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章 平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唐朝白居易的這首《憶江南》,將江南勝景描繪的栩栩如生,讓人心馳神往!

趙匡胤對江南心動嗎?當然!

但事有輕重緩急,一口吃不成胖子!

中國歷史上,“江南”這個地域,是個不斷變化的概念,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所屬的位置,大體屬於江南。

南唐是李昪於公元937年建立,五代十國中,南唐相對比較強大,剛開始表現強悍,絲毫沒有江南人婉約細膩的作風,張牙舞爪,手伸得忒長。

公元945年,南唐滅了王氏閩國;

公元951年,南唐收了楚地;

公元955年至958年,後周世宗柴榮胖揍了南唐三次,南唐從此老實本分了許多。

958年,李璟向後周稱臣,去帝號,自稱為“南唐國主。”

公元960年,宋王朝建立,鑑於前期後周揍自己的主要打手是趙匡胤,南唐國主李璟知道宋朝也是不好惹的主兒,姿態很低,立即遣使到開封祝賀!公元960年十一月,趙匡胤親征揚州,胖揍反叛的李重進。

揚州和南唐交界,南唐主李璟怕趙匡胤順手牽羊,派兒子李從鎰到揚州朝賀。

而南唐臣屬杜著、薛良趁機偷偷投降趙匡胤,並上呈“平南策”,鼓動趙匡胤乘勢掃平江南。

所幸,此時的趙匡胤頭腦清醒,戰略步驟清晰,譴責杜著、薛良對南唐不忠,將杜著斬首,薛良發配廬州(安徽合肥)。

李璟心頭懸著的石頭總算落了地,此後,送禮便更殷勤了。每年的冬至、正旦、端午、長春節(趙匡胤生日)都以土產珍異、金銀器用、繒帛、茶葉進貢,大宋也有回賜,成為常例。

公元961年八月,李璟病死,李煜繼位。

李煜自小聰悟,喜歡讀書作文,工書畫、知音律,妥妥的一枚文人雅士,做國主實在勉為其難!

李煜先娶了周姐姐為皇后,見周妹妹貌美如花,便嚐了一個嫩,和周妹妹搭上了手。周姐姐本來病重,聞訊雪上加霜,不久魂歸天外,周姐姐死後,周妹妹上位成皇后。

周妹妹也通曉音律,兩人琴瑟和鳴,好不快活!

李煜將國家政事交由門下侍郎(副宰相)陳喬、中書舍人(起草詔書職責,官小權大)張洎處置。

公元971年十一月,李煜派遣弟弟李從善到開封進貢。趙匡胤加封李從善為泰寧軍節度使,賞賜府第,留在京師,實際形同扣押。

李煜上表請求讓李從善回江南,趙匡胤回答得很客氣,卻不放行。此時南漢已經收復,李煜一下聯想到了很多,心裡產生恐懼。

李煜上表趙匡胤,請求將“唐國主”改為“江南國主”,“唐國印”改為“江南國印”,趙匡胤一一準許。

李煜還怕做得不夠,又貶損國內製度,改中書門下省為左右內史府,尚書省為司會府,御史臺為司憲府,翰林院為文館,樞密院為光政院,國內的封王全部降格為國公,但求趙匡胤心滿意足!

趙匡胤會滿意麼?

李煜懵懵懂懂,但南唐一些有志之士明眼如炬,知道李煜的消極措施改變不了趙匡胤南下決心。

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江都留守林仁肇深諳箇中道理。

公元972年二月,林仁肇密陳李煜:“大宋淮南屯兵少,又攻取嶺南不久,軍士疲憊。臣願領兵數萬,自壽春渡河,收復江北的失地。如果宋軍來救援,臣佔據淮南抵禦!臣起兵之時,請陛下向北朝宣佈我為叛臣!事情成功了,國家得益;失敗了,請陛下斬了臣全家,以此表明臣無二心!”

李煜有這等臣子,本是福分,可李煜但求自保,哪裡有這等奢望,敢主動去招惹宋王朝?連忙制止道:“此事萬萬不可!”

沿江巡檢盧絳也對李煜說:“吳越,是我們仇敵,以後必為北朝的後援,臣詐稱在宣州、歙州(安徽歙縣)叛亂,陛下宣佈討伐臣,臣向吳越借兵,討伐軍跟在我後面突襲,吳越片刻可取!”

李煜也不聽。

李煜老老實實做人,趙匡胤卻在偷偷摸摸磨刀。

趙匡胤透過往來使者,獲悉林仁肇是南唐名將,透過賄買的手段,竊取了林仁肇的畫像,掛在宮內。

有次南唐使者進貢,趙匡胤引使者看畫像,使者很意外,趙匡胤故意吃驚地問:“你認識他嗎?”

使者如實回答:“這是江南名將林仁肇。”

趙匡胤輕描淡寫地道:“江南名將很快就要成為大宋名將了,畫像就是信物!”

接著又帶使者看了一處高大府第,神秘說:“這座空府就是為林仁肇準備的!你們南唐有誠心歸降者,朕都有重賞!”

使者回江南,心甘情願的做了一回“蔣幹”,李煜一聽,哪裡知道虛實?火冒三丈,立即賜死林仁肇。

宋朝收復嶺南不久,江南池州人樊若水,在江南考進士不第,一氣之下,跑到開封,向趙匡胤上書獻計,說他有“奇策”可平江南。

原來,樊若水心存投降大宋心思後,先在採石磯(安徽馬鞍山)江邊,以釣魚的名義,乘小船載絲繩,從南岸往北岸寬窄不一之處,來來回回走了十幾趟,將江面寬窄、廣狹、長短,江水深淺測量得一清二楚,籌劃造浮橋渡江。

趙匡胤大喜,命樊若水為右贊善大夫(侍從官)。可見投降也是技術活,宋初,南唐杜著、薛良獻策投降,一個被殺,一個流配。樊若水卻一躍成五品官!

趙匡胤一邊命人在江陵造黑龍船幾千艘,一面讓樊若水指導在長江上面練習造浮橋,因為長江水面寬闊,自古從未有過造浮橋渡江的前例,趙匡胤也不託底。

經過兩年的奮力造船和練習造橋,一切準備停當。

但南唐一貫臣服、溫順,驟然下手,於心何忍?總得找個藉口才好開戰!對此,趙匡胤有的是辦法!

公元974年六月,趙匡胤派李穆出使江南,宣詔李煜到開封朝見!

李煜一下子頭大起來,不去,不敢;去,更不敢!趙匡胤這招毒啊!

李煜左思右想,覺得還是去開封更妥當。不料陳喬痛哭流淚地勸阻道:“臣與陛下都受先帝顧命,今天去,必定被扣留,江山社稷怎麼辦?臣雖死也無臉在九泉之下見先!”

張洎也規勸李煜說:“陛下去不得!”

李煜反覆一思量,覺得陳、張兩人忠心耿耿,言之有理。心理也覺得趙匡胤欺人太甚!老虎不發威,你還真以為是病貓啊?!

李煜便對李穆道:“我身體不舒服,經不起長途跋涉!我小心翼翼地侍奉大朝,僅希望得以保全性命,如果要強逼,唯有一死而已!”

李穆不亢不卑地回答:“朝不朝見,決定權在國主。但是朝廷兵甲精銳,物力雄厚,恐怕江南難以匹敵!希望國主仔細考慮,不要後悔!”這就是赤裸裸的威脅了。

但李煜鐵了心不去。遠赴開封,不讓我回來怎麼辦?我不回來,江南國怎麼辦?我的國民怎麼辦?我的周後怎麼辦?飲食不習慣怎麼辦?天氣寒冷怎麼辦?

李穆回來覆命後,趙匡胤再派梁迥出使江南,規勸李煜來朝。李煜不從。

趙匡胤覺得仁至義盡了,下詔正式討伐南唐。

佐料:宋軍討伐江南過程中,李煜曾兩次派徐鉉做使者到開封請求和解。趙匡胤回答了兩句話,歷來推為外交經典答覆!

徐鉉口才極佳,第一次見趙匡胤,便質問道:“李煜事陛下猶如兒子侍奉父親,小心謹慎,從未有過失,陛下為什麼討伐他?李煜無罪,陛下師出無名!”

趙匡胤笑著回答了第一句經典:“你說父子兩人分成兩家,合適嗎?”

徐鉉無言以對,悻悻而歸。

過了一個月,江南戰事更加吃緊,李煜又派徐鉉來京師,希望趙匡胤高抬貴手!

徐鉉見了趙匡胤,充分發揮口才,猶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爭論江南無罪。

趙匡胤等他說完,慢條斯理地回答了第二句經典:“江南是無罪!但是天下本來為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徐鉉又語塞,狼狽回江南。

外交辭令,從來都是以拳頭做靠山!古時如此,現代還是如此!弱國無外交,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