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章 佛門戒律

儀琳艱難地支撐著虛弱的身體,緩緩坐起,雙手合十,虔誠地向眼前的紅薯行了一禮。

“多謝女俠出手相救,儀琳心中感激不盡。”

她的聲音雖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顫抖,但更多的是堅韌與深深的感激。

紅薯見狀,連忙上前扶起儀琳,臉上洋溢著溫暖的笑容。

“儀琳姑娘,你真是太客氣了。我並不是什麼女俠,你叫我紅薯就好。既然我們遇上了,我自然不能袖手旁觀。”

儀琳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困惑,她抬頭望向紅薯,輕聲問道。

“只是,我有一事不明,女俠是如何知道我的名字的?”

紅薯微微一愣,隨即轉頭看向一旁靜默不語的顧熙,眼中滿是詢問之色。顧熙微微一笑,解釋道。

“儀琳姑娘,之所以知曉你的姓名,是因為我認識恆山派的定逸師太,對於她的高足自然也略有耳聞。”

儀琳這才循聲望去,發現桌子旁坐著一位俊逸非凡的男子,正是顧熙。

他面容俊朗,氣質出塵,舉手投足間都流露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

儀琳心中不禁一凜,對顧熙生出幾分親近與敬畏之情。

顧熙放下手中的茶杯,微笑著向儀琳點了點頭,聲音溫和而有力。

“儀琳姑娘,在下顧熙。此次能夠救下你,也算是我們之間的一場緣分。”

儀琳連忙起身,再次向顧熙行了一禮,道。

“顧公子救命之恩,儀琳沒齒難忘。”

顧熙擺了擺手,淡然笑道。

“儀琳姑娘不必多禮。你既已甦醒,便先安心休養吧。待你身體恢復之後,我們再一同商議你的去留問題。”

儀琳聞言,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她深知自已這次能夠獲救,全靠眼前這些人的仗義相助。

她默默地點了點頭,不再多言,安心地躺回床上,開始調養身體。

黃昏時分,金色的餘暉如綢緞般輕柔地灑落在靜謐的小道上,為這幽深的山林增添了幾許溫馨與祥和的氣息。

顧熙等人將馬車停在了一條潺潺的小溪旁,顧熙輕輕走下馬車,取出準備好的食材,轉身對眾人溫和地笑道。

“天色已漸晚,我們今晚便在此處歇腳吧,我這就去準備些吃的。”

黃蓉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好奇與期待,她早已從鍾靈口中聽聞顧熙不僅精通仙術,廚藝更是高超,心中早已對那美味佳餚充滿嚮往。

於是,她主動請纓,希望能助顧熙一臂之力。

“我也來幫忙吧。”

“黃姑娘,我的手藝雖不算絕頂,但也算是過得去。今日便讓你嚐嚐手藝。”

顧熙微笑著回應道。

好。”

黃蓉欣然答應,兩人便一同忙碌起來,顧熙手法嫻熟地切著菜,一邊與黃蓉閒聊著。

從山川風景到人間百態,兩人的話題逐漸深入,關係也在不知不覺中拉近了許多。

儀琳站在一旁,目睹顧熙和黃蓉忙碌的身影,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情愫。

她自幼在恆山派長大,清心寡慾,對於世俗之事知之甚少。

此時,顧熙正在處理一些肉類食材,他的手法熟練而迅速,每一刀都精準無比。

她閉上眼,低聲開始唸誦經文,聲音清脆而悠揚。

這些經文是她在恆山派時常常誦讀的,內容關乎超度生靈,祈願世間和平。

她的聲音在空氣中瀰漫開來,帶著一種神聖而莊嚴的氣息。

隨著經文聲的響起,顧熙和黃蓉都停下了手中的動作,他們轉頭看向儀琳,眼中閃爍著驚訝與好奇的光芒。

顧熙微微一笑,向黃蓉解釋道。

“儀琳姑娘出身佛門,心地善良,見不得殺生之事。”

黃蓉聞言,點了點頭,心中對儀琳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在這充滿血腥與爭鬥的江湖中,像儀琳這樣純真善良的女子,確實如同一股清流。

顧熙忽然想到什麼,他手中的菜刀不停揮舞著,輕聲道。

“儀琳姑娘,你可知道佛門為何有七大清規八大戒律?”

儀琳被問得一愣,她微微皺眉,努力回想在恆山派時師父們教授的佛法。

“佛門設立七大清規八大戒律,旨在規範弟子言行,維護清淨修行之環境,同時亦是為了積累功德,以求解脫生死之苦。”

儀琳思索片刻後,輕聲答道。

顧熙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他放下手中的菜刀,緩緩說道。

“儀琳姑娘所言雖不差,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七大清規八大戒律背後,實則隱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

儀琳聽罷,眼中閃過一絲好奇與疑惑。她自幼在恆山派長大,對於佛門的清規戒律自然是耳熟能詳,但從未聽說過其中還隱藏著什麼秘密。

顧熙深吸了一口氣,緩緩講述起當初看過的洪荒小說裡面的內容。

“當初佛門的創始人接引和準提,為了藉助功德之力證道成聖,創立了西方教,也就是現今的佛教。他們發下四十八大宏願,向天道借來大量功德,最終成功證道。然而,這份功德並非無本之木,為了償還這份天道之債,他們制定了七大清規八大戒律,作為佛門弟子必須恪守的規矩。因此,這些清規戒律不僅是佛門弟子的行為準則,更是他們償還天道功德的一種方式。只有嚴格遵守這些規矩,才能逐步積累功德,最終求得解脫。”

顧熙的話音剛落,儀琳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她一直以來都恪守佛門的清規戒律,從未懷疑過它們的意義。

顧熙見她沉默不已,緩緩問道。

“所以你現在知道這一切的真相了,你對這所謂的七大清規八大戒律又有了什麼樣的看法?”

少頃,只見儀琳緩緩抬頭望向顧熙,眼中充滿了困惑與迷茫。

“顧公子,若真如你所言,那我們這些佛門弟子豈不是一直在為償還天道的功德而活著?那我們的修行,我們的悟道,又有何意義呢?”

顧熙輕輕嘆息一聲,他微微搖頭,緩緩說道。

“儀琳姑娘,你錯了。修行悟道,本就是為了明心見性,而清規戒律,不過是幫助我們更好地修行的一種手段而已。它們並非目的,而是過程。真正的修行,是在於我們內心的轉變與成長,而非外在的規矩與束縛。”

儀琳聞言,似乎有所領悟,但又似乎更加迷茫。她眉頭緊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