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章 從實際出發

自從遭受了處分並被調整到排名末尾後,陸文淵的日子變得清閒了許多。

姜立群見他如此,便建議他利用這段時間多讀些書,以豐富自已的理論知識。儘管陸文淵是中師畢業,技術知識頗為紮實,但在理論方面仍稍顯不足。畢竟對於一名行政幹部而言,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至關重要。

自從與姜立群相識後,陸文淵對他的獨到見解深感欽佩,自然而然地對他所提出的建議也格外重視起來。

於是乎,姜立群精心挑選了一摞理論書籍,並將它們遞給了陸文淵。

時光荏苒,轉瞬之間,金秋十月已然悄然來臨。陸為民竟然已經讀完了整本英文原版的《傲慢與偏見》!這樣驚人的閱讀速度,就連他本人都不禁為之咋舌。此時此刻,他方才深刻領悟後世那句廣為流傳的名言——“學英語要從娃娃抓起”,其中蘊含的道理果然名不虛傳啊!

正當陸為民暗自得意之時,只見姜立群又從書架上拿出一本更厚的英文書籍,微笑著遞給了他。

然而,這還沒完,姜立群緊接著又變戲法似的掏出一本厚厚的俄文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陸為民瞪大了眼睛,\"姜伯伯,這……這對我來說會不會太難了啊?\"陸為民有些結巴地問道。

姜立群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戲謔之色,輕聲說道:\"正是因為你的俄語水平還有待提高,所以我才要給你加把勁啊。這就叫做'趁熱打鐵'!\"

陸為民聽後,臉上露出一絲苦笑。他知道姜立群是一片好意,但面對這樣高難度的挑戰,他還是感到有些力不從心。

\"好了,小民,你先把這些書拿回去好好研讀吧。另外,麻煩你通知一下你爸爸和陳伯伯,看看他們什麼時候有空,到我這裡來一趟,我有些事情想和他們商量一下。\"姜立群繼續安排道。

陸為民點了點頭,小心翼翼地將那些書抱在懷裡,然後轉身離去。

陳瑞霖正在家中休息,突然接到了陸文淵打來的電話。在電話中,陸文淵轉達了姜立群的邀請,並詢問他何時有空前往姜立群處。

陳瑞霖心中一凜,他知道姜立群平日裡很少主動邀請人去商議事情,這次如此鄭重其事,想必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討論。

於是,陳瑞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表示第二天就可以前往。他放下電話,心情有些沉重,不知道姜立群究竟有何事相商。但他也明白,既然姜立群特意邀請,那肯定是關係重大,必須認真對待。

“這是我寫的一篇文章,你們兩位看看怎麼樣?”姜立群小心翼翼地從懷中掏出幾頁稿紙,輕輕地遞給陳瑞霖。

而陸文淵則迫不及待地湊過頭去,與陳瑞霖一起觀看,陸為民則趁著兩人不注意的時候,偷偷瞄了一眼,文章的題目是《從實際出發》。

陳瑞霖與陸文淵一邊仔細閱讀,一邊頻頻點頭,不時還互相交換一下眼神,臉上都流露出欽佩的神情。當陳瑞霖翻到最後一頁時,突然間愣住了,他與陸文淵一同抬起頭來,目光直直地望向姜立群,臉上滿是疑惑。原來,文章的署名竟然是陳瑞霖和柳晉才兩個人的名字。

“老師,這是……”陳瑞霖滿臉不解地開口問道。

“這些日子我每天都會看報紙。透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現在的風向很有可能要發生變化了……”姜立群的語氣依舊平緩,但是卻帶著一種讓人無法忽視的堅定。

陳瑞霖和陸文淵聽到這話,頓時興奮了起來:“老師您覺得風向會怎麼變呢?”他們急切地想知道姜立群對未來局勢的看法,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陳瑞霖問的是“風向會怎樣變”而非“風向真的會變嗎”,這充分顯示出他對自已這位老師充滿了信任感。

“那位元老已經重新投入工作了。”姜立群提及道。陳瑞霖和陸文淵皆頷首示意,表示已知曉此狀況。

1977 年 7 月 17 日的會議透過了一項決議,恢復了那位元老的關鍵職務。如此重大之事,報紙上均有相關報道。

“他對當前的這個理論方針持反對態度。”姜立群接著說道。

“這個我們也清楚。”陳瑞霖原本的興奮稍有消退,畢竟去年十月和今年四月,這位元老寫給上頭的信件已印發至縣級團組織單位,但他並未察覺到任何變化。

“然而,情況有所不同。”姜立群堅定地說道。

陳瑞霖再度振作起來:“有何不同之處?”

“在撰寫那兩封信時,他尚未恢復職位,而如今他已然復職。這足以說明許多問題所在。近段時間的報紙上開始出現了一些與以往不同的聲音,儘管這些聲音尚不能成為主流,但這種變化本身就是一種值得關注的現象。”姜立群語氣平靜地解釋道。

陸為民心中暗自點頭稱讚。

姜立群作為一名資深的理論研究者,對當前局勢的洞察力果然敏銳異常,他深刻理解到某些報紙上的文章猶如風向標一樣,往往能夠預示未來的發展趨勢。

“基於此,我斗膽以二位的名義起草了這篇文章。”姜立群繼續說道。

陸文淵臉上浮現出一絲疑惑,不解地問道:“姜先生,為什麼要用我們的名字呢?”

陳瑞霖見狀,狠狠地瞪了陸文淵一眼,暗示他別再多嘴。因為目前姜立群的身份比較特殊,這樣的文章若隨意發表出去,恐怕會招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姜立群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微笑,輕聲說道:“如果你們認為可行,我將安排它的發表事宜。”

陳瑞霖和陸文淵相互對視一眼,都流露出遲疑之色。

陸為民站起身來,眼神堅定地看著姜立群,主動說道:“姜伯伯,您覺得這篇文章應該投到哪家報社比較合適呢?我可以幫忙把它寄出去。”

陸文淵見狀,急忙出聲制止:“小民啊!別搗亂了,我們都還沒有決定好呢。”他心裡暗自嘀咕,這個孩子怎麼這麼心急,這種事情哪能讓小孩子摻和。

然而,陸為民心中早就有了這樣的想法。他一直渴望能夠發表一些自已的觀點和見解,但又擔心自已的理論水平不夠深厚,會被人笑話。而且現在的局勢還不太穩定,他也不想輕率地行動。

在他的記憶中,那篇著名的評論員文章好像要到下半年才會在頂級刊物上發表。如果現在就冒然衝出去,恐怕後果難以預料。陸為民本質上是一個謹慎小心的人,他不願意輕易冒險。

不過,看到姜立群似乎認為時機已經成熟,陸為民也願意選擇相信他的判斷。

這時,陸文淵有些猶豫地開口問道:“姜先生,我們是不是再觀察一段時間呢?也許等局勢更清晰一些之後,我們再採取行動會更穩妥一點。”

姜立群聽了,表情依舊平靜如湖水,只是淡淡地反問道:“為什麼要等呢?”

陸文淵連忙解釋道:“畢竟現在的情況還不是很明朗,如果我們過早地行動,可能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風險。不如等一等,看清楚形勢再說。”他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絲擔憂。

姜立群微微頷首,表示他已經明白了其中的含義,然後他將目光轉向陳瑞霖,並開口詢問:“瑞霖啊,那依你之見,此事應當如何處理呢?”

陳瑞霖陷入了深思之中,過了一會兒,他小心翼翼地回答道:“依我看,或許我們可以再觀察一段時間,看看事情是否會有新的變化或者轉機出現。這樣做也許更為穩妥一些。”

“嗯,如此也罷。”姜立群並沒有堅持自已的觀點,只是他的眼神中不經意間流露出了一絲淡淡的失望之情。

此時,陸為民順手拿起茶壺,為在座的每個人都斟滿了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漫不經心地向姜立群請教道:“姜伯伯,我曾經在《增廣賢文》中讀到過這麼一句話,叫做‘富貴險中求’。不知道這句話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深意呢?還望姜伯伯能夠不吝賜教,為晚輩解惑。”

姜立群嘴角輕揚,露出一抹淡然的微笑。他先是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陳瑞霖和陸文淵,接著不緊不慢地解釋道: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想要得到榮華富貴,就必須勇於冒險,敢於直面各種艱難險阻。倘若總是一味地等待,非要等到萬無一失的時候才敢採取行動,那麼那些好機會恐怕早就被別人捷足先登了。”

聽到這裡,兩位主任的臉色瞬間變得通紅,他們顯然感到十分難為情,整個場面也因此而變得有些尷尬起來。

然而,姜立群似乎並不打算就此打住。他輕輕撫摸著陸為民的頭頂,面帶微笑地誇獎道:“哈哈,你這個孩子真是聰明伶俐啊!不僅讀書用功,還能夠活學活用,將來必定大有可為。”

陳瑞霖被這一老一少的對話一激,心中不忿,忍不住問:“老師,這篇文章,報社真的會發嗎?”

姜立群胸有成竹地說:“是否能發表,總要試一試。我有個老同事在省報做編輯,他為人正直,敢於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