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1章 男子夜歸,見嬌妻變成白髮老太,道士:把你母親供起來

朱大志是個可憐的孩子,三歲那年,父親上山砍柴滾下山崖受了重傷,村民們把他抬回家去,在床上躺了半年之後就撒手人寰了。

父親死後,朱大志就和母親吳氏,還有爺爺朱老漢一起生活,朱老漢年紀大了,又有咳喘的老毛病,因此一家人生活的重擔都壓在了吳氏瘦弱的肩頭。

吳氏每天起早貪黑的幹活,為的就是讓這一老一小能吃飽飯,可在那個年代,吃飽飯對普通人家都是奢望,更別說像朱家這樣失去勞力的人家了,儘管吳氏一刻也不敢停歇,家裡依然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吳氏苦苦支撐了兩年,第三年的時候,吳氏改嫁了,從此在朱大志的腦海中,母親的形象就越來越模糊,最後完全沒有一點印象了。

吳氏走了,朱老漢就拖著病體,帶著孫子挨家要飯為生,可那個年代大家都不富裕,有時兩天也要不到一粒米,朱大志餓的哇哇直哭,朱老漢就抱住孫子泣不成聲。

爺孫倆苦苦熬過了幾年,在朱大志八歲時的冬天,天氣非常的寒冷,朱老漢的咳喘病加重,很快就在痛苦中離開了人世。

唯一的爺爺也去世了,朱大志成了名副其實的孤兒,他抱住朱老漢冰冷的屍體眼淚鼻涕一把抓,村裡的人看到可憐的孩子無不落淚。

村民們就一起挖了一個墓穴,用草蓆把朱老漢捲起來,在呼嘯的北風中把他埋葬了。

朱老漢走了,撇下朱大志一人孤苦伶仃的,村民們見他可憐,就從牙縫裡擠出一點東西接濟他,但靠那一點接濟根本吃不飽,朱大志就繼續出去要飯,要飯的時候遇到很多困難,但他都咬緊牙關挺了過來。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朱大志已經長成了一個大小夥子,早已不再以要飯為生了,他靠自已勤勞的雙手在後山開了幾畝荒地,農忙的時候種地,農閒時就砍柴到街上賣,一個人的日子雖不富裕,但也能吃飽穿暖,他已經很知足了。

村裡與朱大志同歲的男子,很多都成家了,朱大志是一個孤兒,家裡又不富裕,因此也沒有人說媒,可他並不著急,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日子倒是少了很多麻煩。

朱大志家的隔壁住著一個六十多歲的老漢,老漢姓王,人稱老王頭。老王頭年輕時是一個木匠,家裡的日子很富裕,他與妻子生育了二子一女,大兒子在城裡做買賣,女兒也嫁到了城裡,兩年前妻子離世,如今只有老王頭一人在家。

老王頭年紀大了,腿腳不靈便,一個人做什麼事都很作難,朱大志心善,經常幫助老王頭幹活,老王頭心中很是感動,逢人就說朱大志是個好人,幫了他大忙。

一日,朱大志在山上砍了一捆柴給老王頭送去,發現他居然暈倒在茅房外面,朱大志顧不得多想,背起老王頭就朝郎中家裡跑去。

郎中把老王頭救醒之後說道:“要是再晚來一會兒,人恐怕就不行了。”

聽的朱大志一陣後怕,老王頭拉著朱大志的手說道:“大志,多虧了你了,要不是你,我就要去見閻王了……”

朱大志把老王頭揹回家去,又是熬藥又是做飯,細心伺候著老王頭,老王頭過意不去,就從枕頭底下摸出一塊碎銀子給朱大志,朱大志說什麼也不要,還說都是鄰居,幫忙也是應該的。

在朱大志的照顧下,老王頭的病並沒有好轉,而是愈發嚴重了,朱大志怕他有什麼三長兩短,就悄悄去城裡找他的子女們,告訴他們老王頭病了,而且病的不輕。

老王頭的大兒子王奎聽了說道:“人老了,生病是正常的事情,不要有一點病就大驚小怪的,你回去告訴老頭子,說我這幾天生意太忙,回不去,等忙完了就回去看他,讓他等著!”

朱大志聽了王奎的話也是無語了,說道:“他可是你親爹,如今病的這麼嚴重,你就放心他一人在家?萬一有個什麼閃失你後悔也來不及……”

還沒等朱大志說完,王奎就打斷了他的話,不耐煩的說道:“你也知道他是我親爹?我回不回去是我的事,與你沒有關係吧?你不要多管閒事了……”

朱大志沒有想到,王奎竟然說出這樣的話,自已好心來捎信,卻被說成是多管閒事,他想想也沒有必要與這樣的人生氣,就離開了。

老王頭的二兒子叫王貴,娶了一個財主的女兒,如今在岳父家裡居住,相當於上門女婿,朱大志本來不打算去找他的,但王奎不回去看望父親,朱大志就決定去找王貴,讓他回去看看老王頭。

他來到財主家裡見到了王貴,王貴比他大兩歲,小時候經常在一起玩,王貴也知道他家貧,還以為朱大志是來找他借錢的,看見朱大志就說道:“大志兄弟來的真是不巧,我有事正要出去呢,要不你先坐著……”

朱大志開門見山說道:“你父親生病了,而且很嚴重,我是過來捎信的,希望你回家看看。”

王貴一聽就皺起了眉頭,說道:“我如今是人在屋簷下,身不由已呀,你還是去給我哥捎信吧!他成親時沒少花老頭子的錢,現在老頭子病了,最應該回家看的就是他!”

朱大志聽朱貴這麼說,就知道他也不會回去,可為了老王頭他還是要爭取一下,說道:“你爹把你們養大,如今他需要你們了,你們卻一個個的推脫責任,這是為人子女該做的嗎?你們也是為人父的人了,以後你們的兒子這樣對你們,你們心裡好受嗎?”

“好了,我不跟你廢話了,我還有事呢!”王貴說完就走了,朱大志看著他離開的背影氣的真想暴揍他一頓。

兩個兒子都不願意回家看望父親,朱大志只能去找老王頭的女子王春娥,王春娥嫁給了一個小商販,日子過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朱大志見到她時,她正在家裡逗孩子玩。

朱大志說明來意之後,王春娥的臉就拉了下來,說道:“古人說養兒防老,沒有人說養女防老,他的兩個兒子都不願意去,我做為女兒就更不應該去了,你回去告訴我爹,說他兒子不回去,我做女兒的也不會回去!”

朱大志聽了王春娥的話感到很震驚,又很心寒,老王頭一生也沒少吃苦受罪,晚年卻如此淒涼,沒有子女願意去看他。

他就勸說春娥道:“你爹病得不輕,哪怕你去看一眼再回來也好啊,總比不去強……”

王春娥說道:“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我還要在家裡照顧公婆和孩子,哪有空回去看他?你不要再說了,趕緊回去吧,告訴我爹,以後有事了就找他兒子,找閨女沒有用!”

朱大志心地善良,嫉惡如仇,這三兄妹的表現讓他氣憤不已,說道:“王大爺居然養了你們這幾個白眼狼……”

他垂頭喪氣的回到村裡,看見躺在床上的老王頭心裡很不是滋味,他的子女不願意來照顧他,朱大志就每天伺候他,照顧他的吃喝拉撒。

好心的村民就提醒朱大志,說老王頭的幾個子女不是省油的燈,勸他不要再管老王頭了,免得到時候做了好事,還落一身騷。

朱大志卻說道:“如今王大爺病這麼重,他子女都不願意管,我不能看著不管,不管他子女咋樣,我問心無愧就行了。”

這日,王老漢突然拉著朱大志的手說道:“大志,我的日子不多了,你去把我那兩兒一女叫回來,我有後事要交代!”

老王頭不知道朱大志已經去找過他們了,他們並不願意回來,朱大志怕他傷心,也沒有告訴他,只是說道:“王大爺,你的病很快就會好的,沒事的,他們都很忙,就不要去叫他們了,我照顧您就行,等你病好了,就去城裡找兒女們住去……”

老王頭說道:“大志,你就去找他們吧,再忙也要回來,告訴他們再不回來就見不到我了。還有我這一輩子攢下了幾個銀錠子,讓他們回來分了!”

朱大志不想讓老王頭帶著遺憾離世,就又去了一趟城裡,把老王頭的原話帶給了他們,他們一聽沒有半句推辭,都慌慌張張的回家來了。

老王頭看見子女們回來,也是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說道:“我就知道你們會回來的,爹爹沒有白疼你們幾個……”

老王頭只顧著抒發自已對幾個孩子的思念之情,遲遲沒有進入正題,幾個人就有些著急了,老大王奎說道:“爹,你說要分銀子,銀子在那?趕緊拿出來分了吧!”

老二也說道:“是啊,爹,趕緊把銀子分了,我還有事要去辦呢!”

王春娥也說道:“我家孩子小沒人照顧,爹爹就先分銀子吧!不要浪費大家的時間了!”

老王頭聽了子女們的話,就從枕頭底下拿出一個布包,老二一把奪過來就開啟了,裡面有三塊碎銀子,哪裡有什麼銀錠子?

說道:“爹,你不是說有銀錠子嗎?就這麼點碎銀子,早知道這樣,我就不回來了。”王奎和王春娥一看也開始抱怨,說老王頭把他們騙回來了。

老王頭罵道:“你們這三個不孝子,趕緊拿著銀子滾走……”他氣的臉色發青,咳嗽不止。

幾人根本不管他,一人搶到一塊銀子揣進兜裡,老大說道:“爹,我們真的很忙,以後你要是走了,就不要去捎信了,找人把你埋了就成!”

老二王貴和王春娥也點頭表示贊同王奎的說話,幾人就要離開,王老漢卻說道:“你們今天出了這個門,咱們就沒有關係了!”

幾人一聽心裡樂了,都表示同意,老王頭說道:“好,既然你們同意,我死了之後,老屋就沒有你們的份!”

三人看看破舊的老屋,表示不願意要,老王頭願意給誰就給誰,他們從此不再踏入村子半步。

這本來是人家的家事,可朱大志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就與這兄妹三人理論,王奎說道:“朱大志,你要是想管閒事,老頭子死了你就把他埋了,到時候這老屋就給你!”

老二也說道:“你照顧老頭子不就想圖點啥嗎?房子就給你了!我們決不會來要,你放心吧!”

村民們聽到吵鬧聲都過來看,大家紛紛指責他們三個不孝,幾人看圍觀的眾人越來越多,就夾著尾巴逃走了。

老王頭拉著朱大志的手說道:“大志,你是一個好孩子,多謝你這些天來對我的照顧,我這幾個不孝子走了,等我死了之後,你就把我埋了,這幾間老屋就是你的了……”老王頭沒有說完就斷氣了。

朱大志拿出自已的一點積蓄,又找鄰居借了一些錢,買了一口棺材就把老王頭安葬了,村裡人都說這老王頭不地道,把銀子給了三個不孝子,卻只給朱大志了幾間破屋子,而朱大志並不在意,他埋葬老王頭完全是出於好心,並沒有想要得到他的回報。

王家的老屋年久失修,已經搖搖欲墜了,在一場狂風暴雨之後,終於支撐不住倒塌了,朱大志在清理廢墟的時候,居然在牆壁裡發現一個罈子,他開啟罈子一看,裡面有一罈子白銀,看起來有幾百兩之多。

朱大志想到老王頭的話,才知道他為什麼要把房子留給自已,他悄悄的把罈子埋在床底下,為了不引起懷疑,他就去城裡做工了。

兩年之後,朱大志回到家裡,把自已家的房子拆了,又把兩處宅基地連在一起,蓋了一座大宅子,村裡人都議論紛紛,說朱大志在城裡發財了。

如今的朱大志已經不是那個窮小子了,上門說媒的都快把門檻踢破了,朱大志就選了一個叫李素素的女子結為了夫妻。

李素素不但長得漂亮,更重要的是她心地善良,成親之後,夫唱婦隨,小日子過得甜甜蜜蜜,可好景不長,一日半夜,朱大志被噩夢驚醒,他來到堂屋一看,有一條大蛇盤踞在大廳中央,大蛇見他來,還吐出長長的信子,試圖攻擊他。

朱大志趕緊拿來一些吃食,又點燃一炷香祈求蛇仙離開,次日一早,那條大蛇果然不見了。接下來的幾日,朱大志沒有再做噩夢,堂屋裡也沒有再出現大蛇,可他家的雞鴨,羊卻莫名其妙的丟失了好幾只。

為了查出原因,朱大志半夜就會悄悄起床觀察,但什麼也沒有看到是什麼東西把羊偷了。

朱大志心情鬱悶的回到家裡,竟然發現妻子頭髮全白了,臉上還出現了很多皺紋,嫣然一個八十歲老嫗,躺在床上昏睡。

朱大志非常擔心妻子,連夜請來郎中給她診病,郎中看過之後搖搖頭,表示無能為力。

次日傍晚,一個老道士到朱家討水喝,朱大志就把老道長請到屋裡,並端來一碗水給他喝,老道長見他愁眉不展就問他是不是遇到了什麼難事,朱大志就把家裡最近發生的怪事都給道長說了。

道長掐指一算說道:“貧道已經知道是什麼原因了。”

朱大志趕緊問他是為什麼?道長若有所思的說道:“趕緊把你母親接回來!”

“什麼?”朱大志有些難以置信,他五歲的時候,母親就狠心把他扔給爺爺,而她卻改嫁給財主享福去了,後來他母親就死了。

小時候,朱大志對母親還是有恨的,如今雖然不恨了,但更沒有愛,母親對他來說就是一個陌生人,她沒有養他小,為何要把她接回來?況且他母親早就去世了呀?朱大志就向道士說了他母親改嫁去世的事情。

道士說道:“當年,你母親改嫁全都是為了你……”

朱大志五歲那年,因為天氣乾旱,地裡的莊稼顆粒無收,朱家種財主家的田地交不上租子,財主就讓有幾分姿色的吳氏去抵租子,若吳氏願意,財主不但會免去租子,而且還會給朱家一斗糧食。

那年,很多人都餓死了,有的不得不出去逃難,可朱老漢年紀大了,朱大志年紀又小,出去逃難也是困難重重,為了給公公和兒子留條活路,吳氏就答應去給財主做小。

朱老漢爺孫倆就是靠著那一斗糧食度過了饑荒,才活了下來,其實朱老漢也告訴過朱大志,說吳氏是迫不得已,為了他們爺孫倆能活命才改嫁給財主做小的,但朱大志並不信,他覺得母親就是不想要他和爺爺了,嫁給財主享福去了。

如今老道士說出當年的真相,朱大志還是半信半疑,說道:“這一切你是怎麼知道的?”

老道士就說出了另一個秘密,幾年前,吳氏救過一條蛇,朱家發生的這些怪事都是那條蛇所為……

當年老財主死了之後,財主家人就要殘害吳氏,吳氏就逃跑了,財主家人就對外說吳氏已經死了,並給她做了衣冠冢。

吳氏怕財主家人發現,就住在山林裡,以野菜野果為生,因為常年沒有吃鹽,已經白髮蒼蒼。

一日,吳氏在丈夫的墳頭哭泣,正好被大蛇聽到,它才知道自已的恩人受了這麼多委屈,於是就用法力懲罰了財主一家。

吳氏嫁給財主是為了公公和兒子,大蛇得知吳氏非常思念自已的兒子,而她的兒子對她有怨恨,它就來到朱大志的家裡,在他家制造出一系列的怪事。

朱大志聽了簡直不可思議,老道士說道:“百善孝為先,趕緊把你母親接回來吧,好好供養著,以後你不但家宅平安,還會萬事順利……”老道士說完就變成了一條大蛇,朱大志這才恍然大悟。

朱大志連夜挖了母親的衣冠冢,就去山林接母親吳氏,跪在母親面前懺悔,吳氏看著兒子是悲喜交加,二人抱在一起痛哭。

朱大志把吳氏接回了家中,好吃好喝的伺候著,過了兩日,李素素的病就好了,又變成了一個嬌美婦人,朱大志就把一切都告訴了妻子,李素素說道:“相公做的對,以後為妻和你一起孝敬咱娘……”又過了十來日,朱家丟失的家禽都回來了,從此家中平平安安,再也沒有怪事發生。

後來,朱大志又買了幾十畝田地,家裡牛羊成群,日子越過越紅火,朱大志的日子好過了,他也沒有忘記幫助身邊的窮苦人,做了很多好事,被人們稱為朱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