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國大軍集結,陳燦在皇宮為兩個兒子送行,陳徵也專程趕了過來。陳燦看著頂盔貫甲的兩個兒子說道:“上了戰場,你們就是一名士兵,戰場上的條例你們一定要遵守,否則軍法無情。戰場上刀劍無眼,要懂得保護自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是蠢,兵法父皇也平常也給你們講過,打仗要多動腦子。不光只是使蠻力”。然後又對陳徵說道:“你的戰場閱歷要比他們豐富,在戰場上要多提點他們”。陳徵說道:“我活,他們不會有事”。陳燦又絮絮叨叨的和兩個兒子叮囑了許多,最後在催促聲中才放兒子離開。紀嫣然在一旁說道:“陛下,兩位皇子上戰場你怎麼比他們還緊張,索性你就讓他們留在你身邊”。陳燦白了她一眼,徑直走回後宮,紀嫣然跟在後面咯咯的笑了起來。
京國索要兩位反叛的王爺一直沒有取得進展,京國的使臣一怒之下返回了京國。京國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突然舉大軍犯唐,唐軍猝不及防,連丟數座城池。城池接到稟報後,連夜將上書房的大臣和軍機堂的諸將議事。陳燦對眾人道:“京國不宣而戰,已經攻入唐國,連下唐國數城”。還留在鄴城的紀城說道:“陛下,有些不對勁,京國的進攻太順了,只顧往前突進,並沒有向縱深發展,唐國要是誘敵深入,從兩側切斷京軍的後路,撤退的唐軍回身一擊,進入唐境的京軍就會全軍覆沒,唐軍再合兵一處殺入京國,京國危矣”。陳燦道:“看來唐國早有準備,就等著京軍入套,也不知京軍誰是領兵大將,這麼簡單的誘敵深入之計都看不出來,命令孫軍全軍備戰,時刻準備出發”。最終,和陳燦他們推演的差不多,唐軍共分五路,一路回頭一擊,兩路將京軍攔腰斬斷,兩路抄了京軍的後路。京國軍隊大敗,五路唐軍擊敗京軍後,順勢殺入京國境內。由於準備不足,京軍全面潰敗。剛坐上皇位的小皇帝也是六神無主,老丞相常元坤建議向漢國求救,並提議帶著漢皇妃子朱韻的爺爺朱明揚一起去,京國小皇帝一看也沒有再好的辦法,於是任命常元坤為正使,朱明揚為副使前往漢國求援。兩位年過六十的老人不顧一路顛簸,以最快的速度來到漢國,漢國還是派徐佑前來迎接。常元坤一見徐佑就說道:“十萬火急,我必須立刻面見漢皇陛下”。徐佑也沒有耽擱,帶著常元坤來見陳燦。常元坤見到陳燦說道:“漢皇陛下,請您發兵救援京國”。陳燦道:“發兵救援京國朕可以答應,但是漢國兵將不能由京國指揮,漢軍只是擊退京國境內的唐軍,將唐軍趕出京國後,漢軍就會迴歸漢國”。一旁的朱明揚問道:“漢皇陛下這麼痛快的答應,就不需要京國付出些什麼”。陳燦道:“唇亡齒寒的道理朕是明白的,京國如果亡了,唐國就會更加的強大,漢國離滅亡就不遠了,幫助京國其實就是幫助漢國自己,兩位大人稍待幾日,調配兵馬需要幾日”。
晚上,徐佑擺酒宴請常元坤,而朱明揚則被朱韻邀請到皇宮。朱明揚到來時,朱韻已帶著小公主等候,拜見了朱明揚後,小公主就被女官領回後宮。朱韻將朱明揚請進大殿,朱明揚一看,陳燦已坐在主位上。朱明揚急忙上前行禮。陳燦擺手道:“就是一家人,一起吃個飯,不需要那麼多俗禮”。上完菜後,賓主相談甚歡。但是陳燦看到朱明揚幾次欲言又止。於是陳燦說道:“朱大人也是朕的長輩,此次又是家宴,大家可以暢所欲言,不必拘謹”。朱明揚道:“這次京國攻唐老夫一直不贊成,怎奈四位託孤之臣鼠目寸光,想要先攻佔幾座唐國城池,把戰火燒到唐國的境內,然後再與唐國邊打邊談,最終將叛逆的兩位王爺帶回京國,不想唐國早有準備,反戈一擊,反倒使京國猝不及防,全境告急,如果此時漢國出兵夾擊京國,京國必滅,唐漢兩國可以兩分天下,漢皇陛下不會告訴老臣沒想過這步吧”。陳燦道:“朱大人是京國之臣,為何如此之說”。朱韻道:“爺爺和臣妾一樣,希望有明君一統天下,爺爺心中只有天下百姓,並不在意誰來統治這個天下”。陳燦道:“朱大人怎麼知道朕是一明君,朕能一統天下”。朱明揚道:“韻兒時常與我有書信往來,不過並沒有透露漢國的任何事,我知道韻兒可以代陛下批改奏摺,還告訴我陛下心目中的天下,老夫就開始關注漢國的一些事情,對比一下唐皇,京皇,老夫覺得漢皇陛下更能是天下百姓安居樂業”。陳燦道:“朕希望朱大人可以暫居漢國一段時間,四處走走看看,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嗎。現在朕回答朱大人的問題,朱大人說得對,唐漢聯手滅京確實可以兩分天下,但是卻是唐強漢弱,真要想一統天下還要花費很長時間,現在唐國入侵京國,兩國的樑子是結下了,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聯京滅唐是更符合漢國的利益,因為兩國實力相當”。朱明揚道:“漢京滅唐這是不可能的,唐國國力強盛,京漢聯合雖可與之抗衡,可是要想滅唐真是痴人說夢”。陳燦道:“朕說可以就可以,如果朱大人願意加入漢國朝堂,朕就會告知於你”。朱韻笑道:“哪有陛下這樣挖人的”。朱明揚道:“如果此次漢皇將唐軍趕出京國,老臣願舉家遷來漢國,希望漢皇不要嫌棄”。陳燦道:“朕必倒屣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