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章 太后崩

劉娥雖然沒有邁出稱帝的最後一步,但是那顆蠢蠢欲動的心在胸中強烈的跳動。讓劉娥目眩神迷,難以自持。

公元1032年冬至,劉娥御文德殿,陳列黃麾仗,設宮架、登歌、二舞(三者都是不同種類的宮廷音樂,屬於帝王專用)。

第二年二月 趙禎到開封東郊祭奠農神,並親自舉行耕田典禮,這是每年春耕時分的常規動作。

劉娥提出,她也要趁此機會拜謁太廟,並說祭奠太廟是隆重的儀式,劉娥打算穿天子袞衣和戴帝王冠冕參加祭拜太廟。

參知政事薛奎勸諫道:“如果這樣,太后該以什麼身份祭拜太廟?是以男性皇帝的身份行禮還是以女性皇太后的身份行禮?”

薛奎力陳不可,問得很尖銳,劉娥張口結舌不能回答,可是充耳不聞,我行我素。

第二天天剛亮,劉娥身穿袞衣,戴儀天冠,冠冕前後垂翠珠十旒。作為對群臣的妥協,將帝王袞服的十二章圖案減去象徵忠孝與潔淨的宗彝、藻兩章,同時,沒有懸掛男性帝王的佩劍。

祭祀時,劉娥初獻、楊皇太妃亞獻、郭皇后終獻(初獻、亞獻、終獻是祭祀的儀式)。

禮畢,群臣又上太后尊號,為“應天齊聖顯功崇德慈仁保壽太后”。和其他皇帝太后尊號一樣,拖沓冗長,總之,頂呱呱!

三月底,劉娥突然患病,而且來勢兇猛,迅速惡化,讓人猝不及防。趙禎下令大赦天下,將劉娥臨朝稱制以來的貶死之人,包括寇準、曹利用等劉娥的政敵們恢復舊有官職,並將丁謂從貶黜的遠地內遷

劉娥染病期間,趙禎一直守候在劉娥的病榻前,不解衣帶,悉心照料,但劉娥病情嚴重,回力無天,三天後,駕崩!

劉娥臨死前,口授遺詔:“尊皇太妃為皇太后,與皇帝同議國事!”這是想為她的閨蜜楊太妃參政留下法律依據!

劉娥艱難的說完,口裡嘟嘟噥噥還想說什麼,趙禎起身將耳朵貼近,劉娥氣若游絲,已經說不出話來了,只是吃力地抬起手來,扯身上的衣服。此舉讓趙禎迷惑不解。

劉娥駕崩後,趙禎哭著對輔政大臣道:“太后臨終,不能說話,但幾次伸手扯自己的衣服,好像有什麼要交代的,到底是什麼用意?”

薛奎道:“太后之意,在於身上的袞冕,太后覺得,穿著帝王衣服,怎麼去地下見先帝?”

趙禎恍然大悟,即命宮人將劉娥身上皇帝袞冕換成太后服飾。群臣為劉娥上諡號“章獻明肅”。

按以前的制度,皇太后、皇后都是兩個字的諡號,劉娥稱制十一年,皇太后、皇后加四字諡號,是從劉娥開始的。

趙禎命翰林學士起草劉娥遺詔。御史中丞蔡齊特意到中書省,對宰相們道:“陛下春秋已盛,熟知天下政務,應該親攬朝政,豈能再使女後相繼稱制啊?”

呂夷簡等深以為然,殿中侍御史龐籍做得更絕,直接命令下閤門使,取下劉娥垂簾聽政的簾幕,一把火燒得乾乾淨淨。

范仲淹也上疏道:“太后,是母號也!如今一太后崩,又立一太后,如果再參決國事,天下誰不以為,陛下不可一日無母后幫助啊?”最後遺詔裡只留有尊楊太妃為皇太后,“同議軍國事”之語被刪除了。

仁宗追贈劉娥祖上三代太師、尚書令、中書令,追封劉娥父親劉通為“魏王”。

至此劉娥的一生,可以蓋棺定論矣。

劉娥從賣藝孤女,到開創大宋皇朝女主稱制先河,在中國曆代后妃中,都是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同時,劉娥也是頗有作為的一代女主。她終結“天書”運動、結束黨爭、澄清吏治、發行交子、興修水利、創設諫院、興辦州學,為仁宗親政後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劉娥自真宗趙恆死後,潔身自好,一生並無緋聞。

可是劉娥擅權,喜歡穿帝王裝束,至死不肯還政於仁宗,宋朝重臣均憂慮其效法武則天稱帝。在群臣前仆後繼的阻力面前,劉娥壓制慾望,最終並未走出這一步。故劉娥死後,包括仁宗、司馬光、范仲淹等宋廷君臣對劉娥的評價是正面的。

劉娥取人子為己子,雖然鍾愛趙禎,如同自己親生,但使得李宸妃與趙禎母子至死不能相認,於人倫是有虧欠的。劉娥死後,趙禎生母之謎大白於天下,這也是後世正統士大夫攻擊她的主要原因,甚至出現了《狸貓換太子》的戲劇,摸黑攻擊劉娥。

簡而言之,歷史對劉娥的評價為一句話:“有武后之才,無武后之惡!”

佐料:劉娥從公元1022年稱制,到公元1033年,前後十一年整,軍國大事始終由劉娥控制,政令出於宮闈,但號令嚴明,恩威加四海。左右近侍雖有狐假虎威的現象,這在任何朝代都不能倖免,可劉娥總體控制得相當出色。對內對外的賞賜很分明。

柴氏、李氏二公主(趙光義女)入宮見劉娥,因為年老落髮,只好帶著假髮,劉娥見了,感嘆道:“兩位姑姑上年紀了啊!”命左右賞賜飾以珠寶的裹頭巾。

後來趙元份的夫人李氏也以同樣情況,請劉娥賞賜珠寶裹頭巾,劉娥卻道:“大長公主,是太宗皇帝的女兒,也是先帝的姐妹。你是趙家的媳婦,怎麼能相比啊?”不肯賞賜。

以前皇帝賞賜大臣茶,有龍鳳圖案,劉娥道:“這豈是人臣能得到品嚐的?”命相應官吏撤除了龍鳳圖案。

劉娥賞賜劉家人皇家食物,一定將宮中帝王器物換下,僅用金銀鑲邊的器物盛裝,並道:“尚方器(帝王物)不能入吾劉家!”

劉娥經常穿粗綢絲質白絹服飾,也告誡左右宮人效仿自己,左右說仁宗身邊人髮簪和耳飾都是珍奇豔麗之物,劉娥訓斥道:“他們是皇帝的嬪妃,也是你們能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