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陳川把自己認識的幾個養殖場工作人員都請著一起吃了個飯,又跟孫京生請教了一些養殖問題,一天時間就已經過了大半。
農曆一月二十。
陳川剛到家,趙紅梅就告訴他,又有一批雞苗孵化出來了。
現在上千只要喂,一個月光飼料就兩百多塊錢,這還是因為有很多雞崽,他們食量不大,在過一個月,再孵化出一批,前面的也長大了,吃得更多。
養殖離回本還比較遠,完全就依靠餅乾和釀酒的利潤支撐,木炭過完年銷量就急速下滑,已經賣不出多少,只能說聊勝於無。
要是沒有餅乾和釀酒,僅僅靠養殖,早就撐不住了。
“要想辦法找銷路了.”
陳川現在都有點懷疑,自己選擇養殖到底是對是錯。
養殖這玩意利潤並不算高,而且是活物,出點意外可能就血本無歸。
趙紅梅也有些擔憂:“還有幾個月,就要開始陸續出欄,一個月都有幾百只,沒有好銷路可不好辦.”
國營養殖場的銷路是固定的,每個地方分了,他們根本不用擔心銷路。
現在沒有各種批發商,陳川想到的就是國營廠食堂。
陳川說道:“這兩天我去找幾個國營廠談談,只要能談下兩個食堂,銷量問題就不是問題.”
國營廠食堂是自由採購的,只要價格合適,還是有很大機會合作的。
趙紅梅對這些也不懂:“這些你比較在行,家裡餵養的事你不用操心,我和你爸會管好的.”
陳川點頭:“嗯!等以後做起來了,你和爸就不用管這些煩心事,安安心心享受生活.”
如果沒有家人幫忙,陳川覺得自己肯定幹不起來。
可能一開始選擇的路線就錯了。
養殖回報的週期實在太長了,不懂的人養殖,成活率也太低。
陳川第一批就是妥妥的失敗品,50%左右的成活率,絕對是虧本的。
剛開始哥哥幫忙,後來父母全都來幫忙,才沒讓陳川遇到太大的困難。
趙紅梅現在倒是挺自豪的:“我跟你爸才四十多,再幹個二十年也沒有問題.”
“你爸嘴上不說,實際他挺高興的.”
“你剛開始的時候,村裡人都在說你不務正業,現在不知道多少人羨慕我們.”
“你爸最擔心的是國家忽然不準做了,他私下跟我說,不管養殖還是餅乾,又或者釀酒,其實都有錢賺,他都是支援的.”
現在什麼都好做,大多有點技術含量,或有資金要求的東西都沒有多少人能做,幾乎沒有競爭,大片大片的市場等著你去開發。
當然,想要開發出市場也需要本事。
很多人根本就沒有準確的意識去開發市場。
創業之前,陳川一直覺得自己可能不完美,但應該有一些競爭力,賺不了大錢,至少不會虧得太慘。
現在他的想法幾乎完全改變了。
要不是自己運氣好,要不是有家人支援,如今是什麼結果,還不一定。
陳川心中感激家人:“嗯,爸不說我心裡也明白.”
趙紅梅說道:“你知道就好,過兩天我和你爸要去接你爺爺,讓他過來住些日子.”
“你爺爺一輩子不給兒女添麻煩,現在年紀大了,你小叔條件一般,要是在我們家住得習慣就讓你爺爺住下.”
“他要閒不住,幫著把屋後的菜園子打理打理,就當個消遣,總比在家種那麼多田地好.”
“你說怎麼樣?”
屋後菜圃大概有三分地,要是全部種各種青菜菜,一家人吃還是夠的。
陳書福所在的村子人均水田一畝多點,旱地三分,在南方算比較多的,但這些地非常分散,這裡一點那裡一點,最大的一塊水田也只有四分多,幹活很麻煩。
陳川對於爺爺來自然完全沒有意見:“可以,這本來就是應該的.”
次日,陳川看了一上午書,現在他已經不怎麼管生產的事,主要負責業務。
陳祥海、趙紅梅主要負責家裡的活,管理雞舍、釀酒;陳林負責縣裡餅乾店的所有事;陳川兩邊跑,跟畜牧站、糧站打交道,雞的用藥、飼料、銷售渠道等都是他的任務。
整體來說,其他人負責穩定現有的一切,陳川負責開拓新渠道、新市場、新業務。
陳川自己也算過,如果就自己一個人,根本管不了這麼多。
縣罐頭廠,陳川跟門衛打了聲招呼,做了個登記,順利進了廠區,他已經來過幾次,主要就是拜訪廠長。
這還是透過廖站長認識的,平時在一起就是吃吃喝喝,基本都是陳川請客。
真實情分未必有多少,但喝酒人情還是在的。
人家不一定就會給面子,立刻幫陳川解決銷量問題,但見面還是得見。
罐頭廠廠長叫宋志傑,見到陳川,立刻滿臉笑容:“陳老闆,坐、坐!”
陳川把隨手帶來的伴手禮放下:“宋廠長,最近我哥新嘗試了一種心餅乾,特意帶了點過來給你嚐嚐.”
所謂的新餅乾其實就是餡餅裡面換了餡。
真要讓他們研發一個全新口感、全新工藝的餅乾,現在也沒那能力,換餡的辦法還是陳川提議的,最近正在嘗試,效果還不錯。
宋志傑也不客氣,但嘴上還是說著客套話:“你看,又讓你破費了.”
陳川心裡明白,宋志傑就抱著有便宜不佔是王八蛋的心態。
閒聊幾句,陳川說起了這次來的目的:“宋廠長,你們廠也有六百多人吧?”
“對,六百多.”
宋志傑立刻明白,陳川是有事找自己。
陳川說道:“我那養殖場,還有幾個月就會有雞陸續出欄,這銷路一直沒找著,你們食堂這邊也要買,到時候能不能幫我消耗一些?”
宋志傑開始訴苦:“陳老闆,這個事可能有些麻煩.”
“你知道,我雖然是廠長,但下面還有幾個副廠長,對我這位置是虎視眈眈.”
“我要是隨便亂來,給他們抓到把柄,未必就能把我拉下馬,那也不好解決.”
這都是些場面話,根據陳川的經驗,他沒有把話說得很好聽,也沒有把話說死,那就還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