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川到肉攤的時候已經剩下不多。
“陳老闆,買點肉不?收尾了,便宜點給你.”
肉販子滿臉笑容招呼。
陳川看了看案板上的肉,有五花肉和些瘦肉,還有兩個豬蹄子和一些骨頭。
現在都是黑豬,沒有白豬。
雖然大多數人都喜歡吃肥肉,也有一些條件好的人家,並不怎麼喜歡吃肥肉,恰好黑豬肥肉比瘦肉多,恰好滿足現在大部分人吃肥肉,少部分人吃瘦肉的情況。
豬蹄子、豬頭、豬內臟、豬骨似乎都是遭人嫌棄的東西。
陳川說道:“全給我稱了吧!再給我抹個零.”
陳川是包吃的,他也不是那種我一定對員工多好的人,但自己賺錢了,也會盡量對員工好一些,所以工作餐通常會帶點肉,雖然不多。
骨頭則可以用來熬湯。
肉販子利索的幫陳川稱好,骨頭沒有剁,剁碎了不好拿,他這可沒塑膠袋,都是用棕樹葉子撕成條,綁好肉,讓客人提著回家。
肉販子笑著說道:“陳老闆,加上骨頭,二十三斤,打個折,十一塊三毛,那三毛就算了,十一塊.”
這裡面肉只有十斤不到,其他都是豬蹄、骨頭,這些東西很便宜,三毛到五毛一斤。
大家有點錢買肉都想吃肉,沒人願意啃骨頭,可現在賣肉的,很多肉不把骨頭給剔出來,連骨帶肉的賣。
陳川付了錢:“老廖,你這雞好不好賣?”
肉販子叫廖桂清,陳川做生意以後才跟他熟的,算不上朋友,但見面了也會打聲招呼。
廖桂清說道:“一般,沒豬肉好賣,也賣得完.”
陳川說道:“我搞養殖你知道的,再過一個月,你要的話,可以去我那進貨,我給你個優惠.”
廖桂清的雞都是別人送上門的,他順便賣,也不用他去進貨,沒有他就不賣。
他自己主營還是豬肉,所以對於雞,他沒有什麼迫切的需求。
廖桂清稍一琢磨,覺得陳川也算個大老闆,賣他個面子,以後說不定還能有點好處:“陳老闆,不瞞你說,我這攤子主要是賣豬肉,雞肉的話,銷量一般,也賺不到太多錢.”
“我可以試試,但我這肯定要不了多少.”
陳川也明白,廖桂清有自己的渠道進豬,聽說有好幾個豬販子在農村給他收豬,有些弄不到的販子還會來他這進貨。
自己那些雞,人家真未必有多需要。
“明白,這個人情我記著.”
陳川試探著問道:“老廖,你這豬肉分給其他販子,有沒有什麼問題?”
就他們那,絕對算批發。
廖桂清“嘿嘿”一笑,說道:“我們那都是合夥買的毛豬,所以我這不算批發.”
陳川明白了,這就是鑽空子唄。
雖然沒查,說辭得先想好。
“明白了,到時我再來聯絡你,還有事,先走了.”
陳川說著提起那些豬肉和骨頭。
“陳老闆慢走.”
廖桂清揮揮手,開始收攤。
陳川來找廖桂清就是想兩條線發展,國營廠那邊不用考慮利益最大化,賺點錢就行了,把自己的養殖生意給穩住,只要養殖過程不出現大規模死亡,有國營廠幫自己消化,自己的養殖生意就能穩定賺錢。
廖桂清這邊則要追求高利潤、大利潤。
當然,這個所謂的高利潤也只是相對於給國營廠配送更高一些,養殖的利潤只有這麼高,你再高也比不過高科技產業。
下午,陳川請宋志傑和食堂負責人吃了個飯,推杯換盞,談好配送,其實回扣已經談好,吃飯主要就是確定一下,大家一起開心開心,喝喝酒。
一頓飯吃完,不少酒下肚,陳川也覺得有點難受。
陳川有點煩這種喝酒,有時候不喝還不行。
次日,陳川又去找了本地一家國營服裝廠,廠長都是一起吃過飯的,跟宋志傑差不多的情況,這種事他們都要撈點才會答應你,還免不得要請吃飯。
從國營廠出來,有趕著去找了王曉兵。
王曉兵早已經在等著:“陳老闆.”
“可以走了麼?”
陳川遞給王曉兵一根菸。
王曉兵接過煙:“可以,這人叫龔勝成,有點背景,家裡好像有人在什麼單位上班,我也搞不明白.”
“還有就是,我昨天去拜訪了一下,說了陳老闆想見他談點生意.”
“他直接答應了,問題應該不大.”
“他好像認識陳老闆.”
陳川愣了一下,隨即覺得王曉兵先說清楚也好:“行,那我們去買點伴手禮.”
本來陳川想著,直接去就不用帶禮了。
現在已經提前說好,不管事能不能成,隨手禮還是要帶。
隨手禮並不用太好,幾塊錢的就行。
這又不是給什麼大領導送禮,帶禮也只是留個好印象。
龔勝傑住的地方是縣車站工作人員住房區,看來他家裡有人在汽車站上班。
敲開門,開門的是一位老太太:“你們找誰?”
陳川笑著說道:“奶奶,我們找龔勝成同志.”
稱呼“兄弟”太親密;稱呼“老闆”,對於他們這種家庭來說,未必就覺得是一種尊敬,很多單位上班的人依然反感個體戶;稱呼“先生”,現在還不時興這一套。
所以還是“同志”比較好。
老太太還是很好客:“找成成啊,你們是他朋友?快進來坐.”
“成成,有人找你.”
這是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子,帶廚房不帶衛生間。
現在很多房子都是這樣,設了公共衛生間。
房間裡有一套沙發、茶几,還有一臺21寸彩色電視。
這絕對是縣裡高階階層的家庭配置。
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聽到招呼,從房間出來,看到陳川和王曉兵,頓時有些興奮:“你們來了,我剛還在想,你們怎麼還沒來.”
陳川把禮物遞給老太天:“奶奶,我們隨便帶的一點東西.”
“哎呀,你們來就來,不用帶這些的.”
老太太說著就請兩人坐下:“你們坐,我去給你們倒茶水.”
陳川轉頭又對龔勝成說道:“龔兄弟,早就聽說過你,一直想認識,可沒機會.”
陳川稱呼人也是看人,看龔勝成的神態和說話就不難看出,他就一年輕人,可能有些聰明,利用自己家裡的關係賺了些錢,但沒那麼講傳統的禮儀和規矩,稱呼“兄弟”應該不會讓他反感,還能拉近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