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六章 楊郜理想

圍觀的眾人並未因劍執事與那範遠彼此無話便感到有半分訝異,在看到他那劍指時,便知是已施展“傳音入密”之術了。

也就範遠,除驚訝手上銀票數額外,也才得知父親竟也掌握這一奇術。

“等等,兩位執事。”

而趁此時,與兩位江國王公並坐一排的楊郜一舉手開口,便引得是在場眾人皆看向了他去,“在走之前,我還有最後一個問題想問。”

“哦?楊公子請說。”

劍執事抬手示意。

“…諸位雖都是炎國人,但想必…也都能理解吧?”

楊郜深呼吸了一道後,便站起身來,看向眾人、開口問說道,“沒有任何一個王子,不想當上太子、繼承王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安邦定國,留名青史。也沒有任何一個國人,會完全心安理得、毫無愧疚的出賣國家…”

“諸位十分坦誠,直說了將來的目標是吞併六國、一統天下,但…這是包括我宣國在內的。”

“看炎國佈局如此縝密周到,發展也順利,想必將來…各國該是也難擋其勢。”

“可我,還是那個不願出賣國家的國人,是那個想要當上賢君的王子。”

“我想問的便是…若將來,在宣國將要被攻破最後一座城池、將要滅國之時…”

“那坐在王位上的,是我楊郜,諸位…將要如何?”

楊郜神情嚴肅問道,“或者也直白些問,炎國若吞滅了各國,會如何對待…遺留下來的宗室王公們呢?”

當著這批人的面問出這樣問題,無疑是十分大膽的。

同樣無比關心著這個答案的姜杵、姜枰兄弟二人,此時看著楊郜的眼神、也逐漸凝蹙起來…

如今只是一介質子的他,居然比他們這兩個有名實的王公、還更先問了出來。

或許也不愧,這是他作為一個年輕人能有的膽魄,是他們這兩個“穩重”的中年人已不再具備了的吧。

“嗯…”

劍執事抬手撫頷,故作思慮狀。

這群人有所不知的是,他炎國人身份雖屬實,可卻只是鉉影閣的執事,並沒有任何孟陽朝堂中的職權與爵位。

即便的確是在助炎國統一加快步伐,但嚴格意義上,還是不能代表炎國發言的。

“這…得看將來的炎王如何想吧。”

劍執事平靜答道,“依我看,無非也就兩種下場。對於勢大、有隱患,謀反與分裂之心不死的,會予以懲戒,收繳財產、廢為庶民,或是直接夷族、絕其宗廟。對於心悅誠服者,應該還是允許保留其位、安度晚年的吧。”

這倒是些實誠話,畢竟此前千百年、歷朝歷代各國滅亡後,遺留下來的王公宗室們,也從來逃脫不出這兩個結局。

而兩位江國王公對此所更為掛心的,其實則是它的前提。

“哼,問這些做什麼?”

江王姜枰則在此時插話說道,“炎國將來能否統一,還不一定呢!楊郜,你此去還是先多擔心接下來宣國的境遇吧,我看這回,多半又是要與十九年前如出一轍了!”

楊郜聽罷、朝向身旁的江王瞥了眼,二人對視起來,神情皆是凝重不已。

“唉…也是。”

片刻,楊郜長嘆一聲出來罷、便轉看向了範遠去,“範兄,那我們啟程吧。”

“嗯。”

範遠則是面色平靜,點頭應下。

……

在告別了小殿內眾人後,範遠即帶楊郜離開了郢鄲。

在菜市口懸屍後,郢鄲城的御林軍、衛戍軍與民夫們便又奉命,很快將相同內容的告示、以及繪有宣國王子楊郜頭像的通緝令,張貼滿在了全城各處,尤其包括十二處全天有人進出的城門。

為不影響楊郜返宣,虔公也在“炎國高手”們的叮囑下故意下令將其畫得與本人並不相像,也就只有真正與之打過交道、認識甚至熟悉他模樣的極少數人們能從中看出錯誤。

不過,這些幾乎不知任何背後真相的貴族、文臣、妓女與商販們,倒是無一個敢去指出來。

有此“配合”,再經一番對他本人的妝扮,如此,即便楊郜堂而皇之的行走在大街上,也可以不被認出來了。

於是,這個被通緝物件,便就這樣在通緝他的朝廷的配合下,從通緝令的發出地安然無恙的出了城去。

出到城外,範遠、楊郜二人也終於得以踩鐙上馬,馭馬以行。

騎著馬行進在往西的官道上,二人慢慢遠離了郢鄲。

“範兄。”

一邊行著路,楊郜也主動轉看向範遠、搭話詢問說起道,“貴庚?”

“啊?”

對此稍有訝異的範遠,片刻後則也只平靜答道,“我…二十四。”

“噢…差不多,我二十九。”

楊郜答罷繼續問起道,“我看你相貌,年紀該也是不算很大。不過…一夜不見,你這變化倒是挺大的。昨天還信心滿滿的向我告示你們的計策,今天居然換成了副道士打扮,還跟個真道士一樣,不苟言笑,像換了個人似的。對了,想起劍執事所言,你不會真是道士吧?”

“我是。”

範遠則平靜答出、並未打算隱瞞,“我主要是…此前一直在山上安靜修行,下山以來,也沒見過什麼大場面。但昨夜金雀宮前門,成千上萬士兵…在那接連倒下,密密麻麻、堆積成山般的屍骸,我實在是…唉。”

“原來如此…”

楊郜也嘆了一聲道,“你如此說…我能理解,畢竟…我人生二十九年,也只有這半年是待在江都。之前歲月,宣國不知幾次被各國進攻,我都是聽在耳裡、看在眼裡的,尤其是十九年前那回…哎,如今雖是熬了半年、終於解脫了,可接下來又要出一回更大的動盪,我這回家…倒也回得不安心呀。”

“嗯…”

範遠聽罷只應了一聲,心緒沉重,並未接著言語。

當此時的他開始靜下心來認真思考時,這才終於聯想到了那個曾被自己忽視掉的、最是可怕的可能…

是否,爹孃與鉉影閣如此計劃,其實是故意要挑起宣、江開戰,以使炎國得利呢?

故意不與自己說、甚至當日要反著說,危言聳聽一番戰爭的殘酷,其實…都是瞭解自己心軟,欲揚先抑、故意說給他聽的呢?

他們的計劃,一開始就是要兩國開戰嗎?

雖曾想過,自己爹孃是鉉影閣創派執事,手上定是已沾了不少鮮血。可如今才知道,他們如此輕易便操控一個大國,引導了戰爭的爆發…

這份血債,幾乎已堪比黎太師白真般,是隻多不少了。

這一走出郢鄲,範遠便已立即是又感受到了與爹孃間陌生的疏離感,彷彿他們之間才幾年不見、卻已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

可爹孃其實一直以來,就是這樣的人物。在他才三歲時,就已隨閣主一同建立鉉影閣了。

那麼變了的,究竟是誰呢?

“範兄。”

楊郜繼續搭訕問說道,“你是炎國道士嗎?”

“嗯。”

範遠點頭以應。

“啊?”

楊郜抬手撫頷、頓時目露不解道,“若不是未國道士,為何會出仕、替炎王在這千里之外做事呢?而且…你還有炎王信物。”

“我…”

聽到如此詢問,範遠思慮了一番後、隨即答說道,“是之前,我們炎國王子禹也在郢鄲和公主元夕一道失蹤,炎、江之間斷交後,炎王向天下廣發請賢書,其中就有一封寄到我師門,到了我師父手上。再之後…我就下山來了。”

如此答覆,說的盡是事實、倒也不算撒謊,只是省略去了許多不必要讓楊郜知道的中間故事與危險機密。

“噢,蒼禹啊。”

楊郜聽罷、抬起頭來,邊思索著邊答說道,“印象中見過幾面呢,好像比我小几歲,挺沉默寡言的一個人。誒…對了,你們連姜元夕都找到了,那蒼禹有訊息了嗎?”

範遠只默不作聲,搖搖頭而已。

“這…”

楊郜見狀,面色很快也沉重了起來,“半年過去,至今還沒有蒼禹的訊息,我看…以天下之大,當世之亂,他很可能是…已慘遭不測了吧。”

“最好…不要吧。”

範遠聞罷,也只有如此淡淡應答。

不論是出於該對外人隱瞞保密、還是他確實還不知蒼禹下落,他所能說的也只有僅此而已。

“聽兩位執事說,你此去除送我回大淄外,還要把姜夷錄與姜元夕兄妹接回江國啊。”

楊郜又繼續搭話道,“姜夷錄我知道在大淄,那姜元夕在何處?也在大淄嗎?”

“…在湫陰。”

接下來遲早要回此地一趟、且是將公主與銀鈴姑娘接走,範遠便認為再沒什麼隱瞞的必要、遂懶得去編些什麼言辭了。

“湫陰與大淄…有幾百裡遠呀。”

楊郜疑問道,“我等出了江國後,該先往何處去?”

“這…”

這個問題,雖無非只是個先後順序而已,但著實也令範遠陷入了思考。

若先去湫陰,那楊公子便是要一路陪同,不僅要保護的時間變更長了外,在接到公主二人後、自己更得要一個保護三個,再加上路程上,也是湫陰在宣北,大淄在宣東,如此是耗費時間繞了個大圈…

那麼,是先去大淄嗎?

“範兄,你之前不是說,想去拜訪申大夫嗎?”

楊郜則在此時提議說道。

“這…是說過啊。”

範遠聽得疑慮道,“可…若是青城,路途就更遠了,王子夷錄與公主元夕也都不在那,總不可能先去青城吧?”

“那當然不是。”

楊郜答罷便解釋道,“是這樣,我剛才想到,既然宣國接下來又將難免面臨大戰,且不下於十九年前般誇張,那…為救宣國,我想去請一位人物出山,那是我宣國的老軍侯。十九年前,正是他率軍先後擊退五國大軍,那可真是…神威天降,救國之功啊!”

“對喔…”

自下山以來,範遠一直到處聽說著十九年前宣國被五國圍攻,卻能在一年之內禦敵、寸土未失的故事,但卻從未考慮過、或說始終忽略了,宣國為何能實現這一奇蹟。

原來,果然有這樣一位大將的存在!

“那位將軍,是大淄的將門世家。”

楊郜於是開始介紹說道,“他姓仲,名梅夫,在五國圍攻幾年後就已退休下野,如今…該是已年過六旬了。”

“仲將軍早在五國圍攻前,就帶兵幾十年,打贏過無數保家衛國之戰了。”

“而且,他可不是區區一介武夫而已啊…他寫的許多兵法和理論,也是流傳天下的,據說還有‘兵家之首’的威名。我是記得,人們除了叫他仲將軍外,也是常去講學論戰,有很多人叫他‘仲夫子’的。”

“不止於此,據說他本人還是個劍術高手,呵,雖然我是不曾見過。”

“不過我知道…他下野隱退後住在何處。”

楊郜說著指向前方道,“沿此最近道路急趕,大約兩日出江國後,往西走,便是宣南群山。在那片綿延大山中,就有一座‘亥山’,仲將軍便一直住在那裡。我們若是夠快的話,只四五日左右便能到亥山中見到他老人家。”

適才一直聽著楊公子近似吹擂般驕傲的誇耀下來,範遠雖是也對這位將軍愈發感到好奇,但也同時明白了楊公子話語中的意思。

“這…”

範遠聽罷疑慮起來,“楊公子,莫非是想先到那山中一趟,去見那‘仲將軍’一面?”

“先去他那,是最近的呀。”

楊郜對宣國疆域地形已是熟稔於心,“如今若要救宣國,唯有請他老人家出山了。與其先去見父王一面,又折返一趟來找他,我想倒不如先去見他老人家一面吧,這樣…也免了萬一之後再撞上什麼閉門羹。”

“況且…他與申大夫也私交甚篤,甚至指腹為婚、給子女訂過娃娃親呢。”

“範兄,不想順便也去見一面?”

楊郜對著範遠微笑說道,“亥山,大淄,湫陰,照此‘之’字路線走便是一條路順到底,隨後再折返南下。無需多繞,可節省不少腳程了。畢竟現在咱們身上肩負的可都是國家大事,範兄,你也不想耽誤時間吧?”

“這…也是啊。”

聽得眼前這位的確更熟悉宣國情況的王子給自己講解路線,範遠慢慢的便也被說服了。

儘管…若是陪著楊公子先去找那仲將軍、請他出山,是有可能耽誤到爹孃與鉉影閣的什麼計劃。

但此時的範遠,卻也實在懶得考慮更多。

他只想到,若是這位將軍出山,能保住宣國,能打更多勝仗、避免更多無辜傷亡的話,那他…就有必要去這樣做。

即便這樣,是可能與那什麼自己尚未得知全貌的“鉉影閣大計”相悖,自己也一定要這樣做。

因為救護天下,保四方安寧,這才是最大的俠義!

這也是不論鉉影閣對爹孃、對自己,對範氏一家,甚至對整個炎國能有再大的厚恩,也不能凌駕其上的原則…

這…正是自己的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