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0章 重科舉

趙光義是五代以來,第一位非武將出身的皇帝,他即位之初,也注重武功,想打出一點名堂,多次主動出兵北伐契丹遼國,可惜他內力不夠深厚,達不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反而差點走火入魔,最後弄得灰頭土臉、焦頭爛額、狼狽不堪。

好在後來趙光義自己也意識到了這點,把主要精力回覆到文治上來,他對近臣道:“朕每讀《老子》至'兵者不詳之器,聖人不得已而為之',未嘗不再三規戒自己,王者雖以武功制勝,終須用文德致治!”

平心而論,在文治方面,趙光義還是有許多獨到之處的,他開創、修補、完善了宋朝的各種典章制度。宋朝後來大臣開口閉口“祖宗之法”,說的就是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制定的制度。

前文敘述過,宋太祖的制度主要在軍事和政治方面。而宋太宗的制度主要是在文化、經濟等方面,可以說頗有建樹。

趙光義的貢獻,首先來說,是科舉制度的完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一是擴大取士規模。也就是“擴招”。唐朝時代,每次進士考試,錄取進士一般是三四十人,最多不過七十人,趙匡胤時期平均也不到五十人。趙光義時期,國土擴大,州縣全部採用文人治理,進士成了“緊缺貨”,趙光義便從錄取規模上下手,每次錄取進士多達二百三十人。

趙光義錄取進士而且偏向於普通庶族,富貴官家子弟很少,普通人只要會讀書,便可晉升到官僚階層,成為統治階級。趙光義此舉重點打擊了門閥制度,團結了中下層的地主階級和普通富農、鄉農,從一定意義上說,使大宋政權更加穩固了。

二是修補考試方法。唐朝考試時,試卷上清楚的寫著舉人的姓名、籍貫、出身等詳細資料,考官批改試卷時,試卷是誰的,考官一目瞭然。考官和考生聯合舞弊相當容易。所以,唐朝進士考試前,很多考生走後門、拜山頭是普遍現象,甚至有的時候,還沒開考,進士名單就先流傳出來了。可以說非常不公正!

趙光義採取陳靖的建議,實行“糊名考校法”,就是說,考試時,在試卷前頭將參加考試的舉人姓名、籍貫的資訊貼封起來,在決定錄取試卷先後順序以後,再開啟對照人名,這種方法,我們現代還在採用,說明確實科學實用!

當然,也有學者說,“糊名制”武則天時期就發明了,只是沒有普遍採用而已。

三是實行“鎖院”制度。所謂鎖院制度,即一經任命為知貢舉(即考官)的官員,必須立即鎖宿,不得回家,不準見親友,不準和外臣交往,時間貫穿整個考試階段,長達五十天左右。這項創舉始作俑者是蘇易簡。

公元992年,翰林學士承旨蘇易簡、畢士安,知制誥錢若水、王旦、呂祐之等五人被確定為貢舉的考官,蘇易簡為主考官。這是五個響噹噹的名字!畢士安和王旦還是宋初有名的賢相。

蘇易簡得知被委以重任,為了規避親戚朋友找自己走後門,主動率領其他四名考官一起鎖在貢院,吃喝拉撒全在裡面,和外界完全隔離,直到當年貢舉結束才出門回家。

當時蘇易簡等人的行為其實是自發,但趙光義認為這種舉措可以有效防止考生請託,防止考題洩密,防止考官舞弊,很值得推廣,便將之定為慣例。這種制度現代對出高考題目的老師來說,還在適用!

第四,規定了殿前唱名制度。殿前唱名是一個崇高的政治榮譽,有一套完整的程式。公元985年三月十五日, 趙光義御崇政殿試進士,梁顥被欽點為狀元。十六日,趙光義又御崇政殿,按進士名字一一唱名,並按進士等級,分別賜予“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的功名。此後,殿前唱名制度被確定下來。

第五,宋太宗年間,新科進士的“聞喜宴”開始由朝廷置辦,設宴地點為皇家園林瓊林苑,因此“聞喜宴”又被稱為“瓊林宴”,由此還被演繹成為了戲曲,之後的朝代裡也沿襲了這種做法和名稱。

“聞喜宴”就是中榜的進士湊錢一起吃喝慶賀。這是唐朝遺留下來的習俗。有點類似如今的“升學宴”。趙光義將自費的“聞喜宴”,改為官辦,提高了對進士的重視程度!

趙光義如此重視科舉制度,出發點無非是加強和鞏固統治的基礎,他從歷史上考察選官制度的利弊,最後得出結論,唯有科舉制度才是國家選取真才實學的唯一途徑。趙光義的這個眼光應該說是很精準的!

從趙光義以後,歷代的封建統治者,都把科舉制度作為朝廷的重要政治制度,而往後歷代的重臣、名臣、良臣,幾乎無一不是科舉考試的佼佼者,直到清朝滅亡。

佐料:蘇易簡,四川梓州人,從小聰明好學,風度奇秀,才思敏捷。

公元980年,二十三歲的蘇易簡中狀元。蘇易簡少年成名,官場進步非常快。公元983年,蘇易簡便是知制誥,這是負責起草詔書的皇帝近臣。

公元985年,知貢舉,主持進士考試。第二年,升為翰林學士(翰林學士和知制誥都是起草詔書的皇帝秘書,但有些區別,知制誥起草“外製”,即從中書省等政府機構,以皇帝名義發出的詔書;翰林學士起草“內製”,即直接從宮中發出的皇帝詔書)。此時蘇易簡不到三十歲。公元991年,蘇易簡又晉升為參知政事。

蘇易簡性好嗜酒,趙光義多次勸誡,並草書《誡酒》、《勸酒》二詩,令其在母親面前朗讀,此後,蘇易簡每當入宮奏事,都不敢飲酒。

但在平時,蘇易簡照喝不誤。公元995年,蘇易簡因嗜酒,被劾,罷為禮部侍郎,出知鄧州,公元996年十二月,蘇易簡終因飲酒過度去世,年僅三十九歲。

蘇易簡的經歷,應為嗜酒者戒!

蘇易簡有個孫子,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他叫蘇舜欽,可惜的是蘇舜欽也英年早逝,年僅四十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