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章 營救(一)

當年七月,宋、申兩國發生大戰。宋國皇帝宋陽以申國違背盟約知名,親率大軍四十萬,攻入申國境內,另一路,宋國皇叔宋子嚴率領十萬宋軍繞道陳地,經大散關側擊申國,陳境內的宋、申兩國軍隊也捲入戰爭。宋軍勢如破竹,不到一個月,連克申國十二城,攻到申國第一雄關庸城,過了庸城到申國都城上庸城將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因此,申皇派遣申國名將姜逸坐鎮,姜逸抵達後堅壁清野,利用庸城城高水深,易守難攻的特點,採用穩守的戰術。宋國強攻十日未果。因此在庸城下紮下大營,準備困死城中守軍,因此兩軍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兩軍已經對峙了兩個多月。在陳境境內的宋、申兩國軍隊由於並非主戰場,軍隊人數相當,因此一直處於膠著狀態。據探子來報,子午谷外申軍被抽調,現在大營中只留下兩千人。而監視南山陳國舊臣的軍隊卻增加到八千人。看來,宋皇害怕陳國死灰復燃,所以加強戒備。

青州府的議事大廳內,陳燦、範仲、崔偉、李純、鄭經、王允、曹騰、田文雄、紀城、曹雲、四位舅舅齊聚議事。陳燦說道:“現今宋、申兩國大戰興起,無暇旁顧,我欲出北境迎回南山陳國舊臣,並且兵出子午谷收復陳國失地”。範仲道:“現在是收復陳國失地的最好時機,但殿下並不一定要兵出子午谷,只需派遣一位德高望重之臣,帶上北境的玻璃,瓷器,美酒出使申國,稟明申皇,北境可以出兵聯合申軍擊潰陳地內宋國軍隊,並兵出湧塘關進擊宋國腹地,迫使宋皇退兵,條件就是恢復陳國所有國土及原荊國領土。打下的宋國的土地我們一寸都不要”。眾人都覺得這個方法可行性比較大。開完會後。陳燦又將範,崔,李,鄭四人及曹騰,田文雄,紀城,曹雲留下。來到陳燦的書房,陳燦拿出前一段時間製作的北境,陳地,原荊國的沙盤。曹騰、田文雄、紀城看到後,異口同聲道:“此物對兵事有大用”。陳燦道:“此乃沙盤,製作較為容易,但是對於山川地貌,道路交通必須要精準,這還是我在田氏商會安排的人歷時三載才勘測完成”。陳燦指著沙盤說道:“現在宋,申兩國在陳地的廝殺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原荊國一線,宋國佔據原荊國都城荊城有兩萬兵馬駐守,城外申國有三萬兵馬,南山北麓靠北境一帶,雙方各擁兵兩萬,大散關內宋國有三萬兵駐守,申國有五萬兵馬,湧塘關宋國有兩萬兵馬駐守,宛丘城外宋國駐紮一萬五千兵馬,南山腳下宋國有八千兵馬,子午谷外申國有兩千軍馬,而山道河谷正處於枯水期,現在已經是萬事具備”。說完,陳燦將紅白兩色小旗插到相應的位置。陳燦接著說道:“我的部署是我帶領羽林軍一人雙馬從荊城與南山北麓宋、申兩軍的空隙穿過去,去南山營救陳國舊臣,曹雲率領三萬禁衛軍團輕騎一人雙馬同我一起穿插至宛丘到南山一線,截殺援助南山的宋軍,並且在外圍截殺南山逃出的漏網之魚,以防通風報信,紀城率領兩萬禁衛軍團,以及青龍軍團,玄武軍團埋伏在宋、申兩軍空隙部,防止敵軍抄了我們的後路,曹騰將軍率領白虎軍團,以及朱雀軍團兩萬輕騎前出子午谷,迅速解決子午谷外申軍,向大散關方向運動,監視大散關宋、申軍隊。剩餘朱雀軍團進駐子午谷申軍營地,支援曹騰將軍,田文雄將軍進駐子午谷北境大營,暫領兵權,指揮排程,輜重軍團一部多帶車馬隨我與曹雲將軍一起行動,其餘做預備隊。所有士兵攜帶七日口糧。另外,範仲先生全權負責北境所有事務,有先斬後奏的權力,並在北境再徵召十萬軍士,為將來有可能的戰爭做準備”。沒過幾日,北境的戰爭機器轉動起來。關外的軍團分批進入關內。

陳燦與曹騰、田文雄、紀城、曹雲以及軍團長,萬夫長等一些高階軍官徹夜推演,不斷完善作戰方案。這是北境成軍的第一場大戰,陳燦要在戰前多做準備,把每一個細節都要考慮進去。這樣才能用較小的代價獲得較大勝利。

等到要出發的日子了,陳燦為了保險期間,在河道上游每隔一段都安排了人員值守,並安排有經驗的農戶隨時觀察水勢變化,動員上萬民夫守在兩岸,如若水勢升高,用大石堵住河道。陳燦率領羽林軍,禁衛軍團,青龍軍團,玄武軍團則快速透過河道,人銜草,馬銜枚,馬腳上包著布,晝伏夜出,趕往南山,偵騎放出二十里,絞殺宋、申兩國的探子。

急行軍三日後,陳燦率領羽林軍來到距離南山腳下還有三十里的一處密林紮營,等待這夜晚的降臨,曹雲也帶領這禁衛軍軍團趕往宛丘城外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