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土豆不僅可以做菜,還可以當主食吃,不過有一點需要給百姓告知清楚,一但土豆發了芽,那就不能再吃了,不然會中毒的,這點一定要說清楚,讓百姓們別捨不得。”凌遊躬身而言,語氣中滿是關切。
李世民聞言,眉頭微蹙,輕嘆道:“那發了芽的土豆豈不是可惜了?”
凌遊笑而釋疑:“怎麼會呢,陛下放心,這土豆發了芽,就可以將土豆切成塊,每一塊帶著一個芽,在裹上草木灰,就可以種在田裡了,過些時日便是一株土豆。”
李世民聞言,龍顏舒展,轉向李泰道:“青雀,此等細節,務必向百姓詳盡闡明,莫讓良種成遺恨。”
李泰拱手應諾,聲如洪鐘:“父皇放心,兒臣定當銘記於心,廣為傳播。”
李承乾見狀,心生嚮往,詢問道:“父皇,青雀弟有土豆推廣之重任,兒臣又當何為?”
李世民目光溫和,笑道:“吾兒承乾,身為儲君,豈能無事?待回宮後,自有重任相托,定讓你一展所長,為國分憂。”
李承乾聞言,心中歡喜,連忙表態:“兒臣願為父皇分憂解難,絕不懈怠!”
長孫無忌在旁,見狀笑語:“陛下,太子孝心可鑑,實乃社稷之福。”
李淵亦點頭讚許:“承乾確有乃父之風,二郎需好生栽培。”
李世民恭敬應承,望向李淵:“父皇教誨,兒臣銘記於心,定不負所望。”
言罷,君臣一行攜土豆之喜,踏上歸途。
至長安城下,程咬金欲再討些土豆,卻被李世民以詼諧之態,三兩腳“請”至一旁,引得眾人一陣歡笑。
時光荏苒,轉眼間貞觀元年已近尾聲。
李世民也要對凌遊與李泰進行封賞,特傳旨凌遊次日記得參加早朝。
晨曦初破,凌遊已踏著第一縷陽光,輕步至宮門之外,只見朝臣列隊,靜待宮門啟扉之刻。他緩步行至程咬金等重臣之側,一一躬身行禮,舉止間盡顯謙遜與禮數。
“凌小子,可知今日陛下召你入朝所為何事?”程咬金以他那標誌性的爽朗笑聲開場,眼神中卻藏著幾分戲謔。
凌遊聞言,目光微閃,拱手回道:“回程伯伯,小子實在不知,莫非程伯伯有風聲透露一二?”
程咬金哈哈一笑,故作神秘:“嘿,老夫心裡有數,但偏不告訴你,只能提醒你是件喜事!”
凌遊佯裝無奈,卻也笑道:“程伯伯真是為老不尊啊,既是好事,那便靜候佳音吧!”
言罷,宮門轟然洞開,晨光灑入,眾人瞬間收斂言笑,魚貫而入,秩序井然。
待群臣按位站定,李世民自內殿緩步而出,龍袍加身,威嚴自生。
“臣等參見陛下,陛下聖安!”眾臣齊聲山呼,聲震宮闈。
“免禮,諸位愛卿平身。”李世民的聲音溫和而有力,透著不容置疑的帝王之氣。
“謝陛下!”謝恩之後,群臣各自歸坐,殿內恢復一片肅穆。
“李泰,凌遊,上前聽旨。”李世民目光如炬,對王德輕輕點頭。
王德領命,手捧聖旨,聲音洪亮地宣讀:“門下,皇四子衛王李泰,自幼聰慧,德才兼備,孝悌忠信,文武雙全,更兼親耕土豆,利國利民,朕心甚慰。特賜改封越王,兼任揚州大都督與越州都督,總領常、海、潤等二十二州軍事,兼揚州刺史,並督越、婺、泉等六州……”
一番封賞,字字珠璣,聽得凌遊暗自咂舌,李泰之榮寵,可見一斑,難怪歷史上兄弟鬩牆,暗流湧動。
李泰領旨謝恩後,輪到凌遊。
王德再次展開聖旨,朗聲宣讀:“門下,朕承天命,以仁德治天下,賞罰分明。今有凌遊,忠勇無雙,才智過人,為國為民,立下汗馬功勞。其人品高潔,行事果決,實為社稷之棟樑,百姓之福星。朕特封其為藍田縣侯,食邑八百戶,實封五百,世襲罔替,並授正六品昭武校尉之職,望其不忘初心,繼續為朕分憂,為天下蒼生謀福祉。”
比起李泰的封賞,凌遊這可就差遠了,不過爵位連升兩級,還得了個武散官,倒也不錯。
“臣凌遊,領旨謝恩!”凌遊躬身行禮,言辭懇切。
李世民目光溫和,望向凌遊,語重心長道:“凌小子,你年紀輕輕便是侯爵,在我大唐,此等殊榮實屬罕見。然則,切記戒驕戒躁,勿讓榮譽矇蔽了初心。”
“謹遵陛下教誨,凌遊定當勤勉不怠,不負聖望!”凌遊再次躬身,言辭間滿是堅定與決心。
朝會之上,氣氛因這溫馨一幕而略顯緩和。
李世民環視眾臣,緩緩道出另一樁要事:“近日,得益於林邑的糧食與土豆,我大唐糧倉充盈,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朕心甚慰,決定減輕民間賦稅,以圖百姓休養生息,共赴盛世。”
此言一出,群臣皆驚,繼而紛紛行禮,頌揚李世民英明決策,殿內迴盪著一片頌揚之聲。
李世民輕撫龍鬚,微笑擺手,示意眾人平身,繼而話鋒一轉:“此外,朕有意於凌家莊設立造紙廠,此事便交由太子李承乾督辦,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陛下聖明,此舉定能惠及萬民,實乃我大唐之幸!”長孫無忌率先表態,言辭間滿是讚賞。
然而,亦有異聲響起,一臣子斗膽進言:“陛下,臣斗膽請問,皇家開辦造紙廠,是否會與民間產業相爭,有損百姓利益?”
此言一出,殿內氣氛微妙。
房玄齡挺身而出,駁斥道:“崔大人此言差矣。造紙之術,素來為世家所壟斷,百姓難以觸及,又何來與民爭利之說?皇家此舉,實為推廣技藝,惠及學子,乃是大善之舉。”
崔大人聞言,眉頭微皺,反問道:“房大人此言,豈非意指世家非民乎?”
房玄齡微微一笑,不急不緩道:“崔大人此言,實乃偷換概念。房某之意,乃在於造紙之術未及百姓,皇家開辦造紙廠,正是為了打破此等壁壘,使文化之光普照四方,何來與民爭利之嫌?”
正當崔大人慾再辯,李世民適時開口,打斷了這場辯論:“此事朕已深思熟慮,皇家開辦造紙廠,旨在推動文化繁榮,惠及萬千學子,絕非與民爭利。崔愛卿,勿要再作無謂之爭。”
崔大人聞言,心中雖有不甘,卻也只得躬身領命:“臣惶恐,謹遵陛下旨意。”
如此,一場關於造紙廠設立的朝議,終在李世民的英明決斷下落下帷幕,朝堂之上,再次迴歸了往日的寧靜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