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2章 馬周參加科舉

次日清晨,朝會的帷幕緩緩落下,李世民步入後殿,神色凝重而充滿期待。他輕揮衣袖,示意房玄齡、杜如晦等重臣隨侍左右,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向了即將拉開序幕的大唐首次恩科考試。

“克明啊,這大唐的首次恩科,乃是貞觀之治下的一樁盛事,意義非凡。你與玄齡身為主考,肩上責任重大,朕的期許,你們應當明白朕的意思吧?”李世民的話語中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與信任。

杜如晦躬身一禮,心中自是明鏡高懸。

身為左僕射,他深知此次委任之重,不僅是朝廷對科舉制度的重視,更是對他與房玄齡能力的肯定。

“臣自然明瞭陛下深意,定當竭盡所能,不負所托。”

提及科舉,不得不提凌遊的先見之明。

正是有了他的精妙提議,大唐的首次恩科方能在隋朝的基礎上更加完善,多層次的考核體系讓人才選拔更為全面。

然而,在這眾多科目之中,進士科依舊如明珠般耀眼,吸引著無數士子的目光與嚮往,彷彿唯有透過文采的試煉,方能踏上仕途的正軌。

李世民微微一笑,目光轉向房玄齡,溫言道:“房愛卿,對於此次科舉,你有何高見?”

隋朝科舉初創,諸多制度尚顯粗疏,這一直是李世民心中的隱憂。

此刻,他寄望於眼前這兩位智囊,能夠提出更為周密的策略。

房玄齡與杜如晦相視一眼,皆知此事非同小可,需得步步為營,穩健行事。房玄齡沉吟片刻,緩緩言道:“陛下,科舉之事,關乎國家根本,必須慎之又慎。臣斗膽建議,可召藍田侯入宮,共商科舉大計。畢竟,科舉之事,是由他提議的。”

李世民聞言,讚許地點了點頭,心中對凌遊的重視又添了幾分。

這小子不僅才情出眾,更在治國理念上有著不凡的見地,或許,他真能為此次科舉帶來新的靈感。

於是,他轉向一旁的王德,吩咐道:“王德,速去傳旨,召凌遊入宮。”

“遵旨。”王德應聲退下,腳步輕快。

不消片刻,凌遊便緊隨王德的步伐,踏入了宮殿之中。

“臣,凌遊,參見陛下!”凌遊躬身行禮,聲音清朗,迴盪在空曠的大殿內。

李世民微微一笑,擺手示意:“凌遊,免禮。今日召你前來,正是想聽聽你對科舉之事的獨到見解。”

凌遊聞言,心中早已成竹在胸,不假思索地答道:“陛下,臣以為,科舉之要,唯在‘公平’二字。”

此言一出,殿內眾人皆是一愣,李世民的神色也微微一凝。公平二字,雖看似簡單,實則蘊含千鈞之重,它直指科舉制度的核心與靈魂。

房玄齡在一旁,心中暗自思量:凌遊此子,果然非池中之物,竟敢在陛下面前直言不諱,談及科舉之不公。若非陛下對其青睞有加,只怕早已龍顏大怒。

李世民目光如炬,直視凌遊:“你既言公平,想必已有良策,能讓科舉更加公正無私?”

凌遊神色堅定,侃侃而談:“陛下可還記得,臣當初提議科舉之時,曾言及‘糊名’與‘眷寫’之法?”

李世民聞言,眉頭微蹙,似是在回憶那段過往。“哦?時日已久,朕的記憶確實有些模糊了。你且細細道來。”

凌遊應允,便開始詳細闡述起那兩項改革措施來。

凌遊再一次解釋道:“糊名,便是將考生的姓名、籍貫等資訊遮蓋,以防考官徇私舞弊;眷寫,則是由專人將考生的試卷重新謄寫一遍,使字跡無法辨認,確保閱卷公平。”

李世民頻頻點頭,對凌遊的建議表示贊同,“如此甚好,可杜絕不少弊端。”

“此外,還應加強考場監管,嚴防作弊行為。”凌遊補充道。

“嗯,所言極是。”李世民轉頭對房玄齡和杜如晦說道,“爾等務必要將此次科舉辦得公正、公平,為我大唐廣納賢才。”

“臣等遵命!”房玄齡和杜如晦齊聲應道。

李世民看著凌遊,眼中滿是讚賞之意,“凌遊,此次科舉若能順利舉行,你當記首功。”

“謝陛下!”凌遊叩頭謝恩。

出宮後,凌遊長舒了一口氣,他知道,大唐的第一次科舉馬上就要開始……

晨光微露,馬周已踏上前往長安的征途,心中懷揣著對科舉的無限憧憬,誓要在這場才學的盛宴中嶄露頭角。

沿途,各州府郡縣的青年才俊亦如他一般,懷揣夢想,絡繹不絕地匯聚於這座古都,共同編織著揚名立萬的夢想。

“賓王兄,此番定能一舉奪魁,名動四海。”凌遊的話語中滿是期待,眼神中閃爍著對馬周才華的堅定信任。

馬周謙遜一笑,拱手道:“侯爺謬讚,此皆得益於侯爺的慧眼識才與鼎力相助。”

二人相視一笑,無需多言,那份默契與鼓舞已深深植根於心。凌遊拍了拍馬周的肩膀,溫聲道:“既然如此,賓王兄便在府中靜心養性,待到科舉之日,一展風華。”

科舉之日,終是如約而至。長安城內,人聲鼎沸,皆是赴考學子的身影。

馬周身著樸素,卻難掩其非凡氣質,早早立於考場之外,靜待入場之時。

為防止舞弊,考場入口戒備森嚴,查驗身份,搜身檢查,無一遺漏。

就在這緊張的氛圍中,一名小廝裝扮之人突然橫插一腳,對馬周呵斥道:“哪來的山野村夫,速速讓開,別擋了我家少爺的道!”

馬周眉宇微蹙,轉身之際,眼中寒光一閃,那凌厲的眼神竟讓囂張的小廝不由自主地退避三舍,彷彿被一股無形的力量震懾。

“急什麼?誰不是為科舉而來?排隊等候,是基本的禮數。”馬周語氣平和,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你?也配科考?”小廝面露譏諷,周圍人群亦投來異樣的目光,似在嘲笑這不自量力的“鄉巴佬”。

“哼,我家少爺駕到,自當優先入場,此乃天經地義。”小廝囂張依舊,甚至揚言要動手。

馬周不為所動,嘴角勾起一抹淡笑:“不論你家少爺何等尊貴,考場之內,唯才是舉。我馬周,既已至此,便無懼任何挑釁。”

言罷,他目光如炬,直視小廝,那份從容與自信,讓周圍的喧囂瞬間靜默。

小廝見狀,只覺顏面盡失,悻悻然離去,留下一片議論紛紛。

而馬周,則繼續靜靜地等待著,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科舉之路,唯憑實力說話,任何阻礙,終將化作腳下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