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章 刀槍入庫

第二大軍事強國,咱們現在連法國人都打得過,還怕那些列強再來侵略我們的國土麼?”

載洸搖了下頭,說:“法國人遠道而來,戰鬥力必然會削弱許多,此戰並不能說明我們已經足夠強大了。

相反,真正的危機其實就在我們身邊,還在無限膨脹,只是大多數掌權者並未察覺.”

“娟兒不解,貝子所指何物?”

載洸不再說什麼,他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到靶子面前,將箭頭深深地插進那個紅色的圓圈裡。

養心殿裡,慈禧正垂簾聽政,透過那輕輕搖擺的簾子,那嚴肅莊重的臉龐又多了幾分神秘,令人敬畏。

殿下畢恭畢敬地站著一眾軍機大臣,而光緒則坐在龍椅上一言不發。

許久,慈禧才隔著簾子說:“鎮南關大捷,這事後該如何應對,你們軍機處幾位大臣,商量出什麼結果來沒有啊.”

此時,禮親王世鐸站出來說:“臣以為,鎮南關大捷,正是向法國人尋求停戰的絕好機會,此刻,應當乘勝即收,以免兵連禍結.”

慈禧問:“你們都是這個主張?”

奕譞站出來說:“此外,還有另一種不同的意見,兩廣總督張之洞,督軍欽差大臣左宗棠,廣西提督馮子材等人,皆主張力戰,乘勝追擊,收復越南.”

慈禧用略帶不滿情緒的語調追問道:“所以,關於這兩個不同主張,你們軍機處究竟議出個所以然來沒有?”

見沒人敢回答,奕譞便說:“事關重大,臣等不敢自作主張,還請皇太后聖裁.”

慈禧拍了一下椅子的扶手,說:“萬事都等我來做決定,那要軍機處何用啊?”

一聽這話,殿下眾臣都沉默了。

這時,慈禧太后又問:“翁師傅有什麼高見?”

翁同龢說:“臣認為,言戰者,只考慮到前線戰爭的局勢,卻忽略了重要的一點,打戰,打的是銀子,這兩年來,戶部寅吃卯糧,國庫空虛,入不敷出,已經無力支撐如此大規模的作戰。

長此以往,恐激起兵變,民變。

而越南說到底,不過是蠻荒之地,不僅對朝廷無稅賦上的貢獻,朝廷還要為了越南消耗大量器械錢糧,不如棄之。

因此,臣主張與法國人和談,修生養息,以保我大清強盛.”

慈禧又說:“那李鴻章怎麼說的?六爺賦閒之後,朝廷就屬他最懂洋人了,你們怎麼不說說他的意見?”

奕譞答道:“李鴻章在給軍機處裡的摺子說,他也主張和談,理由是,當下局勢,應當以水師建設者為重,譚若在越南與法軍繼續糾纏,則水師購艦無望,當下應節約軍費鞏固海防.”

慈禧冷笑了下說:“說到底,都是來要錢的.”

翁同龢憤慨地說:“他北洋水軍每年從戶部拿走的銀子,還不夠填飽他們的錢袋嗎!”

翁同龢與李鴻章素來不和,一來是因為李鴻章當年參與彈劾他的兄長翁同書,導致翁同書被流放新疆,兩人因此結怨,二來是因為李鴻章從戶部抽走了大批軍費,還時常因為軍費沒有及時供給一事,向慈禧告狀,因此兩人經常起矛盾。

奕譞說:“翁師傅,這一碼事歸一碼事,李鴻章建設北洋水師,購置船炮,也是為了拱衛京師啊.”

慈禧不耐煩地說:“水師一事,日後再議。

至於是戰是和,你們幾位軍機大臣下去議出個決策來,我這老太太,也不能事事都替大清做主,免得別人說我專權獨斷。

等皇上親政了,我也就不操這個心了,找個地方享清福去。

從今日起,翁師傅也回到軍機處行走吧,多個人,議起事來也妥當些,今日就議到這兒吧,本宮累了,小李子,回儲秀宮.”

走出殿門的時候,奕譞一籌莫展,後方趕上來的孫毓文說:“王爺何故憂愁啊?”

奕譞攤開雙手,無奈地說:“你說這皇太后既不言和,也不主戰,是何意啊?”

“王爺,這皇太后已有旨意,難道您還看不出來嗎?”

“是何旨意?”

孫毓文挑了下眉毛,豎起手掌做了個手勢說:“當然是言和.”

“孫大人何以見得?”

孫毓文環顧四周,確定周圍沒有人之後,便在奕譞耳邊上悄悄地說:“這翁同龢是現任戶部侍郎,且朝會前還不是軍機處的人,商議軍國大事,本無關他的職責,可太后卻宣他一起議事,他的意見,正是皇太后的態度啊,皇太后只是借他的口說出,國庫沒錢這個事實.”

奕譞停頓了一會,又問:“可太后為何會突然關心起戶部庫銀的事?”

孫毓文說:“難道王爺不知道,太后如今心心念唸的,就是清漪園工程一事.”

孫毓文口中的清漪園便是頤和園的前身。

“戰事一日不止,清漪園工程便一日不能動工。

王爺,微臣在工部任職,自然知道,要修一座跟圓明園同等規模的皇家園林,需要多少經費,那可是大興土木的工程,所需銀兩深不見底啊……”奕譞思慮許久,覺得頗有道理,但內心又有一疑問,“可既然是要錢修園子,翁同龢應該是第一個不答應的啊,如今,戶部錢糧捉襟見肘,哪來的錢修園子.”

孫毓文又謹慎地東張西望,壓低了聲線說:“翁同龢作為帝師,這會巴不得皇上早日親政呢,只有園子修好了,才能讓皇太后搬出皇宮,安享晚年。

王爺不也盼望著皇上早日親政嗎?”

奕譞這才有所領悟,點了點頭說:“本王心中有數了,我這就上摺子請示皇太后,任命李鴻章為談判代表,與法國駐華公使巴德諾談判,並督促其早日和談休戰.”

經歷這一番交談,奕譞茅塞頓開,內心不禁感慨慈禧權衡之術運用之幹練,表面上沒有做任何的決定,實際上已經把一切安排得妥妥當當了。

讓翁同龢進軍機處,一來是為了讓修建清漪園一事減少一些阻礙,促進修園子的程序,二來,現在的軍機處大多是親王貴胄把持著,讓翁同龢進軍機處,也是為了讓清流黨牽制一下這些滿清貴族,以達到權力制衡的目的。

御史翰林,其中大部分人都是翁同龢的門生故吏,素有清流之稱,一向不在其位卻謀其政,風聞即可奏事,言者亦能無罪,可謂是朝廷上的鐵釘子,連慈禧都得敬他們三分。

奕譞心想,這下子日子更難混了,不僅要迎合慈禧,還要在清流黨的眼皮子底下謹慎行事,可謂是夾縫中求生存,這更加堅定了他折中求穩的處世理念。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