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7章 令李承乾監國

金春秋回到使館之後,臉色突然變得如同烏雲壓頂。

隨行的護衛李天察覺到了異樣,他跟隨金春秋多年,卻鮮少見到自家殿下如此神色。

“殿下,您怎麼了?”李天擔憂地問道:“大唐不是已經答應出兵助我們新羅了麼?這應該是好事才對啊。”

金春秋沉默了片刻,緩緩開口:“大唐是準備出兵,但他們的目標是一舉滅掉高句麗。”

“滅掉高句麗?”李天先是一愣,隨即面露喜色:“這不正是我們新羅所願麼?高句麗一直以來都是我們的心腹大患。”

然而,金春秋卻並沒有因為李天的話而舒展眉頭,他淡淡地瞥了李天一眼,道:“你想得太過簡單了,大唐滅了高句麗和百濟之後,遼東那邊就只剩下我們新羅一個,你覺得,大唐會放過我們嗎?”

李天被金春秋的話問得啞口無言,他愣了愣,才道:“應該......不會吧,我們新羅對大唐一直畢恭畢敬,他們應該沒理由對我們動手。”

“哼,”金春秋冷笑一聲:“自古以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如今我們新羅國力弱小,在大唐眼中就如同螻蟻一般,一旦高句麗和百濟覆滅,我們毫無招架之力。”

李天聽後大驚失色,“那......那殿下,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金春秋來回踱了幾步,突然眼睛一亮:“看來,我還得和凌遊好好聊聊,他或許能給我們新羅指出一條明路。”

“凌遊?”李天一愣:“殿下,那凌遊可是大唐人,他會給您出主意麼?”

金春秋點了點頭:“你放心吧,以我和凌遊的關係,他應該會幫忙的。”

次日早朝,凌遊剛走到太極殿外,便迎面撞上了李承乾和李泰。

“參見太子殿下、越王殿下!”凌遊行禮道。

“凌遊,你這麼客氣幹嘛?”李承乾笑著擺了擺手:“剛好咱們一起進去。”

凌遊走到二人近前,壓低聲音道:“你以為我想啊?你沒看到前邊一幫御史麼?我要不這麼做,還不得被他們彈劾得死死的?”

李泰聞言笑了起來,“原來如此,我說你怎麼突然變得這麼規矩了。”

“青雀,你今日怎麼也來上朝了?”凌遊轉頭看向李泰問道。

“這不是父皇要御駕親征麼?”李泰解釋道:“皇兄要監國,父皇喊我幫襯著皇兄,所以我就來了。”

“那你可得守住誘惑!”凌遊正色道:“別被你身邊那群投機取巧的大臣給忽悠得犯錯了。”

“放心吧!”李泰拍了拍胸脯:“現在這個太子的位置給狗,狗都不坐!我李泰可沒那麼容易被忽悠!”

“咳!”李承乾聽到這話臉都黑了:“青雀,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沒......沒什麼意思!”李泰意識到自已失言,趕忙賠笑:“皇兄莫要生氣,我只是開個玩笑而已!”

三人一同進到大殿,陽光透過殿頂的琉璃瓦灑在漢白玉的地面上,斑駁陸離。

眾臣一見皇帝駕到,紛紛下拜,高呼萬歲,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迴盪。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目光如炬地掃過群臣,然後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提及了御駕親征的打算。

朝堂之上頓時像炸開了鍋,大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有的支援皇帝親征,認為這能鼓舞士氣;有的則強烈反對,擔心皇帝的安全,氣氛一時間變得異常緊張。

就在這時,一位年邁的御史,顫顫巍巍地從人群中走了出來。

他的臉上寫滿了滄桑,目光卻依然犀利,聲音沙啞地說道:“陛下,御駕親征雖能鼓舞士氣,但陛下乃萬金之軀,關乎社稷安危,不可輕易涉險啊!”

李世民微微皺眉,正欲開口說話,卻被一旁的程咬金搶了先。

程咬金瞪大雙眼,聲如洪鐘地反駁道:“陛下龍威赫赫,若親征定能使敵軍望風而逃,何懼之有?”

老御史聞言,冷哼一聲,不再多言。

但他那堅定的眼神卻分明在告訴所有人,他並不認同程咬金的看法。

緊接著蕭瑀、高士廉等人也紛紛出列勸諫。

他們言辭懇切地闡述了皇帝親征的種種弊端以及可能帶來的後果。

李世民聽著大臣們的勸諫,心中不禁有些動搖。

但他很快又堅定了自已的信念,他站起身來,目光堅定地看著群臣說道:“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高句麗而已!想朕當年討伐王世充、劉黑闥等人時,縱橫天下、所向披靡!如今東征又算得了什麼?”

高士廉見狀,急忙上前一步說道:“陛下,時過境遷!當年陛下是秦王,統一天下乃是上天賦予陛下的責任,所以陛下領兵征戰、所向無敵!但如今陛下已經是九五之尊、治理天下才是重任啊!征戰之事,我大唐有的是將帥和猛將!何須陛下親征?”

蕭瑀也附和道:“是啊,陛下!朝事繁忙,陛下當以江山社稷為重才是!東征高句麗的主帥,臣以為衛國公就可以了!”

李世民聽著大臣們的勸諫,心中雖然有些不悅,但他也知道大臣們都是出於忠心和擔憂才會如此。

然而他主意已定,並不想再更改了,於是他沉吟片刻後說道:“哼!朕的旨意已經下了!你們現在是想讓朕失信於天下嗎?”

以高士廉為首的眾臣聞言,頓時惶恐不安,紛紛行禮道:“臣等不敢!”

“既然不敢,那就都退下吧!此事已定,朕意不改!若卿等真有忠心,那就該好好輔助太子監國才是!”李世民揮了揮手說道。

群臣無奈,只好遵命退下。

隨後王德便宣佈了李世民的聖旨:“東征期間由李承乾監國,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與魏徵等人輔助朝政。”

“兒臣定當謹遵聖旨,定不辜負父皇的期望!”李承乾言辭懇切地說道。

“好,朕深信高明必不會令為父失望!監國期間,一切政事皆需向幾位大人虛心求教,萬不可獨斷專行!”李世民語重心長地囑咐道。

“父皇放心,兒臣定當銘記於心!”李承乾信誓旦旦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