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燦在雲中嶽的山洞中又待了幾日,等待接應之人到來,這期間,陳燦與雲中嶽談古論今,從政治到軍事再到經濟,陳燦也為雲中嶽淵博的知識所折服。當談到詩詞歌賦時,陳燦就裝做小白,雖然陳燦心中有無數首前世的膾炙人口的詩詞,但是陳燦不想搬運過來,對於這些虛名陳燦看得很淡。每到這時,朱韻就會接過來和雲中嶽來談。陳燦也不覺得有絲毫尷尬之情。這讓雲中嶽更加高看陳燦一籌,感覺陳燦是個非常率真的人。期間雲中嶽也多次問到陳燦為什麼如此肯定漢國十年內會成為天下最強國家。陳燦並沒有做出回答。接應的軍士到來後,陳燦將會在山洞住最後一晚。雲中嶽實在忍不住了,對陳燦說:“陛下,漢國成為最強大國家的方法還不能據實相告嗎”。陳燦道:“這件事情我誰都沒有告知,要是告訴你,你就再也不能離開漢國了,你雖然願效力於我,但是我只希望咱們是朋友,我不想限制你的自由,你若不知道,到時候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這件事情太大了,因此知道的人越少越好”。雲中嶽說道:“我豈是朝三暮四之人,這些年,我一直在尋找濟世之道,現在好不容易找到了,我會拿生命去捍衛它”。陳燦道:“既然先生如此說,要是我再不說 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先生熟讀史書,每次朝代的更迭都是有何引起”。雲中嶽道:“無非是天災人禍 ,人禍就是皇帝昏庸怯弱,君弱臣強,權臣把持朝政,因此權臣很容易推翻國君,為了名正言順,就發明了所謂的禪讓制度,天災就是天降災禍,譬如干旱,大水,蝗災等,導致民不聊生,百姓橫豎都是死,因此揭竿而起,去賭一把生路,雖然不一定能成功,但是被有心之人利用,達到朝代更迭”。陳燦道:“先生熟讀史書,可知從古至今的災荒多久會發生一次嗎”。雲中嶽道:“這個我也關注過,基本上是三年一小災,五年一大災”。陳燦又道:“現在天下風調雨順,沒有災禍多久了”。雲中嶽道:“有十多年了,陛下莫非是說天下將會有大的災難降臨”。陳燦道:“對,這次的災難可能大到難以想像,今年已經初露端倪,這些年來,今年是雨水最少的一年,而且氣候一直在轉暖,如果今年冬天要是不下雪,還是個暖冬,明年就可能會有大旱,還會有蝗災發生,天下就會缺糧。現在漢國已經建成了大量的官倉儲存糧食,現在儲存的糧食足夠漢國百姓吃一年多的,並且還在大量建造糧倉,皇家商會也在諸國大量購買糧食。並且我們還在海外找到糧食替代物,在乾旱的地方也可以種植,畝產達到四十擔左右。蝗災我心中也有解決的方法,如果諸國都缺少糧食,首先國內民心不穩,其次為了轉嫁矛盾,就會對外用兵,而漢國的地理位置俱佳,只要防範宋國,京國即可,天下大亂,只要糧草充足,民心穩定,漢國就可立於不敗之地,到時,先滅宋 再滅京,漢國就會成為最強大的國家,然後集中力量對唐國發起致命一擊。大成國土地貧瘠,糧食都要從諸國購買,只要卡住其購糧渠道,定可不攻自破,現在的戰爭打的就是經濟實力,飯都吃不飽,還打什麼仗”。雲中嶽道:“此計甚妙,環環相扣,現在就差明年的天災了”。陳燦道:“此計有違人和,如果發生災禍,不知道天下間會有多少餓殍遍野,真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回到商會駐地,陳燦將雲中嶽介紹給鄭經,沒想到鄭經對雲中嶽也有所耳聞,陳燦寫了封密信,讓鄭經透過密碟司傳遞到上書房,最主要的是三點;第一,在北州繼續建造大量草料場,囤積馬匹所食乾草。其次,命漢國上下大量養殖雞、鴨、鵝。最後,就是會有十幾位雲中嶽的弟子前往漢國,命吏部進行考核,等陳燦回去後再透過考核結果,給予任用。紀城再募集二十萬水軍進行訓練。眾人都不明所以,只有雲中嶽清楚,陳燦在為明年做準備。雲中嶽也寫了十幾封信給弟子,讓他們前往漢國。鄭經也彙報這些天,畫師已派往唐國各地,將唐國的地形圖畫出來,最後將到唐都與他們匯合。
陳燦一行人繼續向著唐都長安行進。幾日後來到通往唐都的必經城池峪谷關,陳燦站在峪谷關下,仔細打量著這處雄關。此關隘處於兩座高山之間,高數十丈,完全用巨石搭建而成。易守難攻,歷史上這座雄關還從沒有被正面攻破過,號稱天下第一險關。
進城後,陳燦一行人找了個客棧住下,在陳燦的屋中,雲中嶽道:“我觀陛下在峪谷關下徘徊許久,是否在考慮如何攻克此關隘”。陳燦道:“這處險關人再多也沒用,施展不開,我也從沒有考慮正面攻克此關隘,如若滅唐,根本不需要攻克此關隘”。雲中嶽道:“陛下,計將安出”。陳燦道:“水軍可以在唐國南面鐘山城的碼頭登陸,從肋部直擊唐都”。雲中嶽道:“一艘船能運輸多少軍士,兵太少只能是騷擾”。陳燦道:“漢國最大的海船一艘可運五百至八百軍士,現在漢國已有數百艘這樣的大船,先生說能運輸多少軍士”。雲中嶽道:“原來陛下以為天下一統準備了這麼多了”。陳燦道:“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我這些年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一統天下的那一刻”。
陳燦來到唐境最大的感受就是唐皇是一個很務實的帝王。唐國沒有京國的奢靡之風,唐國的民風也比較純樸。最為重要的是,唐國的前幾位君王比較賢明。而且治國的理念具有連續性。也是諸國中唯一法家把控朝堂的國家。是陳燦一統天下的最大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