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章 規劃

陳燦去完撫州,這一趟的巡察旅程就已經結束了。歷時近三個月,回去又快到新年了。回鄴城前,陳燦又來到了晉城的兵器監,工匠看到陳燦到來,搬出了一張還比較簡陋的三弓床弩,其中一個老工匠說道:“陛下,這個床弩只是雛形,可射到六百步,三箭同射,就只有三百步”。陳燦命手下侍衛去試驗,果然如老工匠所言。陳燦大喜,吩咐手下賞賜了這些工匠。並對他們說道:“繼續改進,三箭要射到一千步以上(一步為一點三米)”。並令晉州兵器監的監令做好後立即稟報。隨後陳燦就踏上了回鄴城的路。

回到鄴城後。陳燦召集上書房五位大臣在書房議事。陳燦說道:“這次巡視還是大有收穫,現如今定州、晉州、撫州,忻州、汝州已趨於平穩,國庫已經非常充裕,明年漢國有兩個重要的事情,一個就是科舉,另一個就是怎麼把今年抄家收到的這些錢花出去”。崔偉說道:“朝廷好不容易積攢下這樣家底,陛下轉手就要花出去,陛下不是一貫提倡勤儉治國嗎”。陳燦問道:“現在國庫這麼多銀錢,是能吃還是能喝”。崔偉道:“既不能吃,也不能喝,可是如果發生災荒,這些錢可以買糧食救濟百姓,可以招募軍隊,可以給大臣發放俸祿”。陳燦問道:“若遇災荒,糧價幾何,平日又是多少”。崔偉答道:“若遇災荒,糧價上漲頗多,一斤三十文,平時一斤兩三文”。陳燦說道:“以往賑災,都是朝廷自大糧商手中購得糧食,再發放給災民,購糧價格是平時的十倍餘,因此,遇到災荒,朝廷歷年的積攢就會被掏光,朝廷官員也買不起糧食。我所說的花出去其中之一就是朝廷多建一些糧倉,豐年將多餘的糧食儲存起來,災年將儲存的糧食取出賑濟受災百姓,其二,就是治理河道,歷年發水淹沒房屋,良田致使百姓沒有棲身之所,土地沒有收成,朝廷花大量銀錢賑濟。治理河道有句俗話,叫堵不如疏,疏不如引因此開春在汛期來之前治理河道。其三修通漢國各州府之間的馳道,這樣可以加快運輸,加強各州府的聯絡,也可加強朝廷對各州府的控制。另外,我考慮開通兩條運河,一條是由上庸城的淶河到鄴城到海州城,淶河水流湍急,一到汛期,兩岸常會引起水患,而陳州,潮州河流稀少,常年乾旱。這條運河可以解決淶河兩岸水患以及陳,潮兩州乾旱問題,還有就是水路交通比較便捷,透過這條水路可以將定州、晉州、撫州的糧食運到陳州,潮州,潮州的海產可以透過這條水路運往定州、晉州、撫州,忻州、汝州這五州,還有一條運河就是從北州草原的那條河流挖出一條河道,和淶河的運河交匯,北州有幾條幹涸的河道也可以用上,這樣可以解決北境缺水的難題,也可將北州牛,羊,煤炭,毛皮,木材運往各州”。陳燦說完,五位大臣都沉思起來,範仲最先反應過來:“陛下此舉,利在當下,功在千秋”。這幾位大臣都是極其聰明的人,不久後就想通了其中的關鍵,都表示贊成。陳燦又道:“諸位要組織各部論證,工部要勘察馳道,運河地形,以及運河上需要架設的橋樑的數目。民部需要核算出僱傭民夫的數量。戶部要核算出馳道,運河所需要的錢糧,這些事情新年前做完,年前最後一次朝議進行確定”。上書房五位大臣齊稱:遵旨。

上書房五位大臣忙起來後,陳燦就能輕鬆許多,陳燦一想到修橋,修路就考慮能不能製造出水泥來,實在不行煤渣路也可以。陳燦說做就做,召來工部尚書(五舅),讓他在鄴城找一處工坊,修建一個燒瓷器的窯。準備好後,陳燦命人拉來了石灰石,鐵礦石,煤塊,粘土。混合在一起碾碎。先找來一口大鍋將混合物加熱。過一遍篩。再將混合物放入窯中,加熱到一千五六百度。燒成液態,烘乾後再碾碎成粉末。試驗了幾次不是硬度不夠,就是加水馬上凝固。陳燦不停的讓工匠調整各種原料佔比。終於燒製出合適的水泥。陳燦又讓工匠用碎石,沙子做基礎,鋪出了一條水泥樣板路。孟麗君。紀嫣然看到陳燦最近每日都不呆在宮中,回來以後又是一身土,就問道:“陛下每日在忙些什麼,怎麼渾身髒兮兮的”。陳燦道:“朕當然忙著國家民生大事”。紀嫣然說道:“陛下是跑到哪兒去挖洞去了吧”。陳燦蕩笑道:“今晚咱倆一起挖”。孟麗君一聽臉就紅了。紀嫣然道:“去哪兒挖,哎呀,陛下就是一個登徒子”。

第二日,陳燦神清氣爽的鍛鍊完,紀嫣然早上沒有起來鍛鍊。小賢子過來稟報:“兵部尚書紀伯裕求見”。陳燦梳洗完畢後,就在偏殿接見紀伯裕。紀伯裕道:“陛下讓晉城兵器監製作的三弓床弩已完成兩具,現存放在兵部,陛下打算如何處置”。陳燦一聽大喜。忙對紀伯裕道:“軍機堂有幾位將軍,一起叫上,咱們去試試”。陳燦帶著幾位將軍以及看熱鬧的範仲,徐佑來到兵部試驗場,早有人將三弓床弩搬到這兒,陳燦命人在一千步的位置放幾個靶子,然後轉動絞輪,將弓弦拉到位,放入三支弩箭。一敲擊錘,三支弩箭瞬間將一千步的箭靶射碎。一千三百步才沒將箭靶射碎。今日在軍機堂值守的程斌看後,說道:“這要是放在城牆上,一弩射出,人馬俱碎,此乃守城的大殺器”。陳燦道:“要是在城牆上安放一排齊射,射不死敵人,也嚇死他們”。眾人哈哈大笑。於是陳燦說道:“傳旨:晉州兵器監製作三弓床弩,優先裝備泗水關,韶關,武勝關,黑水關”。紀伯裕領旨後去安排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