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章 三分歸統一

卻說姜維得知司馬昭引兵而來,心中暗喜,自語道:“吾正欲尋此機會,大破魏軍,以報丞相之恩。”遂召集眾將,商議破敵之策。

姜維道:“司馬昭此次率領大軍前來,氣勢洶洶,不可小覷。然吾已有破敵之計,定能讓其有來無回。”眾將皆拱手道:“願聽將軍吩咐。”

姜維指著地圖說道:“吾軍可先在沓中設伏,待魏軍進入埋伏圈後,四面出擊,必能大敗敵軍。”眾將皆點頭稱是。

卻說司馬昭率領大軍一路前行,行至沓中附近,見前方地形險要,心中不禁有些疑慮。其謀士賈充道:“將軍,此地地形複雜,恐有伏兵,不如繞道而行。”

司馬昭哈哈大笑道:“吾軍兵強馬壯,何懼伏兵?且吾觀姜維不過是虛張聲勢,未必敢在此設伏。”遂不聽賈充之言,繼續領軍前進。

當魏軍進入沓中後,突然四面喊殺聲四起,姜維率領蜀軍從四面八方殺出。魏軍措手不及,頓時大亂。司馬昭見狀,大驚失色,急忙指揮軍隊抵抗。

然而蜀軍士氣高昂,攻勢兇猛,魏軍漸漸抵擋不住。司馬昭見大勢已去,只得率領殘兵敗將突圍而逃。

姜維見司馬昭逃走,豈肯放過,率領蜀軍緊追不捨。魏軍在逃亡過程中,死傷無數,司馬昭也險些喪命。

最終,司馬昭率領少數殘兵逃回魏國。此次戰役,魏軍損失慘重,元氣大傷。而姜維則一戰成名,成為了蜀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將領之一。

魏國經此大敗,國內局勢動盪不安。司馬昭為了挽回局面,決定再次起兵攻打蜀國。然而此時的魏國已經民心盡失,士兵們也不願再戰。

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昭無奈之下,只得向蜀國求和。姜維得知此事後,哈哈大笑道:“司馬昭,你也有今日!吾看你還敢不敢再犯我蜀國!”

然而,姜維並沒有因此而放鬆警惕。他知道,司馬昭絕不會善罷甘休,一定會尋找機會再次攻打蜀國。於是,他決定加強蜀國的防守,以防魏軍再次入侵。

在姜維的努力下,蜀國的防守日益堅固。而魏國則因為內部矛盾重重,始終無法恢復元氣。

就這樣,時間一天天過去,魏國的國力越來越弱。終於,在公元 263 年,魏國被蜀國所滅。

姜維率領蜀軍進入魏國都城洛陽,接受了魏國皇帝的投降。從此,天下終於統一,結束了長達數十年的戰亂。

姜維站在洛陽城牆上,望著遠方,心中感慨萬千。他想起了自已的恩師諸葛亮,想起了他們一起為了興復漢室而奮鬥的日子。如今,他終於完成了恩師的遺願,還於舊都。

在統一後的日子裡,姜維致力於恢復國家的經濟和文化。他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國家逐漸繁榮昌盛起來。

姜維在大破司馬昭、覆滅魏國之後,威名遠揚,蜀漢上下一片歡騰。然而,姜維的目光並未就此停歇,他深知東吳尚存,天下尚未真正一統。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和籌備,姜維決定揮師東進,直指東吳。他率領著精銳之師,首先兵臨建平。建平乃是東吳西部的重要關隘,地勢險要。姜維親自督軍,指揮蜀軍日夜強攻,蜀軍士氣高昂,攻勢如潮。

東吳守將拼死抵抗,但在蜀軍的猛攻下,漸漸難以支撐。經過數日激戰,建平終於被蜀軍攻克。姜維首戰告捷,大軍順勢挺進秭歸。

秭歸乃是東吳的戰略要地,守將得知建平失守,驚恐萬分,急忙加強城防。姜維抵達秭歸後,並不急於攻城,而是先派遣使者前往城中勸降。但東吳守將堅決不降,姜維見狀,只得下令強攻。

蜀軍架起雲梯,投石車不斷髮射巨石,秭歸城上頓時硝煙瀰漫。經過多日強攻,秭歸城終於被攻破,東吳守將戰死。

隨後,姜維大軍一路東進,相繼攻克夷陵、江陵等重要城池。東吳軍隊節節敗退,士氣低落。

此時,東吳皇帝孫休大驚失色,急忙召集眾臣商議對策。眾臣皆面露憂色,不知如何是好。孫休無奈之下,只得派遣使者向姜維求和。

姜維聽了使者的來意,冷笑道:“吾奉天子之命,興復漢室,統一天下。今東吳氣數已盡,豈有求和之理?”遂拒絕了東吳的求和。

使者無奈,只得灰溜溜地返回東吳。孫休得知姜維拒絕求和,心知東吳危在旦夕,不禁長嘆一聲:“天亡我東吳也!”

姜維繼續率領大軍向東挺進,一路勢如破竹。東吳軍隊在蜀軍的猛攻下,紛紛潰敗。

當蜀軍抵達武昌時,孫休見大勢已去,竟自刎而亡。東吳群臣見皇帝已死,紛紛投降。

姜維率領蜀軍進入武昌城,接受了東吳群臣的投降。至此,東吳覆滅,天下終於歸於一統。

姜維站在武昌城頭上,望著這片廣袤的土地,心中感慨萬千。他想起了自已多年來的征戰生涯,想起了恩師諸葛亮的囑託,如今終於實現了天下一統的大業。

然而,姜維深知,天下初定,百廢待興。他立即著手安撫百姓,恢復生產,制定一系列政策以穩定局勢。

在成都,後主劉禪得知姜維覆滅東吳的訊息,大喜過望,立即下旨嘉獎姜維,並封其為大司馬,掌管天下兵馬。

姜維感激涕零,發誓要為天下百姓謀福祉,讓天下長治久安。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姜維致力於治理國家,他整頓吏治,加強軍備,發展經濟,使得天下逐漸恢復了生機與活力。

在長安,百姓們安居樂業,街頭巷尾充滿了歡聲笑語。在洛陽,商業繁榮,貿易往來頻繁。在江南,農田豐收,一片繁榮景象。

姜維的功績被後世傳頌,他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而天下一統的局面,也為後來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在這看似平靜的表面下,卻也隱藏著一些暗流湧動。一些東吳舊臣心中仍有不甘,暗中密謀復國之事。

姜維得知此事後,並未大張旗鼓地進行鎮壓,而是採取了懷柔政策。他親自召見這些東吳舊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向他們闡明天下一統的好處。這些東吳舊臣被姜維的誠意所打動,最終放棄了復國的念頭。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下越來越穩定,百姓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姜維看著這一切,心中感到無比欣慰。

然而,歲月不饒人,姜維的身體也逐漸衰老。在一次率軍巡視邊疆時,姜維不幸染上重病。他自知時日無多,便將自已的兒子姜冏召至床前,交代後事。

姜維緊緊握著姜冏的手,說道:“吾兒,為父一生征戰,只為實現天下一統,讓百姓安居樂業。如今,吾雖已年邁,但心願已了。吾走後,你要繼承為父之志,守護好這天下。”

姜冏淚流滿面,哽咽著說道:“父親放心,孩兒定當不辱使命。”

不久後,姜維病逝。天下百姓聞之,無不悲痛落淚。後主劉禪親自為姜維舉行了盛大的葬禮,追封他為忠武侯。

姜維雖已離去,但他的精神卻永遠激勵著後人。在他的影響下,天下進入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時代,百姓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姜維的名字,也將永遠銘刻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了永恆的傳奇。

在姜維離世後的數年裡,天下太平無事,國家繁榮發展。姜冏不負父親的重託,盡心盡力地輔佐後主劉禪,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在成都的皇宮中,後主劉禪時常會想起姜維,感慨地對群臣說道:“若無姜維,何來今日之太平盛世?”群臣皆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