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若曦心中湧起一股不安,但她還是努力保持鎮定,微微點頭道:“好的,張護衛,你不用太擔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張護衛點點頭,迅速轉身離去。
陳若曦覺得自已的腦袋快要炸開了一樣,疼得受不了。於是,她簡單地洗漱後,就直接爬上床躺著,一動不動,彷彿全身的力氣都被抽乾了一般。看到她這樣,青荷非常擔心,但又不忍心打擾她休息,只好守在床邊,時不時看看她是否安好。
不知過了多久,陳若曦終於睜開了眼睛,卻發現周圍一片漆黑。原來,外面的天色已經完全暗下來了,房間裡只有一盞微弱的油燈散發著光芒,顯得格外昏暗。她轉頭看去,發現不遠處的青荷正在和張護衛交談著什麼,可能是害怕吵醒她,他們的對話聲十分輕微,只能隱約聽到一些。
就在這時,陳若曦不小心發出了一些響動,這引起了青荷的注意。她立刻回頭看向陳若曦:\"小姐,你醒啦?\"
緊接著,青苑也快步走到她身邊,關切地問道:\"小姐,感覺怎麼樣?有沒有好一點呢?\"
陳若曦看著眼前的兩人,心中不禁湧起一絲溫暖。她微笑著說:\"放心吧,我已經好多了。剛才只是有點不舒服,現在已經沒什麼大礙了。\"
青荷聽了這話,仍然不放心,伸手摸了摸陳若曦的額頭,確認她沒有發燒後,才鬆了口氣:\"那就好,嚇死我了!小姐想吃些什麼嗎?如果肚子餓了,我就叫小二準備些食物來。\"
“沒有什麼胃口。”陳若曦搖了搖頭,隨後看向一旁的張護衛,“張護衛去外頭打聽了一圈,可是有什麼訊息?”
“我剛才正和青荷說這件事情,我去官府打聽了一下這個事情,江南的災情比較嚴重,很多流民全部都用到別的地方去了,導致了很多地方都被災民擠滿了,所以現在江南城的確是只准進,不準出。”張護衛在一旁坐下,滿面愁容。
“那小姐,你打算怎麼辦呢?”青荷走到陳若曦面前,看著她,輕聲問道。
陳若曦沉默了半晌,然後接著說道:“我們是一定要去的,只是這個江南城有些不對,雖然說大災過後,的確會有很大一波災民外出投奔親友,但是很少會出現只准進不準出的情況,除非......”
“除非城裡面出現疫情了!”張護衛接上了陳若曦的話。
他的聲音不大,但卻讓旁邊的人都沉默了下來。青苑嚇了一跳,手裡的杯子差點掉到地上。她瞪大眼睛,看向張護衛:“怎麼可能?如果有疫情,朝廷早就應該釋出訊息了吧?”
“是啊,朝廷當然會封鎖訊息,但是……”張護衛的目光落在陳若曦身上,似乎有些猶豫。陳若張護衛的目光落在陳若曦身上,似乎有些猶豫。
陳若曦低垂著眼,緊緊地盯著眼前的杯子,她輕聲說道:“水災過後,往往會帶來一場規模巨大的疫病。我們能夠想到這一點,朝廷自然也不會忽視。前朝時期,曾發生過因疫情而導致整座城市被焚燬的悲劇。如果不出意外,江南城內必定已經爆發了時疫,此刻前往,無疑是自尋死路!”她的聲音低沉而沉重,彷彿揹負著千斤重擔。
張護衛長嘆一聲,表示贊同。他知道,此時進入城中確實存在極大風險,但又擔心將軍和少爺的安危。他決定先在江南城外利用朝廷的關係,打探一下將軍和少爺目前的狀況。如果他們安然無恙,便立刻與之匯合;但若城中已發生變故,則需謹慎行事。
陳若曦默默地點頭表示同意,但她的臉色卻顯得十分難看。顯然,這個訊息對她來說打擊不小。
張護衛安慰道:“小姐不必太過擔憂,待明日我們前去檢視一番,便能瞭解具體情況。”然而,他心中也明白,這場突如其來的疫病將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挑戰。
青荷安慰著陳若曦:“天災這種事情,我們是沒有辦法避免的。”
陳若曦點了點頭,表示理解和認同。這一晚,陳若曦並沒有像往常一樣睡個好覺,客棧外傳來的聲音讓她難以入眠。
客棧的外頭有一對流浪的母女,她們似乎遇到了困難。母親可能生病了,一直在咳嗽,那陣陣的咳嗽聲在黑夜中顯得格外清晰。陳若曦躺在床上,靜靜地聽著那咳嗽聲,心情沉重。
向來沾到枕頭就能睡著的青苑,這一夜竟然也有幾分輾轉反側,難以入眠。過了很久,青苑突然輕聲說道:“小姐,我們能回去嗎?”
陳若曦聽到這個問題,心中一緊,但還是故作鎮定地回答:“能的吧!”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試圖平復內心的不安。
青荷也嘆息起來:“發大水啊,也不知道會死多少人!”這句話如同一把重錘,重重地敲在了陳若曦的心口上。
陳若曦沉默不語,她知道這次洪水將會給很多家庭帶來不幸和痛苦。她默默地祈禱著,希望這場災難能夠儘快過去,人們能夠重新過上安寧的生活。
但凡天災,就不可能會有什麼好的結果,水災更是如此。當堤壩被沖毀的那個瞬間,洶湧的洪水會無情地捲走無數生命,讓許多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緊接著,瘟疫便會接踵而至。水災氾濫時,往往伴隨著瘟疫的蔓延,這又會導致更多人的死亡。最終,即便有人能夠幸運地躲過瘟疫,但那年冬天的饑荒也會成為他們無法逾越的難關。
是啊,誰知道這場災難究竟會奪走多少無辜者的生命呢?
次日清晨,天色剛剛破曉,街頭巷尾已經傳來此起彼伏的叫賣聲。
陳若曦起身時,又聽到了那熟悉的咳嗽聲。也許是心中的憐憫之情作祟,她出門時特意多拿了兩個包子,送給了那對母女。女孩面容清秀,儘管生活艱難,但依舊保持著純真和善良。據說已經有妓坊的人前來詢問,願意出價十兩銀子買下這個孩子。