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是大寶下學堂回家的日子,大寶有好些天沒有回來了,林嬌打算給大寶做些好吃的,所以一大早就挎了籃子出去買菜。
本來家都搬到米縣城了,大寶也用不著住在學堂的,可是當時他們給學堂交了半年的住宿費,這個年代,誰掙錢也不容易,總不能讓錢打了水漂吧,林嬌就和張二柱商量了,讓大寶在學堂裡住滿半年,半年後是不是還要住在學堂再說,反正不能讓已經交了的住宿費打水漂。
鳥兒在樹上喳喳叫,人們臉上帶著笑,今天是個陽光燦爛的日子,適合開心,適合旅行,適合居家過日子。
“張家娘子,買菜呢?”
林嬌聽著聲音,老遠的就看著王嬸跟她揮手呢,王嬸可能知道林嬌是在躲著她,這兩天也不上門找她了,只是沒想到,早上出門買個菜就能遇到,可真是冤家路窄。
只是不知道這是偶遇還是故意安排的。
“王嬸早,你也這麼早出來買菜呢?”林嬌看王嬸也挎著個籃子,估計是剛來,籃子裡還空著呢。
“可不,早上的菜新鮮,我那大孫子啊,就愛吃新鮮的菜。”王嬸快步走到林嬌的身邊,看林嬌籃子裡已經買了一些菜了,有些咋舌,小娘子當家就是手裡沒個鬆緊,恨不得有一文錢要花兩文錢,等到時候需要用錢的時候又只能哭爹喊娘,“買了這麼多菜呢?”
“今天我兒子回來,讀書費腦子,讀書的事情我這個當孃的也幫不上忙,就只能給他做些好吃的。”普通的打招呼,林嬌還是比較歡迎的,就這樣子說說話就很好,要是天天跑到她家裡去找她聊天,她是真遭不住。
“你有兒子了?”王嬸吃驚道,她去了他們家也有好多回了吧,可就見著一丫頭片子,還是過繼別人的丫頭,從來沒看到過小子,更沒有聽他們提起過,瞞得可真好呀,而且看林嬌的身材,一點也不像生過孩子的,生過孩子的人哪能那麼水靈。
不過可真不怪林嬌沒有提起過大寶的事情,誰聊天會無緣無故的說自己有個兒子的,搞得跟炫耀似得,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家沒有香火似的,畢竟,在這個時代,沒有兒子就沒有香火,別的家不看,但就他們自己家,哪怕李氏是大李氏的親侄女,可沒給老張家生個兒子,李氏也是鬧肚子的火,也幸好是大李氏的侄女了,否則的話都不敢想李氏要過什麼樣的日子。
“我兒子都六歲了,在學堂裡唸書,不經常回來。”王嬸一驚一乍的把林嬌嚇一跳,不過王嬸對她有兒子的事情好像挺震驚的,本來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可是王嬸的話怎麼聽怎麼讓人心裡不舒坦。
“讀書可不是費腦子嗎,等我那大孫子長大了,我也送他去讀書。”王嬸很快反應過來,這個事情責怪她沒有打聽清楚,誰能想到這樣水靈的一個小媳婦竟然已經生了兒子呢,別的生了兒子的婦人大多都成了黃臉婆,也不看別家,就她自己家的兒媳婦也是如此。
“那感情好,多讀點書好。”林嬌道,這個時代,普通人家能供一個讀書人出來可不容易了,真的是舉全家之力了,讀出來還好,要是讀不出來,一家人的一輩子也就搭進去了,所以大多數人家都是不會送孩子去學堂唸書的,能勉強識得幾個字就是了不得的事情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看到林嬌能讀會寫就很驚訝的原因了,別說是女人,就算是很多男人都是文盲呢。
“你買魚呢,都說吃魚聰明,是得給孩子多吃點魚。”王嬸看林嬌在買魚,眼巴巴的望著桶裡活蹦亂跳的魚,她也想買給自己的孫子吃,可是奈何囊中羞澀,今天買了魚,明天就得吃糠,本來做媒婆是一門頂好的營生,只是最近這些年越來越少等人願意找她做媒了,兒子兒媳也不成器,一家子都指望她一個老婆子養活,日子過得很是拮据。
“聰不聰明不要緊,孩子喜歡就好。”林嬌看桶裡的魚新鮮得很,還活蹦亂跳的,這些天她一直在這家買魚,新鮮不說,價錢也公道,這裡的魚大多都是河裡自然生長的,沒有喂飼料,更沒有各種激素,不僅健康還美味。
“可不是,我那大孫子也喜歡吃魚呢,老闆,也給我來兩條。”王嬸咬咬牙衝著老闆喊道,輸人不輸陣,鄉下人吃得起,他們城裡人自然更吃得起,不就兩條魚,人家兒子吃得起,她孫子也吃得起,大不了他們做大人的辛苦一點。
就生活來說,縣城比鄉下方便不少,雖然東西不是自己種的,不過市場上賣的也都是綠色無汙染的綠色蔬菜,吃著十分放心,別的不說,就算賣的人想要搞鬼,也只能在稱上做些手腳,其他的嘛,他們著實沒有本事弄出些不能吃的激素出來。
買了魚後,兩人一起又買了些別的菜,王嬸看著林嬌是想買啥就買啥,眼睛都不眨一下,更不考慮價錢,要不怎麼說家還是要婆婆當呢,就這樣大手大腳的,多少家財都得敗了。
“好在你上頭沒有婆婆。”王嬸道,她跟著林嬌逛了一路,魚啊肉啊的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她家裡也就那幾口人,能吃得了多少,那遞出去的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可沒見林嬌皺一下眉頭,要麼就是沒把銀錢放在心上,要麼就是家裡有錢,要麼就是沒腦子,王嬸心裡沒譜,不知道林嬌家是有錢呢還是是個沒腦子的?
“我們是分了家的,公公婆婆跟其他兄弟一起過。”什麼上頭沒有婆婆,雖然她和大李氏處不好,也不至於咒大李氏死吧。
“我看啊,你就是太年輕,一點都不會過日子,你那大伯一家子一看就是從鄉下來的,鄉下人一年到頭吃得了幾回肉,你這天天好酒好菜的招呼著,可不是浪費了嗎。”雖然花的不是她的銀子,可她還是有種心疼的感覺,要是她兒媳婦敢這樣花錢,看不休了她,王嬸自以為是城裡人人,從來就瞧不上那些鄉下人。
不過也不獨王嬸有這樣的想法大多數城裡人都是如此,別說是這個時代了,就算是二十一世紀也存在這種情況,地域歧視從來沒有消失過,只不過變得更隱蔽和更委婉。
“誰不是從年輕時候過來的,過一天算一天吧,我大伯他們一家是從鄉下來的,我們也是從鄉下來的,大家都是從鄉下來的,一家人過日子誰還嫌棄誰啊。”林嬌道,什麼鄉下人不鄉下人的,俗話說得好,窮在鬧市無人問,窮在深山有遠親,最根本的還是窮,要是他們是有錢人,別說是住在鄉下了,就算是住在深山老林,也有人上杆子巴結討好,瞧不上什麼的不存在。
“你啊,我是為你好,長點心眼啊, 我看你那大嫂滿肚子的壞水呢。”王嬸好心勸道,王嬸可是過來人,雖然都是親兄弟,不過親兄弟明算賬,明眼人都瞧得出來,林嬌是個沒什麼心眼的,但是王嬸接觸過那個李氏,別看長得不好但是想得挺美,可惜沒那個命,尤其是生了好幾個閨女,一看就是個沒福氣的。
“王嬸,我東西買齊了,就先回家了,你慢慢逛啊。”林嬌告辭,沒得為了這樣的人壞了自己的心情,至於李氏是不是有一肚子的壞水,只要不把主意打到她頭上,她才懶得管,不過這段時間兩家人住在一起確實多有不便,以後他們還是要想法子找個人,她可不想一遇到事情就找大房一家來,這段時間做飯是把她給做夠了。
“娘,爹呢?”大寶一回來就看到大伯一家在自己家,就是沒看到自己爹的人影。
林嬌聽到這話,還是有些鬱悶的,人家的兒子回家第一個問的就是娘呢,偏偏他們家等這個兒子卻是反著來的,第一個問的竟然是他爹,果然是父子情深,古代的父父子子不是沒道理的。
“你爹出遠門了,這次你是看不到你心心念唸的爹了,看下次你回來的時候你爹是不是回來了。”
“出遠門了,去出遠門幹嘛?”大寶的小腦袋還想不通他爹為什麼要出遠門。
“當然是去掙銀子去了,不然你念書的銀子從哪裡來。”
“娘,今天學堂放學晚了,文順哥今天就在我們家歇一晚後在回去。”
“人呢?”林嬌沒有看到文順。
別說都是學堂裡的同學,更何況還是一個村的,照顧一下也不是什麼大事,林嬌是很歡迎大寶的同學到家裡來玩的,每次給大寶帶東西的時候也是讓大寶學會分享。
“在外面和大伯說話呢。”
“行啊,到時候他就和你睡了。”
林嬌不知道張文順讀書讀得怎麼樣,不過人還是挺有禮貌的,見著她就問好。
“二嫂,今天叨擾了。”張文順禮貌的鞠躬。
“都是同宗不用如此客氣,以前大寶全靠你照拂,以後就把這裡當成自己家,想來就來哈。”都是同一個先生,怎麼教出來的學生都不一樣呢,反正大寶可沒有張文順這麼禮貌。
張文順家在縣城是有親戚的,之前學堂放學晚了,他也會去親戚家住上一晚,不過也不好經常去打擾,今天學堂放學有點晚了,但也還趕得回去,只是大寶盛情邀請,他推拒不過,只得硬著頭皮來了,想著如果大寶爹孃不高興的話,他下次不再來就是了,來了後倒是沒有像他親戚那般板著臉,吃飯的時候也是摔摔打打,為了不讓父親傷心,畢竟是他的親姑姑,這些事情他從未說過,不過後來不管多晚,他都是要趕回自己家的,不過他也沒有怪過姑姑就是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畢竟不再是他們張家人了,這年頭,誰家都不容易。
“文順,就當是自己家,想吃什麼自己夾哈。”林嬌看張文順有些拘謹,就用還沒有吃過的筷子給張文順夾了一夾菜。
“謝謝二嫂。”
“是啊,文順,就當是自己家,想吃啥就自己夾,不用客氣。”張大柱也跟著說道。
“謝謝大柱哥。”
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單看吧覺得大寶也還挺好,可和張文順放在一起就覺得,要不說是別人家的孩子呢,學習咋樣暫且不說,就這個懂禮貌就是拔尖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林嬌也願意大寶和張文順一起玩,但願能夠沾染上一些好習慣。
“大寶,趕緊去給你文順哥點上一根蠟燭。”林嬌看天都暗下來了,張文順竟然還在院子裡看書,這樣的用功,且不說學習好不好,就這種用功勁和鑿壁借光有得一拼啊。
“娘,文順哥說還看得到,不用費蠟燭。”大寶又把蠟燭原原本本的拿回來了。
天都這麼暗了,還看得到啥,恨不得把眼睛長在書上了,他們還不懂黑天看書對眼睛的危害,等眼睛近視了可就糟糕了,這個時代可沒有眼睛。
以前在他們生活中司空見慣了的東西,在這個時代竟然如此的奢侈,林嬌有些後悔沒有好好珍惜之前的生活。
不知道什麼樣的人生經得起回憶而不後悔?
“這麼暗看書容易壞眼睛,你和他一起到屋裡去看書吧,如果一根蠟燭不夠亮的話,就點兩根蠟燭。”雖然看書很重要,可眼睛更重要,近視什麼的,林嬌也是受過近視的折磨,戴眼鏡的滋味可不好。
“好的。”大寶又高興的拿著蠟燭返回去了,
看著大寶蹦蹦跳跳的身影,林嬌想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大抵是天底下的所有父母的期盼,不過看大寶讀書的樣子,心裡也清楚,大寶讀出來的可能性比較低,好在他們當初送大寶去唸書也沒指望說他一定能讀出一個結果,只希望他的人生能有另外的選擇,而不是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在地裡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