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過去了,陳燦已經十八歲了。身高已經達到一米八多,生的儀表堂堂,虎背熊腰。而且力大無比。盤龍槊,穿雲弓對於陳燦還是輕了些,於是命山谷的工匠耗費近一年用隕鐵打造了一柄大槊,一柄蒙古彎刀,一副盔甲。黑色的麒麟盔、黑色魚鱗甲。大槊稱為霸王槊,通體黝黑,重一百八十斤。蒙古彎刀也為黑色,重八十斤。盤龍槊,穿雲弓又轉贈給曹雲。北境在範仲、崔偉、李純、鄭經的治理下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青州府已經有人口八十餘萬,府城已擴大了一倍,街道整齊乾淨,主要街道兩旁林立著酒肆,工坊,店鋪。北境不問出身只重品行能力的官吏制度,也使得許多寒門學子獲得了極大展示的機會。範仲制定的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劣者汰的官吏考核制度,提高了北境官吏的主政效率。鄭經主導的的監察部門採用強硬手段打擊貪官汙吏,不法奸商。使得北境吏治清明,買賣公平。數百糧倉建成並儲滿,使得如果發生自然災害,北境也有足夠的糧食儲備進行賑濟。田氏商會遍行全大陸,由陳燦設計製造的物品也賣往整個大陸,為北境帶來充足錢財和糧食,以保證北境無論什麼情況都不會增加農戶的稅賦,增加農戶耕種土地、開墾荒地的積極性。手工業、商業的發展使得北境的百姓有了更多的從業選擇。北境這兩年再也沒有凍死餓死之人,北境現在發展的是欣欣向榮。
這兩年,陳燦很少回青州府,長期待在草原上。現在草原的牧場裡養著幾十萬頭的牛羊,除去自身消耗外,還將大量的牛羊送回青龍關內,提供給北境的百姓,還由田氏商會售往各地。皮毛還能製作皮衣、手套。還養著幾十萬匹馬,除了做戰馬,駑馬外。還會出售給諸國。大陸上,戰馬比較緊缺,每一匹都能賣個好價錢。陳燦還招募了許多的醫師,陳燦和他們一起研究出一些新藥,尤其是治療跌打損傷的藥。還有一些能吃的野菜和調味料,這座草原就是一個巨大的寶庫,為陳燦提供將來征戰天下所需的各種物資。陳燦將前世的馬蹄鐵,馬鐙,馬鞍製作出來,配備到每一匹戰馬上。並且,根據根據前世書中記載,經過無數次試驗,利用鐵胎做弓骨,在弓骨背上貼上牛角片,牛筋軟化拉成細絲,每條細絲只有兩三寸長,粘在牛角外其固定作用,細絲接縫處要用牛筋捆紮,捆紮的牛筋也用膠粘住,弓的兩頭磨出槽口,用來勒弓弦,牛筋做弦,最後裹上鞣製的小羊皮。膠是用動物皮熬製的出前世蒙古騎兵所使用的加強版的牛角弓,使得弓箭的有效射距達到五百步。工匠山谷中的兵器監也加班加點的為陳燦打造各種所需軍備。陳燦又將前世的方圓陣、鋒矢陣、鶴翼陣、雁行陣、車懸陣寫出來讓紀城、曹雲去完善。紀城不愧為軍事鬼才,每一種陣法都能夠看到其破綻並加以完善,有了紀城這位練兵大家,士兵的戰陣訓練提高了不止一星半點。陳燦則每日帶領著士兵在草原上馳騁。練習著騎兵的三角衝陣和行進間的騎射、配合保護。實戰訓練主要是剿滅草原上的狼群,經過這兩年不間斷的剿滅,草原上已經沒有大的狼群了,陳燦這面也殺了數十萬只狼,狼牙掰下來後,刻上名字打眼穿線掛在每位士兵的脖子上,陳燦脖子上也掛著一頭狼王的牙齒,狼皮也堆滿了庫房。
後來,陳燦感到這些孤兒訓練後以達到成軍的條件,決定設立一軍、六軍團。一軍為羽林軍,由陳燦親自指揮,副將為田壯,陳十八。人數一萬人,都是陳燦精挑細選出來的,為重騎兵,一人雙馬,一馬披甲。行軍時騎在另一匹馬上,衝鋒時換馬。兵士頭戴獸首盔,身披魚鱗甲,兵器是馬槊,弓箭,蒙古彎刀,狼牙棒,三柄小斧,圓盾。這也是當年蒙古騎兵橫掃歐洲所裝備的。第一軍團,又稱禁衛軍團,軍團長,曹雲,下轄五萬人,為輕騎兵,士兵頭戴鐵盔,身披板甲,兵器是木柄馬槊,蒙古彎刀,弓箭,圓盾。第二軍團又稱青龍軍團軍團長,紀城。下轄五萬人,由兩萬輕騎兵,兩萬刀盾兵,一萬弓箭兵組成。刀盾兵,弓箭兵行軍時都有駑馬做腳力。第三軍團,又稱白虎軍團下轄五萬人,軍團長陳一,由兩萬輕騎兵,一萬長槍兵,一萬刀盾兵,一萬弓箭兵組成。長槍兵,刀盾兵,弓箭兵行軍時都有駑馬做腳力。第四軍團又稱玄武軍團,軍團長葉開(陳燦發現,第一批孤兒,在指揮防守時韌性十足,防守堅若磐石),由兩萬長槍兵,兩萬刀盾兵,一萬弓箭兵組成。長槍兵,刀盾兵,弓箭兵行軍時都有駑馬做腳力。第五兵團又稱朱雀軍團,軍團長程斌(紀程推薦,頭腦靈活,戰法油滑,以奇制勝),下轄五萬人,三萬輕騎兵,一萬長槍兵,一萬刀盾兵。長槍兵,刀盾兵行軍時都有駑馬做腳力。第六軍團又稱輜重軍團,軍團長劉寧(第一批孤兒成軍時負責後勤,心思縝密,後與孤兒們一起習武),下轄四萬人配長槍,弓箭,蒙古彎刀,圓盾。負責保護糧草軍械及運輸。成軍時陳燦專門召來了範仲,崔偉,李純,鄭經,曹騰,田文雄現場觀禮。並舉行了授旗儀式,羽林軍軍旗是黑底五爪金龍旗。禁衛軍團是紅底麒麟旗,青龍軍團是藍底四爪青龍旗,白虎軍團是黃底白虎旗,玄武軍團是綠底黑色龜蛇旗,朱雀軍團是白底紅色鳳凰旗,輜重軍團是紫底白色天馬旗。眾人看到北境兵強馬壯,心中也是極為欣慰。晚上在陳燦的中軍大堂議事。鄭經將現在周邊的形勢說明了一下,說道:“近期,由於宋,申兩國對陳地分割發生了分歧,兩國摩擦不斷,宋、申兩國的大軍也有集結的跡象,有可能會發生一場大戰”。陳燦說到:“我準備利用宋,申兩國調兵,無暇顧及其他,深入南山,將軟禁的陳國的臣子帶回北境”。範仲說道:“此舉風險極大,搞不好,宋,申罷兵,一起合兵進攻北境”。陳燦說道:“我要等到發生大戰時再行動,鄭經先生,再去給他們加一把火,命令秘諜司的諜者,換上宋,申兩國士兵的裝束,殺一些落單計程車兵,製造一些痕跡,引發雙方衝突”。眾人皆覺得此計可行。隨後,陳燦叫上紀城,多次考察紀城所說的河谷小道。並且到子午谷找到曹騰,商討出子午谷,擊敗申國在北境外一萬駐軍,再殺向南山。眾人都覺得出子午穀風險太大。決定走河谷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