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章 大勝(大章)

經過幾天的準備,漢國的大軍進入到京國境內,陳燦也是放手讓孫軍指揮,不做過多的干涉,只是每日前往軍機堂根據前線的戰報進行戰役的推演。今日,在軍機堂推演完了後,陳燦叫上朱韻來到雲中嶽的小院。雲中嶽正在院中品茶,看到陳燦進來後急忙將陳燦讓進大堂。陳燦道:“朕也是閒來無事,來雲卿這兒坐坐”。雲中嶽道:“是前方戰事不順,讓陛下憂心嗎”。陳燦道:“也不是,前方戰事由統兵大將謀劃,朕不會過多幹預”。雲中嶽問道:“此次陛下挑選統兵大將為何選擇孫軍”。陳燦道:“漢國將軍能夠領兵打仗者頗多,這些將軍稱之為將才,可是擁有統帥指揮能力的帥才朕認為只有三人,紀城,曹騰,孫軍。紀城兵法純熟,通曉軍務,攻守均衡,具有良好的大局觀,也是朕最為放心的一位統帥。曹騰性格穩重,意志堅定,擅長防守,缺點就是進攻的手段不多。孫軍,軍事上的鬼才,手段靈活,擅長大規模進攻作戰,總能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成功,缺點是有時稍顯毛躁。因此這次救援京國選孫軍首先是增長其帶兵經驗,改掉毛躁的毛病,其次是這次救援京國計程車卒絕大多數是第一次上戰場,朕是讓他們得到戰場的歷練,並且用最小的代價,因此孫軍最為合適”。雲中嶽道:“臣也研究了陛下抗擊蠻荒兩族大軍和滅宋的戰役,覺得幾人在統帥的能力上都不如陛下”。陳燦道:“也不能這麼說,朕在戰爭中所運用的戰術比他們更靈活,但是陣地戰朕就不如他們,再者戰爭中朕的壓力也比他們小許多,敗了,誰也不能說什麼,所以朕可以隨心所欲的打”。雲中嶽道:“陛下,還是過謙了,救援京國的戰爭陛下有什麼看法”。陳燦道:“小打小鬧,唐國本來就沒有吞併京國的打算,只是給京國一個教訓,現在漢國出兵了,如果能迅速贏得幾場勝利,唐國也就退兵了,別忘了蠻荒兩族還虎視眈眈的看著呢”。雲中嶽道:“下面陛下有什麼打算”。陳燦道:“這次援京就已然和唐國撕破臉了,後面朕準備聯京滅唐”。雲中嶽道:“如何做”。陳燦道:“京國的饑荒導致數千人餓死才引起這場叛亂,現在京唐兩國之間又有了很大的敵意,將唐國土豆種植成功的訊息散播出去,京國無論如何都想得到來緩解國內矛盾,到時候朕想辦法鼓動京國出兵搶奪,京國必會聯絡漢國一起,這一仗不可能打敗唐國,只是試試現今唐國的實力”。雲中嶽道:“那今後天下戰爭就會頻起”。陳燦道:“這一仗一打,唐國可就四面楚歌了,知道有土豆這種作物,飽受饑荒之苦的蠻荒兩族應該有所動作,就看唐國怎麼應對了”。朱韻在一旁說道:“這樣的話中原不就又會受到蠻荒兩族的蹂躪了”。陳燦霸氣的說道:“上次朕是沒有實力以一國之力抗衡蠻荒兩族,現在朕滅掉唐國後就遠征蠻荒兩族,先將其滅掉再回頭收拾京國”。

孫軍率領著五十萬大軍進入京國後,在帥帳召開了軍事會議。孫軍道:“這次唐軍進入京國境內採取五路大軍齊頭並進的戰術,五路大軍兩兩之間的距離不足一天的時間,攻擊其中一路,其餘幾路馬上就可以救援,只要守住一日,就可被其餘幾路反包圍,因而,唐軍最外面的兩路大軍人數最多,實力最強。我軍的打法必須要快。我決定率領三十萬大軍對唐軍的中路大軍發起進攻,陳徵率十萬騎軍伏擊前來援助的西路軍,只給你們半天的時間,無論能否攔住都要撤出戰鬥,王虎率十萬騎軍伏擊前來援助的東路軍,也是半日時間,切記不要戀戰”。孫軍也學習陳燦的方法晝伏夜出,不久就趕到京唐兩軍前線,在向京國統帥部報備了作戰計劃,孫軍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要求京軍將唐軍最外面的兩路大軍能夠拖住一日,京軍研究了孫軍的計劃後,答應了請求。陳徵,王虎各率十萬騎兵先行出發,深夜,孫軍突然率領三十萬漢軍對中路的十五萬唐軍發起突襲。唐軍似乎早有準備,進行了頑強的抵抗。陳軒,陳軻就在孫軍的這三十萬大軍中。哥倆率領著一千童子軍跟在攻擊唐軍大營側翼的隊伍中。身邊的一些漢軍士卒被唐營中的箭矢射中,摔落馬下。哥倆也從開始的驚慌失措,慢慢的冷靜下來。畢竟身上流淌著陳燦的血,陳軻說道:“哥,唐營早有準備,這麼攻下去,咱們會損失慘重”。陳軒道:“父親教導過我們,在戰場一定要冷靜,要善於觀察敵軍的弱點”。陳軻道:“可是漫天的箭矢,哪能看到唐軍的弱點”。隨後,哥倆一個眼色,率領著童子軍離開了戰場。混在隊伍中的死士營的侍衛一見剛打起來這小哥倆就做了逃兵,但是由於職責所在,也只能跟隨他們出來。陳軒、陳軻邊走邊商量。陳軻道:“先找找哪一段箭矢稀疏一些,咱們就率隊衝一下,咱們這一千多人都是重甲騎兵,不太懼怕箭矢,如果要是箭矢有密起來,說明是有埋伏,如果還是稀疏就是唐軍防守的薄弱環節”。陳軒道:“就這麼辦”。於是哥倆率領著童子軍連續衝擊了幾次,剛衝到營前就被密集的箭矢給射了回來。好在童子軍都身披重甲沒有引起傷亡。休息了一會兒,陳軒、陳軻又選定了一段唐營衝殺過去。這次衝到大營近前箭矢的密度並沒有加強太多,兄弟倆對視一眼,隨即率領童子軍殺進大營。跟在後面的死士營的副統領見狀,心說這兩個小祖宗膽子也太大了,就這些兵力就敢衝營,急忙叫來一個死士營計程車卒叫他稟告孫軍,自己帶隊隨後跟著殺進唐軍大營。哥倆殺進唐軍大營就聞到一股臭味。前方計程車卒過來稟報道:“殿下,咱們殺進唐軍出恭的地方,所以沒有太多人防守”。陳軒道:“先往裡殺,趁著唐軍沒有將咱們合圍之前再往外衝殺,將唐營鑿開一個口子,接應唐營外的宋軍殺進來”。於是兩位皇子率領著童子軍向著唐軍的中軍殺去,唐營急忙派兵攔截。陳軒,陳軻在攔截的唐軍到達之前,忽然指揮著騎兵向唐軍大營外殺去。守在大營內防守漢軍的唐軍猝不及防,在前後夾擊下,唐軍大營被撕開了一個口子。哥倆並沒有和漢兵一起向內衝殺,而是橫向不停的將缺口越撕越大。唐軍的一點被擊破,整個防線就變得千瘡百孔。漢軍突破大營防守殺入營內。

孫軍在大帳中接到死士營的稟報,頓時嚇出了一身冷汗,兩位皇子率千餘人殺入唐軍大營,這要是有個閃失,自己可是百死莫辨。一旁的王平見狀,急忙說道:“我帶兩萬精騎殺入唐營將兩位殿下就出來”孫軍道:“好,千萬不要傷了兩位殿下”。王平正要出去點兵,這是又一個死士營的侍衛趕到,說道:“稟將軍,兩位殿下射入唐軍大營,突然殺了個回馬槍,裡應外合將唐營撕開了缺口,現在漢軍已攻入了唐營”。孫軍道:“兩位殿下現在怎樣了”。來人道:“還在唐營中廝殺”。孫軍道:“既然唐營已亂,王平將軍立刻點齊軍馬殺入唐營”。王平立刻點齊十萬兵馬殺入唐營。唐營現在已經大亂,王平十萬大軍殺到唐軍頓時炸營。王平帶著親衛在唐營中一直在找尋著兩位皇子。這時一位死士營的侍衛過來在王平耳邊道:“王將軍,兩位皇子就在前面與唐軍廝殺”。王平聽罷,立刻率領侍衛殺了過去。陳軒,陳軻正在和一對唐軍廝殺,王平率兵殺到跟前,輕聲說道:“兩位殿下,唐軍敗局已定,末將護著兩位殿下回歸大營”。陳軒看到王平說道:“王將軍,父皇命我們兄弟二人來軍中歷練戰事尚未結束,如果現在離開就是臨陣脫逃,王將軍莫要管我們,我們現在的身份是軍中一小卒,自當和其餘士卒一樣奮勇殺敵”。王平見勸不住,就率領著侍衛隨著陳軒,陳軻一起和唐軍廝殺起來。兵力上的優勢很快顯現出來,唐軍現在已是四處逃竄。另一路陳徵率領埋伏在一座小山後面。唐軍看到火起,知道中路大軍遭到攻擊,急忙救援中路大軍。以五千騎兵為先鋒。陳徵放過了開路的五千騎兵,在唐國的救援大軍全部進入伏擊圈內後,兩邊山上的漢軍萬箭齊發射向救援的唐軍。唐軍沒有提防,頓時亂作一團。唐軍畢竟訓練有素,短暫的慌亂後立刻結成陣營組織防禦。陳徵也沒有急於出擊,命兩邊山上計程車卒將燃燒的草垛順著山坡滾了下來。火借風勢,許多唐軍身上著起火來。唐軍頓時陣勢大亂。陳徵見狀,方天畫戟一揮,率先衝下山坡。擋在面前的唐軍成片的倒下。不一會唐軍被追殺的滿山亂跑。天剛泛白,陳徵命士卒鳴金收兵。漢軍迅速撤離戰場。旁邊的副將問道:“陳將軍我軍一大勝,為何要撤離戰場”。陳徵道:“唐國援軍到了”。副將也是將信將疑。就在陳徵率兵撤退不久後,唐國的九皇子李旭東率領十二萬唐騎趕到戰場。李旭東一看,戰場上橫七豎八的躺滿唐軍將士的屍首。而漢軍卻不見以騎。於是找到一個僥倖逃過漢騎追殺的唐軍問道:“伏擊你們的敵軍呢”。唐軍道:“在將軍到來之前敵軍已撤離戰場了”。旁邊的副將問道:“殿下,現在咱們怎麼辦”。李旭東道:“這不像是京軍,而是漢軍的戰法,漢國出兵了,命令收攏殘兵立刻撤退”。副將問道:“殿下,不救中路大軍了”。李旭東道:“中路大軍已經完了,命令所有部隊立刻撤回唐境”。在後面探馬將唐軍馳援以及撤退的訊息報告給陳徵後。旁邊的副將對陳徵是徹底信服了。陳徵命令部隊迅速馳援東路的王虎的部隊。而另一邊,王虎伏擊完唐國的唐國的東路一路援軍後,殺得興起,稍微撤退慢了些,就被趕來的另一路唐軍咬上。隨後而來的唐軍是越來越多,將原本的伏擊戰變成了陣地戰。正當王虎和唐軍陷入苦戰之時,陳徵率領伏擊西路援軍的騎兵趕到,頓時將唐軍分割成數塊。唐軍在漢軍的攻擊下漸漸不支,開始一小部分發生潰敗,然後迅速傳導到所有部隊,緊接著就全面潰敗,陳徵、王虎合兵一處追了二十餘里才收兵回營。半路上遇見領兵前來支援的孫軍。王虎見狀,立刻反身下馬向孫軍請罪道:“末將貪功,險釀成大禍,請將軍責罰”。孫軍道:“王將軍並沒有延誤撤退,只是唐軍來的太快些,是本將軍的失策”。然後轉向陳徵道:“陳將軍怎能覺察唐軍這麼快速就能趕到”。陳徵道:“直覺”。孫軍也聽說陳徵有一些對危險的事先感知,所以就沒有多問。這時,有士卒騎馬來報:“西路軍的統帥是唐國的九皇子李旭東,見勢不妙,已率兵逃往唐京兩國的邊境”。孫軍道:“逃就逃了吧,路上也能收到我送他的一份禮物”。再說唐國九皇子李旭東率領著二十餘萬大軍急匆匆的逃向唐京兩國邊境。路過一個峽谷,李旭東命令士卒不要做任何停留迅速透過峽谷。剛走進峽谷一大半時就看到峽谷兩邊豎起了漢軍的大旗,接著兩邊落下無數的石頭,李旭東大驚,急令唐軍繼續前進透過峽谷。漢軍好像並沒有趕盡殺絕之意,投下一波石頭後,就再沒有繼續投,山崖上一位漢軍將領喊道:“在下漢將軍王豹,今為唐軍留條生路,彰顯吾皇仁慈”。李旭東聽罷,頭也不回的逃出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