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瑾這才想起,大哥已經考完試,這兩天應該出榜了。
她也不著急去隔壁了,跟著姨娘跪下禱告起來,她知道姨娘心裡正忐忑不安的焦急呢。根本沒心情做什麼。
沈玉瑾悄悄對隨她跪下的杏兒說“你別跪了,快去前面門房看著,一有訊息趕快來報。”
徐姨娘聽見她倆說話,乾脆也不拜了,站起來跟沈玉瑾說:“咱們也去前面瞧瞧吧,我昨晚打了個盹,夢見長喜回來了。”沈玉瑾看孃親一副六神無主的樣子,自然趕緊陪同前往,她也很大哥是否金榜題名。
三人還沒走出院門,一陣鞭炮聲,突然傳了過來,徐姨娘和沈玉瑾立刻喜上眉梢,不由加快了步子。
兩人心裡都在想,這不年不節的,府裡突然放鞭炮,一定是沈雲濤考中了。
杏兒已經飛快的在前面跑起來了,她比沈玉瑾還著急呢。
徐姨娘緊走了幾步後,卻突然停下來,對沈玉瑾說:“你去前面看看,有了實信兒,讓杏兒回來告訴我一聲就行,我就不去了,省的夫人不高興。”
沈玉瑾明白徐姨娘的意思,也覺得沒必要在這上面爭長短,大哥考中舉人,才是最重要的!徐姨娘在人面前露不露臉,誰也不能否認舉人老爺是她生的事實。
徐姨娘一直都是個明智的人。從來不給自己惹不必要的麻煩。
沈玉瑾答應一聲。繼續往前走,才剛走了五六十步,就見杏兒飛奔著跑回來,一邊跑一邊喊:“大少爺高中了!大少爺高中了!”
沈玉瑾停下腳步,覺得自己也沒必要去湊熱鬧了,笑著等著杏兒,兩人一起回去給徐姨娘報喜去了。
徐姨娘已經在屋裡拜謝過神仙老道了,還把早已準備好的一笸籮,幾百文銅錢,拿出來放在了桌上。
聽杏兒歡喜的說完大少爺高中的訊息,她立刻抓了兩大把錢,塞給杏兒。
桃子和牛媽媽得到訊息,也趕過來賀喜,徐姨娘笑著給她們倆也各抓了兩把錢,還另外給牛媽媽三十文,讓她到廚房給落霞苑中午加兩個肉菜。
牛媽媽走後,徐姨娘吩咐桃子“今天不管是哪個院子的人,只要有人來賀喜,你都給發十個銅錢。”
沈玉瑾看徐姨娘歡喜成這樣,心裡也開心的不行,回房裡又拿了三吊錢,也就是三百文,放到孃親的笸籮裡,讓她好好的散散喜錢。
前院裡,沈老爺也早已高興的嘴都合不攏了,鞭炮放了一掛又一掛,喜錢連撒了三次。
剛才,長喜和報喜的差官,幾乎是一前一後進的門,他都來不及問長喜情況,就趕緊接待報喜的差官了,自然是打賞了差官不少銀子,不過這錢花的高興。
送走差官,他才有時間細問長喜,長喜眉開眼笑的說“這次少爺雖然不是案首,但也是這次鄉試,最年輕的舉人。
咱們縣裡去了八個秀才,考中了五個,四個都出自孟老夫子的門下,這下咱家的學堂可出名了呢。”
沈老爺對學堂出不出名,並不感興趣,畢竟那是孟老夫子的榮譽,和他沒多大關係。
何況最近孟老夫子已經在請人收拾兒媳婦在縣裡陪嫁的宅子了,說是準備搬過去,不打擾沈府了。學堂自然也是要一起搬走的。
他知道孟老夫子這是嫌棄他在李金寶的事上,對權貴過於奴顏婢膝了。
沈仲卿問長喜“我兒考了第幾名?”
他當年考舉人,可是考了三次才中的,希望兒子能給他爭光。
“大少爺是鄉試第五名,在縣裡考中的五人中,位居第二,那個半道和李金寶一起來的,是第一名,鄉試第三名。”
沈老爺聽了得意極了。孟小夫子竟也排在自己兒子後面,這兒子以後一定大有前途。
他賞了長喜讓他下去後,高興的對夫人說:“今天給全府上下都加菜,每人發十文喜錢。”
沈夫人笑著答應了,心裡卻有些酸澀:這庶子也太好命了,次次高中啊。
長喜到落霞苑拜見徐姨娘時,給沈玉瑾帶來了一大袋子烏梅,說他把能買的都買完了,沈玉瑾一看足夠用了。高興地給了他兩吊賞錢。
徐姨娘更是抓了幾大把銅錢給他,感謝他跑前跑後伺候大少爺。
第二天,隔壁院子,就開始熬酸梅湯了,中午,沈玉瑾和徐姨娘偷偷過去和梁媽媽小翠一起製作醬油胚子。
沈玉瑾邊說,邊示範,她將新鮮的豆渣和麩皮稱重後,按一比一的比例放在乾淨的木盆裡攪拌均勻,讓梁媽媽放到大蒸籠裡,告訴她大火蒸一個半時辰。
徐姨娘白天不敢久待,小半個時辰後就匆匆回去了。
沈玉瑾陪著等了一個半時辰,中間去看了看根柱嫂熬的酸梅湯,還向她提議道“可以熬點綠豆水,放上糖,冰鎮一下賣便宜些,讓窮人家的孩子,也能在炎夏吃上冷飲。”
根柱嫂本就是苦出身,自然願意幫助窮人,立刻讓女兒洗了豆子熬上。
一個半時辰時間到了,沈玉瑾過來和梁媽媽,翠翠一起將蒸熟的豆渣麩皮,從籠裡拿出散熱,摸著不燙手了,拿出做好的醬油曲,按百分之三的比例放入其中,充分攪拌均勻後,攤放在竹簸萁上,鋪了約兩厘米厚,將竹簸萁放在朝陽的地方,好好晾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