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軍情?又是捷報麼?哈哈!是不是咱們的大軍已經攻破了新羅的都城,將那新羅女王給抓住了?”高建武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喜色,眼神中閃爍著對勝利的渴望。
“回稟王上,並非新羅那邊的軍情。”侍衛的聲音有些顫抖,似乎接下來的話讓他感到無比恐懼。
高建武微微一愣,臉上的笑容逐漸凝固:“不是新羅?那是哪裡的軍情?”
“是......是遼東那邊的軍情。”侍衛的聲音越來越低,幾乎快要聽不見了。
遼東?高建武的眉頭緊鎖,那裡並沒有戰事,怎麼會有軍情傳來?他心中湧起一股不安的感覺,難道是......
“遼東那邊又沒有戰事,哪裡來的軍情?莫不是你們搞錯了?”高建武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怒意。
“稟......稟王上,前來送信的人就是這麼說的,末將......末將也不清楚啊!”侍衛嚇得跪在地上,連連磕頭。
“還不將送信的人帶進來?一幫蠢貨!”高建武大喝一聲,心中的不安越來越強烈。
侍衛不敢怠慢,連忙跑了出去。不一會兒,一名面色蒼白計程車兵被帶了進來。
他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聲音顫抖地說道:“王...王上,大唐...大唐突然出兵,現在已經快抵達遼東了,這個訊息還是咱們的探子拼死傳回來的。”
“什麼?”高建武猛地站起身,臉上的血色瞬間褪去:“大唐為何會出兵?還有,探子的訊息為何來得這麼遲?人家都到家門口了,才傳來訊息,本王花錢養他們是幹什麼吃的?”
士兵顫抖著回答道:“王...王上息怒。不是探子們不按時傳訊息,而是大唐有一支精銳部隊一直在抓捕他們,這訊息也是他們歷盡千辛萬苦才傳出來的。”
高建武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自已的情緒。
他知道,現在責怪探子已經無濟於事,當務之急是要弄清楚大唐的意圖和領兵之人。
“可知大唐是何人領兵?”高建武的聲音中透著一絲冷靜。
“啟...啟稟王上!”士兵抬起頭,眼神中閃爍著恐懼的光芒:“大唐領兵之人...是大唐皇帝李世民!”
“李世民親征?”高建武的臉色變得極為難看。
他來回踱步許久後才鎮定下來,大唐兵強馬壯,此次李世民御駕親征定然不好對付,他必須立刻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對策。
想到這裡,他高聲喝道:“還不快去傳文武百官?本王要與他們商議要事!”
侍衛們應了一聲便匆匆離去,高建武則站在原地等待著百官的到來。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天邊已泛起淡淡的魚肚白,朝霞映照在宮牆上,顯得格外莊重而神秘。
一眾大臣們滿面紅光,步履匆匆地踏入大殿,他們的臉上寫滿了期待與興奮,想必是聽到了有軍情傳入王宮,都暗自揣測是新羅都城被攻破的喜訊。
然而,當他們真正踏入大殿的那一刻,一股異樣的氣氛撲面而來。
殿內肅靜得可怕,連空氣都彷彿凝固了一般,與他們預想中的喜氣氛圍大相徑庭。
大臣們的心不由得咯噔一下,互相交換著疑惑的眼神。
他們偷瞄了一眼高坐在龍椅上的高建武,只見他的臉色陰沉得可怕,雙眸深邃如海,彷彿藏著無盡的秘密。
大臣們心中一凜,不由得猜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難道傳來的軍情,並非是他們所期待的好訊息?難道是淵蓋蘇文打了敗仗,讓王上如此憂心忡忡?
儘管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安,但大臣們還是規規矩矩地行禮道:“拜見王上!”
聲音在大殿內迴盪,顯得格外清晰而有力。
高建武抬了抬手,示意他們免禮。
他的目光在群臣身上掃過,最後沉聲道:“孤召見你們,是因為發生了大事!”
他的聲音雖然不高,但每一個字都像是重錘般敲在大臣們的心上。
一名年邁的文官,白髮蒼蒼,手持笏板,顫顫巍巍地出列問道:“王上,臣來的時候聽聞有緊急軍情傳來,莫非是前方傳來的捷報?我軍將士是否已經攻克了新羅的都城,揚我國威?”
他的聲音雖然帶著些許顫抖,但難掩其內心的激動和期待。
然而,高建武接下來的話卻像是一盆冷水澆滅了他心中的幻想。
只見高建武沉聲道:“並非是捷報,而是從大唐長安傳來的訊息,新羅已經派出了金春秋出使大唐求助,並且大唐皇帝李世民已經御駕親征,如今大唐兵馬已經抵達遼東了。”
話音剛落,整個大殿突然安靜了下來,落針可聞的寂靜中,大臣們面面相覷,臉上寫滿了震驚和不安。
他們怎麼也想不到,原本以為是新羅的捷報傳來,卻沒想到竟然是大唐出兵的訊息。
這意味著什麼?難道他們高句麗要與大唐開戰了嗎?那可是他們從未敢想象過的事情啊!
“諸位愛卿,可有何良策應對當前大唐的威脅?”高建武的聲音在朝堂上回蕩,他的目光在眾臣臉上一一掃過。
朝堂內鴉雀無聲,大臣們面面相覷,無人敢輕易開口。
大唐的兵威如日中天,高句麗雖號稱東方強國,但與大唐相比,仍是小巫見大巫。
就在這時,一位滿頭白髮、身披鎧甲的老將,緩緩站了出來,他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但雙眼依舊炯炯有神。
“王上,老臣以為,當務之急是速調遣邊境守軍,嚴守關卡要道,防止大唐軍隊長驅直入。”老將的聲音雖然沙啞,但卻充滿了堅定和力量。
高建武聞言點頭,臉上露出讚許之色:“老將軍所言極是,只是不知該派誰為使者,前去探聽大唐的虛實?”
朝堂內再次陷入沉默,出使大唐,凶多吉少,誰也不願意去冒這個險。
就在這時,一個年輕的文官站了出來,他身材瘦削,但目光堅定,絲毫不懼。
“王上,臣願往!”他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卻清晰地傳遍了朝堂。
高建武有些遲疑地看著他:“你?你可知此去兇險萬分,弄不好會丟了性命?”
“王上,臣雖文弱,但口才尚佳,定能完成使命,且臣相信,大唐乃禮儀之邦,不會輕易加害於使者。”年輕文官的臉上充滿了自信和堅定。
高建武沉思片刻,最終點了點頭:“好,那就由你去吧。”
年輕文官領命之後,立刻快馬加鞭,朝著遼東邊界的大唐軍營奔去,他的心中充滿了豪情壯志,誓要為大高句麗盡忠竭力。
與此同時,大唐軍營內也是一片繁忙景象。
李世民端坐在帥帳之中,與眾將領商討作戰計劃,他的目光堅定而深邃,彷彿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陛下,高句麗雖兵力不足,但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我們不可輕敵冒進,需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李靖作為大唐的名將,對敵情瞭如指掌。
李世民微微點頭:“朕此番親征,必要拿下高句麗,傳令下去,讓將士們做好戰鬥準備,隨時準備出擊!”
“陛下聖明!”在場諸將齊聲應道,聲音震天動地。
數日之後,高句麗的年輕文官終於抵達了大唐軍營。
他一路風塵僕僕,但臉上卻絲毫不見疲憊之色,他整理好衣袍,表明來意後,被士兵帶入帥帳之中。
李世民端坐在帥位之上,威嚴而不失氣度,他冷冷地看著眼前的文官,心中充滿了對高句麗的怒火。
文官恭敬地行禮之後,朗聲道:“大唐皇帝陛下,吾代表高句麗王上,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大唐代天牧民,以仁德治天下,今無故興兵,恐失民心,吾王願與大唐修好,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李世民冷笑一聲:“高句麗攻伐新羅,新羅乃我大唐屬國,你們竟敢無視大唐的威嚴,朕豈能坐視不管?且你們屢次挑釁大唐邊境,真當大唐無人嗎?”
文官忙道:“那必是有小人從中作梗,挑撥兩國關係。吾王對大唐一直心懷敬畏,願與大唐和平共處。”
“哼!和平共處?本將軍看你們是想要時間準備,先滅掉新羅,然後再次侵犯大唐吧!”程咬金上前一步,怒喝道。
高句麗文官正欲辯解,李世民抬手製止了他:“好了,你不必多說,朕念你孤身前來,勇氣可嘉,但朕此次出征,便是要讓你高句麗知道大唐的厲害,你來時也看到那幾座屍骨壘成的京觀?朕曾多次傳旨給你們吾王,讓其拆掉並送還屍骨,但你們好像並不當回事,如今朕親自來拆,看看你們的王上能不能擋住!”
高句麗文官聽後臉色微變,仍強自鎮定道:“陛下聖明,陛下所說之事確有誤會,那京觀乃是前隋所留,吾王也曾想處理,只是國內局勢複雜,諸多事務耽擱至今,陛下若肯退兵,吾王必定立刻著手此事,並雙倍奉上之前所欠貢物。”
“不必了,朕既然已經親自來了,你所說之物,朕會親自取!”李世民的聲音如同寒冬裡的風,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他的話語在大營中迴盪,讓每一個在場的人都感到心悸,說完,他揮了揮手,示意侍衛將高句麗的文官轟出大營。
那高句麗文官如同被霜打的茄子,頭也不敢抬,灰溜溜地離開了大營。
他一路疾馳,心中充滿了恐慌和不安,生怕自已回去後無法向高建武交代。
高建武聽聞李世民的話後,如同被雷擊中,整個人僵在原地。
他深知李世民的威名和實力,知道對方並非虛張聲勢之人,臉色瞬間變得慘白,雙手也開始微微顫抖。
“快,快召集眾臣商議對策!”高建武急促地吩咐道。
很快,高句麗的重臣們再次齊聚一堂。
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凝重和擔憂,他們知道大唐的兵馬已經壓境,高句麗危在旦夕。
“王上,看來大唐此次是奔著滅掉咱們高句麗來的!”帛衣頭大兄出列沉聲道:“臣建議立即召回大對廬,讓其前往邊界對抗大唐兵馬!”
他的話音剛落,就有人附和道:“是啊,大對廬勇猛善戰,定能抵擋大唐的進攻。”
然而,也有人持反對意見:“王上!淵蓋蘇文此人剛愎自用,雖有軍事才能但恐不聽節制,萬一他戰敗了,我們高句麗豈不是再無抵擋之力?”
高建武聽後面露猶豫之色,他深知淵蓋蘇文的性格和才能,也清楚對方的野心和慾望。
他心中矛盾重重,一時無法做出決定。
帛衣頭大兄見狀忙進言:“王上多慮了,如今形勢危急,淵蓋蘇文手握重兵,此時不用更待何時?況且我們可以派遣心腹之人前去監軍以防他生出異心。”
經過長時間的深思熟慮之後,高建武終於下定了決心,緩緩地點了點頭,表示同意這個決策。
緊接著,他毫不猶豫地派遣手下得力干將,騎上日行千里的駿馬,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召回淵蓋蘇文,並下達嚴令讓其務必儘快趕回。
與此同時,高建武還下令加強邊境地區的防禦工事建設,增派大量士兵駐守,囤積充足的糧草和兵器,以防萬一有突發情況發生時能夠及時應對。
淵蓋蘇文收到來自高建武的緊急命令後,心中不禁暗自竊喜。
一直以來,他都懷揣著一顆野心勃勃的心,對更高的權力和無上的榮耀充滿了渴望與追求。
而此次大唐出兵攻打高句麗,對於他而言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機遇,可以充分展示自已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
淵蓋蘇文深知這一戰至關重要,如果能夠成功擊退來勢洶洶的唐軍,那麼他在高句麗國內的地位必將如日中天,成為除高建武之外最具權勢之人。
想到這裡,他立刻行動起來,雷厲風行地召集部下,迅速整頓手中的兵馬,一時間,整個軍隊士氣高昂,鬥志昂揚,人人都期待著能在戰場上大顯身手。
淵蓋蘇文親自率領這支精銳之師日夜兼程地趕赴邊境前線,一路上他心急如焚,恨不得肋生雙翅瞬間抵達目的地。
當他終於來到邊境時,遠遠望去,只見連綿不絕的大唐營帳整齊排列,旌旗飄揚,軍容威武雄壯。
此時的淵蓋蘇文目光炯炯有神,眼中閃爍著熾熱而又瘋狂的光芒,彷彿已經提前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正在向他們招手示意。
而李世民這邊得知高句麗派出了淵蓋蘇文前來迎戰不禁笑道:“朕正要會一會這個高句麗名將看他是否名副其實!”
隨後召集諸將議事,一場大戰即將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