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立於高坡之上,目光如炬,眼見敵軍如潮水般湧來,神色凝重卻不失果決。
他猛然揮動手中令旗,聲音響徹山谷:“神機營,變換‘火龍陣’!以火槍為龍首,掩護先鋒營撤退!”
令下如山倒,神機營的將士們迅速調整陣型,火槍手的身影在火光中若隱若現,彷彿真的火龍張開了巨口,噴吐出熾熱的火焰,將敵軍逼退數步。
與此同時,薛仁貴命令身旁的傳令兵下山求援,傳令兵如同離弦之箭,飛速下山,直奔李勣所在之地。
李勣聞訊,眉頭緊鎖,但眼中閃爍著堅定之色,他深知此戰關乎大局,不容有失。
“凌遊何在?”他沉聲問道,隨即下令,“讓凌遊率虎牙小隊,務必以最快速度馳援蘇定方!”
凌遊接令後,心中豪情頓生,他深知若非形勢嚴峻,李勣斷不會遣出虎牙。
虎牙小隊的戰士們亦嚴陣以待,蓄勢待發。
虎牙小隊於如此地形中,如魚得水,夜色則成為其最佳掩體,虎牙小隊恰似隱匿於黑暗中的利刃,伺機給敵人以致命一擊。
不多時,吐蕃的低階將領已被虎牙暗殺近半,失去指揮的吐蕃軍隊逐漸停止了追擊。
先鋒營與神機營得此喘息之機,匆匆退回山下營地,稍作休整。
此時,天色漸暗,狂風愈發猛烈,凌遊心生一計,決定趁著夜色和惡劣天氣發動奇襲。
“處默,你去準備火油與引火之物,務必確保萬無一失。”凌遊對程處默吩咐道,語氣中既有信任也有不容置疑的堅決。
程處默點頭,迅速領命而去,不一會兒便帶著幾隊士兵,扛著油桶和乾草等物歸來,一切準備就緒。
隨著夜色的加深,風勢也愈發猛烈,彷彿連天地都在為這場即將到來的決戰助威。
凌遊瞅準時機,低聲喝道:“行動!”
虎牙小隊的戰士們悄無聲息地接近了吐蕃的營帳,程處默則帶領一隊人,小心翼翼地將火油灑滿了營帳周圍的每一個角落。
火光一閃,引火之物瞬間被點燃,熊熊烈火瞬間吞沒了整個營地,火光沖天,照亮了半邊天空。
吐蕃士兵被突如其來的大火驚醒,驚恐萬狀,四處逃竄,營地內一片混亂。
凌遊見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帶領虎牙小隊的精英,趁著火勢與混亂,混入了敵軍之中,目標直指敵軍主帥——欽陵。
欽陵從帥帳中衝出,望著四周熊熊燃燒的大火,臉色鐵青。
他深知此戰已敗,但身為將領的驕傲與尊嚴讓他不願輕易放棄。
然而,就在他猶豫之際,凌遊已率領虎牙小隊已經逼近,欽陵看到凌遊後頓時雙眼泛紅,拿起兵器便向凌遊攻去。
凌遊也不怯戰,手中長槍閃爍著寒光,迎著欽陵而去。
欽陵揮舞著兵器,與凌遊展開了生死搏鬥,兩人的招式都異常凌厲,一時間難分勝負。
然而,虎牙小隊的其他成員也紛紛趕來,他們配合默契,圍攻欽陵。
在眾人的合力攻擊下,欽陵漸漸不敵。
“凌遊你不講武德!以多欺少!”欽陵怒聲道。
凌遊冷哼一聲,“兵不厭詐,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說罷,他加快攻勢,長槍如蛟龍出海,直取欽陵要害。
欽陵避無可避,眼看就要被一槍刺穿時,他的副將一把將他推開,凌遊的長槍刺進了副將胸口。
元帥快走,咱們大勢已去!副將臨死前對著欽陵道。
欽陵眼睜睜地看著副將死在自已面前,心中悲痛萬分,他怒吼一聲,奮力掙脫了虎牙小隊的包圍,朝著遠處逃去。
凌遊豈會讓他輕易逃脫,立即便要帶領虎牙小隊去追。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一陣突如其來的狂風猛然改變了火勢的方向,烈焰如同被激怒的野獸,猛然撲向了凌遊和虎牙小隊。
凌遊心中一凜,迅速做出判斷:“撤退!”
他一邊發號施令,一邊身先士卒地向安全地帶撤退,虎牙小隊成員如影隨形,風馳電掣般消失在夜色與火光之中。
這一夜,儘管未能將欽陵生擒活捉,但凌遊與虎牙的神勇表現,無疑給吐蕃軍隊帶來了泰山壓頂般的沉重打擊。
當欽陵率領殘存的吐蕃殘兵敗將退回吐蕃境內時,才驚覺自已統領的十萬雄師已折損大半,所剩不足三萬。
急火攻心的欽陵如遭雷擊,一口鮮血噴湧而出,便昏厥過去,向後倒去。
吐蕃殘兵見此情景,只得帶著欽陵先行撤退。
大唐這邊,凌遊向李勣稟報了戰況。
“將軍,此次虎牙雖未能將欽陵手到擒來,但其麾下大軍已所剩無幾,不足為懼。”凌遊認真的向李勣彙報道。
李勣大手一揮:“好樣的!本將軍定會為你們虎牙與神機營向陛下請賞的,現在咱們可以先返回松州了。”
“將軍,那伏俟城這邊該如何處置呢?”凌遊詢問道。
“慕容伏允這個膽小如鼠的傢伙根本靠不住,咱們都把吐蕃大軍打得屁滾尿流了,他們連城門都不敢開。”李勣怒罵道。
凌遊眼珠一轉,計上心來:“將軍,我有個主意,不知當不當講?”
“但說無妨!”李勣回應道。
“咱們可以派遣使者去和慕容伏允談判,告訴他吐蕃只是暫時被擊退,如果他想安枕無憂,不受威脅,那麼我們大唐可以派遣一支軍隊駐紮在伏俟城附近,為他保駕護航,只不過這支軍隊的所有開支都得由他來承擔。”凌遊提議道。
李勣一聽,眼睛亮了:“凌侯爺此計甚妙,只是本將也無權做主,咱們還是先返回松州城,然後向陛下上奏,由陛下聖裁。”
於是,李勣率領大軍沿路返回,不久便回到了松州城。
李勣立即進城尋找李靖,詳細彙報了此戰的經過,並將凌遊給的提議說了出來。
李靖聽聞後,對此提議表示贊同,他認為這不僅可以減輕朝廷的負擔,還能讓伏俟城徹底掌控在大唐手中。
隨後,李靖修書一封,派人快馬加鞭送至長安,李世民在閱讀奏摺後,龍顏大悅,當即批准了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