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陵風塵僕僕地返回了吐蕃都城,連王宮都未及踏入,便急匆匆地趕回了家中。
一進門,他便急切地尋找著父親祿東讚的身影,臉上寫滿了焦慮與不安。
“阿爹,事情辦砸了!”欽陵的聲音低沉而沮喪,彷彿每一個字都承載著沉重的負擔,“凌遊那小兒,他就是在戲耍我們吐蕃。”
祿東贊轉過身,眉頭緊鎖,看著眼前的兒子,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失望之情。
他沉聲問道:“你是剛回來?”
“是啊,一回城就直接回家來給阿爹稟報了。”欽陵回答道,語氣中帶著些許的委屈。
祿東贊聞言,頓時怒火中燒,他猛地一拍桌子,厲聲道:“糊塗!你是奉了王命去辦事的,回城第一件事應該是先找王上覆命,你直接回家,將王上置於何地?你眼裡還有沒有王上?”
欽陵被父親突如其來的怒火嚇了一跳,他低下頭,小聲辯解道:“阿爹,這沒事吧?我看贊普對您還是蠻尊敬的啊?”
“你還是太年輕了!”祿東讚歎息道:“贊普如今已經開始忌憚為父了,你不要以為為父是大相就能為所欲為,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夠永遠站在巔峰不倒。”
“可是......”
欽陵還想說些什麼,卻被祿東贊打斷:“別可是了,抓緊滾去王宮,先給贊普覆命!”
欽陵無奈,只好聽從祿東讚的吩咐,離家向著王宮而去。
然而,他並未注意到,自已父親的眼神中隱藏著一絲深深的憂慮。
而此時的吐蕃王宮之中,松贊干布正鐵青著臉坐在王座上。
他剛收到親信的彙報,得知欽陵一返回都城便直接回家去了,連王宮都沒來得及踏入。
他所率領的部下也都各自散去,彷彿沒有人將這次的任務當作一回事。
“好一個祿東贊!好一個欽陵!”松贊干布咬牙切齒地說道:“真當本王不存在嗎?竟敢如此藐視本王的權威!”
他轉身對身邊的侍衛下令:“傳本王旨意,命欽陵立刻來見本王!”
然而,話剛出口,他又突然改變了主意:“算了,不必去管他們了。”
侍衛疑惑地看著松贊干布,不明白他為何會突然改變主意。
然而,他們卻不敢多問,只能默默地退了下去。
待侍衛走後,松贊干布的臉色變得更加陰沉。
他心想:“祿東贊啊祿東贊,你的野心未免也太大了,這次,你竟敢如此明目張膽地藐視本王的權威,本王定要讓你們父子知道厲害!”
他眼中閃過一絲寒光,彷彿在預示著即將到來的風暴。
就在這時,一名僕從急匆匆地進入大殿,他的腳步聲在空曠的大殿中迴盪,增添了幾分緊張的氣氛。
他跪倒在松贊干布面前,雙手觸地,額頭緊貼地面,恭敬地稟報道:“啟稟贊普,欽陵將軍求見!”
松贊干布坐在高高的王座上,面無表情地瞥了一眼僕從,淡淡地說道:“讓他進來。”他的聲音雖然不高,但卻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欽陵很快便進入了王宮,他身穿鎧甲,臉上帶著幾分風塵和疲憊。
他跪在地上,向松贊干布行了一個大禮,恭敬地說道:“參見贊普。”
松贊干布微微點頭,示意他起身,然後問道:“欽陵將軍回來了啊,事情辦得怎麼樣了?”他的語氣中透露出幾分期待和關切。
欽陵站起身來,臉上露出幾分愧色,他低頭說道:“臣請罪,臣辜負了贊普的厚望,沒有辦成差事,大唐那邊並沒有接納咱們的好意,他們拒絕了我們的提議。”
“為何?”松贊干布的聲音中透露出幾分驚訝和不滿,“咱們不是已經給出了很大的誠意麼?他們為何不願意?”
欽陵嘆了口氣,說道:“大唐那邊修建城池是為了給邊界那些賤民所居住的,他們為了收攏人心,公然拒絕了我們的好意,臣已經盡力了,但是大唐的態度非常堅決。”
松贊干布皺起了眉頭,他沉思片刻後說道:“你的意思說,修建城池的人是咱們吐蕃的子民?”他的聲音中透露出幾分疑惑和不解。
“是的,”欽陵氣憤地說道:“那幫賤民就應該抓起來全部充當奴隸!他們收了大唐一點好處就背叛了吐蕃,真是狼子野心!”
松贊干布的臉色瞬間沉了下來,他冷聲說道:“欽陵,你一口一個賤民,你可知他們也是吐蕃的子民!他們同樣是我吐蕃的百姓,你怎能如此輕視他們?”
“贊普,我……”欽陵還想說些什麼,卻被松贊干布揮手打斷。
“夠了,欽陵,你要記住,大唐有句話叫,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是失了民心,我吐蕃談何興盛?”松贊干布沉聲道。
欽陵低頭不語,似是在思考松贊干布的話語。
“此次之事,雖未成,但也無需過多追責,你且先下去吧,日後需得謹記今日之言。”松贊干布道。
欽陵恭敬地行了一禮退出了宮殿。
松贊干布望著他離去的背影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知道現在還不是對欽陵動手的最佳時機他還需要靠著大唐來削弱祿東讚的影響力。
但是他也清楚地意識到民心的重要性如果失去了民心那麼吐蕃的未來將會充滿危機。
松贊干布轉身回到王座,每一步都顯得沉重無比。
他的眼神深邃而憂慮,彷彿承載著整個吐蕃的未來,王座上的他,不再是那個意氣風發的君主,而是一個被現實壓彎了腰的普通人。
他坐在王座上,暗自下定決心,要想盡一切辦法挽回民心。
他知道,民心如水,一旦失去,就再難以收回。但他不甘心,不甘心就這樣看著吐蕃走向衰敗。
於是,不久後,松贊干布頒佈了一系列利民政策。
他減免了部分賦稅,鼓勵農耕和畜牧,還派遣官員到各地去宣傳這些政策,希望能夠讓百姓們感受到他的誠意和決心。
然而,可惜的是,他反應得太遲了,吐蕃除了幾處大型城池外,其餘的小城與部落已經基本被凌遊給滲透拉攏了。
凌遊以他的智謀和手腕,贏得了這些小城和部落的信任和支援。
當凌遊得知松贊干布頒佈的新政令後,他頓時冷笑一聲,道:“這松贊干布倒也算個良主,可惜啊,遇到了本公爺!”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自信和野心,彷彿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隨後,凌遊便吩咐尕瑪他們加快對小部落的拉攏。
他知道,只要能夠將這些小部落都拉攏到自已的陣營中來,那麼吐蕃便沒有什麼優勢可言。
他派出使者,帶著豐厚的禮物和承諾,前往各個小部落進行遊說和拉攏。
凌遊的策略非常成功,很快就有一個個小部落表示願意歸順於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