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呢,便是另外兩種不看的型別。
其實是對應來說,相互印證。
第一種就是不看陰中陰的股票。
什麼是陰中陰,那就是遠離年線,遠離到一定程度,被年線壓得喘不過氣的那種。
黑格爾說過一句話叫做存在即合理,當然他的意思是凡是存在的便是合乎理性的,這裡我們可以望文生義有自己的理解。
其實也是變種的“走勢”終將完美。
股票在那一剎那,在那一刻,時刻都處於一個合理的狀態。
為什麼會跌?
不外乎就是基本面出現了問題,或者資金面出現了問題。資金拋棄他是一定有理由的,我們不需要知道這裡理由,只需要知道有問題這就行了。
其實很有意思的一點在於。
很多情況下都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一般來說,跌著跌著,突發一個新聞就st了,當然,極少數情況也有那種極其強勢的過程當中突發利空,然後斷頭鍘刀的,這種一般是主力也不知道訊息。
比如某個地產公司,真的內幕大佬也不會知道為什麼這一天董事長會獸性大發。
然後硬吃跌停。
但是話再說回來,這種對基本面其實影響不大,所以在連續幾個情緒影響之下帶來的跌停之後,然後又橫盤蟄伏了一段時間之後,又扶搖直上創出了新高。
這就是次邏輯。
因為現代化的公司企業制度其實已經相當完善,換一個董事長,只要不是那種特別有人格魅力,作為定海神針的型別,其實對於股價和公司本身是不會產生什麼巨大的影響的。
甚至換句話說,可能被抓對公司還是好事兒。
能讓更年輕的,更有活力的管理層登上舞臺,確實不見得是件壞事兒。
情緒就是這樣,當一切影響消退,當時的恐慌其實都可以付之一笑,但是對於當時真正身在其中的人來說。
確實就是天塌了。
當股票處於年線以下。
就意味著他當下處於陰勢,陷入了某種困境。
我們是來投機的,不是真的來陪公司成長的。
從價效比上說,不夠,需要太多時間。
當然,我非常認同價值投資的理念,為什麼大夥喜歡抄底,心理其實也很好解釋。
想把漲幅吃完,從最低吃到最高點確實想法很美好,但是這也僅僅只是最美好的想法。
因為這個過程真的會非常非常的折磨。
多少研究過一點股市執行原理的都知道,整個運作過程就建倉洗盤,拉昇出貨。
很多情況下,再沒有任何訊號的時候,主力根本沒有建倉,沒有人覺得這隻票有利可圖,其實就是意味著這隻票處於休眠狀態。
之前的主力可能出完了貨,坐等下一次機會再來撈一把。
年線下方,尤其是遠離年線下方的股票,就是這樣的危險,因為陰面走多了,會自甘墮落自暴自棄也是常態。
為了獲得廉價的籌碼,各種陷阱,層出不窮,有的時候哪怕圖形出現了訊號,也往往會是陷阱與騙術,這就是陰間股的殘酷。
因為有一點要知道,那就是陰間股是沒有主升浪的,主升浪是什麼?
但凡有有點技術經驗的,其實是能發現的規律的,第一波突破年線,在年線附近橫盤橫一段時間,甚至中間跌個破位,彷彿要結束趨勢之後,再開啟一波瘋狂的主升浪,在圖形上其實就是纏論當中所謂的三買,所以有的人專門做的就是這個模式,我和其他人交流的時候,雖然他們的技術和我有出入,但是有的時候圖形的審美是趨於一致的。
就是這個道理。
絕大多數的股票都不會深V,就像是人治病一樣,好起來是要循序漸進的,一上來就下虎狼之藥,往往只會加速透支未來的生命。
而東大的股市制度,還有過往習慣,由於機制不夠健全,所以特別喜歡的就是透支。
也就是俗稱的熊長牛短。
一抓就死,一管就瘋,就是常態。
當然,很多事情都不絕對,就像是剛才st股票也是有金子,這些遠離年線的陰間股,也有金子,而且很多都沒有退市風險,是真正的王子落難,如果有足夠的慧眼和耐心,做長線在其中是一個非常正常的投資決策。
但是話說回來。
能在這個群的,多少還是有個暴富夢。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所以,放棄這種股票吧,並不適合投機,更適合價值投資那派,當然這就不在今天的範圍之內了。
無論什麼原因。
好東西,
k如果你要走技術這條路,或者說因為信我,所以相信我我定義的這條路。
年線下方的股票一定有問題。
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資金不會說謊。
資金畫出來的k線也不會說謊。
他在年線下方一定有年線下方的理由。
是我們不知道的理由
如果他真的足夠好,不論是內幕資金還是不知情的外部資金。一定不會放任他跌到年線下方。
真正的好東西,是不會給潛伏在深淵的,大家都是老司機了,對很多東西都是門清。
也許有利好,潛在新聞,那需要足夠多的時間去消化。
時間是一些事物發展最終極的成本。
“那浪子哥,大盤現在是不是遠離年線,按照這個說法我們就不該去做?”
“不不不不,遠離和附近是兩馬上。”
這個是年線下方一點點,打個比方就是人死了棺材板埋了一半了。還沒完全合上
射鵰英雄傳看過吧
王重陽暗算歐陽鋒知道不。
類似這種。
隨時可能變成主升浪也說不定。
是最後年線附近的糾纏
我強調的是,處於年線下方且遠離年線。
遠離。
什麼是遠離。
這就是遠離。
陳浪把剛才隨便找的一個st票拿了出來座位舉例。
漫長的下跌之路。
無窮無盡,無盡的折磨
什麼叫遠離。
肉眼是看得出來的。就不要強求一個定義了。
附近和遠離差別是很大的。
時間是最終極的成本。
最初始的那批資金,往往會選擇在年線下方吸籌,建倉。
怎麼說呢,就讓一個毫無技術功底的人去做股票,哪怕是閉著眼睛買,只要加上一個篩選條件,只買年線上方的股票,其他不加任何修飾條件也足夠了。
因為年線上方陽面,天生就是比年下下方陰面簡單。
因為年線上方是陽勢,一個股票想要賺錢,想要賺大錢,就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在年線上開啟主升浪。
年線下方吸納籌碼,洗盤,上到年線上方,再洗。
已經蟄伏了很久了,透透氣。
而從技術的角度上上說。
年線上方的成功率,可信度,高上許多。
千辛萬苦從死人堆裡爬出來了,還有耐心。
絕大多數的折磨都在年線下方進行過了。
那裡的籌碼便宜,折騰起來簡單,折騰起來,成本也低。
也大機率不會有什麼人來搶食。
年線上方就是要開拉了,有想法了,有動作了。
不是主升浪也是想辦法為主升浪在做準備了。
就好像我們在漂亮國去做投資。
和柬埔寨做投資。
機率大小的問題。
巴菲特也說自己中了卵巢彩票。
年線上有垃圾嗎
有垃圾嗎。
有。
下方有厲害的嗎。
當然也有。
年線上方會虧嗎?
會。
會騙人嗎?
當然也會
當然。
但是其中的機率。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炒股做的就是機率。
各位對於可能對技術沒有認知所以沒有體會。
下方的機率騙執行緒度遠高於上方。
你會發現明明已經平臺搭好了,箱體吸籌吸得差不多了。
莫名其妙就再來個破位。
很多圖形極好的票,騙人。
要不因為他沒吃飽。
要不就是因為還有我們不知道的暗雷。
年線已經初步幫我篩過一些有問題的股票了。
不是說年線上方就完全沒有問題。
但至少一段時間內是安全的。
或者說至少裡面的資金也不知道潛在的問題。
被悶死也是一起死。
資金的反應是很快的。
極少數情況下。
走路都可能被雷劈,飛來橫禍沒辦法
年線下方離得很遠的股票,基本上只有長線這一個選擇。
足夠了解
怎麼才能足夠了解呢。
基本面,還是股性熟悉。
股性也會變得,主力換了。
基本面?有的時候老總都搞不明白自己公司為什麼漲跌,你搞明白?
長線苟著苟著,突然st了,突然暴雷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年線下方的股票經常遭遇鬼故事。
有切身體會的。
1
很難。無窮無盡的利空。
一會是行業利空,一會是公司自己的利空。
...
與其說足夠了解,不如說某些行業的特性讓他適合做長線。
比如一些消費,和通脹相關的企業。
不會因為技術更迭一夜變天的企業。
在這種大前提下。
去選擇一些也許因為週期原因短暫陷入困境的股票。
比較合適。
而且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一點。
這裡只是單純的從均線的角度去說。
你可能還是沒法理解為什麼重要。
如果對形態學有過足夠的研究。
認真的學習過股市趨勢分析
什麼鑽石,喇叭口,頭肩頂,菱形。
他們都有形態成立,比如說跌破某一根線,頭肩頂是頸線。
有興趣的可以找一些股票對照之前的行情。
當他跌破那根最重要的頸線的時候,往往同時是跌破了年線的。
也許是巧合,也許不是,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嗯,科普第三四不買的時候,順便給大家強調了一下年線的重要性。
以上,是選擇股票時的建議。
為什麼能修煉到看一眼。
未必是徹底看透了。
而是自己已經分類過了。
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一眼就過濾掉。
這個年線下方偏離過大,時間成本,暗雷,大致上就知道不能做了。
炒股不只是有選股,還有持股。
跌破年線了,應該怎麼辦?。
像是傳統的西方技術分析。
比如之前說到的頸線,百分之三作為一個確認跌破的標識,又或者說等待三天作為有效跌破。
年線無條件止損的幾個條件
1用跳空的方式跌破年線
2用大陰線甚至跌停的方式跌破年線
3非以上兩種方式跌破年線,比如小陰小陽磨蹭下去的。
這裡我會給五天的時間觀察,有一天回到上面,計數歸零,重新開始數。
12出現一個當天就要跑路,同時出現更是隻恨爹媽少給了兩條腿。
3的話因為很重要,所以充斥著騙線。如果是小陰小陽就更需要耐心。
以上就是關於我對年線的看法和其中一個用法。
藏了一點小秘密。
其實也不算什麼。
如果敏銳,是能發現一些東西的。
很有意思的東西
藏了一個我比較常使用套利系統。
當然
因為水平問題,猜出來了你們可能也不一定能用,不一定敢用。
就無視好了。
不明覺厲。
其實不復雜。
跳空大陰線年線跌破無條件逃命。
小線看五天。為了強化記憶說了些有的沒的。
怎麼說呢。
有的東西就是需要一些比喻和廢話或者例子。才能強化記憶,空口白話說的東西,沒有說服力。
到此為止。
還是那個心理作怪,。
兩塊都沒買,四五塊了我為什麼買,啥時候再回兩塊我在買
但是趨勢,積累趨勢是需要時間的。
判斷趨勢更是需要趨勢走出一段距離。
這些都是要付出的代價,不能買在最低點。
就像是。
那底部到年線的錢,就不是我能掙的。
還有各位。
你們能拿得住一隻票嗎。
你們的耐心。
問問自己。
能不能扛住。
能拿的我懂,都是深套的。
...
不要奢求賺到所有的錢。
有些東西是必須要捨棄的。
...壞了,越說越像是心靈雞湯。
“浪子哥熬的湯有意思。”
知易行難很難克服,因為認知不一樣。
我也是一點點修正自己的認知。
怎麼說呢,我以前也是。
買來的技術書籍,前言什麼的,我都是直接跳過的。
包括纏論。
纏論不是書,是部落格合集。
他不只是講技術的,其實很多雜文比炒股還有意思。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就是這個道理。
在具備一定技術的前提下,如果你做人足夠好,炒股並不難。
這個前提太難。
可是做人也很難。
這就是個困局
事實就是,絕大部分人不適合接觸這個市場。
這裡無限放大了慾望,恐懼,會讓人變得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