著宮中的太監,侍衛進了屋子,他們看到屋裡的一幕先是一驚,隨即那些侍衛就抓住了方寶山,其他人一看是皇帝身邊的人,就趕緊跪下求饒。

原來,武大奎拿著夜明珠進宮,皇帝見了非常高興,就問這夜明珠是哪裡來的,武大奎就如實說了,皇帝一聽就派宮中的侍衛,公公一起來接梅氏母女進宮。

方寶山被抓住之後,痛哭流涕,說自已錯了,以後會好好孝敬母親的,可梅氏的心已經被他傷透,說道:“這一切都是你咎由自取,怪不得別人!”

梅氏母女和武大奎被接到宮中,新皇帝登基,把當朝宰相王柄義打入死牢,滿門抄斬,方寶山也被牽連,一起押入死牢。

皇帝念梅氏保護夜明珠有功,封她為一品誥命夫人,武大奎是個有情有義之人,救了梅氏母女,又把夜明珠送進宮中,他的品格受到皇帝的賞識,加官一品。

皇帝又把方繡娘賜婚給武大奎,在宮中為他們舉辦了盛大的婚禮,二人成婚之後,夫妻恩愛,夫唱婦隨,一年後,繡娘就為武屠夫生下一個大胖小子。

夫妻二人一生孕育三子一女,兒子個個高官厚祿,女兒貴為娘娘,幾個孩子對他們很孝順,夫妻二人一生平安幸福,最後無疾而終。

各位看官: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善良,要孝順老人,最後也會得到好報,而那些為了個人的慾望出賣良心的人,最後的結局也是很悲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