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心裡一直有個疑問,忍不住問道:“你搞個體戶到底賺錢了沒?”
陳川說道:“算總賬還是投入階段,這些日子不是做了餅乾麼?這個能賺一點錢.”
“要把本錢賺回來,快的話年底,慢的話明年吧!”
“做生意這東西說不好的.”
李全總結了一下:“那現在還是虧的,什麼時候能賺錢還不一定.”
在他看來,不賺錢自然就是虧的,沒有所謂的長期投資。
陳川笑了笑:“也可以這麼說.”
李全勸道:“要是明年不行,你就回來上班算了,老鄭要退休了,他兒子就算來供銷社,估計也是普通員工,接不了他的位置,你有劉主任這關係,說不定就是你的.”
“我對這些東西沒有太大的興趣,現在只想把生意給經營好.”
陳川這時候遇到了第一個精神上的瓶頸,因為跟哥哥的爭執,還有父母的全力支援,他有點拿不準,自己的選擇到底是對是錯。
自己全力去做生意,最終能不能賺錢還是未知數。
要是沒賺錢,以後也不至於揹負太多債務,90年代的交易所開盤,前期聽說是大漲的,搶到就是賺到,但什麼時候疊就不清楚了,陳川也沒太大野心,要是沒有內幕訊息,賺個兩三倍就退場,總不會虧。
還有九十年代初,想辦法流轉一些土地,以後肯定也能賺錢。
2000年到2005年,在一線城市中心地帶買點房,最終肯定也是賺的。
2008年左右的比特幣。
還有九十年代的蘋果股票。
除此之外,肯定還有賺錢的機會,只是陳川另外一世記憶就一個打工仔,天天就知道看小說、打遊戲、泡妞、吃吃喝喝,專業的知識一點不懂,就算是這些,也是偶然刷影片看到的,具體細節他根本不知道。
既然知道這些,自己又有經商的經驗,現在走這一條路到底是不是正確的,真不好說!劉全心裡覺得陳川有點魔怔:“你這是鑽牛角尖了,不過我還挺羨慕你的,有這資本,我要是沒了供銷社的工作,用不了幾天,家裡人吃飯都成問題.”
兩人先看了第一個店鋪,是在縣城桃江大道邊上,但面積太小,只有五十平方,而且是平房,上面是水泥屋頂,下面的隔斷牆都不能拆。
陳川只在外面透過窗子看了一眼就否了。
第二個店鋪在一條巷子裡面,距離外面貫穿整個縣城的桃江大道十幾米的距離。
這條巷子的位置距離供銷社、副食店大概五十米距離;距離糧站大概五六百米。
縣城本來也不寬,就巴掌大的地方,現在的人也不太在乎所謂的地理位置,又沒有商業中心,遠點近點都差不多,大家更在乎的是日常生活方不方便,諸如供給水、上班距離等。
劉全把房東叫過來開門,房東五十多歲,是縣本地人,這是他們家的老房子,這兩年單位也分了房子,這就空出來了。
房東開啟門後說道:“陳老闆,聽李全說,你是要做生意,我這地方寬,有一百三十多個平方.”
“不過我們先說好,你可以砸牆、改造,但不租的時候,你得給我復原.”
“要是不復原,一面牆賠五十塊錢,這裡面一共五面牆.”
“如果要砸的話,你得給我兩百押金.”
陳川看了一下房子的結構,這是瓦房,地面居然用水泥薄薄地鋪了一層,因為年久失修,有點坑坑窪窪。
這些牆要砸的話,屋頂必須要全部拆掉,因為屋樑的柱子有的固定在了中間的隔離牆上。
面積也確實寬,後面還有一個小院子,大概有一二十個平方,可以對方雜物。
陳川一邊看房子,一邊說道:“大叔,我要是租的話,不想租一年兩年,最少租十年到二十年,這個房租,能不能給我算便宜一點?”
房東一聽要租這麼長時間,頓時滿臉笑容:“這個沒問題啊!你真要租這麼長時間,我就給你便宜一點,一個月二十怎麼樣?”
說實話,一百三十個平方,加上後面二十平方的後院,一共有150平方,這個價真不算貴。
而且這麼大的房子,整個縣城都不多,大多都是在五六十個平方左右。
陳川笑著搖頭:“一個月十五,每隔五年,漲10%的房租.”
“我們可以籤合同,如果二十年以內,我要退租,押金一分不退.”
“二十年以內,大叔不租給我了,要幫我找到我滿意的新店鋪,或者我自己找到新地方.”
“我搬店的所有費用也由大叔出,押金全部退給我,我改造新店鋪的費用也由大叔出.”
一個月十五,這租金確實壓得很低。
如果只是租個單間,哪怕一房一廳,一個月幾塊錢就夠了,但這面積擺在這。
陳川之前預算房租每月二十以內,也是估計八十平方左右,不超過一百平方的。
八十年代初期的物價,比起六七十年代,稍微漲了一點,但漲幅並不大。
陳川五年漲10%,房東心裡一算,覺得挺划算,而且現在的房子也不好出租,前期雖然便宜一些,總得算,還是很合算的,總比空著好,一年怎麼也有一百多塊錢收入呢。
“行,陳老闆爽快,那我們就籤合同.”
房東也想要一個保障,簽了合同才放心。
陳川隨口問道:“老闆,現在房屋不能轉讓,以後要是可以轉讓了,這房子你賣不賣?”
房東想都沒想就一口答應:“行啊!現在也補準賣,要是以後可以賣,就賣給你。
這房子你能出多少?”
陳川說道:“五千怎麼樣?”
五千塊錢買的不是房子,而是這個地皮。
後來縣城買一百五十平地皮,也要一百萬出頭。
以後這附近可恰好是縣中心。
不過現在的房子沒有那麼多商業附加屬性。
房東覺得這個價格還算可以:“六千怎麼樣?”
“要是能過戶,能辦證,六千也行.”
陳川說道。
房東一聽要過戶辦證,也沒抱太大希望:“恐怕不容易,不過現在也說不準,生意都準做了,以後說不定也準賣了,這一條要不要寫進合同?”
“要是您不介意的話,我們可以寫進去.”
陳川其實不太清楚以後縣城具體的房價。
他要買地,並不是為了投資,而是給自己留資產。
只要有這一塊地在,不管自己以後如何,有這房子在,自己也能有一個最低的保障。
這個保障不像股票、房地產,他們是爆發的機會,就算買了,也要等很多年才會暴漲賺錢。
縣城有個地皮或門面,那是最低的日常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