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96九十六 吾心所向,登逍遙伴太清

步於珠穆朗瑪峰頂,眼前所見皆是一片白茫茫世界,風停雪止,天始放晴。絲毫沒有暖意的陽光灑下來,在雪地上倒映出晶瑩的反光,普通人看久了便會雪盲。高峰之下,山如丘、樹似蟻、人為塵。

瑤光直到站在這世界最高峰的巔峰,才有了“不懼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峰”之感。似乎只要她一翻掌間可覆雲雨,一眨眼間可度生死。

於是,在這離天最近的地方,瑤光端坐下來,閉目沉思,開始回顧自己的一生。

六歲之前在野豬崗,過著人不如狗的生活。

記得那時候她心中只有無盡的怨恨,每當因為衣服沒有洗淨、糧食沒有及時收到倉裡、飯菜裡吃到了渣子等等小事而遭到毒打的時候,她常常想到自殺。她不知道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夠向大人撒嬌,然後小小的願望就能夠得到滿足,而她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

她仍然記得那一次,酷寒冬夜裡,她因為一件小事被楊家夫婦關在門外受了半夜的凍。那時候她蜷縮在麥秸垛中,渾身都已經凍得麻木了,手腳的上的凍瘡裂開流出黃黃的膿水,麥秸稈一直扎進傷口裡她都沒半分知覺。

就在那天夜裡,她開始思考自己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是這樣每天起早貪黑的被驅使著幹活,還要吃不飽穿不暖的遭受毒打嗎?這就是她活著的全部意義?

她一想到以後的人生一直都是如此,就感到絕望。

終於,在那天冬夜裡她想到了死。

她僵硬的從麥秸垛裡爬了出來,來到放置農藥的簡陋倉庫裡,拿出一瓶楊父用來除草的農藥。她看了一眼楊氏夫婦房間黑漆漆的窗戶,一口氣灌了下去。

但是後來才知道,那瓶農藥早就用完了,楊父為了避免浪費,灌了些河水涮瓶子裡的藥液,而那點兒藥性只讓她大病了一場,卻仍然活在這個世上。

後來,在她來到金丹派的前兩年,簡直不敢相信生活竟然如此輕鬆,能夠學習,能夠吃飽,所有人都彬彬有禮,分配的灑掃工作也輕鬆的不像話。救她的靈溪真人性格隨和,對她很是慈愛,她第一次受到如此的對待,簡直受寵若驚。

六至十七歲,學習道家典籍精義。

應該說她開始識字就是從道家典籍開始的,自她開始真正瞭解這個世界的時候,是在站在修士的角度來認識世界的,她是從“太極”“五行”“混沌”“天道”“內丹外丹”這些東西中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而不是從“數學”“生物”“進化論”“基因”“物理”“政治”這些東西中。

別的孩子是從“小紅帽和大灰狼”“海的女兒”“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的童話故事開始的,而她從小是聽著“陳摶老祖一睡千年”“蕭史仙乘龍吹簫”“呂純陽天遁神劍”“葛仙翁吐飯成蜂”的故事長大的,她是聽《道德經》《抱朴子》《老子想爾注》《雲笈七籤》《道藏》開始啟蒙的。

她的未來從一開始就被確定了位置和方向,這個方向形成了她的目標和理想,形成了她的基本生活狀態,她根本想象不到除了修道之外的生活是什麼模樣。

她最開始是為了不辜負靈溪真人的慈愛,而努力學習道家精義。那個時候,她人生中第一次從一個人身上看到了父親的影子,這種被人關愛的感覺是多麼的來之不易,所以她更要好好的維持住,無論如何都不能失去。

於是,她努力的背誦著那些繞嘴又難以辨認的小篆、大篆、金文、鐘鼎文寫就的古老典藏,還有一些上古存留下來的古文字,以期得到更多的關注。

終於,在快十歲的時候她被靈溪真人收為弟子。

靈溪真人本來性喜遊山玩水,不怎麼愛教導小輩,所以當瑤光成為他唯一的弟子時,她是多麼的興奮。幾天夜裡都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只好半夜裡攻讀典藏或入定修煉。

開始的確是為了得到靈溪真人的注意而努力修煉,但到最後,她真正的開始對修煉感到了興趣。修煉的途中就彷彿在挖一個寶藏,在外圍挖的時候偶爾能夠挖到一兩塊金子,越往裡挖收穫的越多。每當她明白了一個不解之處,都彷彿離寶藏又前進了一步。

那個時候她還沒有什麼追求長生久視、追尋天道法則的意識,她只是單純的覺得修道非常有意思。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她漸漸超越了同齡弟子一大節,卻也沒有多麼出類拔萃。

有一天,她在葛洪的《抱朴子內篇-對俗》中讀到這樣一段話:“登虛躡景,雲x霓蓋,餐朝霞之沆瀣,吸玄黃之醇精,飲則玉醴金漿,食則翠芝朱英,居則瑤堂瑰室,行則逍遙太清。”她神思隨著這段話飄搖了很久,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清氣,那種脫離了肉體凡胎的逍遙,使她嚮往不已。從此,她開始為了自己而修道。

因她天生水木雙靈根,在眾多弟子中算是資質比較好的,又從小就肯下工夫學習,一向在同齡弟子中處於上游。在金丹派的十幾年中,她和幾位師兄弟也曾去塵世歷練過幾次,多少同門弟子一出山門猶如出籠小鳥一般,又有多少弟子迷戀塵世繁華的生活而迷失其中。但是在她看來,紅塵俗世固然繁華欲迷人眼,那避世的山中清修生活才能讓她安下心來。

莫貪享樂,風花雪月永無窮;不戀浮名,夢幻泡影終有限。

在後來,在快十七歲時,她受恩師指點,獨自一人下山歷練。方得知自己的親生父母另有其人,但那時,她心中已無怨恨。上天待她不薄,在她人生最絕望之時將師父送於她面前,教導她,關愛她,她還有什麼怨恨,還有什麼不滿足。

就連親生父母也只不過是意料之外的驚喜而已,甚至是上天給她的鍛鍊和考驗。考驗她是否經受的住親情的誘惑,考驗她是否迷戀紅塵的繁華。

是的,她的父母愛他,她也愛她的父母,但這並不能阻擋她追尋自己道路的腳步,她的腳步太堅定了,堅定到這世間幾乎沒有任何事可以阻礙她。

她的眼中除了“道”、除了“長生”,再容不下半點多餘的塵埃。這世間種種演繹,不過是與她不相干的電影而已,她偶然看看,卻不沉迷其中。

但知長生意,不見人是非。

之後得到小混沌界,是她之幸,是給了她一條通向長生的可能之路。小混沌讓她知道,自己擁有了與時間同在的可能性,擁有了追尋道與法則的潛力,而不是像其他修士一樣,終其一生都在為著稀少的修真資源而奔波。

她唯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這個木桶能夠裝得下小混沌界這個巨大的海洋。不管是靈力、法術、神識、還是道行,每一項都如組成一個木桶的一塊木板,不管缺了哪一塊,這個木桶都會漏水,所以她要做的就是讓自己全面提升、平穩前進。

在小混沌界的資源補給下,她從來不疑靈力、法術和神識會停滯不前。靈力需要靈氣的輸入,小混沌界中靈脈靈氣充沛、靈石遍佈,法術則需要她自己的熟練運用,神識在小混沌資源的不斷補充下也穩步增長。但是道行這個東西是講究悟性的,每個修士都只能靠自己的能力去領悟、去尋找,思考假借不得他物。

之前她修為到n丹後期,就像那個由四塊木板圍成的木桶,靈力、法術、神識齊頭並進,只有道行拉下一大截,於是修為便只能維持在道行的水位上,其他三項超出再多也是沒用,因為水位線只取決於最低的那一項,多出的只能溢位來。

而只那次孤島崖頂,受布魯斯偶然一句話而頓悟之後,她那塊決定著修為水位的木板驀然拔高,和其他三項齊平。

她是真的已經到了n丹期巔峰了,結丹已然勢在必行!

緩緩睜開雙眼,眼前一輪明月當空。原來,她閉目沉思已久,竟然不知不覺已然是夜晚了。

月色如銀,雪山如玉。

她微微一笑,緩緩站起身來,此時識中渣滓俱沉,神思清明,目無塵埃。

珠峰端坐憶往生,長思慮盡神清明。

道似崎嶇苦難攀,吾心偏向虎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