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時是沒仔細看,但我同學用了不也沒事嗎?怎麼我用了就是有事?”施晚麗覺得杜芳菲有點神經質了。
“你同學沒長痘啊,你長痘才剛弄好,說白了就像身體還沒恢復好一樣,你就用這些偽劣化妝品往臉上用,當然就只能讓臉更加爛啊。”
“但我現在不用你認為的偽劣東西了,我的臉也沒長好呀,這說明什麼?說明我這張臉的基底已經壞了,弄不好了的。我為什麼還要花時間去弄啊?”
杜芳菲說不出話來了。
女兒怎麼可以放棄這張臉呢。
這花一樣的年齡怎麼能讓痘給毀了呢。所以施晚麗的臉成了杜芳菲的一塊心病。
施晚麗大四實習這年,杜芳菲強制要求晚麗每週末一定要回家,然後同時再一次讓她去美容院做痘。
剛開始杜芳菲催著,施晚麗還會每週回來做一次臉。臉上的痘也確實好了不少,杜芳菲的心裡也放鬆了下來。
但施晚麗晚上每天都是到凌晨一二點才睡,早上起不來,中午飯都是到12點後才吃的。平時休息的時候就是這樣的作息時間。下午就躺在沙發上看手機。如果不是杜芳菲催著,施晚麗壓根就不會想起要去做臉。
而杜芳菲也有自已的事情要做,小晚婷的學習要管,作業要管,上學放學要接送,家裡還有一堆家務要做,自已還得想辦法賺錢,時間安排得緊緊的。
本以為,施晚麗眼見著自已的臉上慢慢少下去的痘就會自已有想法,會主動去聯絡美容院做臉。但施晚麗壓根就沒再想臉的事情。也不願意出去玩。
杜芳菲有時候會想著可能是工作累了,實習也累的,畢竟是免費勞工嘛,能用就用,可能是累的。也就不在意她休息日這樣的生活作息。想著以後真正工作了就會變好的。
杜芳菲也會想著勸說一番,讓施晚麗趁著年輕,多拿一些證出來,多學習一些東西,到時也能用得上。
這樣將來也能生活得比較自由點,至少在錢包上有自已的自主支配,也叫錢包自由。
但施晚麗是典型的00後,一畢業就想躺平的那種。
反正家裡房子有了,車子也會有的。後面自已不用太努力,只想過自已想要的隨心所欲的生活。
但杜芳菲是經歷過的,她從沒想過,在自已這樣的家庭出生的孩子會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杜芳菲壓根就沒想過女兒的想法會如此新奇。
因為施晚麗自已沒去關注自已的臉,每次都是杜芳菲看著晚麗臉上的痘沒少下去了,問一下最近有去美容院,施晚麗才會說等第二天再去,而往往到第二天,她又忘了。
因為是在實習上班,只能週末回來,有的時候,等杜芳菲催的時候,離上次做臉都過去幾個星期了,最多的都是一個多月才去一次。
美容院的老闆娘都說來得間隔時間太長了,最好是每週一次。但施晚麗沒聽進去。杜芳菲急得只能罵人。
施晚麗也不是會被罵的人,她把自已臉上的痘好不了,全怪在是因為杜芳菲在她長第一個痘的時候不關心,造成自已的臉已經變成了痘痘臉,再也沒有根治的可能。
杜芳菲解釋,施晚麗不想聽,杜芳菲質問為什麼自已不主動去,施晚麗就說自已會忘,好像應該是杜芳菲每週提醒才可以。
杜芳菲覺得跟施晚麗越來越無法溝通,她有一種熟悉的無力感。那種讓她窒息的無力感再次來襲。
這一次,杜芳菲不想放棄,想再跟晚麗好好談談。
但母女倆基本談不到三句五句就會吵起來。因為晚麗說的話讓杜芳菲生氣,而杜芳菲說的話,晚麗不想聽。
“晚麗,媽媽只想問你一句,你真的不願意在意自已這張臉嗎?你應該把這張臉去弄弄好了的。”
“你這個年紀,最該是花一樣的青春啊。就該去浪去玩去奔放啊。是因為沒錢嗎,我給你錢,週末的時候你約朋友一起去玩啊。”
“我不去,我這張臉不是你希望的嗎,現在還來說這些做什麼?這張臉是弄不好的。”施晚麗大聲責問。
“怎麼會弄不好呢,你要是能每週去做一次,應該能弄好的,年紀輕,新陳代謝快,還是能弄好的,你要有信心。媽媽不怕花錢,你聽話,去做好不好?”
“我知道了。”施晚麗一邊看著手機一邊回答母親的話。
“你要記得,每週一定要去,不要每次都是媽媽催,媽媽也有其他的事情要做,年紀大了,有時候會忘,媽不想耽誤你,你要自已主動記得去啊。”
“知道了。我會的。”
“那你休息在家的時候可以和朋友出去玩啊,做痘也幾個小時的時間,你雙休,還有一天多的時間可以玩的。要錢跟我說,我給你打錢。”
杜芳菲知道晚麗實習是沒有錢的,還要租房子,租房子的錢也是杜芳菲出的,房子也是杜芳菲幫著去找的。
等施晚麗一回來第二天就直接去了實習醫院了,壓根沒時間去找房子,所以是杜芳菲頂著大太陽,用了三天時間去找的房子。
“我不去。”晚麗頭也沒抬,一直在看手機。
杜芳菲想了想,似乎讀高中後,施晚麗很少有朋友,高中的時候有個要好的朋友也家裡離得遠,大學是在外面讀的,同學就更少了。
“你大學的同學也少,沒聯絡,你可以聯絡高中的同學,一起去玩,再不行,你聯絡一下初中的同學看看,你們可以一起約著去玩啊。”
“我跟她們都沒怎麼聯絡了。高中同學正是戀愛期呢,她沒時間的。初中的也很久沒聯絡了,見面也不知道聊什麼。挺尷尬的,還不如不出去呢。”
“那你實習的時候也有同事呀,你可以和她們一起去玩的。還有你的同租宿友也可以一起去啊,她不是你學校的同學嗎?還有幾個同學你不是也說在附近醫院實習嗎?都可以一起約出去玩。”
“我會的。”
“年輕人,就要多出去玩的。多交朋友多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