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半年沒回老家,徐思哲一家人已經不認識家門了。
那幾間破瓦房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磚混結構的二層小樓。
推開堂屋的門,掀開厚厚的門簾,一股熱氣撲面而來,吹散了徐思哲身上的寒意。
那臺破黑白電視,已經被一臺大彩電取代了,家裡也有了冰箱。
這些都是徐靜雲用賺到的錢添置的。
老太太見孫子進門,笑的嘴都合不攏了。
“乖孫,你可算是來了!”
老太太精神矍鑠,狀態比夏天的時候好多了。
她從椅子上起身,快走兩步,握住了孫子的手。
徐思哲有些不好意思的說:“奶奶,今年事情多,有點忙,所以回來的晚了些.”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徐建國跟顧金鳳上前攙住老太太,把她扶回了座椅。
“媽,您老身體可還好?”
“好得很,就是最近你大哥不讓我下地幹活了,老師閒著,身子骨不舒服.”
顧金鳳趕忙勸到:“媽,大哥做的對,現在家裡有錢了,您就別幹那些粗活了,最多在院子裡面養養雞鴨,也就足夠了.”
老太太握住兒媳婦的手,欣慰的說到:“是啊,多虧了小哲兒,給村子裡出了點子,咱們這日子是越過越好了。
金鳳啊,你可是生了個好兒子.”
徐建國聽後有些吃味,開口道:“媽,那車可是我派來的.”
老太太把眼一瞪:“要不是我那乖孫想出辦法,你會派車過來?”
徐思哲連連擺手:“奶奶,那是老支書想的辦法,可不是我的功勞啊.”
“我不管,就是我乖孫的本事大.”
“好好好,您老說的對.”
一家人歡聲笑語。
沒過一會兒,大伯跟大伯母一起來到堂屋。
“建國,回來了?”
徐建業沒等弟弟回話,就攬住了徐思哲的肩膀,興奮的說:“小哲啊,你讓大伯說什麼好,那水果市場賺的錢,你怎麼就都給了靜雲了呢?這生意可是你一家子忙前忙後弄起來的.”
徐思哲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多做糾纏,於是問到:“大伯,靜雲姐也出了不少力,這錢該給她。
對了,咱們老家蓋房子這麼便宜了嗎?那些錢,應該蓋不起這麼大的房子吧?”
徐建業聽後哈哈大笑:“那是因為咱家蓋房就沒花工錢啊,全是村裡鄉親幫忙乾的,你給我的六萬塊錢,我都買成了建築材料,要不然啊,可是蓋不出這麼大的房子。
小哲啊,這屋子裡每間房都有土暖氣,今年你們可不用挨凍了.”
徐思哲恍然大悟,原來自家這大房子是這麼來的。
說起來,這村裡的鄉親們也是夠淳樸的,自己不過是幫他們賣了點水果,他們就會掏心掏肺的對你好。
徐思哲把準備的禮物送給奶奶和大伯一家,然後把那個包著一萬塊錢的紅包拿了出來。
“奶奶,今年我家賺了不少錢,這一萬塊錢是孝敬您的,您收好了,平時給自己買點好吃的.”
老太太嚇了一跳,哪裡肯收,嘴裡說到:“乖孫,你大伯也缺不了我的吃穿,再說你是小輩,應該奶奶給你包紅包才對啊,我可不能要這錢.”
顧金鳳看了這一幕,笑著勸道:“媽,您就收下吧,小哲今年給家裡賺了好幾百萬呢,這一萬塊錢算個啥?”
老太太以為自己聽錯了,失聲問到:“多少錢?”
“加起來得有三四百萬了。
媽,託您孫子的福,我都在齊州開飯店了。
咱們村那些魚丸子,就是賣給我那火鍋店的。
還有那些海參,鮑魚,都是送到火鍋店去賣的,這些大哥沒給您說嗎?”
老太太一臉難以置信,攥著孫子的手問:“乖孫,你媽說的都是真的?”
徐思哲嘿嘿一笑:“奶奶,是真的,”“我的天爺啊,老徐家這是出了個財神啊,建業,建國,明天你倆陪著我,咱們去你爹墳前唸叨唸叨.”
兩兄弟趕忙答應下來:“哎,明天咱們一早就去.”
老太太不再推辭,把錢收下,放到床頭的木箱最底下,小心的鎖好。
一家人圍坐在熱乎乎的火炕上面,聊起了家常。
“小哲啊,有了你那五萬塊錢,大伯明年開春,就能換個好點的漁船了,到時候撈了好貨,我就拿冰塊冰上,讓物流公司送你家裡去.”
“那我就先謝謝大伯了.”
徐思哲說到這裡,突然冒出個想法:“大伯,這五萬塊的漁船,能有多大?”
“就是不到十米的小船,但總比之前那船強不少。
有了它就不用只在近海溜達了,能走的稍微遠一點.”
“要是那種能跑很遠的大船,得要多少錢?”
“你說的是遠洋漁船?那一艘怎麼也得百十萬,貴的幾百萬,那可是五十多米長的大傢伙。
遠海魚多,出海一趟就能淨賺不少錢呢。
要是弄上幾艘,遇到大魚群,那可就賺翻了.”
徐思哲饒有興趣的問到:“哦?那船大伯會開麼?”
“我是不會,村裡有人會。
不過,那一艘船得幾十個人伺候著,太麻煩.”
徐思哲本想著出錢讓大伯買艘遠洋漁船,改善家裡的生活,可一聽細節就打了退堂鼓。
大伯見徐思哲不說話了,就出聲問到:“小哲啊,前幾天鄉里來了人,說是要推廣海產品養殖技術,你覺得這事兒能不能搞一下?”
徐家村附近的海域,水流較緩,因為周圍環山,風浪不大,還真是適合搞海產養殖的地方。
徐思哲聽後點了點頭:“大伯,我覺得可以搞。
要不然一到休漁期,這海里面的收入就斷了。
如果搞成規模,形成品牌的話,也是能賺錢的.”
徐家村的水果,在齊州已經小有名氣了,因此,徐建業對侄兒的話深信不疑。
“好,那我就拉著人一起幹。
弄些海參,鮑魚,扇貝養一養.”
“是啊,大伯,其實您可以跟我媽的火鍋店簽訂供貨協議,這樣就不愁賣不出去了.”
顧金鳳聽後附和道:“大哥,咱們徐家村的海產品,在我們店裡挺受歡迎的,鮮海參和鮑魚經常斷貨,要是養殖的話,貨源就穩定了,這樣價格也能降一降,就有更多的人能吃的起了.”
經過齊州電視臺的一番宣傳,“小天府”已經成了齊州有名的火鍋店,去吃飯的人也捨得花錢,即便過了開業促銷期,那些海產品還是供不應求,菌菇湯底加海鮮這個組合,在店裡非常流行。
徐建業如果能把海產養殖做起來,對兩家來說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