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燦進入百勝關回到大行山下的大營,還沒有坐一會呢,有人稟報:“唐使求見”。唐使進來後說道:“唐皇請陳燦到三川城議事”。於是陳燦帶著曹雲,陳徵和五百羽林衛趕往三川城。現在三川城的武王府已成為唐皇的臨時行宮。陳燦走進武王府大堂,唐皇,京皇都在,還有唐皇的五個兒子。看到陳燦到來。唐皇的五個兒子都站起行禮。陳燦就隨意的坐在李旭東旁邊。唐皇忙道:“漢皇還請上座”。陳燦道:“朕和旭東賢弟坐在一起就行”。這時,京皇有些尷尬的說道:“剛接到線報,蠻族佔領長安,峪谷關後,宋皇就命宋軍退出唐境,回宋國了”。陳燦張口罵道:“王八蛋,有危險就跑,這種人以後得小心”。京皇更加的尷尬了。唐皇見狀,急忙解圍道:“漢皇,下一步我們三國聯軍的計劃是什麼”。陳燦沒好氣地說:“三國聯合,先把宋國滅了,在全力與蠻族決戰”。這下,連唐皇都感覺不好了,幾個唐國的皇子使勁憋著笑。唐皇只好道:“漢皇說笑了”。京皇道:“宋皇朕會寫信斥責他”。陳燦也就見好就收,沒有繼續下去,說道:“朕本想以宋國,京國的部分兵力守住峪谷關,其餘軍力反擊蠻荒兩族,現在軍力捉襟見肘”。京皇道:“朕現在就寫信讓宋軍回到唐境”。陳燦道:“可是宋軍還值得信任嗎,如果蠻軍出峪谷關就滿盤皆輸了”。堂內眾人都默不作聲。最後還是唐皇打破沉默,說道:“要不然請宋皇來三川城,我們一起商議”。陳燦道:“這倒是個辦法,宋軍再逃跑,就拿宋皇祭旗”。京皇道:“漢皇真是的,宋皇就這麼招你恨”。陳燦道:“朕最恨就是逃跑的人,在蠻族草原,蠻騎追的緊,朕的漢騎為了掩護大部隊,以一千之騎殺入數萬蠻騎,明知是死卻義無反顧,最終以全部戰死的代價拖住蠻騎半個時辰,朕才得以率軍逃出,朕要把後背交給信的過的人”。李旭東道:“漢皇陛下說的好”。唐皇道:“漢皇先說說你的計劃,再把宋皇請到三川城”。陳燦笑而不語,眼睛掃了一下四周。唐皇立刻會意,對著幾位皇子道:“你們先下去吧,命侍衛警戒大堂周圍十丈,一隻蚊子都不能靠近”。陳燦道:“九皇子留下吧”。大堂除了三位帝皇和李旭東已沒有任何人。
陳燦道:“現在唐國和大成國境內的蠻軍超過百萬,三川城和運城的荒族軍隊也過百萬,但是蠻族已佔據堅城,要是去攻打,聯軍的兵力不夠,因而只能先對付荒族軍隊,防住蠻族軍隊不讓他們乘火打劫,因而,峪谷關外就要佈置不低於五十萬聯軍防守,荒族的軍隊要擊敗他們朕沒有把握,要擊潰他們,朕還是能做到的”。唐皇道:“如何擊潰荒軍”。陳燦道:“朕找到一條小道,可以繞過大行山到荒軍腹背,到時與三川關內聯軍裡應外合,就可擊潰荒軍,然後在奔襲運城荒軍,用同樣的方式,就可解運城之圍”。唐皇道:“可是峪谷關,長安城還是要收回來,尤其是峪谷關兵力再多也很難攻打”。陳燦道:“誰說一定要攻打峪谷關和長安城”。唐皇道:“那如何收復兩座城池”。陳燦道:“真要率兵再去蠻族草原”。李旭東道:“妙呀,老巢被端,糧草斷絕就會不攻自破,因此蠻軍只能回兵”。陳燦道:“如此,我們可以乘勝追擊,在土木堡再築堅城,在沙漠沿線設定烽火臺,在大成國境內設立一支五十萬的機動兵力,這樣就可防住蠻軍偷襲”。唐皇說道:“此計甚妙”。陳燦道:“現今最主要,聯軍的兵力不足,擊潰荒族軍隊至少需要百萬聯軍,峪谷關需要五十萬,還有百勝關前還要駐紮二十萬軍隊,便於我們出關”。京皇道:“朕寫信邀請宋皇來三川城,我們三位親自坐鎮”。陳燦道:“峪谷關的聯軍統帥必須是我們三國之人,宋將朕信不過”。唐皇道:“要不峪谷關外的防守朕與京皇,宋皇共同坐鎮指揮,擊潰荒族大軍就由漢皇全權負責”。京皇道:“好,朕這就寫信給宋皇”。
在回大營的路上,陳燦將與唐,京兩位帝皇的談話說給曹雲聽,曹雲道:“白白讓唐國撿了一個大便宜”。陳燦道:“唐國若是真想佔這個便宜也就離亡國不遠了”。曹雲問:“陛下何意”。陳燦道:“唐國收了大成國的領土,看似佔了便宜,可是就要面對蠻國,蠻國這次就是敗了,也沒有傷筋動骨,此次去蠻族草原,你沒發現草原上的牧草都沒長出來,蠻族就是退回草原也沒法生存下去,還要進犯中原,荒族應該也差不多,土木堡、三川城、運城還有四處漏風的沙漠,高山。唐國要在這兒囤積多少軍隊”。曹雲道:“不下百萬”。陳燦道:“在與宋,京諸國邊境呢”。曹雲道:“也需百萬”。陳燦道:“大成國,貧瘠之地,唐國又需養兩百餘萬大軍,軍餉,糧草,這些就會將唐國拖死,唐國一旦發生危機,就會向較為富庶的京、唐兩國發動戰爭,獲得資源,到那時諸國伐唐就會成為現實,再加上蠻荒兩族在一旁虎視眈眈,唐國離滅國不遠矣”。曹雲問道:“那陛下此次為何還要救唐國”。陳燦道:“蠻荒兩族還是太強大,不救唐國,中原就危矣,這次聯合抗擊蠻荒兩族,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消耗兩族軍力,讓他們沒有十年二十年緩不過勁,沒有實力染指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