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1章 真議和

再說澶州城附近的遼軍,聞趙恆過河在城北(其實,他趙恆早回城南了),立即組織數千騎兵攻城,寇準指揮士卒迎擊,斬獲大半,遼軍敗退。

相持不幾日,契丹統軍蕭撻覽率軍出營,巡按地形,他自恃驍勇,竟然臨近澶州城觀察。

李繼隆部將張瓌,時任威虎軍頭,負責守床子弩。前文說過,宋朝床子弩射程可以達一千五百米以上,是冷兵器時代的高階武器。

床子弩的瞄準和擊發都有專人負責,需用大力士使用巨型斧頭砍斷拉扳機的繩索,才能擊發床子弩的扳機。使用床子弩計程車兵,在宋軍中是專門的一類,稱為“床子弩手”,張瓌就是這類士兵的負責人。

張瓌的戰鬥敏銳性很高,在澶州城上看見城北不遠處土山邊有一隊遼軍,為首者盔甲鮮豔,旗幟特異,便暗中安排手下用床子弩瞄準該遼將,突然發射。

蕭撻覽正騎著高頭大馬,領著部將在澶州不遠處,對澶州城指指點點,口沫橫飛,不料,禍從天降。一支勁弩閃電而至,正中蕭撻覽額頭,蕭撻覽來不及哼一聲,翻身落馬。蕭撻覽部下大吃一驚,扶起重傷的主將落荒而逃。當晚,蕭撻覽死亡。

澶州城的仗還沒大打,先鋒主將便慘死在澶州城下,這一打擊令遼軍上下震悚、士氣大洩。

耶律隆緒和蕭太后愁眉不展。此時王繼忠第四次出來建言:“宋廷皇帝親征,對方士氣高昂。我軍大將陣前殞命,士氣低落,為今之計,和談為上策!”

而這個時候,契丹不僅因為蕭撻覽陣亡,其他方面也遇到了瓶頸,遼軍此次出兵,總的來說有點進展,一直打到了澶州,但也造成戰線拉得過長的弊端,加上河北軍民在寇準的指揮下,軍民同心,堅壁清野,遼軍的後勤補給非常困難。

同時,蕭太后本身是位很務實的領導人,在出兵之前,她已經做好了“可戰則打”,“不能打則和”的兩手準備,儘管遼軍進逼澶州,但幾路大軍一直磕磕碰碰,進展並不十分順利。如今威逼澶州,卻是孤軍深入,恐難取得決定性勝利。

蕭太后和耶律隆緒斟酌之後,聽從了王繼忠的建議,派使者入澶州城,轉達了罷兵息戰講和的真實願望,並再三強調,這次真“和談”,同時停止用兵。

這正是趙恆的心中夙願,趙恆當即回書,表示大宋也不喜歡窮兵黷武,願與契丹達成和解,擬再派曹利用作為使臣,赴契丹軍營,與遼國主洽談議和事宜。

寇準在澶州城北聽到訊息後,急忙從北城趕回南城,向趙恆苦諫,稱契丹已是強弩之末了,正是打敗他們、收復幽雲十六州的大好時機,此時講和,前線將士的努力毀於一旦。

廣信軍楊延昭、安肅軍魏能等主戰派,這時也派人上書,稱敵軍人困馬乏,軍士氣高漲,正該趁此良機,扼守各路要道,對敵圍而殲之,然後再乘勝北上,收復燕雲十六州。

趙恆又陷入兩難。

契丹使者見趙恆猶豫不決,拍著胸脯對趙恆表態,此次遼國是真心實意要和解,他願留在宋營為質,如有虛言,可斬其首!

寇準見此,便想坐地起價,逼迫契丹使者道,如果契丹向大宋稱臣,同時歸還幽雲十六州,那有講和的可能,否則,免談!

可惜朝中大臣有很多軟骨頭,都懼怕契丹。他們隨駕出征已經是壯了十分的膽色,在前線夜夜從噩夢中驚醒,唯恐不能安然返家,見契丹主動講和,不啻聞聽仙樂,紛紛表態支援趙恆和談,這既和最高領導保持了高度一致,又切切實實是自己的真實想法,所以不遺餘力。

有大臣甚至聯合起來攻擊寇準,說他想擁兵自重,圖謀不軌,因此不願和談。

寇準受到的壓力很大,被迫無奈,也只得退步,表態同意與契丹講和。

既然雙方都有誠意和解,剩下的事情也就好辦多了。無非是討價還價的問題了。

對於契丹的要價,趙恆此前聽曹利用回來彙報過,契丹想要關南地區,趙恆雖然害怕失去和談機會,但也不至於太糊塗:割地給敵國,那是丟祖宗的臉面,趙恆萬萬不敢答應。

好在大宋財大氣粗,不差錢。

因此,在曹利用出使之前,趙恆特意召見。

趙恆對曹利用道:“遼人南下入侵,不是要奪取土地便是想求得財物。關南一地歸屬中國已久,不能許給遼國,漢代用玉帛賜給匈奴單于,有成例在先。”

趙恆的意思清楚明確,要地,不行!要錢,我給得起!

曹利用可能是在契丹軍營吃了一頓露天野餐,沒有受到該有的待遇,心裡十分痛恨遼國,便憤憤不平地對趙恆道:“他們若妄圖有所貪求,臣絕不敢活著回來。”

趙恆很欣賞他的這句豪言壯語。

曹利用接著問趙恆:“如契丹議歲幣,許多少?”

趙恆不假思索地道:“若事不得已,百萬以下可許。”

寇準侍立趙恆旁邊,聽到趙恆如此豪爽,不禁暗皺眉頭。

曹利用出發前,寇準又將他叫到自己營帳。

寇準嚴肅地對曹利用道:“皇上雖有敕命,許諾百萬之數。但你去和談,不要超過三十萬,過了三十萬,我斬你首級。”

曹利用唯唯聽命。

佐料:丁謂僅比寇準小五歲,但是寇準出道早,丁謂屬於寇準門生,前期兩人的關係相當友好,李沆做宰相時,寇準屢次向李沆推薦丁謂,李沆不答應。寇準不解,問李沆什麼原因不啟用丁謂。

李沆道:“看丁謂的為人,能讓他居於人上嗎?”

寇準回答道:“以丁謂的能力,相公(指宰相)一直能抑制他在人下嗎?”

李沆笑著道:“當你後悔的時候,就會記得我今天所說的話!”

寇準可能對李沆的話完全沒有放在心上。寇準做宰相時,丁謂被迅速提拔為參知政事。

丁謂起初對寇準相當恭謹。有次在中書省吃飯,羹湯粘在寇準的鬍鬚上,丁謂立即站起身來,幫寇準輕輕的拂拭羹汁。寇準卻不顧丁謂的面子,笑著說:“參知政事是國家大臣,怎麼做幫宰相拂鬚的事?”

丁謂很慚愧,內心起了怨恨的心思。

兩人後來漸行漸遠。真宗末年,兩人已經是水火不容了,寇準曾對真宗明確說:“丁謂、錢惟演,佞人也,不可以輔佐太子。”

此時,真宗多病,皇后劉娥參與政事,丁謂附和劉娥,終於丁謂則借劉娥之手,扳倒了寇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