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盤後的覆盤,是相當值得稱道的,因為陳浪在覆盤的時候看見了一條相關的利好新聞。
利好新聞的種類分很多種,也有各種級別。
而眼下的這條新聞,便是較為常見的漲價新聞,所謂的期股聯動。
從2014的年初到眼下,國際市場期鎳價格一路上行,猛漲至每噸1.8萬刀一線,年內累計漲逾30%。
二毛局勢持續動盪及大毛受到制裁的可能性持續提振鎳價,並且東大沿海部分地區出現囤鎳現象,鎳價有望持續上漲,
華擇鈷鎳主要從事鎳鐵礦資源的採選、冶煉及相關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有望從漲價中大幅受益。
新聞當中甚至直接點名道姓利好的個股,
一時間,看這這條新聞陳浪也有些以對。
陳浪呆坐了好一會,看著眼前螢幕上的新聞,自言自語了一句:
“今夕是何年?”
這對他來說委實有些魔幻。
畢竟他重生之前那段時間,其實二毛和大毛也是在搞事,劍拔弩張這形容詞都算保守了,畢竟那會,已經是真的你來我往開始打仗,開始拼個你死我活了。
怎麼說呢?其實很多東西,都是存在持續性的,任何一個事物的發展,都存在趨勢的變化,都有著成住壞空的過程。
新能源真的是2019年才開始突然一天之內全部冒出來的嘛?不,實際上更早就有這個概念了,只是當時不具備主線地位而已,只是作為一個輪動支線而已。
大毛和二毛的摩擦真的是突然爆發的嗎?也並不是,一切都早有端倪,走勢終將完美,未必只能用在股票上,當無數的因素作用之下,事物就是會向著“最完美”的方向發展。
最完美聽上去可能有些主觀抽象,最合理可能更為恰當。
一些都有跡可循。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
至於摩擦引起的期貨行情變動,就更值得稱道了。
過去的,有國儲銅事件,未來的有原油寶事件,而更刺激的,要說起來,就是後世關於金屬鎳相關的行情了。
被加能可,和一眾國際遊資的圍剿的藍山控股,險些被逼死的實體大佬,是當時被許多散戶津津樂道的話題。
那會兒的期貨鎳行情是什麼?和現在差不多:會所關門——逼空。
藍山實業在國際巨鱷的圍剿下險死還生,最終還是在不可名狀之物的幫助下,成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但是召喚不可名狀之物向來是需要祭品的。
所以在這件事塵埃落定之後的幾個月,不被關注的網站公示訊息,藍山控股又將當地的某某礦產所有權轉移了出去,某某工廠又被抵押給了某某東大的國有企業。
所以陳浪對於這個鎳漲價的新聞,敏感度自然是存在的。
回過神來之後,下意識的在軟體上輸入了一個鎳概念的個股,一隻包括但不限於鎳概念的個股。
華佑鈷業。
呃......
無結果......
哦,這會兒還沒上市。
陳浪閉著眼睛,搜尋記憶。
回憶k線大致走向,那隻股票的月級別的第一根還在15年。
如此說來,當下市場上鎳概念的核心標的分別是三隻。
一隻蓉城票,一隻東北票,一隻東部沿海票,分別是。
華擇鈷鎳,基恩鎳業,常順電氣,暫時將最後者排除在外,辨識度還是欠缺,很簡單,因為他名字裡沒帶鎳,就這麼簡單。
當然,未來他變成炒鎳概念避不開的龍頭就是後話了。
名字裡面都不帶鎳,為什麼要炒呢?
有時候邏輯其實很好笑,要的就是名字這種辨識度,畢竟很多遊資都沒文化,所以有些妖股,名字都很好聽,很吉利,要不聽上去霸氣絕倫,要不帶些數字,帶些動物。
咱們這市場有時候就是這麼抽象。
而辨識度相對較高的兩隻個股。
這時候都已經走過了一波相當明顯的升浪,屬於高位盤整的狀態。
也都是風險極高的博弈。
但做短線就是這樣,沒有風險,玩什麼短線?
基恩鎳業,華擇鈷鎳,陳浪納入明天的備選池子當中。
其實這兩隻個股的歷史也是很有趣的,前者是一家東北企業,由於激進的蛇吞象的收購策略,把自己弄廢之後去了新三板,至於華澤,那就是轉移資產把自己掏空了。
當初鑽研新能源的時候,陳浪是各種上游中游下游研報看了個遍,各個企業的礦,開發進度都去了解,哪怕是當時已經退市了的個股陳浪也去研究過,這倆更是逃不過的研究標的物。
當然,之後陳浪真正悟道之後,這些東西要說有用是有用,但是要說沒有用,其實也真沒什麼用,基本面只需要瞭解個大概就夠了。
像是白酒,真板塊牛市來了,行業龍頭還真不是漲得最多的,漲得最多的永遠是老二甚至後面的,因為第一已經到頂了,沒啥故事可講了,排在龍頭之後的,還有幻想空間,摸不著的的看不見的,才是最誘人的。
基本面龍頭,是沒法當情緒龍頭的,這幾乎是一個鐵律。
話說回來,基恩鎳業去了新三板倒是又煥發新生,畢竟當時激進擴張收購的礦升值了,市值有所回升,雖然回不來主機板,但是還是能維持下去,後者則是掏空了公司財產,再起不能。
當然了,那一切都是陳浪開了上帝視角之後的視角。
當下二者的基本面都沒有太大的優劣高下之分,純粹情緒炒作也不看這玩意。
甚至其實基本面越差還越容易被盯上。
很好理解,基本面好的,那裡面可能就埋伏得有基金,私募之類的,那群猥瑣哥屬於一拉就砸。
價值投資者很難理解極端情況下情緒炒作炒作到幾萬pe的情況
單純遊資炒作習慣來看,如果要博弈短線漲幅,短線,那華擇鈷鎳便是陳浪的首選,停牌了差不多七年,是今年一月份左右借殼上市,翻新了一道,相當於是次新屬性,有點像是後世的鹽湖實業。
在當下,次新,疊加資源漲價概念,當然是首選中的首選,再加上那什麼投資不過山海關,多少也能給人造成一些心理暗示,二選一。
名字,一個是鎳業,一個是鈷鎳,光從題材的純粹性上來說,前者又更勝一籌。
綜合起來春蘭秋菊,各有勝場。
題材的炒作多了並不是好事,資金給他定的標籤。
情緒炒作向來不看基本面,甚至基本面越差越好,玩得就是垃圾,基本面好了,機構潛伏盤,反而可能收割得越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