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章 釋兵權(上)

杜太后駕崩於滋德殿,趙匡胤悲痛欲絕,接連四天都不能聽政。

第五天,群臣奏請趙匡胤節哀,保重龍體,更要適當地處理部分緊急政務。

趙匡胤不得已勉強到內殿視事!但以杜太后的靈柩尚未安葬為由,不到大殿接受群臣朝拜。

趙匡胤頭腦裡一直盤旋著母親杜太后臨終前的遺囑,加上悲痛過度,政事繁雜,一時難以抉擇。

六月二十八日,趙匡胤將穿了一個月的喪服剛剛脫下,秘密召來趙普,徵求他對杜太后“金匱之盟”的意見。

趙普身受封建傳統思想束縛,內心對“兄終弟及”的做法是很不以為然的。

這也是當時他在杜太后的病榻前想插話的原因。

但他和趙光義的私人關係也異常密切,勸阻趙匡胤不讓趙光義接班的話,他是萬萬不敢說出口的。

因此,對於趙匡胤的垂詢,趙普只想含糊地回答,但話到口邊,又變成了:“陛下春秋鼎盛,何必急在一時?”

趙普話一說出口,心裡霎時間轉了千萬個念頭,後悔萬分的念頭首先直衝腦門,恨不得抽自己幾個嘴巴,急切之間慌忙又跪下補充說:“此乃陛下家事,唯陛下聖斷!”

趙匡胤心如明鏡,安慰說:“帝王家事也是國事,你不必擔心,話出你口,入朕耳,外人不得知!”

趙普大汗淋漓,叩頭謝恩而退。

趙匡胤看著趙普因惶恐不安而步履蹣跚的背影,內心裡做了最後的決斷!

公元961年七月十一日,趙光義以同平章事(宰相)身份被趙匡胤任命為開封府尹。

此時離杜太后離世僅僅四十天,杜太后的靈柩尚未入土,如果杜太后有知,寬慰的淚水將浸溼棺槨!

因為這是一個非同小可的任命,實際上是變相地確認了趙光義的皇位繼承人地位。

按五代時期慣例,凡是皇位繼承人都要先任開封府尹,再加封親王!後周柴榮是這樣,柴宗訓也是這樣。

後漢劉承祐哥哥劉承訓本來也是這樣,可惜早於劉知遠一個月去世,讓弟弟劉承祐一步登天撿了便宜。

作為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封王只不過是遲早的事。

從感情來說,趙匡胤對帝位傳弟不傳子可能有些難以接受,然而,趙匡胤畢竟是位傑出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智慧、政治理智告訴他,杜太后的良苦用心絕非杞人憂天。

宋王朝是否和五代梁、唐、晉、漢、週一樣成為短命王朝,第二代接班人至關重要!

而趙光義確實一位不錯的皇位人選,先不說他出生時當夜,產房內紅光升騰如火焰,鄰居街頭巷尾都異香撲鼻,久久不散。

天生異象,必然貴不可言!古人虔誠地信奉這份異象,天命所歸,天命不可違!趙匡胤作為帝王也相信。

當然,這些異象也有可能是後代的演義,甚至可能是趙光義做了帝王以後對史官的授意有意神化自己!

但是有一點不能否認,趙光義的平時的性格特點、舉止風度、身材相貌是在趙匡胤眼皮底下顯露無疑的。

趙光義聰明睿智,性情好學,舉止倜儻,隆準龍顏,龍行虎步,這些都得到了趙匡胤的發自內心的喜愛和深深認可。

因此趙匡胤這個任命的目的很明確,既是貫徹母后的遺囑,盡一份孝心,更是向天下宣示:宋王朝的未來不會出現“主少國疑”的危險局面,親弟弟繼位,宋王朝始終是趙家天下!

趙匡胤此舉同時遏制了一些潛在的威脅,對有些覬覦皇位的人可能進行的陰謀活動起到了很好的打擊作用。

不過,對於一位高超的政治家看來,這個措施對於抑制他人的非分想法僅僅是消極的手段。

趙匡胤清楚的認識到,五代時期不過五十多年時間,朝代更迭不斷、皇帝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你方唱罷我登場!誰都想在舞臺上多呆一會!可為什麼很多被狼狽地趕下來?

與其說是當時的皇帝能力太弱,不如說是因為權臣的勢力太強!

特別是那些手握兵權的大帥、藩鎮、節度,兵權就是他們的命根子,也是不穩定因素的根源。

對於皇帝來說,兵權掌握在別人手中,其實就等於刀把子握在別人手中,皇帝也就食不安寢了!

趙匡胤親眼目睹了一次皇權更替,自己又照搬照抄了一次,其中滋味當然刻骨銘心。

怎麼辦?

八月,南唐國主李璟死,李煜繼位,接待南唐使者時趙匡胤在考慮這件事;

十月,下葬杜太后時趙匡胤也在考慮這件事;

十二月,昭義軍節度使李繼勳擊敗北漢軍騷擾,俘獲遼州刺史傅廷彥時更在考慮這件事;

不過,一個人思考有時候總覺得有些短路,頭昏腦脹之餘,趙匡胤便又想到了那位“趙書記”。

趙普有擁立大功,但是趙普一直以樞密直學士(掌管軍政文書的隨身顧問)身份幫助趙匡胤出主意,提建議。

趙匡胤不急於賞賜趙普功勳,太高其地位,趙普也不急於想當政,兩人配合很默契。

此時趙匡胤有疑難雜症,忍不住命近侍將趙普召來。

趙匡胤見趙普進宮來,親切地招呼趙普坐下。

趙普跪拜行禮完畢,順從地坐在趙匡胤對面。

趙匡胤看著這位心腹大臣,輕聲問道:“朕最近觀書,發現自唐末到今日不到六十年,帝王卻換了八個姓氏!期間戰爭不斷,生靈塗炭,民不聊天,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是其一,其二,朕想制止戰爭,扭轉天下的混亂局面,有什麼好辦法嗎?”

趙普頓首叩拜道:“陛下對國家大事深謀遠慮,實在是天下臣民的福氣!戰亂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掌握兵權的將領權力太大、威望太高!造成君弱臣強的局面!如要制約,唯有消除他們軍權,並將地方藩鎮的將錢糧權力收歸中央,國家精兵陛下親自操縱,天下自然安定!”

趙匡胤疑惑的問:“現在還有軍權過大的將領?”

趙普毫不遲疑的說:“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等指揮禁軍,後患莫測!”

趙匡胤笑了,搖手說:“石守信、王審琦等都是朕的心腹兄弟,就比如朕和你的關係,怎麼會反叛?”

趙普道:“我並未說他們想反叛,但他們勇則勇,卻並非帥才,不能完全駕馭手下的將領!如果他們的部下有將領作孽,恐怕他們身不由己!”

趙普的話再一次深深觸動趙匡胤,是呀,身不由己!!!

趙匡胤陷入了沉思!

佐料::公元964年,範質、王溥、魏仁浦三位宰相同日被罷免,趙匡胤任命趙普為宰相。

但是敕書沒有人署名,按程式,任命敕書需要現任宰相署名,而此時宰相空缺,造成無人署名的尷尬局面。

趙匡胤不以為意,說:“你只管將敕書呈上來,朕幫你簽署便了!”

趙普忙說:“這不是帝王分內之事!”

翰林學士竇儀奏道:“皇弟趙光義開封府尹,同平章事,就是宰相。”

趙匡胤立即贊同,命趙光義署名頒發趙普任命宰相的敕書。趙普做了宰相,趙匡胤更加將他視為左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