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杏是劉家村的女子,從小與父親劉結實相依為命,劉結實是一個樵夫,主要以砍柴為生。父女二人的日子雖不富裕,但也溫馨幸福。
平時劉結實打柴賣柴,劉杏在家裡洗衣做飯,並做些女紅刺繡拿到集市上去賣,這樣可以幫助父親減輕一些負擔。
劉杏兒不但勤勞善良,樣貌也是沒得說,從小長的就乖巧可人,人見人愛,如今劉杏兒也十八歲了,按照當地的習俗,也到了適婚年齡。
來給劉杏兒提親的人很多,可一聽說要倒插門就猶豫了,日子能過得去的家庭,做父母的總是希望兒子留在身邊,不願意讓兒子去女方家裡。
就這樣,劉杏兒的婚事一直懸著,劉結實見別人家女兒都配了好姻緣,就很著急。
劉杏兒理解父親的心思,就勸慰他說道:“爹爹不用擔心,如今我的姻緣還不透,等姻緣透了自然就能找到一個如意郎君。”
劉結實覺得是自已拖累了女兒,就說道:“你可以考慮是男方家裡過日子。”
劉杏兒說道:“那怎麼行?我不放心父親一人在家,如果沒人願意上門,我就做老姑娘照顧爹爹一輩子。”
劉結實聽了女兒的話,雖然不贊同,但心中很是欣慰。
新年的時候,劉杏兒去姨娘家走親戚,姨娘就問起了她的婚事,劉杏兒就說自已要招個上門女婿,可一直沒有合適的。
姨娘一聽面露喜色,說道:“我鄰居家有三個兒子,因為家裡窮,願意讓一個兒子出去,我與你說說?”
劉杏兒畢竟是個大姑娘,有點不好意思,紅著臉說道:“那就麻煩姨娘了。”
當日,姨娘就安排二人見了面,那男子叫安家貴,今年二十歲,二人一看都很滿意,過完年就定親了。
因為劉結實年紀大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急需一個人撐起這個家,於是定親後倆月二人就成親了。
成親後,安家貴就接替了岳父的營生,每日上山砍柴,劉杏在家裡洗衣做飯,做女工,有時候也會去山裡採草藥換錢,小日子過得也算可以。
正當一切充滿希望的時候,劉結實卻病倒了,治療了幾個月也沒有治好,臨終前,他對安家貴說道:“我把杏兒交給你了,你要好好待她!”
安家貴說道:“岳父放心吧,我一定會好好對杏兒的!”劉結實聽了,就放心地閉上了眼睛,劉杏兒撲在父親的床前放聲痛哭。
劉杏兒是一個積極上進的姑娘,她想,夫妻二人只靠打柴過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要想讓日子越過越好,還要想其他辦法。
於是就給丈夫商量,說自已可以去大戶人家做工,夫妻二人辛苦兩年,攢些錢以後做個小生意,才是長久之計。
畢竟是年輕夫妻,安家貴有些捨不得與妻子分開,可劉杏兒說暫時分離就是為了長久相聚,安家貴想想覺得有道理,就同意妻子去城裡做工。
劉杏兒模樣漂亮,心靈手巧,來到人市上,很快就被縣城姓李員外家請去了,讓她去做廚娘,工錢開得也不低。
劉杏兒幹起活來任勞任怨,從不偷懶,而且乾淨麻利,飯菜做得又好,很快就受到了李夫人的認可,發工錢時總是多給她一些,可劉杏兒是一個正直的人,說什麼都不要。
李夫人見她這樣正直,就會給她買衣服鞋襪,其實找一個像她這樣的廚娘不容易,李夫人是想把她長期留在家裡。
眨眼間和丈夫分開一個多月了,劉杏兒就很思念丈夫,擔心他在家裡吃不好,睡不好,月底預支了一點工錢,劉杏兒就去集市上,看丈夫有沒有過來賣柴,她的運氣還不錯,就看見安家貴剛賣完柴準備走。
她就叫住了他,劉杏兒覺得丈夫辛苦,就請到到麵館裡吃了一碗麵,又買些點心讓他帶回去,臨走時,千叮囑萬囑咐,要他一定要好好吃飯睡覺,如果砍柴累了就歇一歇。
安家貴說道:“我知道了,你也不要太累了,如果太辛苦,就不要乾了,跟我回家去。”
雖說主家很好,但伺候人的活確實不好乾,辛苦是肯定的,但劉杏兒怕丈夫擔心,就說自已做得活很輕,一點都不累,要他放心。
每個月發工錢後,主家都會給傭人們半天假,讓他們出去轉轉,每次,劉杏兒就會去街上找賣柴的丈夫,一開始,夫妻二人見面都相互問候,互相關心,後來就變成一問一答了。
劉杏兒見丈夫越來越冷淡,還以為他是太累了,不願意說話,就沒有多想,囑咐丈夫一定要好好歇歇,不要再砍柴了,並說,自已再幹一年,攢些錢做個小買賣,就苦盡甘來了。
這年中秋節,李夫人就準了劉杏兒兩天假,讓她回家和丈夫團聚,畢竟是年輕夫妻,長期分居也不行。
臨走時,李夫人就讓劉杏帶了兩盒點心,一直燒雞,還有一些瓜子,紅棗等吃食,劉杏兒謝了李夫人,就出了門。
她走到街上,看見街邊圍了一群人,只聽見一個男子大聲說道:“這個小叫花子,今天不好好教訓他,他就不長記性。”
兩聲清脆的巴掌聲響起,隨後就聽到一個孩子的哭聲,劉杏趕緊擠進人群,就看到一個十來歲的男孩,這孩子衣衫破爛,頭髮凌亂,站在哪裡抹眼淚。
孩子旁邊站著一個一臉橫肉的中年男子,劉杏兒就看不慣這種人,連個孩子都要欺負,就在那男子再次抬起手的時候,劉杏兒呵住了男子。
“住手,他只是一個孩子,你幹嘛要打他?”
中年男子聽到聲音,就朝劉杏兒看去,說道:“吆喝,來了個吃飽撐的!他偷吃了我的饅頭,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你說該不該打?”
劉杏兒也沒有好臉色,說道:“他實在是太餓了,即便是你說的這樣,你也不能打人啊!”
“呵呵,不要站著說話不腰疼,你好心,你就幫忙把錢付了!”
“多少錢?”
中年男子一看有戲,就眯起眼睛掐著指頭算,說道:“被我發現的都偷吃四次了,你拿八個銅板,我沒發現的就算了。”
劉杏兒從兜裡掏出了八個銅板給了那個中年男子,那中年男子接過銅板,對著那個孩子說道:“小乞丐,今天算你走運。”說著就走了,眾人也跟著散去了。
劉杏兒問那孩子叫什麼,幾歲了,為啥在這裡乞討,可那孩子就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她見孩子可憐,就從包袱裡拿出了一些吃食裝進孩子的褡褳裡,把那隻烤鴨也給了他,然後就朝縣城外走去。
她家離縣城有三四十里路,劉杏兒一刻不停地趕路,走到家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她看到大門緊閉,就喊丈夫開門。
過了好一會,安家寶才揉著惺忪的睡眼來開門,一看是妻子,臉上的表情就有些不自然,說道:“你怎麼回來了?”他說著就大步朝臥房走去。
劉杏兒剛要跨進臥房的門,安家寶卻折了回來,他接住她手裡的包袱放在桌子上,說道:“你還沒有吃飯吧?走,灶房裡有餅子,我給你熱一下吃。”劉杏此時是又餓又累,就跟著丈夫去了灶房。
她看到灶臺上擺著一盤沒吃完的豬肉,那豬肉都是瘦的,一點肥油都沒有,劉杏覺得奇怪,因為安家寶最喜歡吃肥肉,瘦肉他嫌不過癮。
畢竟快一年沒有回家了,也許丈夫的飲食習慣變了呢?劉杏兒就沒有往深處想,安家寶給她熱好餅子,說要上廁所,就出去了。
其實他並沒有去廁所,而是去了臥房,不一會兒,就有一個女子捏手捏腳的從臥房裡走了出來,順著牆根溜走了。
劉杏兒正在吃餅子,就聽見大門外一聲女子的驚叫,她顧不上多想,就本能地跑了出去,結果看到安家寶走到了門口。
她不解地看著丈夫,問道:“剛才是怎麼回事?我怎麼聽到一個女子的叫聲?”
安家寶心頭一緊,隨後說道:“哪裡有女子,我剛才絆住了一塊石頭,差一點沒摔倒,就忍不住叫出了聲。”
她明明聽見是一個女聲,丈夫卻說是他的聲音,劉杏兒有些懵,但也沒有追究,夫妻二人就回房休息去了。
常言道:“小別勝新婚。”劉杏兒和安家寶這對小夫妻已經快分開一年了,按理說應該勝新婚才對,可安家寶卻說,劉杏兒走了一天的路太累了,讓她早點歇息,夫妻二人便各自睡下了。
次日,安家寶上山砍柴,劉杏兒就在家裡收拾屋子,縫縫補補。突然那個小乞丐就走進了屋子,劉杏兒看到他嚇了一跳,趕緊就給他找吃的。
小乞丐說道:“我不吃,我想告訴你一件事情,昨天晚上我看見一個女人從你家出來,你一定要小心你丈夫。”
劉杏聽他這麼說,有些不可思議,就問他怎麼知道,那小乞丐說道:“在城裡你幫了我,我看你是一個好人,就一路悄悄地跟著你來了,然後就爬到了你家門口的梨樹上。
看見你丈夫把你帶到了灶房,然後他鬼鬼祟祟的去了臥房,不一會兒就一個女人躡手躡腳的走了出來,我就摘下一顆犁子砸在了那女人的頭上,她嚇得大叫一聲。
我看見那個女子就跑進了隔壁的院子。”
劉杏兒聽小乞丐這麼說,又想起昨晚上那女子的聲音,丈夫極力掩蓋,說是他的聲音,劉杏兒這才恍然大悟。
她家隔壁住的是王寡婦,難道他們二人……王杏兒不敢往下想。
小乞丐又說道:“我剛才看見你丈夫去了後山,我就跑來告訴你,你一定要小心啊!”
劉杏兒感激地看著小乞丐,說道:“孩子,謝謝你!”說著就去廚房做飯,說讓他在這裡吃飯。
正在這時,安家寶就揹著一捆柴回來了,一看家裡有個小乞丐就問是怎麼回事?
劉杏說道:“本來李夫人說讓我回來住兩天,可他家突然來了客人,廚房裡人手不夠,就讓這孩子來捎信,說讓我趕緊回去!”
安家寶說道:“那你吃了飯就趕緊回去吧!別耽誤了人家的事!”
吃過午飯,劉杏兒就和那小乞丐一起走了,可走到半路的時候,她一回頭,小乞丐居然不見了。
晚上,一個女子悄悄溜進安家寶的房內,那個小乞丐就從樹上下來了,他悄悄地走到窗子下面聽裡面的動靜。
女子說道:“昨天晚上,我叫了一聲,她是不是懷疑了?”
安家寶:“沒有,我說是我的聲音她就沒有再問。”
女子:“我怕夜長夢多,還是早些下手為好。”
安家寶說道:“她這一走,恐怕要到過年才能回來,到時候把她的工錢弄到手再說,反正現在她也不在家,咱們的事她也發現不了!”
女子說道:“還是你聰明,咱們拿到錢就可以遠走高飛了。”
小乞丐聽了二人的對話,嚇出了一身冷汗,連夜往縣城趕去,次日,他就去幾家姓李的大戶打聽,找了一上午,才找到劉杏兒。
劉杏兒見他找來,就問他昨天的事情,小乞丐得意的笑笑,趴在劉杏兒耳朵上說了一番,劉杏兒聽了大驚。
她回城就是想考慮一下怎麼辦,是不是離婚,成全他們二人,沒想到他們卻如此惡毒,又想要她的錢又想要她的命。
晚上,劉杏兒正準備睡覺,李夫人就敲門進來了。
劉杏兒都快一年沒回家了,回去和丈夫應該是如膠似漆,樂不思蜀才對,可她卻提前回來了,細心的李夫人就覺得不對勁,以為劉杏兒和丈夫鬧了矛盾,就過來開導她。
劉杏兒如今沒有一個親人,遇到事情只能一個人扛,李夫人的關心讓她很是感動,就忍不住把安家寶的事情說了。
李夫人一聽大吃一驚,問她想怎麼解決,劉杏心亂如麻,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李夫人就給她出了一個主意。
這天半夜,月黑風高,有一個女子悄悄的溜進了安家寶的屋裡,過了一會兒,就聽見啪嗒啪嗒幾聲響,樹上的梨子狠狠的落在地上。
屋內的二人一驚,正要出去看是怎麼回事,卻有一群人從大門外衝了進來,一腳踹開房門,把屋內的二人抓住。
劉杏兒走進屋裡,終於看清了那個女人的真面目,果然是她家鄰居王寡婦。
安家寶和王寡婦看到劉杏兒才知道是怎麼回事,他們的春秋大夢也破碎了。
原來,劉杏兒聽取了李夫人的建議,直接去縣衙報了官,天黑的時候,縣衙裡的人和劉杏兒就躲在他家的柴火垛後面。
小乞丐爬到了大門口的梨樹上,悄悄觀察院裡的動靜,他看到有女子進屋之後,就摘下了幾個梨子,狠狠地朝地上摔去。
摔梨子的聲音是他們提前說好的暗語,聽到聲音就知道時機到了,於是就衝進去抓人。
衙役們連夜把二人押回縣衙,次日便開庭審理此案,二人被當場抓住,知道沒法抵賴,就全招了。
其實,在劉杏兒沒有去城裡做工之前,二人已經開始眉來眼去,只是礙於劉杏兒在身邊,安家寶是隻有賊心沒有賊膽。
劉杏兒說要去縣城做工,安家寶就假意挽留,其實心花怒放,劉杏兒一走,就給二人提供了方便。
他們原本打算弄到劉杏兒的錢,再把她害死,變賣房屋之後遠走高飛,沒想到卻飛到了大堂之上。二人狼狽為奸,心思歹毒,根據當時的法律,男子凌遲,女子沉塘。
村裡的人知道這事之後,大家都議論紛紛,說劉杏兒做的對,為了避免觸景生情,劉杏兒就把家中的房屋賣了。
回到城裡之後,又去李家結了工錢,就在城裡租賃了一間小店,開起了雜貨鋪,並收小乞丐做了養子,取名劉雲峰。
一日,突然有一主一僕二人來到他的小鋪子,那個主人三十多歲,儀表堂堂,僕人十幾歲,他們說要找劉雲峰,劉杏兒不知是怎麼回事,就有些擔心。
那個男子見她遲遲不願意說劉雲峰的下落,就向她說明了來意。
原來,這個三十多歲的男子叫沈三朗,九年前他兩歲的兒子失蹤了,這些年他到處尋找,聽說哪裡有年齡相仿的流浪孩子,他都要去看看是不是自已的兒子。
他們聽說劉杏兒收養了一個十來歲的流浪孩子,就過來看看,劉杏兒明白二人的來意後,就趕緊給他們讓座,從裡屋叫出了劉雲峰。
沈三郎見到劉雲峰,趕緊就去看他的手臂,在看到手臂的一剎那,忍不住崩潰大哭。
原來這孩子從孃胎裡出來時,左手臂上就有一塊指甲蓋那麼大的紅痣,看到孩子手臂上的紅痣,他悲喜交加,就忍不住哭了。
沈三郎是山西富商,兒子是和妻子一起出去踏青時走丟的,孩子的母親因為內疚積鬱成疾,不久就離開了。
沈三郎這些年把生意交給了別人打理,他專心尋找兒子,發誓一定要找到兒子,如果找不到,他這輩子就一直尋找,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被他找到了。
父子相認之後,沈三郎想給了劉杏兒一筆銀子表示感謝,然後帶走兒子,可那劉雲峰已經和劉杏兒有了感情,說什麼也不走,沈三郎就邀請劉杏兒一起回去。
孩子一聽特別高興,就趴在父親耳朵上嘀咕了一陣子,沈三郎聽了有些難為情。
劉杏兒貌美如花,而且心地善良,很符合他對妻子的標準,但二人才見面就向人家求婚就很不合適。
劉雲峰見他遲遲不開口,就替父親向母親求婚,劉杏兒羞的滿面通紅,沈三郎見兒子都說了,也就不藏著掖著了,懇求劉杏兒嫁給他,他說會一輩子對她好的。
在劉雲峰的撮合下,二人就成了婚,成婚之後,一起回到了山西老家,婚後,夫妻二人同心協力,把家庭經營的溫馨幸福,生意也越來越紅火。
一年後,劉杏兒生下龍鳳胎,三個孩子長大後都很孝順,一家人無病無災,平安順遂。
各位看官:劉杏兒是一個有上進心的姑娘,為了過上好日子,她離開家去做工,還時常掛念著丈夫,誰知她的丈夫卻不能體諒妻子的辛苦,在家裡做出對不起妻子的事情,不過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劉杏兒心地善良,她幫助小乞丐,也是幫助了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