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2章 又一段老故事

戰爭不會遷就,即使你身在曹營心在漢,或者樂不思蜀。那樣,或許最無法被任何一方接受。所以,最終你依然只能站在一方。

於是他們成了最難抉擇的一群人,也是下場最悲慘的一群人。他們分成了兩群,為了各自認為對的信念而戰鬥。也就是說,他們開始了自相殘殺。

從那時起,暹羅大陸所謂的主流就將這群人歸為兩類————那就是炮灰和敵人。

原本這兩種人的下場,已經非常的悽慘。可更悲催的是,連後來的冀求人也這麼看。

這場戰爭進行了兩百年那麼久,這種觀念卻從未改變。於是,在征戰的最後,他們中有人醒悟過來。尤其當他們的兒孫也被捲進去,並沒人因為他們英勇的戰鬥,就接納他們。他們仍然是邊緣人,也是最不知所謂的一群人。

當每天對著相同長相、操著同樣口音的人戰鬥,他們越來越感到厭倦。而戰爭的結果呢?他們只是在搶奪曾經擁有的東西。

這些在以往都是他們的,只不過從張家搬到了李家,從隔壁村搬到了自己村。除了牲口被趕來趕去之外,無非是隔壁老吳媳婦被搶回了家,而自己的女人被綁去了老吳家。

他們被所謂的信念耍的團團轉,而誘餌不過是同族的東西而已。他們覺得疲憊無奈,憤懣和怨恨,甚至覺得毫無意義,即使他們是最好的戰士。

是啊,他們都是上古遊族的後裔,最好的戰士。他們曾經深信部落圖騰的力量,虔誠的相信過自己的神靈和傳說。正因為他們是如此篤定,才在風火境顯得如此格格不入。

自從修者掌握了大能,就自詡為神,這裡也不再有信仰。於是還固執的他們,一向被稱為野蠻人,這才是整件事的根源。就算他們流盡鮮血,等待他們的依舊是不認同。

這是莫大的悲哀和諷刺。

天生的戰士在為了兩個國家戰鬥,而兩個國家都只把他們當作武器,而不是子民。

所以他們決定拋棄這場毫無意義的戰爭,他們對自己人放下了屠刀,選擇了逃離那片戰場。對,他們做了逃兵。

無論這場戰爭最終的結果如何,他們註定被兩方陣營所拋棄。因為,大仁大義如此,對兩方來說,他們都成了叛徒……

這片大陸是如此廣袤,卻依然無法容納修者的世界。冀求認為原來的疆域,包括了赤海荒原更南的部分,那應該在青罡一帶。而且,他們認為這裡自古就該屬於他們。

當最終的,那個所謂的疆界被劃分出來,冀求人被徹底趕到了荒原的北方。這當然是暹羅的勝利,而被趕走的都是冀求人嗎?至少暹羅人覺得是。

而高原人依然被兩個國度所不容,那些跟隨去冀求的人,是否更加悽慘?據說如此吧。

高原這個多災多難的地域,容納了他們中最多的那一支。而無奈的選擇在此生活,何嘗不是發配和放逐。

這樣的結果直到一萬年前,當新的大陸交戰開始,一切彷彿迎來了轉機。

高原上的這群人生活得太久,也覺得被遺忘得太久了。他們需要重新選擇,而且這次只能有一個聲音。最終高原人空前的一致,他們選擇了暹羅。他們渴望獲得這片大陸的認可,至少,不該一座大陣都不給他們。

“當冀求的大軍襲來,高原人毅然走出了高原,組成第一道防線。這一次,他們徹底表明了態度。但這一次,真的就能如願嗎?”中年修者如是說,口氣裡帶著幾許蒼涼。

阿呆甚至聯想起戰爭篇的一些片段,在那裡有一群同樣被遺忘的人。那個極度落後的種族,註定是慘烈的。他們離開先進的文明太久,只能用血肉鑄就起一道道城池,一道道牆……

“冀求在定國元年之後,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尤其是在兩萬多年前又一次戰敗之後。他們就只相信冰冷的機關,還有那些精金鑄就的龐然大物。

而在這些殺戮之器下,淬體士的修為就是笑話。畢竟真的鋼筋鐵骨只是個傳說,所以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對於雲夢先祖如何捲了進去,又為高原人爭取到了什麼,阿呆是知道一些的。那絕不止念青古城和一座大陣而已,這一次,雲夢高原有了名字,這一群人也有了名正言順的故鄉。

哎!一段如此長的故事,阿呆總算是知道了些為什麼。但現實依然如此殘酷,暹羅人依然覺得他們是另類,這個種族依然被排斥在所謂主流之外。

但這個故事還沒完,它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接下來雲夢方端的話,繼續讓這位呆爺震驚。以至於,他現在很想離蓮兒更近些。這個感覺如此自然,他們畢竟從遙遠的混元境來,才來了三年多一點。這裡的一切依然陌生,他們還接受不了太多的滄桑。

“…誠然…三種文明被完全的割裂在天塹之外,這是上古大戰的結果。但對光陰長河來說,這一切只是暫時。一旦某一處天塹出了問題,這樣的平衡就被打破,新的衝撞也會到來。

三種文明曾經那麼不可調和,沒人敢放下防備。

但太多人都忘了,風暴海的天氣將在未來的一百年裡,發生重大的改變。以往一年只有三個月風平浪靜,不久就會延長到半年。或許用不了幾年,這裡全年都會是風和日麗的好天氣。

就像風之原一樣,今年的黑龍捲遲遲沒來,也許明年會全年都不來。

這不是危言聳聽,暹羅從不擔心風暴海的壞天氣,而是怕它太平靜。

因為,一旦天氣好轉,海面就會暴漲。在那些宗門秘典裡,這就是警世恆言,可惜這些典籍太古老了。”

雲夢方端說道這裡,用手指了指不遠處一處峭壁道:“如果你走到那片峭壁旁,你就會看見那幾條紅色的線。按這五百年的水文記錄,最大潮汐只比往常抬高三尺四寸。不久之後,最高的那條七尺線就會淹沒在海水之下。而它的勢頭將不會停歇,一漲就是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