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三章 引君入甕

劉邦當即離開咸陽,特意來山東迎仙人。

雖然龍傲離與當時幫他的不是一路神仙,劉邦依稀記得那是個菩薩。

但也不妨礙自己向面前這個仙人獻殷勤,誰會嫌自己的助力多呢?仙人在他勢力範圍內出現,那便是自己的機緣!抓機緣不積極,思想有問題。

他不知道的是,見到龍傲離產生的這些情緒,都是受蟠桃道韻的影響罷了。

須知仙凡有別,蟠桃卻能夠橫跨這一鴻溝,因此凡人感受到蟠桃的道韻,自然恨不得頂禮膜拜。

“龍仙人在山東踏足,是我劉某之幸,還請仙人給在下一個機會,為仙人洗塵.”

“仙人佈施百姓,劉某替百姓感謝仙人高義.”

龍傲離端著出塵疏離的儀態,淡淡看過去,這便是師父說,天庭選的人嗎?見龍傲離並不反對,便一路引著,上了馬車。

劉邦自然是與龍傲離同乘的,回咸陽的一路,龍傲離覺得天庭的眼光實在不咋地,難道這劉邦就是憑藉話多才入了天庭的眼?劉邦口乾舌燥,旁敲側擊地打聽龍傲離的師門,又引到菩薩身上,又說自己這些年的功績,龍傲離只是修仙資質很強,但並不擅長與人交際,如果是趙明軒在這裡,就會敏銳地從劉邦一籮筐廢話中,發現西方在不斷滲透劉邦身邊之人。

這戚姬,便是忠實的佛教信徒。

劉邦也是因此對戚姬高看一眼,他說給龍傲離聽,也是希望仙人對他的愛妾有個好印象,若是能為自己在戚姬的事上發聲,便更好了。

事實上,呂雉走了,劉邦不僅不急,還覺得這是個廢后的好機會。

如今劉邦羽翼豐滿,依賴天兵甚於呂家,而呂雉又十分強勢,走了更好。

終於到了咸陽龍傲離在皇宮門口下了馬車。

這劉邦攻佔了咸陽,並沒有燒殺搶掠,皇宮依然還是以前的皇宮。

只見龍傲離裝模作樣地掐算,又丈量一樣地左邁三步,掐掐算算。

又以步畫圓,還是走兩步就停下來。

口中唸唸有詞。

這可嚇壞了劉邦,眾人皆屏息凝神,生怕打擾了龍傲離。

小半時刻,龍傲離的“表演”才結束。

看他久久沒有動作,劉邦才小心翼翼地上前。

龍傲離開口道:“獨木難支”劉邦不解問道:“仙人這是何意?”

龍傲離道:“說來話長,漢王還是尋個安靜所在,貧道再細細道來”劉邦一拍腦門,自己真是糊塗:“仙人快請”給龍傲離安排的宮殿是通明殿,氣勢磅礴,宮殿宏偉,又處於東南角,龍傲離住進來,劉邦便派來重兵守護,以免閒雜人等衝撞了仙人。

“仙長,這卦是?”

龍傲離丟開龜殼道:“剛才在宮門口,貧道便感知到新龍將生,奈何老龍仍有餘力,將其狠狠勒住,而卦象,雷火卦,更是驗證了這一點.”

新龍,莫非就是自己?難掩心中激盪,劉邦顫巍巍問道“這新龍是……”“雷,天干也,生火需水來滅,方可解”“雙火,可引為又,合二為一,正是漢也.”

龍傲離算不上道士,繃著麵皮信口胡謅罷了,卻也唬過了劉邦。

畢竟劉邦,更沒道家文化。

他激動地朝天跪拜:天佑大漢,天佑大漢。

龍傲離又道:“但如今,新龍被老龍狠狠壓制,想來不久便會應驗,漢王不妨等等看結果”劉邦一時心情複雜,說不清楚是盼著出事,還是不盼著出事。

次日,朝堂上正在議事,咸陽地動了。

確切的說,是靠近山東的一個縣地動了。

咸陽這邊感知到的已經是很微弱的了,只不過微微晃動。

即便如此,也讓劉邦緊緊攥住椅子嚇得不清。

龍傲離的預言,成真了!“起駕!通明殿!”

劉邦丟下面面相覷的眾卿,幾乎吼的喊出來。

這一切自然是贏陰嫚幫龍傲離安排的。

她很清楚,能讓一個帝王言聽計從的,只有玄而又玄的卦象,古往今來,皆是如此。

所以此刻龍傲離在通明殿好整以暇等著劉邦來。

“仙師!咸陽地動了!這算是應了卦嗎”龍傲離微微抬目,似是在算,半晌,嘆了口氣。

“龍脈龍脈,自然是在地下。

地動正是老龍在撕咬新龍,二龍翻騰,地焉能不動?”

劉邦急切道:“還請仙師救我!”

龍傲離點頭道:“貧道奉師命入世,正是為了朝代更迭而來,你便是不說,我也要找你.”

“應對的法子,貧道已經推算出來了,只不過……”劉邦道:“仙師直說無妨”龍傲離道:“如今這老龍之所以還可以如此囂張,乃是大秦不絕之故,聽說李斯以死相諫,始皇帝幡然醒悟……”“但新龍已成型,貧道自然要幫新龍”“故而貧道思來想去,只有在始皇帝尚未反擊時,我們整合所有力量,將其一舉拿下.”

劉邦聽聞,眼睛先是一亮,而後再一想,躊躇道:“可南方勢力強於我劉漢,原本隔著九曲黃河,南北暫且相安無事,倘若將他們請來,豈不是……倒不是劉某貪圖權勢,只是三齊西楚都是六國權貴之後,聽聞生活慣來奢靡,若把天下交給這樣人手中,恐怕與暴秦並無差別……”龍傲離看他一眼,什麼不是貪圖權勢,明明就是!各方諸侯治下如何,白牙君早就探聽的一清二楚,項羽確有大帝之姿,這劉邦張口就抹黑,臉皮忒厚!“放心吧,新龍已有定數,無人能改……至於具體如何操作,便是你的事了,貧道不善這些.”

劉邦很自然地想到了張良,他的智囊。

只不過因為呂雉的原因,他才將張良派去守潼關,省的天天在自己眼前晃悠,兩三句離不開那個母夜叉,好似自己納個妾就對不起她了一般。

但如今,劉邦哪裡還顧得上什麼兒女情長,自己對應的新龍都快被老龍折騰死了!這便有了,召張良回咸陽的調令。

卻不知,這一切都在趙明軒的算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