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章 散戶畫像(下)

相較於鍾敬文而言,這兩個人的交易風格就是大開大合了許多。

頻繁的交易記錄看得陳浪眼花繚亂。

在其中也很難找到什麼共性。

陳浪雖然現在是一個堅定的技術分析投機客,崇尚k線與趨勢,但是並不意味著他不懂其他的投資方法。

在市場混跡的時間足夠久足夠長之後,基本上都會對各個投資方法有所涉獵。

或者說是差不多市面上的都學完了,一個個雷靠著肉身趟完了,然後才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

任何一個流派,幾乎都能找到那麼一點共性與蛛絲馬跡,如果交易的策略足夠趨同,足夠形成系統。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很多情況,看看交割單就知道了。

甚至都不需要交割單,高手之間簡單聊幾句就知道對方是什麼流派。

“哦,這個人玩的是情緒。”

“哦,這個人做的趨勢。”

“哦,這個人是夾頭。”

“哦,這個人喜歡做波段。”

“哦,這個人吃股息的,保守。”

“哦,這個人做的是突破。”

偶爾與真正的高手交流的時候,哪怕不是一個交易系統,只要是看圖說話,幾乎審美都是一致的,無論是用的“蠟燭圖技術”還是“股市趨勢技術分析”,甚至“纏論”“波浪理論”等等,幾乎都會得出一個殊途同歸的結論——這個圖很好看。

因為幾乎所有的技術分析,其實都是在研究如何尋找,跟隨上漲的趨勢。

很遺憾的是,在他們兩個人的交割單和持倉當中,幾乎完全看不出任何的規律。

當然萬事萬物幾乎都有例外,如果他們走的內幕,可能持倉也是一堆不著四六的玩意兒,但是就這裡而言,他們顯然不是這種情況。

真正的內幕,基本都是悶聲發大財,陳浪完全無法吸引到他們,他們只會覺得陳浪在苦哈哈的跟在他們身後吃汽車尾氣。

誇張的說,和一級市場的大佬相比,所有二級市場的參與者都是純撿垃圾吃的。

那又有什麼辦法呢?

就算如此,二級市場也是普通人能夠接觸到相對最公平的市場了。

陳浪的視線繼續在他們發出的交易記錄來回掃視。

如果非要說在他們曾經的交易上去找一個規律,那也是極其負面的規律。

那就是他們減倉的時候,他們兩人把所有虧損的持倉都留了下來。

今天陳浪的提醒減倉,他們照做了不假,但是是打了折扣,他們的減倉只是部分的,他們一口氣把所有盈利的倉位全部跑掉了,保留了所有浮虧的個股。

這也是諸多散戶炒股經典的通病之一。

截斷利潤,讓虧損奔跑。

一個交易方法大行其道,大機率不是因為他能賺到大錢,而是因為他符合人性。

人性是什麼,人性就是極端的厭惡虧損。

正確處理盈利和虧損的倉位,對於任何投機客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明顯的錯誤能如此的大行其道,對於散戶甚至說“無師自通”,“渾然天成”“順理成章”必然是符合人性的。

這條路陳浪也走過,就陳浪的經驗看來其實很好理解,每個人的心態幾乎都是一致的。

在市場上成功與否,其實就是看能不能賺錢,普通散戶的腦海中幾乎存在著一條自然而然的思想鋼印,我賺錢走就是成功的,我虧錢走就是失敗的,我要做到盡善盡美,賺錢就走,有點像一個成就黨,潛意識告訴著自己,我要每隻票都盈利,我不想承認錯誤。

割肉,止損,彷彿變成了對自己的否定。

然後就會演化出各種絕妙的場景。

幾隻股票,部分盈利,部分虧損,普通散戶會處理掉盈利的,保留虧損的,如果僅僅只是這樣,可能都會好上那麼許多,更為普遍更為抽象的的操作是,散戶不僅會止盈那隻盈利的股票,而且還會把多出來的那部分現金再度投入到虧損的倉位上,攤平成本。

他們其實不是來賺錢的,他們是來填坑的,他們追求的不是總體盈利,而是每一隻股票都要盈利,他們要的事極致的盡善盡美。

生活裡不顯示山不漏水,一進股市全tm變成了強迫症。

“這隻賺了,好耶,那我虧的這隻要是回本了,上一隻賺的就是淨賺的了。”

“虧的這隻多買一點,攤低一下成本,一個反彈就回來了。”

“賺錢了先跑,小賺不虧。”

他們不是來賺錢的,他們是來找自在的,是來刷成就的。

彷彿只要做到了每支票都賺錢走,最後就會發個鋥亮的獎牌掛在他們的脖子上,然後全服通告。

而更有意思的一點在於,市場有時候瘋癲的,會獎勵投機客的錯誤,運氣稍微好一點,市場就會如他們所願,給予他們想要的未來,強化他們錯誤的抉擇。

比如真的熬著熬著,那隻虧損加倉的票賺錢了。

再然後,結果其實也就顯而易見了,普通人的勝率再怎麼高,只要不是百分之百,這樣逆向篩選下去,總會有一天達到滿手綠的效果。

部分股票也許會在散戶的堅持中,有一部分得到逆轉,但可能有一部分,一輩子都回不去當時買入的點了,而當真正步入了下跌趨勢以後,那就是以月計算,以年計算。

虧損的倉位永久性的佔據了普通散戶的資金,並且伴隨著不斷的加倉,佔比例越滾越大。

只要保持著這種策略,這樣的情況是一定會發生的。

一隻下跌趨勢的股票,為了回本,倍量補倉,越跌越買,然後拖垮了自己所有的盈利。

屬於是經典得不能再經典的操作。

那這麼說,如果反過來呢,機械的去弱留強,做到截斷虧損,賣掉虧損的股票,留下盈利的股票,讓利潤奔跑又如何呢?就一定能賺到錢嗎?

那當然也未必。

因為盈利不是說奔跑就能奔跑的,不是所有股票都能走出大的趨勢,許多散戶為什麼小賺就走,是因為他們痛過,深刻的痛過,他們也想奔跑,但是有的股票奔跑是往回走的,也就是散戶要眼睜睜的看著浮盈可能歸零,甚至浮虧,“小賺就跑”的散戶,幾乎都是經歷過這樣的過程,才走上了只顧眼前,刻意的“不貪”。

但這樣的不貪,只會讓散戶錯失“強勢股”。

股票市場一般具有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特性(所謂趨勢慣性)。換言之,盈利的股票其利潤往往傾向於繼續增長,虧損的股票其虧損常常傾向於繼續擴大。

如此看來,如果一定要找一個機械的炒股公式,不應是“我不貪,有利就走”,只能是“有賠就走、有利就留”才對。

哪怕真的經歷浮盈歸零,那也是持股過程中必要的代價。

只要方法正確,總會有這麼一兩隻股票貢獻遠遠超出自己想象的利潤。

但就算是這個說法,也只是矮個子裡挑將軍,相對來說合理的方式。

投資本身是極為複雜的,機械教條從來只會害死人,只是後者比前者好上一些而已。

真正合理的交易。

無論買與賣,都需要切實可行的決策依據。

無論買與賣,都需要適當的風險報償比作為條件。

普通散戶自然很難做到,就像這兩個人的操作一樣,高情商: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低情商:“沒有章法的王八拳”

當然,縱然知道他們有千萬種散戶常犯的錯處,陳浪也只是沉默,分析完之後悶在自己的肚子裡,沒有再在微信上發表任何自己的意見,彷彿真的只是再平凡不過的一次論文素材收集。

飯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點點的做,信任是慢慢建立的。

今天已經展示了足夠的衝擊力,根據邊際效用遞減原則,再輸出一些就不划算了。

而且,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人的習慣,真要是這麼好改變,也不會有所謂的七虧二平一賺了

這仨人對他現在的信任度還不夠,這是的他還不夠權威,陳浪也不可能真的就去好為人師,指點江山。

他還需要繼續在他們的心中建立信任。

什麼是建立信任的最好方式?

那就是上升的賬戶曲線,這沒有任何辦法造假,是最為真實的存在。

於是,無論是陳浪,還是另外的這三個中年男人,都相當期待著明天行情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