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沒有了?”杜芳菲一時不知問出了聲。
“還有一套是個戶型有問題的,就是38萬的那套。裡面有個立柱,我們原本是打算作為物業用房或者留下來放雜物的,如果您要的話,我們可以出售給您。您看需要嗎?”
售樓小姐姐笑著問杜芳菲。杜芳菲想著就是那套正中間有個立柱的房子,誰家房子中間弄這麼個東西啊,要裝修的時候設計好才可能租得出去。自已就沒必要去弄這個房子了。
杜芳菲遺憾地離開了售樓處。施天偉一聲也不敢說話,他只想讓杜芳菲忽視自已的存在。
杜芳菲回家路上全程沒有說話。施天偉也不敢說話。施天偉是怕自已被責罵,而杜芳菲卻是在想還能怎麼做才能讓自已的30萬變成更多。
幾天後,施天偉和杜芳菲商量,能不能先把錢貸出來把表弟大華的五萬塊先還掉,如果能把母親的錢也還掉就更好了。當然,多的再把杜芳菲用利息借來的也還掉。
杜芳菲直接氣得不想說話,但施天偉一直在身邊不停地勸說自已。
杜芳菲忍無可忍,直接大聲回答:“大華那裡,我一定會在半年之內還清。但這個人情,就算我們現在還掉了也還是欠著人家的。等我工資發下來會湊夠了去還的,你不用這麼急。”
“另外,你媽的借給我們的錢,還不是你上交給她的錢?我們用一用怎麼了?這房本上寫你的名字的時候你怎麼不說你沒出錢不用寫呢?”
“你這麼多年交給她的錢,估計也不止十萬了吧。我與你結婚到現在快十五年了,你除了建房子的時候,欠的材料費你出過幾千,你為這個家付出過什麼錢了?”
杜芳菲越說越大聲。“噢,對了,你出過一萬五千塊,你借到了二十萬,其中十萬是你每年交給你媽的工資,還有十萬是問表弟借的,轉頭還掉了五萬。所以你的工資十五年,就算一年上交兩萬,也有30萬了,你的錢呢?啊?你天天就知道催著我還錢,你到底和誰才是一家人?”
杜芳菲越說越生氣,最後都是哭著說的。
“你生病了誰照顧你的?你平時連醫保卡的錢都不肯給我用。我的醫保卡上的錢剛打進去,我就拿著錢去買家裡備用的藥。你媽用的膏藥,感冒藥,都是我這裡拿的。”
“上次晚麗感冒了,我的卡里沒錢了,想讓你用你的醫保卡里的錢去買點藥,你推三阻四的不願意。”
“你到底是哪頭的。如果你還是你媽那頭的,請滾回你媽的家去,這個家不需要你。還有,如果你想在這個家裡待下去,以後不許再把工資上交。作為家裡的一份子,你有義務給家裡拿錢。”
施天偉聽到後直接說:“這個家也是我的家,你憑什麼趕我走?”
“你的家?你為這個家付出什麼了?”
“這個家的油漆是我連夜做的,這個家是我的地基,這個家的戶口本上我是戶主。你說破天也沒用。”施天偉感覺自已作為一家之主的威嚴沒有了,氣得大聲說,邊說還邊摔東西。
“是啊,這個家裡有什麼東西是你買的,因為你沒有為這個家付出過什麼,所以你一點也不心疼這些東西,因為不用你買啊,所以你就使勁摔啊。”
“我摔怎麼了,我願意。你憑什麼管我?要你管?你再敢管,我弄死你我。”
“你個強盜不要臉。無恥。噁心。”杜芳菲不知道要怎樣來形容這個男人。這個男人從不跟你講理。她太崩潰了。
施天偉最不喜歡別人罵他不要臉,直接一步跨過來拉住杜芳菲的頭髮就往牆上撞。
杜芳菲到底是個女人,怎麼能打得過在部隊訓練過的男人呢。頭被撞得暈暈呼呼的。
等施天偉打累了,進房間睡覺去了。杜芳菲也回了女兒房間。
其實從小晚婷出生一年後,杜芳菲一直是和施天偉分房間睡的。一來她聞不了施天偉渾身的煙味,二來,實在是她從來沒成功把施天偉從房間趕到沙發睡過。
那些夫妻吵架能把老公趕到沙發去睡的女人一直是杜芳菲佩服的人。她一次也沒成功過。趕不走,只好自已讓,所以她一直是睡在女兒房間的。加上晚婷還小,更需要自已的貼身照顧。
杜芳菲想著剛才的動靜這麼大,是不是吵著晚婷了,見晚婷睡得挺香的,也是安慰。
她再去看了一下晚麗。晚麗見門被開啟,她轉過頭,看到是媽媽,一下子撲到了杜芳菲懷裡。
“媽媽,對不起,對不起。”
“你沒有對不起我,寶貝,你只管認真學習,將來才能真正自強。媽媽沒事的。”
杜芳菲安撫好晚麗,轉身去衛生間洗澡。
水一直在流,杜芳菲麻木地癱坐在地上,任由花灑的水流在自已身上。她不知道自已到底在期望什麼?
施天偉是怎樣的人,她早就知道了。為什麼還要生二胎?她也不知道真的是晚麗一直想要個弟弟或者妹妹才生的嗎?還是自已貪戀晚麗在肚子裡的時候施天偉的那份珍惜與溫柔。
那個時候,杜芳菲因為失去一個孩子,心灰意冷地想要離開施天偉,只是最後沒能逃過施天偉的追蹤。
後來,兩個人在遠離宋之仙的城市裡生活下來。那個時候的施天偉可能是真的擔心杜芳菲不要他了吧。
那段時間的施天偉,真的像變了一個人。他對杜芳菲的關心和愛護,杜芳菲是能感受到的。
只要杜芳菲想要吃的,他說什麼也會去買。半夜裡杜芳菲肚子餓了,施天偉可以起來做夜宵給杜芳菲吃。杜芳菲半夜上洗手間,他會陪著去。
再後來,杜芳菲懷孕了。他更是照顧得細心。因為當時只有一張一米不到的小床,為了讓杜芳菲睡得舒服點,他每天夜裡都是睡半個身子,屁股和腳都是放在椅子上。杜芳菲心疼也去買張床,施天偉說床小了,但心貼得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