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章 散戶畫像(上)

陳浪在被拉進他們的三人群之後,諸多資訊紛至沓來。

在經過互相簡單的自我介紹,陳浪很快得知熟悉了另外兩個中年男人的資訊。

那個臉上有刀痕的精瘦男人,真名叫林遠行,在當地的開了個頗具規模的車輛維修廠,據他說以前的刀痕是小時候打豬草的時候被弟弟弄的,並不是什麼幫派火併的時候留下的痕跡。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有些荒誕但是卻很合理。

至於那個笑得跟個彌勒佛似的男人,倒是有一個頗有些辨識度的名字。

金富貴。

這位更是重量級,據說以前是再當地的老火車站附近混社會的,據說在道上還挺有地位,算是老一輩社會人,他算是聰明機警的,急流勇退,躲過了不少重拳鐵拳。

不過大勢所趨也基本上洗白上岸了,跟他同時代的不少基本都被清算了,而他現在還很滋潤,能在大戶室悠閒炒股就是一個例證。

他現在屬於那種兩道都吃得開的那種,名下也有不少合法的產業。

整個人白白胖胖,就是時常笑眯眯的樣子反差感。

不說,誰也不知道他以前是做什麼的。

嗯......算是刻板印象的一種失敗。

當然,這種中年人的話,能不能信,能信多少,都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前世陳浪也見過不少吹牛不上稅的中年人。

但無論如何,也許很多表象都會騙人,賬戶不會,至少他們都在大戶室裡,那就證明他們是有經濟實力的。

此外,陳浪獲得到的資訊不止於此。

因為他也確確實實的拿到了他們那沒什麼用的持倉和交易記錄。

透過這些交易習慣,蛛絲馬跡風格判斷他們的性格。

三個人的資訊,幾乎就囊括代表了散戶當中的絕大多數型別,其中:

自己那便宜女友的爹,是個典型的“價投”,價值投資者。

手裡持倉拿的全是現在與後世均耳熟能詳的大藍籌,未來被一度稱為核心資產的股票,基本的特點就是什麼消費股,高股息,ROE穩定之類的。

隨便數數,不外乎什麼“東大平安”,什麼“格律電器”、“膠澳啤酒”“萬柯A”,嗯,由於是本地人的緣故,還持有著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的“股王”“黔州毛臺”,值得一提的是“毛臺”三個人都有持倉,只能說本地人確實有點了解的優勢。

看交易記錄,也能知道他持倉的基本思路也是不動如山,是三個人裡面成交最少的,對他來說,看盤只是個消遣,打發時間。

求穩,求穩,也很符合他對外展現出來的性格,沉穩。

但是陳浪知道,越是沉穩,在小的地方規避了一些障,大的地方都不一定能規避。

如果真能保持住一動不動,拿到核心資產,漂亮50,藍籌,各種“茅”抱團到極致的年景,他的收益應該會很可觀。

但是後視鏡來看,最終還是死在了牛市當中,早早的死在了這場泡沫之下

甚至不負責任的說,陳浪都能多少推演一部分劇情的發展。

人的忍耐力是有閾值的,當自己的股票半死不活,別人的股票大賺特賺,相對論嘛,別人賺錢自己不賺錢,等於自己虧錢,心理不平衡,然後改變策略。

看他現在的樣子,忍耐力很高,另外兩個中年人不論怎麼操作,他都基本上是一副不動如山,穩坐釣魚臺的樣子。

那是因為還沒到時候。

正所謂無所謂忠誠,只是因為叛變的籌碼不夠高。

這一輪的牛市的主線,完全不在消費和純高股息上,前者的漲,基本上就是跟著大盤雞犬升天的漲,而後者哪怕漲基本上也是蹭了出海基建,帶路,疊加低價。

別人的大基建,別人的網際網路應用動不動就漲停,自己這邊,漲個兩三個點跟過年一樣。

一天兩天還好,也許還能心平氣和,笑著祝福,一兩個月可能就笑不出來了,會懷疑人生。

然後許多個日夜開始懷疑自己,最終拋棄了自己堅守了多年的股票,咬了咬牙,加起槓桿,加入到了泡沫的狂歡當中。

最後的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了。

抄作業的價投都是這樣的,對持倉沒有足夠的瞭解,無非是自認為自己多看了一點“別人家的分析”就覺得自己真的瞭解透了這個公司了,然後就開始緊緊抱住,自以為很有信仰,一動不動當王八,時不時引用一下“股神”的名言。

如果不能持有十年,就不要持有一秒鐘,大概類似洗腦的話。

如果賺錢了,可能還好說,虧錢了,那就是信仰被時刻考驗,考驗到忍受不住的時候,割肉離場。

更多的就是堅守到一半,實在熬不住了,改換門庭。

陳浪進入市場之後,首先研究的就是這“價值投資”,畢竟哪怕是在沒有投資的時候,都能在各種渠道上看見“巴菲特語錄”,彷彿這就是玄門正宗,股市大道。

但是這“簡單”只是看似簡單,實際上才是最難的投資方式,看看財報都是最基礎的,要有大局觀,要懂宏觀,要摸清一個企業的運轉的商業模式,底層邏輯等等等等,但是除開肉眼可見的財報之外,很多東西是沒有辦法去量化的,什麼企業文化,什麼護城河,文化屬性,頗有些成王敗寇的感覺。

走出來了自己慧眼識珠,實際上絕大多數企業根本不值得長期持有,跌跌不休才是常態。

除開少部分真正懂的人,知行合一價值投資賺到錢之外,更多人賺到錢只是一時,風口上的豬也會飛。

那場核心資產牛過後,潮水退去,又有多少人在裸泳?

彷彿一夜之間,核心資產不再核心。

但實際上公司還是那個公司,沒什麼變化,不過是市場的風向變化了。

財務報表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財務報表之外的一些東西。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陳浪自認自己都不見得能達到這種格局,他也是學過價值投資的,在經過了許久的越跌越買,抓住不放手,但是又沒有什麼成效之後,陳浪他暫時放棄了“價值投資”。

而是選擇了圖表交易,看圖說話。

股市本質上還是資金遊戲,和最能體現資金流動態度的,就是k線。

當然,這也是一條無比坎坷的路,但至少在他看來,要可行得多。

甚至再暴論一點,財務報表算基本面,K線tmd為什麼不能算基本面?

他更喜歡一切能掌握在手裡的感覺。

K線不會騙,趨勢也不會騙人。

漂亮國的某位總統曾經有句名言:

最高明的騙子,可能在某個時刻欺騙所有人,也可能在所有時刻欺騙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時刻欺騙所有的人。

與交易市場也有些相通。

K線哪怕“騙線”,都是一時的,他騙不了所有時間,因為最終的目的是要賺錢,這是市場內所有資金的唯一共性。

但凡放大一點週期觀察,趨勢一目瞭然。

而更為諷刺的是,就是鍾敬文這種半吊子,就是這種不怎麼樣的偽夾頭,只會抄作業的,看看別人觀點的“價值投資者”其實也已經強過場內的絕大多數投資者了。

雖然在未來他還是一頭扎進了高槓杆的投機當中,但是現在來衡量,不妨礙他的理念和業績都還是遙遙領先的。

相較於鍾敬文,另外兩個人的賬戶,只能用兩個字慘不忍睹來形容。

才是真正無數場內尋常散戶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