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0章 小變局

趙恆第一次統軍親征,“勝利”返回京都開封后,歇息不到一個月,便下詔讓翰林學士王旦等三人主持進士考試。

公元1000年三月,王旦等人經過嚴格考試,將考試合格的進士人選上奏趙恆,趙恆按老爹趙光義制定的嶄新規矩,御崇政殿親自殿試進士,殿試的考題,也是趙恆親自擬定的!

經過殿試,最後確定名次,趙恆詔賜陳堯諮等二百七十一人進士及第,陳堯諮排第一,便是狀元了!另有一百四十三人同進士及第。其後,還有其他各科考試,這一年,朝廷總共錄取一千一百多人。錄取人數之多、範圍之廣,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這次殿試,趙恆連日親自坐殿監考,毫無倦意,求賢迫切之心,可見一斑。這個舉措,多少還是應該給予肯定。

時光飛轉到十一月,朝中發生了一件大事。本來這件事可大可小,但皇帝說是大事,那就是大事,也自然會引發朝廷的政壇鉅變。

十一月十八日是當年的冬至日,“冬至”在古代是一個大節日。群臣朝會後,趙恆舉行宴會,召大小臣工聚餐。宰相張齊賢可能因為高興,多喝了幾杯,竟然喝醉了酒,酒醉之後,便犯迷糊,官帽戴歪了一些,又差點在大殿裡摔一跤,幸虧有內侍攙扶,最後才沒有出大丑。

第二天,另外一位宰相李沆,指使御史中丞上章參劾張齊賢,說張齊賢大禮之時失儀,有失宰相風範。趙恆接到奏章,立即召張齊賢進殿詢問。

張齊賢叩頭誠懇陳述道:“臣前日偶感風寒,本想喝酒禦寒,不料喝酒過多致醉,因而在大殿上失禮,懇請陛下處罰!”

趙恆為難地道:“愛卿身為宰相,乃朕之重臣,如此失體,怎麼統率大臣?朝廷有典章制度,朕不能以私廢公啊!”

張齊賢聞言,知道自己的宰相當到頭了,只有跪謝天恩而回!

公元1000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趙恆下詔,罷免張齊賢的宰相職務。

趙恆為什麼抓住張齊賢的這點小瑕疵不放手,小題大做摘了張齊賢的宰相帽子?那是因為另有緣故。

當時朝廷中宰相有兩位,除了張齊賢,還有李沆。而張齊賢和李沆兩位宰相之間,並不和諧,相互存有芥蒂!朝廷重臣有矛盾,對朝廷來說,絕不是幸事!趙恆最初唯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時間久了,皇帝趙恆開始拉偏架,內心偏向自己的老師李沆。皇帝偏向誰,誰的對手註定倒黴,假如沒有這次的醉酒事件,張齊賢也會有其他問題下臺。

趙恆此時為什麼拉偏架,也是有原因的。

張齊賢和李沆兩人的人品都屬於上乘,他們之間之所以有矛盾,是因為政見不合,並非私人恩怨。

趙恆剛登基時,對於採取什麼樣的施政方針,李沆和張齊賢兩人的意見相左。

趙恆兩位老師李沆、李至意見一致,都認為:不能輕易改變祖宗之法;

而李至、李沆對立派張齊賢、柳開等的意見是:要改革創新。

李沆和李至擔任趙恆的老師多年,趙恆對李沆、李至兩人的感情超過一般人,按理,趙恆的施政方針應聽從李至、李沆才是。可趙恆頗有些獨立想法,認為“改革創新”是對的,在理智上仍然選擇張齊賢等人提出的“改革創新”,並因此升遷張齊賢為宰相,張齊賢和李沆由此結下了樑子。

但趙恆內心一直更加看重李沆,張齊賢是因為能力升遷為宰相,而李沆是既有能力又有關係,況且,在封建時代,關係永遠比能力更加吃香,當然,中國現代社會也是如此做派!

經過近兩年的革新,大宋朝廷取得了一定成效後,趙恆藉此機會,對張齊賢採取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的手段,實屬必然,更是安撫心腹重臣李沆的一個措施。

張齊賢被罷相,朝廷的宰相就剩下李沆一人了。李沆年紀不是很大,但精力不濟,為了減輕李沆肩頭的壓力,公元1001年三月,趙恆任命呂蒙正為宰相,同時還提升兵部侍郎、“參知政事”向敏中為宰相。

呂蒙正此次拜相,和趙匡胤時期的趙普一樣,都是第三次做宰相。大宋到此時,三次做宰相的唯有他們兩人。

同月,趙恆以“知樞密院事”王旦為工部侍郎、“參知政事”;“樞密直學士”馮拯、陳堯叟為“給事中”;薛映、梁鼎、楊億為“知制誥”。

趙恆起初打算啟用“著作郎”梅詢,可是李沆一貫不喜歡梅詢,認為他是浮薄小人,特別對趙恆道:“梅詢險薄,不可用!楊億倒是盛名在外!”

此時趙恆對李沆可謂言聽計從,立即現出驚喜地表情,誇張地道:“非愛卿提醒,朕幾乎忘了此人!”

楊億因此也得以成為趙恆的文字秘書(知制誥)。

佐料:張齊賢第二次做宰相時,開封有戶人家,兄弟之間分家產發生糾紛,訴訟到官府,開封府遲遲難以下判決。

這家人很有背景,竟然打通關節,將官司打到了趙恆面前,趙恆召宰相討論該案。

張齊賢聽完,笑著對趙恆道:“這個案件臺府確實難以判決,不過臣有辦法處置!”

趙恆便命開封府將案件移交張齊賢處理。

張齊賢坐中書相府,召兩兄弟分別問道:“你是認為對方分的財產更多,你自己分得更少嗎?”

兩人都分別回答道:“是!”

張齊賢命他倆分別對自己的口供簽字畫押。然後召來兩屬吏,安排道:“你們去監督,讓甲家入乙舍,乙家入甲舍,之前所分好的財物,一概不能搬動!”

兩人交換之後,風平浪靜。是呀,既然都覺得對方分的財產更多,那你們就都拿對方的財產!

第二天,張齊賢上奏趙恆,說事情圓滿解決,趙恆高興異常,興奮地道:“朕就知道要完美地處理好這件案子,非你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