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4章 男子三更身亡,妻改嫁,丫鬟:要知三更事,請問二小子

宋朝時期,洛陽府孫家是當地的大戶人家,孫員外每月初一十五都會在街頭搭設粥棚舍粥,過路的人都可以免費喝粥。孫員外還熱衷於修橋補路,救濟貧困,因此當地百姓都稱他為孫善人。

一日,孫員外在街上閒逛,見到一群小混混正在毆打一個年輕男子,那男子看起來也就十七八歲,被那群人打得頭破血流,衣服也被扯破了。

孫員外大喝一聲,幾個小混混一看是孫善人,就嚇得四散逃竄,孫員外把男子帶回家中,給他包紮傷口,又叫丫鬟小翠給他煮了一碗麵吃。男子吃過麵,臉色才有了一絲生機,趕緊跪下謝恩。

原來男子叫孫忠誠,今年十七歲,是一個地道的農家孩子,他從小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過日子,就在幾天前,母親因病離世,孫忠誠把母親埋葬之後,就賣了家中老牛,帶著幾兩銀子進城謀生。

他走到一處偏僻的衚衕時,就迎面走來幾個男子,不由分說就要搜身,孫忠誠一看拔腿就跑,幾個男子就在後面追,追上之後對他是一頓暴揍。

孫員外聽了氣憤不已,怒道:“真是無法無天了,這些小混混太猖狂了!你以後有啥打算?”

孫忠誠說道:“我有力氣,想去大戶人家做工,掙幾年錢娶個媳婦好好過日子。”

孫員外說道:“你要是願意就留下來吧,一月給你一兩銀子如何?”

每月一兩銀子可不是小數目,孫忠誠一聽趕緊跪下道謝,孫員外說道:“起來吧,好好幹,我不會虧待你的!”孫忠誠就留在了孫家做長工,具體就是餵馬,趕馬車,也就是所謂的馬伕。

孫忠誠在孫家任勞任怨,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還會幫著幹其他雜活,孫員外的夫人邱氏外出上香,孫忠誠也會跟著拿東西。

邱氏二十歲出頭,長得貌若天仙,其實她不是孫員外的原配,而是填房,不過夫妻二人的關係很好,從來沒有紅過臉,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成親幾年沒有孩子。

中秋佳節,邱氏去寺廟上香,走到半路的時候,就遇到兩個流氓,他們見邱氏貌美,就上來調戲,孫忠誠就與二人打了起來,兩個流氓身小力薄,根本不是孫忠誠的對手,最終沒有得逞,落荒而逃。

回到家裡,邱氏就把今日之事對孫員外說了,孫員外對孫忠誠很是感激,說道:“謝謝你,忠誠,要不是你,夫人的清白可能就被辱沒了!”

孫忠誠說道:“老爺救了我的命,又收留了我,我做這些根本不算什麼!”

晚上,孫府張燈結綵,院子裡放了十張圓桌子,上面擺滿了各種名貴水果,還有各種月餅點心和美酒,讓家裡的下人們盡情享用。

孫員外在閣樓上擺了一桌酒宴,與夫人邱氏一邊賞月,一邊對飲,酒至半酣,孫員外就讓丫鬟小翠去叫孫忠誠來飲酒。

孫忠誠受寵若驚,說道:“小的只是一個下人,怎敢與老爺對飲?”

孫員外說道:“今日不分主僕,快坐下來陪我喝幾杯!”

邱氏也說道:“老爺叫你喝你就喝,還愣著幹啥?”

孫忠誠盛情難卻,只得坐下與孫員外一起飲酒,幾個人邊喝邊聊,孫員外說道:“今日我要宣佈一件重要的事情!”

孫忠誠,邱氏,還有站在一邊的小翠都看向孫員外,不知道他要宣佈什麼重要的事情。

孫員外對孫忠誠說道:“你我都姓孫,我們能相遇也是緣分,今天我就認你做義弟!”

“多謝大哥抬愛,請受小弟一拜!”孫忠誠心中驚喜,趕緊起身鞠了一躬。

孫員外和孫忠誠結拜之後,孫忠誠就成了孫家的老二,從此之後就跟著孫員外學習做買賣。

孫忠誠頭腦聰明,很快就成為孫員外的得力助手,孫員外又提拔他做了店鋪裡的掌櫃,短短的兩年時間,孫忠誠就從一個窮小子蛻變成一個老道的生意人,可以說是春風得意。

孫家的丫鬟小翠是孫員外在外面撿回來的,來的時候才十來歲,雖說是個丫鬟,可孫員外一直把她當閨女看待,教她讀書習字和做人的道理。

如今小翠已經十七歲了,也到了適婚年紀,孫員外就為她物色了一個男人,這個男子正是孫忠誠。

其實小翠早就喜歡上了年輕有為的孫忠誠,只是他們身份懸殊,小翠也只是想想罷了,沒想到孫員外要把自已許配給孫忠誠,她當然是求之不得,就答應了。

孫員外又對孫忠誠說道:“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如今你也二十歲了,也該成個家了,我已經為你物色了一個好姑娘,她就是小翠,你看如何?”

孫忠誠一聽趕緊道謝,說道:“大哥是小弟的救命恩人,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我的婚姻大事當然由大哥做主!”

孫員外說道:“小翠雖是個丫鬟,但她勤勞肯幹,知書達理,你娶了她是你的福氣,你倆也不小了,我想為你倆儘快把婚事辦了!”

孫忠誠的臉上掠過一絲不易覺察的神情,說道:“一切聽從大哥安排!”

孫員外見二人都同意,就把吉日定在七日之後,就在成婚的前一天,孫員外去街上辦事,看見一群人正圍在一起議論。

孫員外走近人群,就看見一個道士打扮的中年人,中年人雙目緊閉坐在一張桌子後面,旁邊的旗子上寫著:預測生死禍福,不准我去死,眾人看了都說這道士肯定有能耐,要不旗子上也不敢這麼寫。

孫員外從來不信這些,就想著要拆穿道士的騙局,於是就走上前去說道:“請這位道長給老夫算算,如果你算的準,我就給你十兩銀子!”

道士一聽就緩緩睜開眼睛,仔細打量了孫員外一會兒,就拒絕了孫員外,還讓他趕緊離開,孫員外覺得這道士是心虛了,就說道:“你擺攤算吉凶禍福,難道還挑人不成?”

圍觀的眾人也開始起鬨,讓那道士給孫員外算一算,道士皺起眉頭,就讓孫員外抽了一簽,道士拿起竹籤一看大吃一驚,支支吾吾不肯說出結果。

在孫員外和眾人的催促下,道士才為難地說道:“這是下下籤,上面說的是你的死期!”

孫員外卻不以為然地說道:“你說說我的死期在什麼時候?”

道士說道:“就在今夜三更!”

孫員外覺得這道士就是信口雌黃,根本不信,就說道:“若我三更不死呢?”

老道士說道:“如果你明日能活著來,我就自縊謝罪!”

“好,一言為定!”孫員外哈哈大笑著就離開了,眾人也紛紛指責這個道士就是個騙子,可道士並不生氣,說道:“明日見分曉!”

孫員外回到家裡,就把今日在街上遇到道士的事對妻子邱氏說了,邱氏一聽怒道:“哪裡來的妖道?竟然敢詛咒相公,我帶人去把他的攤子砸了!”

孫員外趕緊攔住她說道:“夫人息怒,那道士已經說了,若算得不準,他明日就會自刎,不需要我們動手!”

邱氏說道:“真是晦氣!”她命丫鬟在前廳擺上酒菜,說要把左鄰右舍請來喝酒,驅散晦氣,孫員外也就沒有阻攔,當晚就與鄰居們在前廳喝酒暢談。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不知不覺已經是三更天了,孫員外有些醉意,就說讓鄰居們繼續,他要回房休息,然後就被丫鬟扶進房裡,邱氏在外面繼續陪大家喝酒聊天。

不一會兒,就看見孫員外披頭散髮,穿著睡衣跑出了大門,眾人不知是怎麼回事,就起身去追,結果追到一座大橋的時候,孫員外就縱身跳入了滾滾的江水之中。

大家眼睜睜地看著孫員外被翻滾的江水吞沒,邱氏坐在橋上嚎啕大哭,罵道:“都是那個妖道詛咒我相公……”

眾人也想到道士的話,覺得不可思議,覺得那個老道士真是神了,算得如此準確!

次日,孫忠誠帶領著家丁僕人沿河搜尋,卻沒有找到孫員外的屍首,邱氏就為孫員外做了衣冠冢,以表哀思。

原本次日就是孫忠誠與小翠的大喜之日,出了這樣的事,婚事也只能往後拖。

孫員外沒有兄弟,也沒有子女,他死了之後,孫家上下都是邱氏說了算,孫忠誠不但是店鋪裡的掌櫃,還被邱氏任命為孫家管家。

眨眼過了倆月,就有媒婆來給邱氏說媒,邱氏想到死去的孫員外又是哭哭啼啼,說要為丈夫守一輩子,決不再嫁。

媒婆說道:“孫家家大業大,沒有個男人可不行,再說了,夫人青春年少,怎能浪費這大好的年華啊!”

邱氏說道:“可到哪裡去找我相公那樣的大好人呀?”

媒婆說道:“夫人有什麼要求只管說,我按照標準給你物色,保證夫人滿意!”

邱氏說道:“我相公走了之後,這裡裡外外的事都壓在了我身上,我一個弱女子也是苦不堪言,我就想找一個能撐起這個家的男子!最好也姓孫,這樣才對得起我相公……”

媒婆一聽大喜,道:“夫人這一說,我還真想起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她趴在邱氏耳朵上低語一番。

邱氏說道:“他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可他是我家叔叔,再說了,相公已為他定下婚約,對方就是我家的丫鬟小翠。”

媒婆說道:“這都不是問題,一切都交給我吧,夫人就等著做新娘子吧……”

在媒婆的運作下,邱氏就把小翠嫁到了鄉下,小翠雖然不願意,可她也是身不由已。

小翠的丈夫是一個農夫,叫劉金山,他勤勞樸實,心地善良,對小翠也很好,這讓小翠的心裡有了一些慰藉,她也慢慢被這個忠厚的漢子融化了。

小翠見丈夫養家不易,就做些針線活去城裡賣,換些錢補貼家用,這日,她路過孫家的大門口,看到大門上貼著大紅喜字,就向周圍的鄰居打聽,鄰居就告訴她,邱氏與孫忠誠成親了。

孫員外活著的時候,對邱氏疼愛有加,如今他屍骨未寒,邱氏就急著改嫁,小翠心裡很不是滋味。

她又想到自已曾經對孫忠誠的愛慕,如今他卻娶了邱氏,小翠覺得自已是自作多情了,其實孫忠誠並沒有喜歡過她,當初答應娶她也是因為孫員外。

這一天,小翠心神不寧,腦海中總是出現孫員外的面容,傍晚的時候,她從城裡回家,走著走著就天黑了。

走到荒郊野外的時候,突然就有一雙腳出現在她面前,小翠趕緊把目光往上移,就看到了那張熟悉的臉,小翠驚訝的就要叫出來了。

“是你,孫員外?你不是已經……”小翠並不害怕,走到孫員外跟前說道。

孫員外從兜裡掏出一包銀子說道:“小翠,你的日子太貧困了,這些錢你拿著補貼家用!”他把銀子塞給小翠又說道:“我死的冤啊!小翠一定要為我申冤!”說著就消失不見了。

小翠見孫員外消失,就趕緊呼喚道:“老爺,是誰害了你?你一定要告訴我,我才能為你申冤啊!”

“要知三更事,請問二小子!”空中飄來一句話,小翠不知何意,只能深深記在心裡。

回到家,小翠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劉金山,說道:“孫員外對我有恩,我一定要為他申冤,把壞人繩之以法。”

劉金山也是嫉惡如仇,表示要與妻子一起去縣衙告狀,一定要找到殺人兇手,為孫員外報仇。

次日,夫妻二人就一起來到縣衙,在衙門口擊鼓鳴冤,二人被帶到大堂之上,知縣喝道:“堂下何人?有何冤屈如實招來!”

小翠說道:“知縣大人,小女名小翠,是孫家丫鬟,我家主人死得冤枉啊!請大人一定要為我家主人申冤……”

“細細說來!”

小翠就把道士給孫員外算卦,以及孫員外跳河自盡,至今沒有找到屍首的事說了。

知縣一聽怒道:“大膽刁民,那孫員外明明是自盡而死,有何冤屈?”

小翠又把昨日路上遇到的孫員外的事對知縣說了,知縣根本不信,小翠就拿出一包銀子,說是主人所贈,這事千真萬確。

知縣問道:“既然你家主人現身,他沒有告訴你兇手是誰嗎?”

小翠說道:“我家主人說:‘要知三更事,請問二小子!”

知縣聽了這樣一句話,一時間不知是何意,就下令退堂,擇日再審。

退堂之後,知縣就冥思苦想,並派人悄悄調查孫家的事情,調查的人回來報告說,孫員外的妻子已經改嫁給孫員外的結拜弟弟孫忠誠,如今的孫家由孫忠誠做主。

知縣突然靈光一閃道:“‘小’,‘子’組合在一起就是‘孫’字,二小子就是孫忠誠,立刻把孫忠誠和邱氏帶到大堂上!”

捕頭就帶著衙役來到孫家,把邱氏和孫忠誠帶到了縣衙,同時被帶來的還有那個道士。

道士為了洗脫自已的罪名,就如實交代了,原來他根本不是道士,更不會卜卦,是孫忠誠用錢收買了他。

孫忠誠和邱氏見假道士都招了,也不再辯解,也如實招了他們的犯罪事實。

原來,孫忠誠早就與邱氏勾搭上了,中秋節遇流氓的事就是孫忠誠自已安排的,而孫員外卻被矇在鼓裡,還認孫忠誠做弟弟,並把小翠許配給他。

邱氏為了與孫忠誠長相廝守,孫忠誠為了得到孫家的財產,二人一拍即合,計劃殺死孫員外。

孫忠誠就讓假道士說孫員外三更必死,為的就是對眾人進行心理暗示,孫員外要是死了,大家也不會懷疑。

當日晚上,邱氏請左鄰右舍來家裡喝酒,孫忠誠早就埋伏在房間的床底下,孫員外回到房間就被孫忠誠殺害了,他把屍體埋在床下事先挖好的坑裡,他換上孫員外的睡衣,披頭散髮的跑了出去,並跳進江中,這就成功迷惑了眾人。

孫忠誠會水性,跳入江中之後,他就游到幾里之外,悄悄上岸回到了孫家,所以一直沒有找到孫員外的屍體。

邱氏為了名正言順地嫁給孫忠誠,就找來一個媒婆進行撮合,因為孫員外已經把小翠許配給了孫忠誠,所以他們就把小翠嫁到了鄉下的一個窮人家,一輩子不得翻身。

孫忠誠忘恩負義,邱氏不顧夫妻情誼,二人為了一已私慾,竟然做出如此喪心病狂之事,被判處絞刑而死,假道士在這場謀殺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被判處十年牢獄之災,媒婆打二十大板。

小翠作為孫家的丫鬟,為孫員外申冤,是個有情有義的女子,知縣就把孫家的全部財產判給了小翠,從此之後,小夫妻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