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大朝會,範仲奏稟陳燦:“稟陛下,現今漢國疆土擴大許多,各地政事多如雪片,上書房現在也不堪重負,希望陛下應允增加上書房的人手,也能減輕我等負擔”。陳燦道:“朕原本就想增加上書房人手,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上書房可推薦幾位,朕酌情選定”。範仲卻是早有準備,從袖中拿出出一份名單。說道:“臣等推薦四人,由陛下選定,其一是兩位皇子的老師雲中嶽先生,戶部尚書孟令偉,吏部尚書李膺,監察御史費逸”。陳燦看完後,當場拍板,雲中嶽,孟令偉入上書房任輔政大臣。孟令偉的入選讓所有大臣都說不出意見,因此順利透過。回到後宮,孟麗君來找陳燦,說道:“陛下孟家聖眷正隆,不是什麼好事,會成為朝堂上的靶子”。陳燦道:“這漢國都是朕的,朕想用有才能的,信得過的人,其他人有什麼可說的”。孟麗君道:“可是畢竟是軒兒的舅舅,是外戚,在朝堂上是一大忌諱”。陳燦道:“只有君弱臣強,外戚才會把持朝政,如果這樣大漢亡就亡了,皇后不用擔心,只需讓國舅安心於政事,其餘的有朕在呢”。
幾日後,鄭經一人稟報陳燦道:“陛下,孟令偉大人的府上許多世家和大臣都送了重禮,眾臣都在為將來投資,現在坊間謠傳大皇子有可能要被立為太子”。陳燦道:“誰當太子,朕說了算,朕要讓這些人偷雞不成蝕把米,看看孟令偉會怎麼做”。第二日,陳燦正在孟麗君的殿中,小賢子來報,上書房輔政大臣孟令偉求見,陳燦在御書房接見了孟令偉。孟令偉見到陳燦後,從袖中拿出一個摺子,說道:“”。陛下,在得知微臣升任上書房輔政大臣後,一些同僚和世家都給臣送了重禮,臣不敢專斷,將禮單呈於陛下過目,禮物已交由戶部。陳燦接過禮單看了一遍說道:“朕知道許多人認為你是外戚,現在升任上書房,孟家權傾朝野,但是朕告訴你,漢國的官以任賢為常,朕提拔你說明你有這個能力,你只要做好對大漢有利的事,其餘朕為你做主”。孟令偉急忙施禮謝恩。孟令偉走後不久,孟祥生老夫子又來求見,一見陳燦就說到:“陛下糊塗啊,以外戚為中樞大臣於禮不合,陛下讓令偉為輔政大臣,會被諸國嘲笑”。陳燦反問道:“孟令偉有才能否”。孟祥生道:“孟氏三代令偉最有才能”。陳燦說道:“既然有才能,為何不能為國之所用,是國舅又如何,只要一心為大漢,任何人朕都敢用”。經過一段時間後,朝廷的喧鬧也停了下來。
大漢十五年,由於天下一直持續大旱,漢國在提前準備,海外輸入,糧食種植的多樣化並沒有發生餓死人的現象。唐國收到了宋國的土豆,雖有糧荒,但是依靠土豆的種植,勉強度日。但是,蠻荒兩族卻由於饑荒時常到唐國邊境劫掠。唐國四處防守,搞得唐國一籌莫展。而京國卻沒有這樣走運,糧食短缺,糧價飛漲,餓殍遍地。饑民揭竿而起,京國的境內遍地烽火。京國的原四皇子,六皇子也在就藩之地起兵,名為京皇得位來路不明,惹得天怒人怨,要推翻京皇,使京國重歸正統。聽聞此訊息後,陳燦立刻召開上書房,軍機堂的聯席會議。鄭經先將京國所發生之事的彙報了一下,然後陳燦說道:“諸位都說說漢國現今將如何應對”。雲中嶽說道:“現在是一個絕好機會,趁著京國內亂,陛下舉漢國之兵以平亂為由,一舉殺入京國,將京國覆滅”。徐佑道:“此次出兵名不正言不順,非君子所為,讓天下諸國如何看待漢國,有可能會聯盟對付漢國”。徐佑的觀點引得崔偉,李純,孟令偉的贊同,範仲道:“這確實是最好的滅京國的良機,但是在旁邊還有唐國虎視眈眈,京國一旦向唐國求援,漢國對唐,京兩國並無必勝的把握”。陳燦道:“範大人說得對,時機雖好,但卻不能這樣去做,還是要穩紮穩打,不要冒進。羅騰將軍,傳令田文雄將軍將第一戰區並將前提,在距離黑水關,武勝關五十里處下營,防止京國進犯漢國。另外,崔偉大人前往崖州,看看是否能向大陸運送更多糧食。李純大人代朕巡視定州,撫州,晉州,汝州,忻州,孟令偉大人代朕巡視宋州,潐州,徐州,陳州,北州,潮州,盤點官倉存糧,看看各地旱情,遇到欺上瞞下的官員可以先斬後奏”。
陳燦安排完後,就密切注意著京國的形勢變化。鄭經又拿著剛傳回來的情報找到陳燦說道:“陛下,京國現在已完全大亂,周邊的小國也選邊站隊,加入討伐京皇的隊伍,據探子來報說,還發現唐兵的身影,現在京皇已完全陷入守式”。陳燦問道:“京皇一方出現亂象了嗎”。鄭經道:“沒有發現,京都還是很平靜”。陳燦命令小賢子道:“速召範仲,徐佑,雲中嶽前來”。幾位大臣到來後,陳燦將手中的情報遞給幾人,三人看完後,雲中嶽道:“咱們好像被京皇迷惑了,京皇有可能使得是苦肉計,藉此機會讓京國內一些蠢蠢欲動的人跳出來,也可有藉口將周邊那些不安分的小國清理一遍,也可以減輕一些國內的壓力”。範仲道:“這極有可能,謀反兩位王爺來勢洶洶,可京皇確一點也不著急,好似勝券在握,老京皇選定的繼承人絕不會是泛泛之輩”。徐佑道:“要不然臣去一趟京國,表示漢國對京皇的支援”。陳燦道:“可以,順便給京國送一些糧草,並徵詢一下京皇需不需要漢國出兵幫助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