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3章 曼德勒效應

呂萍在這個星期天都待在家裡。

她上午先做完作業。然後就開始集中精力,著手修改她寫的六篇文章,即《長安紀行系列》。

首先,她再次仔細閱讀了《少年文學》的編輯在稿子上,留下的修改意見。

確認理解了編輯的意思,呂萍先抽出編輯要求的那篇《長安城的鐘樓》。

呂萍採納了林曦悅的意見,開始縮減句子,在不影響閱讀情況下。編輯要求,最好把文章控制在1200字左右,也就是400字作文字三頁的樣子。

呂萍改寫起來還是比較順利,原來文章長度大概是3000字,保留文章基本的敘事結構,刪節一些無關緊要句子。

大概半個小時,修改大致完成。呂萍估計了一下文章字數,嗯,控制在了1100多字的樣子。

於是呂萍找來一本專業用的原稿紙,每頁400字的那種。

然後開始認真的謄寫。

邊寫邊閱讀,這樣可以發現句子是否通順。

大概過了半個小時,這篇《長安城的鐘樓》的文章就算修改謄寫完畢了。呂萍估計了一下時間,修改謄寫完一篇文章大概需要一個多計算時間小時,那先修改完四篇,剩下的兩篇,利用星期二下午不上課,把它修改完。

明天上午,呂萍決定把改好的文章交給顧老師批閱,提一提意見。

等呂萍修改謄寫完四篇文章,已經是晚上七點過了。

她家裡幾個月前,買了一部17寸的黑白電視機,被放在客廳裡。

這時候,呂萍準備到客廳喝一點水,歇一會。八點鐘左右,呂家就開始吃晚飯了。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重要新聞播出的時間,從這個月1日開始,由原來晚上八點,改為晚上七點,並由中央廣播電臺轉為中央電視臺播報。

這一變化背後,說明電視已逐漸成了國人獲取國家政策,新聞,資訊的重要渠道。

呂萍倒了一杯水,坐到母親身邊。呂母看了一眼女兒,看她臉色帶有倦意。

有點心疼地說道:“萍萍,你學習也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太拼了!”

呂萍喝了一口水,點點頭,邊休息,邊注意聽新聞裡的內容。

只聽見其中一位女播音說道:“現在播報國際新聞。”

接著呂萍注意到電視畫面出現了一個外國男子照片。呂萍正疑惑間,播音員用比較沉痛的語言宣佈:“非洲南部的某個國家,一位重要政治人物在昨天下午獄中去世。世界深感震驚。

不少國家的政府領導人第一時間發言,表示沉痛悼念這位黑人政治家,一生為黑人解放事業鬥爭的勇士。”

後面新聞主要內容都是與這個人之死有關,最後說過多少天,會在國家首都舉行葬禮云云。

呂萍一家人,也只是當一件普通的國際新聞來聽,一個叫曼德勒的政治活動家去世了。她們自然不知道這件事情,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這個新聞,在第二天早晨傳入了林曦悅的耳朵裡。只有她本人,才能理解這個新聞背後意義,那就是她重生的這個時空,與原來的時空真的不一樣。

以前林曦悅覺得這個世界只是微觀層面,不起眼的地方與原來的時空不同。

而現在聽到這個新聞,終於出現了一個影響國際政治的大事發生了。

這個時空,一個叫曼德勒的政治家死了,他看不到自已事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也看不到自已有朝一日,會當上這個國家的領袖。

當然他更也不會知道,自已把這個國家治理的一團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一個由發達國家變成發展中國家。

林曦悅不由得暗想,今後這種事件會越來越多的出現,最後這個世界演變成完全與原來時空不同的世界。

她的心情,因為這個事情變得複雜起來。

等吃完早飯,林曦悅深吸了一口氣,平復了一下自已的心情。

這時她看見,林曦晗已經收拾好準備上學了。她今天穿著少先隊隊服,繫著紅領巾,佩戴好三道槓標誌。

喔,昨天姐姐林曦晗說,今天大隊輔導員讓她以少先隊代理大隊長身份主持升旗儀式,和每週一的少先隊大隊部的例會。

難怪穿得如此正式。

林曦晗問妹妹要不要一起走。林曦悅說道:“不了,我過一會再走!”

林曦晗聽妹妹這樣說,嗯了一聲,自已騎上車出門上學去了。

林曦悅獨自一人坐了五分鐘。才準備好出門上學。剛出門,發現自已紅領巾和隊幹部標誌沒戴。於是又倒回來,戴上紅領巾和兩道槓標誌。

心裡暗歎,自已心有點亂。

等來到學校,在座位上剛坐好,早讀鈴聲就響了。

今天早讀課,正好輪到是林曦悅負責領讀。還好沒出什麼紕漏。

第二節課課間的時候,呂萍叫上孟美岐,林曦悅陪她一起去辦公室 ,找班主任顧老師。呂萍說明了來意,把《少年文學》的編輯的回信,以及自已修改文章遞給顧老師。

顧老師一聽,眼睛一亮。自已的學生寫的文章,被全國性刊物看上,這是好事一件。

呂萍讓自已幫忙看一下修改後的文章,自然滿口答應。勉勵了呂萍一番,承諾會盡快看的。

等呂萍幾人離開辦公室,顧老師想了一下,決定還是去向校長彙報一下。

校長聽了顧老師的彙報,自然全力支援。她馬上找來教導主任,組織學校裡能力強的語文老師,幫忙一起看看,四篇文章大家分一分。

教導主任馬上佈置了下去。

呂萍沒有想到,自已看來是一件小事,在學校領導眼裡卻是一件大事。因為這本雜誌在全國都有影響力的,而且有比較深的官方背景,它後面站著的是全國作協和團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