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做宰相後,為了鞏固自己的宰相位置,挖空心思討好趙佶。他做宰相的第三年即公元1102年,蔡京蠱惑趙佶,擴建延福宮。
延福宮本是開封城內相對獨立的一處宮室,在內城之外。延福宮是皇帝、皇后等遊樂之所,原來規模並不大。蔡京對趙佶說,延福宮太狹窄,沒有皇室的體面,應該擴建,正中趙佶下懷。
對這等好事,趙佶從不馬虎,說幹就幹,下詔命內侍童貫、楊戩、賈詳、何?、藍從熙等五位負責擴建、重造延福宮。五人分別監造一處宮殿。於是,在童貫、楊戩等五人的相互比拼下,他們不計人力、不計成本,不計原有制度。五幢宮殿,你爭奇,我鬥巧,追求的是侈麗,講究的是奢華,怎麼豪橫怎麼來!
宮內殿閣亭臺,連綿不絕,鑿池為海,引泉為湖。文禽奇獸琳琅滿目,有鶴莊、有鹿寨、有孔雀舍等不可勝計,禽獸數量動輒上千。
嘉花名木,千姿百態;怪石巖壑,幽勝彷彿天然而成,窮奇極勝,
不似人間,宛若仙境。
經過十三年的持續投入,公元1114年八月,延福宮改造完畢,號稱“延福五位”,趙佶親自撰文,寫下《延福宮記》。
趙佶玩賞一段時間後,還覺得不新鮮刺激,又讓人在整個延福宮內的後苑設定村居野店、飯肆酒樓。每年冬至後,便安排放燈,從東華門以北,都不實行宵禁,遷徙市民各行各業的店鋪到這些村居野店中,大家都縱情賭博豪飲,一直到上元節後才散,端的是快活異常!
玩不到兩年,趙佶又覺得膩味了,光有宮、有亭、有店、有石、有獸,沒有水怎麼行?
趙佶下詔,把舊城濠外之地疏浚為一條河,河上建造兩座橋與延福宮後苑相連,橋下累石固定,橋上路人通行。
該河取名景龍江,碧波盪漾,可泛小舟。一葉扁舟,櫓聲汩汩,別有一番情趣。沿景龍江兩岸,種植著名目繁多的奇花珍木,每逢夏秋之際,奼紫嫣紅,爭奇鬥豔,落英繽紛,流水潺潺,置身其中,更勝仙境!
但僅在延福宮、景龍江一畝三分地,珍奇畢竟有限,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怎麼彙集京師?這是技術活!
以前東南各州縣、監司,兩廣的市舶司(相當於早期的海關)及各地方,都時有進貢,但這些進貢,都是沒有聖旨,他們主動貢送物品的目的,無非是想向趙佶邀功請賞。而且他們都是找門路,透過熟悉的宦官進獻給趙佶,以此獲得趙佶的垂青。
進貢的物品種類多而雜,包括靈璧、太湖、慈溪、武康的石頭;兩浙的奇竹、異花、海錯(海產品);福建的荔枝、橄欖、龍眼;南海的椰子;登州、萊州的文石;湖湘地區的文竹;四川的佳果;等等。
這些貢品送到京師,有些要越海渡江,毀橋樑、鑿城郭才能艱難運到開封,因為運輸時間短,保護得當,樹木之類,當場種植,還能完全存活。至於異味珍苞,則用馬匹、騾子日夜兼程,幾天時間可以趕到,色、香、味都沒有改變。
對於當地官員這種勞民傷財的舉動,蔡京的解釋是:“陛下沒有聲色犬馬的嗜好,所推崇的不過是山林間現有的物品,都是很多人不喜歡拋棄的。只不過當地官員執行的時候過分了,所以造成擾民!”
於是,公元1117年七月,在蔡京的建議下,趙佶設定了一個奇葩的機構,名叫“提舉御前人船所”。由內侍鄧文浩總領。
“提舉御前人船所”什麼職責?就是以後各地不要隨意主動進貢了,以防止各地官員用進貢的名義傷害老百姓。趙佶有什麼需要,直接透過“御前人船所”下聖旨給進貢的地方,地方接到聖旨後,按品種、數目及時上貢!
願望似乎不錯,實際上來說,以前各地的進貢是偷偷摸摸找門路才完成,現在好了,有聖旨了,違規操作變成了光明正大的行動,是不擾民了嗎?可能只有趙佶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吧!
精心設計、重修了“延福宮”,費力挖掘了“景龍江”,並沒能讓趙佶滿足,因為有殿有水,卻沒有山,美中不足啊!
公元1117年十二月,趙佶下詔,在皇城東北興建了一座歷史上最大的皇家風景園林——萬歲山。
經過整整五年的精心打造,公元1122年十二月,萬歲山完工,趙佶更名為“艮嶽”。因為山的位置在八卦的“艮”位。
整個“艮嶽”以南北兩山為主體,兩山都向東西伸展,並折而相向環拱,構成眾山環列、中間平蕪的形勢。北山稍稍偏東,山周十餘里,最高峰大概100米。
整個“艮嶽”山水結合,亭臺相間,湖池交映,樹木成蔭,奇花異草,珍奇異獸,琳琅滿目。朱勔在太湖開採了一塊巨石,花費鉅萬運到萬歲山,趙佶賜號“昭功敷慶神運石”。
趙佶身邊的大宦官,還要出花樣,說土木是宏麗,但是天下進貢的珍奇野獸沒有馴養,不聽話啊,美中不足!向趙佶推薦了一位叫薛翁的馴養人。趙佶批准讓他訓練。
不久,趙佶到萬歲山遊玩,聽到幾聲口哨,突然,幾萬只各色飛鳥,分兩邊,從趙佶的華蓋上空略過,薛翁接著跪下奏道:“萬歲山瑞禽恭迎聖駕!”趙佶又是龍顏大悅!
趙佶醉心玩樂,離敗亡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佐料:據宋朝方勺的《泊宅編》卷三記載:趙佶開始接受各地的進貢後,天下珍異都逐漸聚集皇宮。四方的水路交通,幾乎沒有空閒的時候。
趙佶對進貢的人,要麼封賞高官厚祿,要麼賞賜豐厚錢財。
公元1122年,平江府(江蘇蘇州)朱勔建造巨大艦船,運載太湖的一塊巨石到開封,沿路動用了一千多人拉縴,到達京都後,趙佶大手一揮,每位縴夫賞賜一隻銀碗,並且封賞每家男子四人,都是“承節郎”的爵位,另外加一條金帶。這是什麼家底和氣魄?
朱勔被封為威遠軍節度使,而那塊巨石,趙佶也沒有冷落它,封它為“磐固侯”!
在趙佶的眼中,人還不如一塊石頭!
據《宋稗類鈔》卷二記載,在萬歲山剛建成,趙佶命人制造了許多油絹囊,用水浸溼,早上懸掛在山間的峭壁上,讓它收集山間的霧氣,然後紮緊囊口。
每當趙佶來艮嶽的時候,就將油絹囊全部開啟。於是整個艮嶽就變得雲霧繚繞,好像在千巖萬壑之間,美其名曰“貢雲”,即皇帝一來,就連上天也降落雲霧,也來為他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