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江北還真沒說錯……
王大儒現在是看他很不爽!
有此等才學,卻又如此放浪!讓人不恥!
如今太學院儒生們有了名正言順去教坊司的藉口,前天晚上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都是拜這小子所賜!
至於想裝逼這種粗鄙之事?
王大儒也不能免俗……
被戳中了心中的小秘密,王大儒的眼角不自覺開始抽搐。
但好在這小子說出了一句人話。
江北愣住了。
看著王大儒那逐漸欣慰的表情,“不是……先生,您講道跟我有啥關係?”
“呵!”王大儒冷笑一聲,不回答這種蠢問題。
“你可還記得你前日晚那一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老夫不想你幾十年後,虛度光陰,回頭再想如今沒有把握住機會,此情,也可指代對文道的堅定之情!”
江北:“……”
算了。
說不過他。
現在葉紅雨有意讓自己死,到了後面還得靠王大儒來保他。
老頭子一把年紀了不容易,他開心就行,大不了今天再社死一次……配合他裝個逼唄。
這日子過得,真艱難啊。
……
不多時。
唐今朝回來了,眾多學子已經趕去了文聖殿。
上課的那些,也直接停了。
果然,如江北所想的那般,去的可不光只有十年之內的儒生,還在太學院裡苦讀的老學生也去了。
除了這些,還有給學生們上課的,入品了的大儒們,也都聞風而去。
祭酒召集,今天定然有大事。
聽說上次江北拜文聖像,就引起了天地異象。
今天早上很多人都看到了江北隨唐今朝而來,今日的事定然也與這小子有關係!
只要是有關於江北的話題,或者說只要他出現在太學院裡,短時間便能傳得整個太學院都知道!
這就是名人效應,他的一舉一動,都是熱點!
“好!我們也該去了。”
王大儒冷冷一笑。
隨後,左右手分別按在唐今朝與江北的肩膀上,輕喝一聲:“起!文聖殿!”
下一刻。
文聖殿前,一道流光閃過。
這一行三人,突兀出現在了文聖殿前方。
烏央烏央的一大片儒生,此時就聚集在文聖殿前的小廣場上。
見到他們三人到來,齊齊施禮。
“吾等拜見先生!”
眾人皆是眼熱無比,見到王大儒這等手段,而看向他一左一右的唐今朝和江北時,同樣如此。
他們已經將江北視作了唐今朝的對手。
如果沒有江北的話,唐今朝作為祭酒先生帶在身邊的學生,未來可是朝著太學院下一任祭酒去培養的。
毫不誇張的說,唐今朝就是他們這一代的神!
實際上,在前天晚上之前,江北只是有點才學上的名聲而已,充其量算是個冉冉升起的新星。
而且此人還愛去教坊司……無論太學院的男女,都對這一行為頗有微詞。
畢竟他們是太學院的學子,深受王大儒的薰陶,對於教坊司、青樓、勾欄那等地方,都視為汙穢之地。
可是,在前天晚上過後,江北的支援率在飛速增加!
沒辦法,真的太香,太軟了……那是溫柔鄉,什麼汙穢之地,都是偏見!祭酒先生都去了!
尤其是他還能對付得了葉凝霜那等女子,簡直是拿捏!
而女生們,在見到江北願意為一位教坊司的花魁,得罪了明月郡主時,更是心中五味雜陳,此等男兒,不屈服於權勢,何其少見!
那晚的事蹟,早已在太學院中傳揚。
很多人沒見過江北,只聽到過他的事蹟。
今日見到,他本就英俊高大的外表,更是如金光籠罩!
這三人就在前方這麼一站。
等待剩下的學子們到來。
江北被看得莫名有些臊得慌……尤其是很多小姑娘,只敢偷瞄,看一眼臉色便紅一分,趕忙低下頭,然後過一小會兒,又抬頭,又紅一分……
約莫著盞茶時間。
學生們到的差不多了,保守估計,十年內的儒生,只能佔一小半。
這文聖殿前的空間不小,容納個五千人綽綽有餘。
但如今……卻是人擠人,連落腳的地方都難找,烏央烏央的一大片,人頭攢動。
甚至不少來的晚的,只能在大院外站著……
王大儒掃視一圈。
對於今天的盛況很是滿意,點了點頭。
微風吹動。
他那一頭散亂的白髮更顯飄逸……
他上前一步,朗聲道:“今日!講道!”
就這四個字!
卻已經震得在場萬餘人鴉雀無聲!
他的身後,是殿內高大的文聖像,這一大一小,在這一刻彷彿重合!
震撼!
就連那些入品的大儒們,此刻也都一臉呆滯地看著站在文聖殿前的王大儒!
王大儒……是不是瘋了?
平日裡,他們給學子講學,也只是講聖人言,講名篇佳作。
就算是在私下,也不敢說講道!
可今天,王大儒卻直接說,他要講道!
講學和講道,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王大儒對下方的震撼更滿意了,喝問道:“爾等可聽好了?!”
老實說……
要不是實在太擠了,這幫儒生絕逼得跪,但現在跪都跪不下去。
上萬的儒生齊聲喝道:“先生請!”
王大儒點了點頭,冷冷的看了一眼江北,彷彿是在說:今日便讓你看看,何為文道!
他走向一側,拿起三根長香,點燃。
在文聖殿前的巨鼎前恭敬三拜,香落,起身。
喝問道:“唐今朝,江北何在?!”
唐今朝頓時配合,高聲振奮道:“老師,學生在!”
江北不得不配合:“先生,晚輩在!”
王大儒大笑道:“哈哈!好!隨我入殿!”
入殿後。
二人各侍左右。
而王大儒,則是站在文聖像前,恭敬施禮後:“今日晚輩斗膽,為我太學院泱泱學子講道!還請聖人為晚輩點撥一二。”
肉眼可見,文聖像上,明顯有流光轉動。
如此陣仗,已引得聖人顯化,觀看今日盛況!
王大儒起身。
背對文聖像。
“今日老夫講道,講文道!”
“諸位入太學院,修行文道已經數年、數十年之久,老夫且先問問各位,何為文道?”
無人應答。
就算他們膽子再大……也不敢在王大儒、在文聖面前展露自己那點道行啊!
王大儒這才緩緩開口。
聲音如雷,無差別傳入每一個儒生耳中!
“文者,載道之具也!道者,文之本源也!文、道相融,乃千古之妙義!”
“觀乎往古,聖賢立言,以文傳道,以道化人。其文或質樸無華,或瑰麗絢爛,皆含天地之理,蘊人性之真。”
“文以情動,道以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